1、下 咽 癌hypopharyngeal carcinoma下咽癌 (hypopharyngeal carcinoma)较为少见。发病年龄多见于 60-65岁之间,以男性为多见,男女之比为 2: 1。在下咽癌中,发生于 梨状窝 者最为常见,占 60-70%;其次为咽后壁区,占 25一 30;而发生于环后区者少见,占 5。病因学 研究表明下咽癌的发生可能与过度烟酒刺激、嚼槟榔及营养不良如维生素 C和铁元素缺乏等因素有关。 下咽癌合并第二原发呼吸道、消化道肿瘤的发生率约为 26%。下咽是口咽的延续部分,位于喉的后方及两侧,呈马蹄形,上界达会厌尖水平,下界至环状软骨下缘,与颈段食管相连。一、应用解剖临
2、床上分为三个区域:梨状窝区、环后区和咽后壁区。梨状窝区位于喉的侧面,呈对称性分布,形同一倒置的长梨状陷窝。其上至会厌咽皱襞,下至食管入口,内邻杓会厌皱襞、杓状软骨和环状软骨,外邻甲状软骨板。环后区即环状软骨后缘的区域,即喉后方区域。其上至杓会厌皱襞,下至环状软骨下缘,外邻梨状窝。咽后壁区为会厌溪的底部(相当于舌骨上缘水平)与环状软骨下缘之间的咽后壁。 由于三个区域之间并无任何屏障,所以任何一个部位发生的癌肿可以很容易地侵入另外一个部位,有时肿瘤较大或范围较广时无法确定其原发部位。下咽淋巴引流丰富,其淋巴液主要引流至颈内静脉淋巴链( 、 、 区),其次引流至同侧副脊链(颈后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区)。下咽下部的淋巴引流还可随着喉返神经引流至气管旁、食管旁 ( 区)和锁骨上淋巴结。咽后壁肿瘤发生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率达 60%,咽后淋巴结( Rouvieres 淋巴结)转移率高达 50%。由于下咽的淋巴引流丰富,并且确诊时往往为晚期病变,因此,临床上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率非常高。最早、最常见的淋巴结转移部位是 二腹肌下淋巴结 。下咽癌约 95以上为鳞癌, 且其分化程度较低。其他少见的病理类型有小涎腺来源的腺癌,以及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和软组织肉瘤等。比较而言, 起源于咽后壁的下咽癌,其细胞分化程度最低,其次为梨状窝癌,而环后区癌的细胞分化程度相对较好。二、病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