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导论 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掌握阴阳的定义及阴阳之间之相互关系 阴阳, 是对自然界 相关 事物或现象 对立双方 属性的 概括。 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相互转化第三章 藏象学说 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及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藏,是指隐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即内脏。象,其涵义有二:一指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如 “心象尖圆,形如莲花 ”( 医宗必读 改正内景脏腑图 ) 。其二指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现象。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研究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二是
2、研究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脏腑的关系。 掌握心、肺、脾、肝、肾的主要生理功能、系统连属 心:主血脉、主神志、与小肠相表里。心在志为喜,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开窍于舌。心在液为汗 肺: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肺在志为悲忧,肺在液为涕,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开窍于鼻. 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开窍于口. 肝: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助脾运化,调达情志,调节生殖功能,肝藏血,肝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 肾:肾藏精,主水,主纳气。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开窍于耳和
3、二阴. 掌握胃、胆、大肠、小肠、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病理表现 胃: 主受纳,腐熟水谷 ,主通降,以降为和 胆: 贮存和排泄胆汁 ,胆主决断 大肠: 传化糟粕 小肠: 主受盛和化物 ,泌别清浊 膀胱: 贮尿和排尿 掌握精、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精: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 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脏腑器官功能活动 的物质基础。 气: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物质,气又是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总称。 血: 行于脉中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津液: 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
4、动的基本物质。第四章 病因病机 掌握六淫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位;善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其性主动。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痛;寒主收引;寒性清澈 。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扰神耗气伤津;暑多挟湿。 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粘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 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热)易扰心神;火(热)易耗气伤津;火(热)易生风、动血;火热易致肿疡。 掌握瘀血、痰饮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痰饮 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 清稀者称饮,稠浊者称痰。 阻滞
5、气机,阻碍气血运行 ,致病广泛,变化多端 ,病势缠绵,病程较长 ,易扰乱心神 ,多见滑腻舌苔 . 瘀血: 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 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 疼痛、 肿块、 出血; 面唇甲舌青 紫; 脉涩或结代第五章 四诊 掌握正常面色及五种病色的特征与主病 正常面色:微黄透红,明润光泽。 青:主寒、痛、瘀血、惊风 赤:主热证 黄:主脾虚、湿 白色:主虚、寒 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 掌握正常舌象及常见病态舌象的特征与主病(淡白舌、红舌、绛舌、青紫舌、老舌、嫩舌、胖舌、瘦舌、芒刺舌、裂纹舌、齿印舌;厚苔、薄苔、润苔、燥苔、腐苔、腻苔、白苔、黄苔、灰苔、黑苔、剥苔) 舌淡红、苔薄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