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现代渔业建设的战略机遇期。为明确“十二五”时期我国渔业的发展思路、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促进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制定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一、“十一五”渔业发展主要成就“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力度,为我国渔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五年来,全国渔业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推进现代渔业建设,顺利完成了“
2、两确保、两促进”的任务目标。渔业在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维护海洋权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渔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年来,渔业克服了自然灾害严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等不利因素,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成为农业农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2010 年,水产品总产量 5373 万吨,年均增长 4.1%;渔业经济总产值 1.29 万亿元,渔业产值 6751.8 亿元,分别年均增长 11.0%和 10.6%;水产品出口额 138 亿美元,连
3、续 11 年居国内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产地抽检合格率连续 5 年保持在 96%以上;水产品市场供给充足,价格年均涨幅 4.9%,为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供给,稳定农产品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渔民人均纯收入 8963 元,年均增长 9.8%。(二)渔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水平和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十一五”末,水产品总产量中养捕比例由“十五”末的 67:33 发展为 71:29;渔业二三产业产值比重达到 48%,水产品加工业稳步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加工能力提高了 30%;渔业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以“两带一区”为代表的优势水产品养殖区域布局基本形成;水产健康养殖全面推
4、进,累计改造标准化养殖池塘 1000 多万亩,创建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区)1700 多个,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等集约化养殖方式迅速发展;国内捕捞业发展平稳有序,作业渔船结构有所改善;远洋渔业结构继续优化,大洋性公海渔业比重由 46%提高到 58%,成功启动实施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项目;休闲渔业蓬勃发展,成为带动渔民增收的新亮点。(三)资源养护事业迈上新台阶,增殖放流等养护措施取得历史性突破。2006 年国务院发布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养护水生生物资源成为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央和地方财政大幅度增加增殖放流投入,全国累计投入资金 21 亿元,放流各类苗种 109
5、0 亿尾,增殖放流活动由区域性、小规模发展到全国性、大规模的资源养护行动,形成了政府主导、各界支持、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启动并建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220 个,国家级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 16 个;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发展迅速;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逐步健全,涉渔工程资源生态补偿制度初步建立,累计落实补偿经费超过 37 亿元;海洋伏季休渔和长江禁渔期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珠江禁渔期制度得到国务院的批准;国务院批准确定的 2003-2010 年海洋捕捞渔船控制目标基本实现。(四)强渔惠渔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产业基础和民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五年来,各级财政加大了对渔业的投入,仅中央
6、财政投入就达到 370 亿元,比“十五”增长了 7 倍,渔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启动实施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落实渔业经费约 7 亿元;渔业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成效,共获得国家级奖励成果 22 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 382 项;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稳步推进,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办法发布施行,从制度上强化了渔民生产权益的保障;启动渔业政策性保险试点,五年累计承保渔民 323 万人、渔船 25 万艘;推动解决困难渔民最低生活保障和“连家船”渔民上岸定居;渔业柴油补贴、沿海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等惠渔政策效果显著。(五)渔
7、业综合管理能力逐步增强,海洋维权护渔职能和作用凸显。渔业部门职能不断拓展和强化,管理、指挥调度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渔业水域滩涂规划和养殖证发放工作深入推进,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水产养殖执法,有力保障了渔民权益和渔业发展空间;强化渔业统计工作,建立渔情信息采集网络,建成并广泛应用中国渔政管理指挥系统和全国海洋渔业安全通信网,大大提高了渔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的通知,“平安渔业”建设扎实推进,成功应对地震、低温冰冻雨雪和台风等一系列自然灾害,渔业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累计救助遇险渔船 4683 艘、渔民 22232 人,挽回经济损失约 13.9 亿元,渔业船舶水上安全
8、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呈“双下降”趋势;渔业执法队伍的装备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断提升,与外交、边防等多部门间的涉外渔业管理机制不断成熟,中国渔政在维护国家主权、海洋权益和渔民生命财产安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 2005 年 “十一五”规划目标 2010 年 完成比例( %)渔业产值(亿元) 4181 5700 6751.8 118.5渔业增加值(亿元) 2215.3 3200 3790.09 118.4水产品总产量(万吨) 4420 5200 5373 103.3其中:养殖产量(万吨) 2944 3950 3828.84 96.9水产品出口量(万吨) 25
9、7 400 333.88 83.5水产品出口额(亿美元) 78.8 120 138.28 115.2水产品加工量(万吨) 1195 1700 1633.25 96.1水产品加工业产值(亿元) 1321 2200 2358.60 107.2渔民年均纯收入(元/人) 5869 7200 8963 124.5纳入“双控”管理的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数(万艘) 23.1 20.8 20.1 130.4纳入“双控”管理的海洋捕捞机动渔船功率数(万千瓦) 1390 1296 1237 162.8二、“十二五”渔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一)有利条件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突出。当前,我国已进入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发
10、展阶段,处于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推进战略的确立,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支持“三农”的氛围更加浓厚、机制更加健全、保障更加有力,为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创造了有利环境。需求拉动作用更加明显。“十二五”末,全国人口将达到 13.9 亿人,城镇化率提高到51.5%,城镇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食品消费结构更趋优化。作为优质动物蛋白重要来源的水产品,国内消费需求将显著增加。同时,国际水产品市场主要依靠养殖产品供给的格局将
11、进一步强化,我国水产养殖产品出口仍有较大空间。国内外不断扩大的水产品需求将进一步拉动现代渔业的发展。空间拓展条件更加有利。渔业生产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特点和饲料转化率高、比较效益高的优势。目前,我国有超过 300 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超过 10 亿亩的盐碱地等宜渔资源尚未充分开发利用。同时,增殖、休闲等渔业新兴产业发展已具备一定基础,在陆地资源可利用空间日趋紧张的情况下,“水陆并进”构建我国粮食安全体系的要求更加迫切,现代渔业发展依然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产业发展基础更加扎实。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作为世界第一渔业大国、水产品贸易大国和主要远洋渔业国家的地位更加巩固,具有了较大的产业规模和
12、良好的产业基础,国内水产品供给充足、价格稳定,渔民收入持续增加,在渔业生产、管理、技术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良好的产业积累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新的发展机遇开始显现。低碳经济、绿色经济、蓝色农业等新经济理念的倡导实践,将深刻影响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渔业的生物碳汇功能和净化环境功能将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同时,发展海洋经济在“十二五”期间将被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现代渔业建设,已成为国家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二)制约因素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更加突出。涉水工程大量挤占渔业水域和滩涂资源,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地,传统渔业空间受到挤压。捕捞强度过大以及工业
13、污染和生活排污严重损害渔业水域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渔业资源衰退和水域环境恶化趋势加剧,水资源短缺的制约增强,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受到严重威胁,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建设面临的资源环境刚性约束更加突出。支撑保障不足的局面更加凸显。与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要求相比,现有渔业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建设仍显滞后;渔政渔港、标准化养殖池塘、新型渔船等基础设施依然薄弱,防灾减灾能力不强;水生动物防疫、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产技术推广等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渔业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科技与产业结合不够紧密,成果转化较慢。加快现代渔业支撑保障能力建设的要求十分迫切。产业升级拓展的要求更加紧迫。从总体
14、上看,我国渔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和组织化程度及从业者素质仍然较低,制约着养殖、捕捞、加工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给水产品质量安全、渔业生态安全和渔业安全生产监管带来巨大挑战。同时,受政策、技术和投入等因素制约,增殖渔业、休闲渔业等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产业规模和产业贡献仍然有限。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任务十分艰巨。渔民权益维护的任务更加艰巨。渔业权制度尚未有效建立,渔民权益保障能力依然较弱。对渔民依法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和捕捞权利的保护不力,损害赔偿和占用补偿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大量的填海造地、占用养殖水面导致渔民“失海”、“失水”现象日益突出。渔民生活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
15、全,渔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促进渔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压力日益加大。国际和周边的渔业形势更加复杂。随着全球范围内渔业资源衰退趋势加剧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渔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和周边环境更趋复杂。国际渔业资源争夺和渔业利益冲突更加激烈,通过市场措施打击非法捕捞等新制度的实施和远洋渔业配额管理制度日趋严格,对我国渔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周边渔业涉外纠纷在一段时期内将长期存在,维护周边海域良好渔业生产秩序的任务更加艰巨。综上所述,国内外渔业发展形势和产业发展规律都要求,“十二五”时期的渔业发展要以安为先,坚定不移地保安全、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增收入,更加注重产业发展的安
16、全保障,更加注重水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更加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更加注重渔民民生,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更加注重渔业功能和空间的拓展,更加注重国际竞争力提升,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建设。三、“十二五”渔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以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建设为主攻方向,以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渔业生态安全和安全生产为着力点,始终把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渔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始终把深
17、化改革开放和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根本动力,不断完善现代渔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机制,着力增强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统筹各产业、各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努力实现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实现渔业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二)基本原则坚持保障供给与提高质量并重。保障水产品供给,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水产品消费需求,是渔业发展的基本任务。水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关系行业发展的兴衰成败。要在确保水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将质量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推动渔业生产由数量为主向数量和质量并重方向转变。坚持生产发展与生态养护并重。良好
18、的生态环境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协调推进生产发展和生态养护。积极探索实践“蓝色农业”发展理念,合理开发和利用渔业资源,推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发挥渔业的生态服务功能,做大做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事业,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产业发展与渔民发展并重。高素质渔民队伍是实现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加快现代渔业产业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不断强化渔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加快建立渔民增收长效机制,积极推进渔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加强带头人和实用人才的培养,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渔民,为现代渔业建设提
19、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坚持结构优化与夯实基础相统筹。产业优化升级是现代渔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扎实的基础是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前提。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水平,拓展渔业多功能性,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同时,针对渔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着力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增强科技对产业的支撑能力,建立健全渔业公共服务体系,努力促进渔业产业整体素质的提升。坚持国内开发与海外拓展相统筹。合理开发利用国内渔业资源,积极引导国内市场消费,扩大水产品内需,强化渔业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同时,要加快渔业“走出去”步伐,积极推进全球资源和市场开发,提高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提升我国渔业的国际竞
20、争力,加快推进我国由渔业大国向渔业强国转变。坚持立足产业与着眼大局相统筹。现代渔业建设涉及到经济发展、生态养护、食品安全、社会稳定等多个领域,在渔业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宏观背景下,渔业发展还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稳定周边外交等密切相关。要将现代渔业建设置于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海洋战略的大格局中,用全局高度、战略思维和国际视野进行谋划部署。(三)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渔业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水产品供给充足,水产品质量安全、渔业安全生产在较高的水平上稳步提高,生产区域布局更趋合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事业全面深入推进,渔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强渔惠渔措施得到强化,
21、现代渔业的产业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初步建成,实现生产发展、产品安全、渔民增收、生态文明、平安和谐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部分渔业发达地区率先实现渔业现代化。具体目标为:渔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渔业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渔船通讯、避碰、航标等安全设施和装备明显改善,一级以上渔港数量达到 200 个以上,使 70%的渔船实现就近避风和休渔,渔业船舶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 300 人以下。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能力进一步巩固。水产品总产量超过 6000 万吨,其中,养殖产品比重达到 75%以上;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 1 亿亩以上,完成 2000 万亩中低产池塘标准化改造;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22、,产地抽检合格率保持在 98%以上。渔业经济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 2.1 万亿元、增加值 9900亿元,渔业产值达到 1 万亿元、增加值达到 0.64 亿元;渔业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达到 53%;水产品加工率达到 40%;增殖渔业、休闲渔业等新兴产业取得长足发展。渔民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渔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8%以上,实现渔民收入与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累计组织培训渔民 2000 万人次,渔民素质进一步提高;渔业权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各项惠渔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渔业保险补贴年均受益渔民人数达到 180 万人。解决连家船渔民上岸定居问题取得明显进展。水生生物资源养护
23、事业进一步推进。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总数和功率数控制在“十一五”末水平;累计放流各类水产苗种 1500 亿尾,海洋牧场规模达到 500 万公顷,海域荒漠化趋势得到进一步遏制;国家级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 23 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数量达到 300 个。科技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强化。渔业科技贡献率达到 58%,水产原良种覆盖率均达到 60%,水产遗传改良率达到 35%;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加强;渔业节能减排迈出新步伐,能源利用水平和水资源利用率有所提高。渔业管理和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县级水域滩涂规划出台率、养殖证发放率接近100%;渔政执法机构参公率不断提高,按照国家
24、有关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精神,稳步扎实推进改革;渔业管理现代化、信息化水平提升,维权护渔能力显著增强。外向型渔业发展进一步拓展。渔业“走出去”战略稳步推进。水产品出口额达到180 亿美元,出口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中国品牌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企业境外经营能力不断增强;远洋渔业稳步拓展,产量达到 130 万吨。“十二五”时期渔业发展的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2010 年 2015 年 年均增长 () 属性渔业安全生产一级以上渔港数量(个)就近避风和休渔渔船比例(%)渔业船舶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人)111333192007030012.537-1.2预期性预期性约束性渔业经济结构渔业经济总产值
25、(万亿元)渔业经济增加值(亿元)渔业产值(万亿元)渔业增加值(亿元)渔业二三产业产值比重(%)水产品加工率(%)1.2959040.670.3847352.10990010.64534010.210.98.311.065预期性预期性预期性预期性预期性预期性水产品供给能力水产品产量(万吨)养殖产品比重(%)中低产池塘改造面积(万亩)产地抽检合格率(%)537371100097.96000752000982.2414.90.1预期性预期性预期性预期性渔民民生保障渔民人均纯收入(元)培训渔民数量(万人次)中央财政渔业保险补贴受益渔民(万人)89633002.11317020001808143.6预期
26、性预期性预期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增殖放流苗种数(亿尾)海洋牧场面积(万公顷)国家级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数量(个)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数量(个)289.42361622015005002330016.27.56.4预期性预期性预期性预期性科技支撑保障科技贡献率(%)原良种覆盖率(%)遗传改良率(%)5555255860353510预期性预期性预期性渔业管理县级水域滩涂规划出台率(%)养殖证发放率(%)39681001006132预期性预期性外向型渔业水产品出口额(亿美元)远洋渔业产量(万吨)远洋渔船数量(艘)138.281101991 18013023005.4 3.42.9预期性预期性预期性 为五
27、年累计数四、重点任务坚持以安为先、以养为主,在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水平的同时,努力拓展增殖渔业和休闲渔业等新兴产业,着力构建水产养殖业、增殖渔业、捕捞业、加工业和休闲渔业“五大产业体系”,着力构建设施装备、科技创新、资源环保、渔业安全和渔政管理“五大支撑体系”。(一)大力发展生态健康的水产养殖业加快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加快水产养殖标准化创建,推广应用健康养殖标准和养殖模式。发展与水产养殖业相配套的现代苗种业,加强水产新品种选育,提高水产原良种覆盖率和遗传改良率,不断调整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积极推广安全高效人工配合饲料。促进水产养殖向集约化、良种化、设施化、标准化、循环化、信息化发展。科学合
28、理调整拓展养殖空间。探索建立基本养殖水域保护措施,推动建立渔业水域滩涂占用补偿制度。合理控制、科学规划近海、江河、湖泊、水库等大中型水域养殖容量。稳定池塘养殖面积,进一步挖掘池塘养殖潜力。积极拓展深水大网箱等海洋离岸养殖,支持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加大低洼盐碱地、稻田等宜渔资源开发力度。强化疫病防控和质量安全监管。加快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加强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监控,积极推动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工作,探索无规定疫病水产养殖场建设,落实渔业乡村兽医登记制度,推进渔业执业兽医和官方兽医队伍建设。坚持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长效机制建设两手抓,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强化检打联动,推动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29、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探索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二)积极发展环境友好的增殖渔业积极开展增殖放流。落实全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总体规划(2011-2015 年),依据水域生态环境、资源状况和养护需求,合理确定增殖放流的功能定位,科学确定增殖放流品种和规模。稳步发展湖泊水库滤食性、草食性、杂食性鱼类增殖,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提高水域生产力。开展珍稀物种放流,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完善增殖放流技术规范,提高增殖放流苗种质量,加强放流效果监测评估。推进海洋牧场建设。扎实做好海洋牧场和人工鱼礁的规划设计、选址选型、效果评价等基础工作,建立健全海洋牧场建设和管护制度。因地制宜开展增养殖礁、生态礁、资源保护礁和游钓休闲礁等多种类型人工鱼礁建设。促进海洋牧场建设与增殖放流等资源养护措施紧密结合,恢复海底植被,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加大各级财政对海洋牧场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海洋牧场建设,推动形成各具特色的增殖渔业。(三)统筹发展可持续的捕捞业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