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记忆的生理心理学刘平内容F第一节:传统的记忆痕迹理论F第二节:海马的记忆功能(不考)F第三节现代的多重记忆系统理论及脑结构基础F第四节:记忆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基础F第五节:人类的记忆障碍第三节 记忆的神经生化基础记忆过程编码( encoding)巩固 (sonsolidation)提取 (retrieval)。第一节,记忆的痕迹理论F 60 70年代间形成的记忆理论,将人脑内的记忆过程大体分为两类:即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F 前者的脑机制为神经回路中生物电反响振荡;F 后者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是生物化学与突触结构形态的变化。F 这就是盛行 20多年的记忆痕迹理论。多重记忆系统和多重编码理论
2、F 记忆分为: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等过程F 按时间:感觉、短时、长时F 工作记忆和参考记忆:1.工作记忆又称发生作用的记忆;2.参考记忆:长期存储的记忆二、工作记忆及脑回路F四个部分:中央执行器、语音回路、视觉空间板,情节缓冲器三、多重长时记忆系统FP164 图 7-1睡眠对记忆的巩固作用短时记忆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长时记忆的脑形态学基础F 传统记忆痕迹的最后一个观点,即长时记忆痕迹是 突触或细胞的变化 。虽然记忆痕迹理论形成时,人们对突触化学传递的知识还很少,但根据当代积累的科学知识,我们可以把这一论断归结为 3方面含义: 突触前的变化包括神经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等环节; 突触后变化包括受体密度、受体活性、离子通道蛋白和细胞内信使的变化; 形态结构变化包括突触的增多或增大。F 他们对比了生活环境、学习能力和脑结构变化的关系。这一研究足以说明脑形态结构与功能均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学习记忆能力与脑结构变化有一定关系,但并不能精确说明长时记忆痕迹究竟与哪几项脑结构或突触变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