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辽宁省 2019 年草原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成 2019 年全省草原监测工作,明确各项草原监测任务要求,保障监测工作科学规范实施,促进全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目标值的达成,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2019 年草原工作要点和我省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需要,制定本方案。一、工作目标(一)完成国家安排的草原监测调查任务。(二)对我省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成效进行年度监测和评价。(三)对我省 2019 年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指标进行评价。(四)编制我省 2019 年草原监测报告。二、监测内容全省草原监测任务包括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关键期物候监测、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成效监测、草原生态补奖实施成效监
2、测、退牧还草成效监测、国家级草原固定点动态监测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监测等,具体任务量见附表 1。(一)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即我省从 2005 年开始的常规监测,包括草原植被生长盛期样地样方监测、农牧户补饲调查、全县(市)补饲调查和草原“ 三化” 调查等 4 项内容。 监测调查 方法按全国草原监测技术操作手册(见附件 1)。1.生长盛期样地样方监测。对草原样地基本特征和样方植物群落指标进行监测,填写草原监测样地基本特征调查表(附表- 2 -2)和草原样方调查表(附表 3),调查时间按当地水热条件,在 7月下旬至 8 月下旬择机开展,尽量在草原植被生长最茂盛的时间进行,以便观测到年度
3、最大值。2.农牧户补饲调查。选取典型农牧户调查了解草原承包、人工草地生产、草食家畜生产及补饲情况。3.县(市)补饲调查。调查统计上年末全县(市)草食家畜存出栏及补饲情况,可用相关部门统计数据。4.草原“三化”调查。调查当前全县(市)草原退化、沙化和盐渍化分布区域、程度及面积情况。重点调查往年草原“三化” 变化情况。(二)关键期物候监测各有关监测县(市),在草原植被返青、生长和枯黄 3 个物候时期,按年度定期、定点开展地面观测,及时掌握草原植被生长情况,重点监测旱涝灾害对草原植被的影响。1.草原返青期调查。按当地水热条件,从 4 月下旬开始观测草原植被返青率,达到 50%返青率时为当地返青期,填
4、写草原返青期调查表(附表 4)。调查方法按照草原返青监测方法(见附件 2)。2.生长期监测。6-8 月每月开展 1 次草原植被长势定位拍照调查,记录相应的盖度、高度、产草量,用于全省草原植被长势监测评价。可与固定点动态监测相结合。调查评价方法按照草原植被长势监测评价方法(见附件 3)。3.枯黄期监测。参照往年草原植被枯黄时期,定时定位拍摄草- 3 -原植被枯黄期照片 3 张,每次于同一角度取景,用于长期对比。可与固定点动态监测相结合。(三)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成效监测由义县、彰武县、阜蒙县、北票市、凌源市、朝阳县、建平县、喀左县和建昌县等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县(市)于草原植被生长盛期开展此项监
5、测工作。各县(市)在工程区和对照区分别进行样地样方观测,拍摄各样地景观照、样方俯视照和工程效果照 10张。监测方法按照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效果监测技术规程(见附件 4)(四)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成效监测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阜蒙县、彰武县、北票市、喀左县和建平县于草原植被生长盛期开展此项监测工作。观测方法参照常规监测方法。1. 草原禁牧成效监测。对草原禁牧区开展样地样方定期、定点观测。每县 10 个样地,样地位置长期不变。拍摄各样地景观照、样方俯视照和政策效果照 10 张。监测区域重叠时,可与草原沙化治理工程成效监测相结合。2. 人工草地建设成效监测。对人工种草苜蓿样地进行 1-3 次的定期
6、、定点测产。每县 10 个样地,每个样地设置 3 个测产样方,单个样方 1m2。拍摄 各样地景观照和政策效果照 10 张。(五)退牧还草成效监测由彰武县于草原植被生长盛期开展此项监测工作。对退牧还草区开展样地样方定期、定点观测。样地位置长期不变。拍摄样地- 4 -景观照和样方俯视照。监测方法参照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效果监测技术规程。(六)国家级草原固定点监测由义县、阜蒙县、彰武县、北票市、凌源市、朝阳县、喀左县、建平县和建昌县等已建成国家级草原固定监测点的地区开展此项监测工作。主要观测项目在常规观测区、永久观测区和辅助观测区进行,但永久观测区不测产草量。每月观测 1-2 次,每次观测均要拍摄
7、群落景观照,拍照在标识桩处,并设置标有监测点编号、地名、观测区名称和观测时间标识牌。土壤有关指标测试,鼓励有条件地区开展。其他社会经济指标调查可结合常规监测进行。监测方法按照辽宁省国家级草原固定监测点监测方案(见附件 5)。(七)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估算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已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省林草局拟将该项指标分解到各市,各地应加强对监测样地植被盖度监测调查,确保结果真实有效。盖度观测估算方法按照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监测技术规程(试行)(见附件 6)。三、数据报送(一)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各有关县(市)登录“全国草原监测信息报送管理系统” ,网址为 http:/124.205.185.
8、85/gms/,于 9 月 10 日之前将常规监测数据填录到“盛期地面 调查 ”“非工程样地” 中,将补饲调查数据填录到“ 补饲调查” 中,将草原 “三化”面积和分布 调查数据填录到“ 生态环境调查” 中,并核 对上报。- 5 -(二)关键期物候监测1.返青期调查。各有关县(市)登录“全国草原监测信息报送管理系统”,于 5 月 20 日之前将返青期调查 数据填录到“ 返青期调查”中,并核对上报。2.生长期监测。各有关县(市)登录“全国草原监测信息报送管理系统”,于每月 25 日之前将本月植被 长势监测数据填录到“ 植被长势调查” 中,并核 对上报。3.枯黄期期调查。各有关县(市)登录“全国草原
9、监测信息报送管理系统” ,于 10 月 20 日之前将枯黄期 监测数据填录到“ 枯黄期调查” 中,并核 对上 报。(三)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成效监测各有关县(市)整理好工程区和对照区样地样方调查统计表格和工程效果照(监测样地样方照片自行妥善保存),于 9 月 30 日之前发送至省林业发展服务中心草原保护部电子邮箱(),用于总体统计分析。(四)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成效监测各有关县(市)整理好项目区样地样方调查统计表格和政策效果照(监测样地样方照片自行妥善保存),于 9 月 30 日之前发送至省林业发展服务中心草原保护部电子邮箱。(五)退牧还草成效监测各有关县(市)整理好项目区样地样方调查统计表格和
10、政策效果照(监测样地样方照片自行妥善保存),于 9 月 30 日之前发送至省林业发展服务中心草原保护部电子邮箱。- 6 -(六)国家级草原固定点监测各有关县(市)登录“全国草原监测信息报送管理系统” ,于每月 10 日之前将上月的 1-2 次监测数据填录到“固定点监测” 中,并核对上报。(七)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估算各有关县(市)于 9 月 20 日之前将草原植被盖度数据发送至省林业发展服务中心草原保护部电子邮箱。四、工作要求(一)精心组织各有关县(市)根据本方案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草原监测工作实施方案,认真组织、落实到位,保持监测人员稳定,保证各项监测工作进度和数据信息质量。(二)加强培训
11、将本方案内容向参加监测工作的有关技术人员传达,并进一步加强技术人员指导,有针对性地解决监测操作错误和不规范等问题,重点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监测数据统计水平。(三)全面完成按本方案要求完成监测任务,特别是国家级半牧县(市)监测任务较多,容易发生遗漏。在数据报送期间保证监测数据的完整和规范,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及时报送有关数据和照片,编制年度监测报告或总结。(四)规范保存把所有草原监测数据和照片整理到一起,按照规范建档方式- 7 -保存,由专人按年度管理。发生人员变动时,做好相关档案的交接。附件:1.全国草原监测技术操作手册2.草原返青监测方法3.草原植被长势监测评价方法4.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效果
12、监测技术规程5.辽宁省国家级草原固定监测点监测方案6.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监测技术规程附表 1辽宁省各县(市)草原监测任务表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 关键期物候监测生态补奖政策成效监测(个)市名称 县名称样地样方调查补饲调查(户)补饲调查(县)“三化”调查返青期期调查生长期监测枯黄期调查沙化治理成效监测(个) 天然改 良 人工草地退牧还草成效监测(个)国家级固定点监测沈阳市 康平县 5 5 鞍山市 岫岩县 3 5 本溪市 本溪县 3 5 义 县 5 20 14 锦州市凌海市 3 5 阜蒙县 17 25 17 10 10 阜新市彰武县 15 25 14 10 10 1 盘锦市 盘锦市 3 5 北票市 10
13、 25 17 10 10 朝阳县 10 20 14 喀左县 10 25 14 10 10 凌源市 10 20 14 朝阳市建平县 15 25 17 10 10 葫芦岛市 建昌县 3 20 14 8合 计 112 230 14 14 11 9 9 135 50 50 1 9附表 2草原监测样地基本特征调查表样地号: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调查人:样 地 所 在 行 政 区 县(市) 乡(镇) 村(组) 建成时间工程类型 补播牧草品种 具有灌木和高大草本 有/无草 地 类 草 地 型 景观照片编号地型地貌 平原( ) 、山地( ) 、丘陵( )坡 向 阳坡( ) 、半阳坡( ) 、半阴坡( ) 、阴坡( )坡 位 坡顶( ) 、坡上部( ) 、坡中部( ) 、坡下部( ) 、坡脚( )土壤质地 砾石质( ) 、沙土( ) 、壤土(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全年生 长 季降 水 量-20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