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一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l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定义 (WHO):抗菌药物的成本 -效益应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临床治疗作用,并将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发生降低到最低限度。l 中华医学会 、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 2004年 8月发布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l 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 必须考虑三个因素:机体、病原体、药物 (三角关系 )。 l 基本原则:(1) 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 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l 疾病控制中心推荐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1仅于抗菌药物治疗对患者很可能有益时使用 抗菌药物是否必要?
2、2应用对最可能病原菌具有针对性的药物 抗菌药物的选择3应用恰当的剂量、疗程 方案的选择 (一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 , 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 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 。2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 ,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3 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 (药效学 )及其体内过程特点 (药动学 )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的药效学 :包括 抗菌谱 、 抗菌活性 (MIC、MBC)、 抗生素后效应、抗生素后促白细胞效应、首次暴露效应。 抗菌谱抗菌活性 ( MIC、 MBC)抗生素后效应( PAE):如青霉素。抗生素后促白细胞效应(
3、PALE):指细菌与高浓度的抗生素接触后,菌体发生变形,生长受到以致,更医被白细胞识别与吞噬,产生抗生素与白细胞吞噬作用的协同杀菌作用。首次暴露效应:首次用药后持续性的抑菌作用4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制订治疗方案原则 :(1)品种选择(2)给药剂量(3)给药途径 : 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 ,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 ; 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 ,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 (抗菌药物的序贯疗法 ); 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尽量避免 。(4)给药次数(5)疗程 : 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 ,一般直用至体温正
4、常、症状消退后 72-96 小时 。 避免频繁的更换或中断抗菌药物 , 感染性疾病治疗 彻底 以防复发 。 5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指征 :(1)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 ,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 (如肠穿孔后腹膜炎为需氧菌和厌氧菌感染 ),2 种或 2 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 感染:如 感染性心内膜炎或 绿脓杆菌 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4)需长程治疗 ,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 , 如抗结核和抗真菌治疗时的联合用药。(5)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
5、,如两性霉素 B 与氟胞 嘧啶 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 ,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 ,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 。不合理的给药方法和联合用药( 1) 氨基糖 苷 类 不可直接静注 。( 2) 庆大霉素严禁从莫菲管给药 。( 不合理的给药方法和联合用药( 1) 氨基糖 苷 类不可直接静注 。( 2) 庆大霉素严禁从莫菲管给药 。( 3)青霉素和氨基糖苷类同时加入输液中给入。( 4)氨苄青霉素和维生素 C加入 10%葡萄糖溶液中,氨苄青霉素在葡萄糖溶液中不稳定,糖浓度或温度越高,分解或脱水缩合越快;维生素 C可使氨苄青霉素还原分解、降解失效。( 5)复方新诺明和维生素 C合用,因维生素 C酸化尿液,使磺胺药
6、及乙酰化产物医析出,损害肾脏。( 6)喹诺酮类治疗呼吸道感染时如与氨茶碱同用,前者抑制后者在肝脏的代谢,医致茶碱中毒。 ( 3)青霉素和氨基糖苷类同时加入输液中给入。( 4)氨苄青霉素和维生素 C加入 10%葡萄糖溶液中,氨苄青霉素在葡萄糖溶液中不稳定,糖浓度或温度越高,分解或脱水缩合越快;维生素 C可使氨苄青霉素还原分解、降解失效。( 5)复方新诺明和维生素 C合用,因维生素 C酸化尿液,使磺胺药及乙酰化产物医析出,损害肾脏。( 6)喹诺酮类治疗呼吸道感染时如与氨茶碱同用,前者抑制后者在肝脏的代谢,医致茶碱中毒。 (二 )抗菌药物 预防 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三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新生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小儿 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妊娠 期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