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2006 年-2008 年山西省区域创新能力分析创新能力是决定一国或地区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拥有较强的区域创新能力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区域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状况,动态而客观地评价地区的创新能力,对于地区间的相互比较,制定适合自己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分析山西区域创新能力的现状,对推进山西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意义。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完成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6-2008)显示:我省 2008 年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中下游水平, 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第 21 位,虽然与上年持平,但与前几年相比有明显的
2、下降。表 1 山西创新能力综合指标在全国位次情况(2006 年-2008 年)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创新能力综合指标 17 21 21知识创造综合指标 25 22 27知识获取综合指标 23 27 2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指标 16 19 19技术创新环境与管理综合指标 10 12 16创新的经济绩效综合指标 11 28 29从全国情况看,与 2007 年相比,2008 年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的总体格局略有变动。上海市由 2007 年的排名第 2 位重新回到第 1 位的位置,成为全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广东省的综合排名与 2007 年相比下降 1位,居第 2 位;北京市的综合
3、排名与 2007 年持平,列第 3 位。从指标的结果看,上海、广东和北京三个省(市)的综合效用值非常接近,并已连续 7年位于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的前三甲。与 2007 年相比,江苏省、浙江- 2 -省、山东省、天津市、 辽 宁省、湖北省和四川省仍然是 2008 年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前 410 位的地区。其中一个变化是湖北省的综合排名上升了 1位,排名第 9 位;而四川省的综合排名下降了 1 位,排名第 10 位。 (见图1)。0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位次上海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天津辽宁湖北四川图 1 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位居全国前
4、10 位地区位次变化情况(2006 年-2008 年)按照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提出的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区域创新能力主要由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环境与管理和创新的经济效益 5 个板块构成。一、知识创造该板块指标包括研发投入、专利、科研论文 3 项综合指标。2006 年-2008 年,我省“知识创造” 综合指标排序呈波动状态,2006年位于第 25 位,2007 年上升了 3 个位次,居全国第 22 位,但 2008 年又比 2006 年落后了 2 位,位于第 27 位。 “知识创 造”指标排位北京还是居于全国第 1 位,排在前 10 位的还有:上海、广东、江苏、浙江
5、、陕西、天津、辽宁、湖北、湖南。- 3 -2021222324252627282006年 2007年 2008年位 次图 2 山西“知识创造”综合指标居全国位次情况(2006 年-2008 年)在 3 个分项指标中,只有“研发投入”指标排位呈上升趋势,由 2006年第 25 位上升至 2008 年第 13 位。其余 2 项均呈下降趋势;“专利” 综合指标排位由 2006 年第 20 位降至 2008 年第 25 位;“科研论文”综合指标由 2006 年第 26 位降至 2008 年第 31 位,列全国最后一名。表 2 知识创造综合指标在全国位次情况(2006-2008)2006 2007 20
6、08知识创造综合指标 25 22 27研发投入综合指标 25 13 13专利综合指标 20 28 25科研论文综合指标 26 25 31二、知识获取该 板 块 指 标 包括科技合作、技 术转 移和外 资 企 业 投 资 3 项综 合指 标 。2006 年-2008 年,我省“知识获取” 综合指标呈波动状态,2006 年居全国第 23 位,但 2007 年下滑到第 27 位,2008 年又上升到第 21 位。全国“ 知识获取 ”综合指标 排在第 1 位的仍然是上海,前 10 位的依次是:江苏、广东、北京、天津、辽宁、浙江、山 东、黑 龙江、重庆。- 4 -20212223242526272820
7、06年 2007年 2008年位 次图 3 山西 “知识获取 ”综合指标居全国位次情况(2006 年-2008 年)在 3 个分项指标中, “国外直接投资”综合指标排位上升幅度较大,由2006 年第 21 位上升至 2008 年第 11 位;“技 术转移” 综合指标排位也在稳步前进,每年上升一位,由 2006 年第 18 位上升至 2008 年第 16 位;只有“科技合作” 指标排位呈下滑 趋势,由 2006 年第 21 位下降至 2008 年第24 位。 表 3 知识获取综合指标在全国位次情况(2006-2008)2006 2007 2008知识获取综合指标 23 27 21科技合作综合指标
8、 21 27 24技术转移综合指标 18 17 16国外直接投资综合指标 21 25 11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该板块指标包括企业研发投入、设计能力、制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新产品销售收入 4 项综合指标。2006 年-2008 年,我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 合指标排位稍有下滑。2006 年位于全国第 16 位,2007 年和 2008 年均位于全国第 19 位。企业技术创新指标 2008 年排在全国第 1 位的是广东,前 10 位的分别为: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天津、北京、重庆、四川、安徽。- 5 -1516171819202006年 2007年 2008年位 次图 4 山西“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
9、指标居全国位次情况(2006 年-2008 年)在 4 个分项指标中, “设计能力”指标排位波动比较大,由 2006 年第21 位直接下降 9 个位次到第 30 位,2008 年又上升 15 个位次,位于全国第 15 位;“制造和生 产 能力” 指标排位呈下降 趋势,由 2006 年第 7 位降至 2008 年第 13 位;“新 产品销售收入” 综合指 标排位呈上升趋势;由 2006年第 24 位升至 2008 年第 21 位;“企业研究开 发投入” 综合指标排位呈波动状态,但 总体呈上升趋势,由 2006 年第 14 位升至 2008 年第 10 位。表 4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指标在全国位
10、次情况(2006-2008)2006 2007 2008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指标 16 19 19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综合指标 14 22 10设计能力综合指标 21 30 15制造和生产能力综合指标 7 10 13新产品销售收入综合指标 24 22 21四、技术创新环境与管理该板块指标包括创新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劳动者素质、金融环境、创业水平等 5 项综合指标。2006 年-2008 年,我省技术创新环境与管理指 标排序呈逐年下降趋势, 2006 年居全国第 10 位,2007 年下滑了两个位次,居全国第 12 位, - 6 -2008 年降至全国第 16 位。 “创新环境”指标排在全国第 1
11、位的仍然是北京,前 10 位的分别是:江苏、上海、广东、浙江、山东、安徽、 辽宁、湖北、四川。910111213141516172006年 2007年 2008年位 次图 5 山西“技术创新环境与管理”综合指标居全国位次情况(2006 年-2008 年)在 5 个分项指标中,只有“金融环境”综合指标排位呈上升趋势,从2006 年第 21 位升至 2008 年第 19 位;“创新基 础设施” 、“市场环境” 、“劳动者素质”三项 指标 2008 年全国位次均比 2006 年略有下滑,分别从 2006年第 11 位、第 14 位、第 12 位降至 2008 年第 12 位、第 16 位、第 14
12、位;“创业水平”综合指标出 现较大变化,从 2006 年第 10 位降至 2008 年第29 位。 表 5 技术创新环境与管理综合指标在全国位次情况(2006-2008)2006 2007 2008技术创新环境与管理综合指标 10 12 16创新基础设施综合指标 11 6 12市场环境综合指标 14 21 16劳动者素质综合指标 12 20 14金融环境综合指标 21 12 19创业水平综合指标 10 18 29五、 创新的经济绩效- 7 -该板块指标包括宏观经济、产业结构、产业国际竞争力、就业和可持续发展与环保 5 项综合指标。2006 年-2008 年,我省创新的经济绩效指标 呈大幅下降趋
13、势,2006年排在全国第 11 位, 2007 年、 2008 年下降至第 28 位、第 29 位。创新经济绩效 2008 年广东最好,排在前 10 位的还有:上海、北京、江苏、天津、山东、浙江、福建、西藏和海南。10131619222528312006年 2007年 2008年位 次图 6 山西“创新的经济绩效”综合指标居全国位次情况(2006 年-2008 年)在 5 个分项指标中,2008 年“产业结构”综合指标列第 31 位,与2006 年相比下降了 7 位,是分指标中排位最差的;“产业国际竞争力” 综合指标排位由 2006 年第 9 位降至 2008 年第 29 位,下降了 20 个
14、位次;“宏观经济”指标排序也由 2006 年的第 10 位降至 2008 年的第 21 位;“可持续发展与环保”指标 排位从 2007 年第 26 位降至 2008 年第 30 位,也位于全国后列;在创新绩效表现不佳的情况下, “就业” 综合指标排序情况相比较是最好的,由 2006 年第 8 名上升到 2008 年第 6 位,居全国前列。表 6 创新的经济绩效综合指标在全国位次情况(2006-2008)2006 2007 2008- 8 -创新的经济绩效综合指标 11 28 29宏观经济综合指标 10 17 21产业结构综合指标 24 14 31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标 9 30 29就业综合指
15、标 8 9 6可持续发展与环保综合指标 - 26 30山西省创新能力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企业创新能力下降明显,原因是政府和企业科技投入较少,对科技的重视程度不够,科技合作的水平较低,吸引外资较少。能源产业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其他高科技产业相对落后, 经济过于依赖重化工行业。山西省的挑战在于如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及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其他产业,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山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闫丽霞)统计知识- 9 -统计分析的基本种类统计分析的内容是广泛的,因此,为了正确理解各种统计分析的作用,以便更好地开展统计分析,按照一定的标志对统计分析加以分类。一、宏观分析和微
16、观分析从所分析的问题范围来看,统计分析可分为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如果所分析的问题是宏观社会经济领域中的问题,这种分析被称为宏观经济,它主要分析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总量变化及其规律。如果所分析的问题是微观社会经济领域中的问题,这种分析被称为微观分析,它主要分析社会经济活动中个量(比如单个的消费者、生产者、企业、单位的社会经济行为和表现)变化及其规律。虽然有的统计分析中既有宏观分析也有微观分析,但把统计分析按其侧重面分为宏观分析或微观分析还是容易的。二、专题分析和综合分析从所涉及问题的广泛程度来看,统计分析可分为专题分析和综合分析两种。(一)专题分析。专题分析是指对某一个专门问题的分析研究。如某种产品
17、生产情况的分析,劳动生产率的分析,市场商品价格的分析等等。专题分析有四个特点:(1)是针对性强,集中解决一个问题;(2)是涉及面小,可以进行深入分析。专题分析所涉及的范围一般没有综合分析宽,但所作分析却较综合分析深入;(3)是可以提高时效性;(4)是选题的广泛性与灵活性。专题分析的选题十分广泛,可以是现实的选题,例如,根据 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新动向、新问题来确定选题,也可以是历史回顾之类的选题;可以是宏 观问题选题,也可以是微观问题选题。- 10 -(二)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是指把对研究总体中各个方面的指标与情况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以便对被研究总体作出全面的评价,掌握其规律,正确地
18、处理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提供依据。经济方面的综合分析通常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1)国民经济或地区的综合平衡分析,主要有社会总生产与总需要的平衡;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平衡;国民收入与积累、消费 的平衡;市场供求平衡;劳动力资源与分配和使用的平衡;主要产品产、供、销的平衡等等。 (2)企业各种主要指 标(如工业企业的主要指标)的综合平衡与相互联系分析。综合分析有三个特点:(1)是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综合分析的研究对象,不论是宏观经济、中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均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它是由许多有内在联系的子系统构成的;它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变动的影响;(2)是分析内容的全面性。综合分析是对各经济活动总体特征的反映和
19、研究,因此,它要着眼于整体效果的评价,要全面反映和研究经济运行中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状况,并在全面、系统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有内在联系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综合平衡;(3)是分析方法的综合性。综合分析既应有一定的广度,又应有一定的深度,要综合运用各种信息,加工整理各种相关指标,从多角度研究对比各种因素,因而需要运用各种科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以及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统计分析还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之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主要区别是分析目的的不同。定性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判断事物的本质规律性和发展方面,对各种有关因素的联系作出合理的解释;定量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准备地分析、界定各种数量关系,确定有关变量的取值。比如,在统计预测分析中,定性分析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准确地推算数字,而在于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定量分析的主要目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