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教学反思 4) 怀念母亲怀念母亲 这篇课文, 让我感触颇深, 这篇课文是季羡林先生以回忆的形式,表达了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 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充分表达了对两位母亲的怀念,字里行间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让人思潮澎湃,情绪跌宕起伏。课前,我安排学生先搜集季羡林先生在德国留学期间的有关资料, 对季羡林先生有所了解。导入新课时,我以“国宝”一词引入,结合资料,让学生了解季 羡林先生在学术上的伟大贡献, 从而引出季老那一段长达十年的留学生涯。 以及 季羡林老先生去世的时间( 7 月 11 日 9 时,享年 98 岁)和悼念仪
2、式的隆重进行体验。新课开始,我给学生读了季羡林作品赋得永久的悔 ,学生听后,交流感受。让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为理解本课做好铺垫。紧接着, 我先让学生齐读课题,然后我紧紧抓住“母亲”一词质问学生: “这里的母亲指的是谁?”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一个是亲生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 ”“那么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怀念自己的两位母亲呢?”这样既交待了作者的写作背景, 又让学生抓住了文章的主干, 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为理解奠定了背景基础。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让学生紧密联系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抓关键词句,表情达意。课堂上,学生们分成四人小
3、组合作学习,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并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积极主动,交流时气氛活跃,他们找到了“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频来入梦”等词,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等句子,这样较好地体现了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老 师引导得当,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有精彩的智慧生成。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想在教学中“解读”课文,更应该引导学生“创读” , 以读促讲,以读悟情,以读激情。与过去的课堂教学相比 , 我觉得这一节课更加充满亲情,相信通过学习, 孩子们一定会与自己的母亲更加亲近, 也一定会更加懂得母亲对自己的关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