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时间 3 月 16 地点 办公室 节次 1-3 主讲人常绪永研讨问题 (1) 认识钟表反思研讨活动与课堂有效性(2)作业自查缺席人员及原因无过程记录 毕云昌:认识钟表是使学生认识中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钟表的知识经验有差异,对于时刻这个抽象的概念应放在情境中展开教学,这样才能做到有效。常永习:对,如:你看这个小朋友几时起床?生:6 时。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分针指着 12,时针指着 6,就是 6 时。 师:谁也来说说? 接下来的师:小明起床后,开始吃早饭了,几时?生:7 时。 师:吃完早饭和小朋友一起参加升旗仪式啦,这时是几时呀? 生:8 时。
2、常绪永:熟悉的事物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以同班同学的早上生活场景的展现对整时进行阶段性巩固,一来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反复练习,进而在兴奋的情绪下积极良性巩固;二来贴近生活的人和事让学生自然而然和自己进行比较,适时进行的学习指导,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毕云昌:低年级学生天真可爱,喜欢帮助他人。姚传学:创设小朋友拨 6 时遇到的困难,从学生找分针、摆分针的过程中极其自然的引出画时针、分针的要点:长短和位置。陈得志:把原先被动的教学讲授变成了学生饶有兴趣的帮助他们接触问题的实际情景,学生学的主动,掌握得轻松。接下来的时间进行作业本的自查。反馈:都完成的比较认真,教师批改也非常认真。后进生的辅导到位,
3、有一定的激励性语言。参与交流的教师常绪永 毕云昌 常永习 张传庚 陈得志 姚传学 史昭富整理人: 常绪永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时间 3 月 16 地点 办公室 节次 1-2 主讲人 史昭富研讨问题 认识时分反思研讨活动 缺席人员及原因 无过程记录 史昭富:我上了认识时分一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表的整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钟表上的时、分。时、分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单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非常抽象的概念,二年级学生对此比较模糊,不容易理解,很难建立起量化的时间概念。请大家对这节课的感想说一说自己的意见。毕云昌:在解决教学重点和
4、突破教学难点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在呈现教学内容上形象直观的优势, 利用 Flash 课件演示 1 时=60 分,时针与分针的走动过程,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建立表象,获得感性认识。这里非常好。常绪永: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并设计置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情境将形式单一、枯燥的练习设计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张传庚:创设生活情境,使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有关时间的知识。姚传学: 最后设计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拨一拨,说一说”,可以调动学生耳、眼、口、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
5、陈得志:其中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在活动中感知。整个教学活动设计了很多次活动。如:提问:钟面上有些什么呢? 要求同桌一起找一找,说一说。常永习:对,如提问:每个大格里都有 5 个小格吗?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呢?在你的钟面上数一数或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谁的方法又清楚又快!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数出钟面上的小格,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使学生主动掌握了新知;张传庚:时针经过了多长时间呢?拨钟,考考你的同桌。毕云昌:边拨边观察:分针走 60 个小格的同时,时针走了几个大格。秦:短短一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想一想,做一做这些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感受时间单位小时和分
6、。参与交流的教师常绪永 毕云昌 常永习 张传庚 陈得志 姚传学 史昭富整理人: 常绪永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时间 4 月 18 地点 办公室 节次 2-3 主讲人 常绪永研讨问题 (1)低年级如何设计作业, (2)作业互查 缺席人员及原因 无过程记录 常绪永: 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在小学低年级阶段,通过设计贴近生活、富有趣味、层次分明、开放灵活的数学作业,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构建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让学生不再视作业为负担,对数学乐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毕云昌: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饶有兴趣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完成。史昭富:带着好的心
7、情做作业,思维更活跃,反应更灵敏。例如,二年级学生在认识“角和直角” 后,让学生思考:在长方形纸上剪一刀,还有几个角?学生理所当然的觉得“四个角剪掉一个角还剩三个角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剪一剪,比一比 ”, “想想还可以怎么剪”。通过学生的猜测并验证发现,在长方形纸上剪一刀并非只有一种情况(如图所示) ,有几个角也就一目了然了。张传庚:学生通过做有趣的游戏解答提问的过程对生活数学的理解和对所学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化,在这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常永习: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的知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单一地呈现,这就要求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去观
8、察、分析,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姚传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通过作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学习一些生活能力,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常绪永:例如,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了“时间”,掌握了几时和几时半后,设计一次生活作业: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记录自己当天放学到家、晚餐、睡觉、以及第二天早晨起床、吃早餐、到校的时间,然后在课上将自己记录的时间在学具钟上“拨一拨”表示出来。 姚传学: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学习上,每个学生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接下来作业互查下,反馈。参与交流的教师常绪永 毕云昌 常永习 张传庚 陈得志 姚传学 史昭富整理人: 常绪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