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45.50KB ,
资源ID:4064124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40641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司法考试如何平衡教材与真题.doc)为本站会员(hw****26)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司法考试如何平衡教材与真题.doc

1、资料来源:法律教育网 http:/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司法考试怎样平衡教材与真题来源:法律教育网 2011 年司法考试怎样平衡教材与真题,在司法考试复习中,应该以司考真题为主线,围绕着真题的考点展开复习。那么,看书与做真题的必要联系,就变成了“首先做真题然后查找书的相关讲解再次做真题最后补充知识点、寻找死角、查缺补漏”这样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这里强调三句话:(1)首选真题,让自己尽快进入复习状态;(2)用好真题,拿真题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3)研究真题,反复揣摩命题人的出题思路和角度,让自己有“质”的提高。编辑推荐2011 司法考试大纲变化解读2011 司法考试大纲教材 4 变化20

2、11 年司法考试大纲怎样使用我的司法考试备战 6 字真经405 分司法考试心得体会希望这三句话对参加 2011 年司法考试的考生有所启发。此外,还需要指出的是,2008 年四川延考地区的考题,就质量而言非常高,具有很强的指引作用和参考价值。考生复习时一定要把这套试卷和 2002-2010 年全国司法考试的试卷,结合在一起进行练习演练、揣测研究。这样考生手中就有了 10 套真题可供使用。这里仅以“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分”这一考点为例,结合真题进行讲解,从而发现历年真题之间惊人的“重复率” ,并“破解”其中的命题规律和“陷阱”:【例 1】丙是乙的妻子。乙上班后,甲前往丙家欺骗丙说:“我是乙的新任秘书

3、,乙上班时好象忘了带提包,让我来取。 ”丙信以为真,甲从丙手中得到提包(价值 3300 元)后逃走。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08 年四川延考地区试卷二第 59 题)A.盗窃罪的直接正犯B.诈骗罪的间接正犯C.盗窃罪的间接正犯D.诈骗罪的直接正犯资料来源:法律教育网 http:/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例 2】甲在某银行的存折上有 4 万元存款。某日,甲将存款全部取出,但由于银行职员乙工作失误,未将存折底卡销毁。半年后,甲又去该银行办理存储业务,乙对甲说:“你的 4 万元存款已到期。 ”甲听后,灵机一动,对乙谎称存折丢失。乙为甲办理了挂失手续,甲取走 4 万元。法律敎育

4、网整理 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2008 年试卷二第 14 题)A.侵占罪B.盗窃罪(间接正犯)C.诈骗罪D.金融凭证诈骗罪【例 3】欣欣在高某的金店选购了一条项链,高某趁欣欣接电话之际,将为其进行礼品包装的项链调换成款式相同的劣等品(两条项链差价约 3,000 元) 。欣欣回家后很快发现项链被“调包” ,即返回该店要求退还,高某以发票与实物不符为由拒不退换。关于高某的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2009 年试卷二第 59 题)A.构成盗窃罪B.构成诈骗罪C.构成侵占罪D.不构成犯罪,属民事纠纷【例 4】甲与乙一起乘火车旅行。火车在某车站仅停 2 分钟,但甲欺骗乙说:“本站停车 12 分钟”

5、 ,乙信以为真,下车购物。乙刚下车,火车便发车了。甲立即将乙的财物转移至另一车厢,然后在下一站下车后携物潜逃。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2008 年四川延考地区试卷二第 15 题)A.诈骗罪B.侵占罪C.盗窃罪D.故意毁坏财物罪【例 5】甲路过某自行车修理店,见有一辆名牌电动自行车(价值 1 万元)停在门口,欲据为己有。甲见店内货架上无自行车锁便谎称要购买,催促店主去 50 米之外的库房拿货。店主临走时对甲说:“我去拿锁,你帮我看一下店。 ”店主离店后,甲骑走电动自行车。法律敎育网整理 甲的行为构成何罪?(2007年试卷二第 15 题)A.诈骗罪资料来源:法律教育网 http:/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

6、免费资料下载B.盗窃罪C.侵占罪D.职务侵占罪【例 6】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2006 年试卷二第 17 题)A.甲潜入乙家,搬走乙家 1 台价值 2000 元的彩电,走到门口,被乙 5 岁的女儿丙看到。丙问甲为什么搬我家的彩电,乙谎称是其父亲让他来搬的。丙信以为真,让甲将彩电搬走。甲的行为属于诈骗B.甲在柜台假装购买金项链,让售货员乙拿出 3 条进行挑选,甲看后表示对 3 条金项链均不满意,让乙再拿 2 条。甲趁乙弯腰取金项链时,将柜台上的 1 条金项链装入口袋。乙拿出 2 条金项链让甲看,甲看后表示不满意,将金项链归还给乙。乙看少了 1 条,便隔着柜台一把抓住甲的手不让其走,甲猛地甩开

7、乙的手逃走。甲的行为属于抢夺C.甲在柜台购买 2 条中华香烟,在售货员乙拿给甲 2 条中华香烟后,甲又让乙再拿 1 瓶五粮液酒。趁乙转身时,甲用事先准备好的 2 条假中华香烟与柜台上的中华香烟对调。等乙拿出五粮液酒后,甲将烟酒又看了看,以烟酒有假为由没有买。甲的行为属于盗窃D.甲与乙进行私下外汇交易。乙给甲 1 万美元,甲在清点时趁乙不注意,抽出 10 张 100 元面值的美元,以 10 张 10 元面值的美元顶替。清点完成后,甲将总面额 8.3 万元的假人民币交给乙,被乙识破。乙要回 1万美元,经清点仍是 100 张,拿回家后才发现美元被调换。甲的行为属于诈骗 【答案】ABC.本题考察的是三

8、角诈骗的定性问题。三角诈骗是与一般的诈骗罪相对应的一种诈骗行为,是指被骗人与被害人不一致的诈骗行为。一般的诈骗行为只有行为人与被害人双方,被害人因为受欺骗而产生错误认识,自己处分自己的财产。在这种情况下,被害人与被骗人是同一人。但在三角诈骗的场合,被骗人与被害人并一致。例如,甲作为乙的代理人,就乙的合同买卖与丙进行谈判。但丙欺骗了甲,使甲将货物交给了丙,从而使乙遭受财物上的的损失。这里的被骗人是甲,但被害人却是乙。再比如,干洗店老板 A 某天早上对其店员 B 说:“C 让我去他家取西装来我们店干洗,你直接去把西装取回来” 。店员B 到了 C 家,将该西装取走,但实际上 C 根本就没有说过要到

9、A 的干洗店进行干洗。这里的被骗人是 B,被害人却是 C.在三角诈骗的场合,认定行为人的欺骗行为到底是构成诈骗罪还是盗窃罪,关键在于看被骗人是否具有处分财产的权限和地位。如果有该权限和地位,则成立诈骗罪,否则就是盗窃罪。据此,上面所举的第一个案例,成立的是诈骗罪,第二个案例则成立盗窃罪。本道真题,丙作为乙的妻子,具有处分丈夫的财产的权限和地位。被骗人是妻子,被害人是丈夫,成立诈骗罪。据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 【答案】C.被骗人是银行职员乙,被害人则是银行。银行职员具有处分银行财产的权限和地位,其因为受到行为人甲的欺骗,而“自愿”交付了财物,成立诈骗罪,而非盗窃罪。据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10、 C. 【答案】BCD.行为人使用“调包”这一欺骗手段,非法获得了被害人财物。此时成立盗窃罪还是诈骗罪,就要看被害人是否知情。诈骗罪的基本构造是: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而“自愿”交付了财物行为人获得财物被害人失去对财物的控制。认定诈骗罪最核心的要素在于被害人是因为错误认识才“自愿”交付财物的。法律敎育网整理 换言之,被骗与交付财物之间,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本道真题,被害人欣欣并没有基于错误认识而交付财物,因此只能成立盗窃罪而非诈骗罪。据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CD.资料来源:法律教育网 http:/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答案】C.与上题相似,认定诈骗

11、罪最核心的要素在于被害人是因为错误认识才“自愿”交付财物的。换言之,被骗与交付财物之间,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本道真题,被害人乙因为受骗而“被迫”放弃了财物,而不是“自愿”交付了财物。受骗和交付财物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只能成立盗窃罪而非诈骗罪。据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答案】B.与上两道题一样,本题考察的是诈骗罪的“受骗与交付财物之间必须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这一特征。甲确实实施了欺骗行为,但乙并没有基于受骗而“自愿”交付财物。甲实施的其实是一种“调虎离山”行为,成立盗窃罪而非诈骗罪。据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答案】C.A 项,看似是三角诈骗类型的行为,实则不然。本案中的被骗人是 5 岁的丙,被害人是丙的父亲乙,但 5 岁的丙根本就不具有处分财产的能力。欺骗了不具有财产处分能力的未成年人,只能成立盗窃罪而非诈骗罪;B 项, “甲趁乙弯腰取金项链时,将柜台上的 1 条金项链装入口袋” ,是典型的“趁人不备取财”行为,成立盗窃罪,且已经既遂。至于事后“甲猛地甩开乙的手逃走”的行为,则属于盗窃既遂之后的逃脱行为,不能改变先前盗窃罪已经既遂的事实,更不能成立新的犯罪;C 项和 D 项,都属于“调包”行为,均成立盗窃罪。据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