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验光仪简易操作流程一、问诊病史家族史过敏史治疗经历二、基础检查电脑验光原镜度数及矫正视力测量瞳距裸眼视力3、验光1、置入处方2、双眼雾视+2.00D例:电脑验光处方 R-6.25-1.75x178 L-5.75-2.25x9则置入处方 R-6.25 L-5.75再双眼雾视+2.00D此时置入处方为 R-4.25 L-3.753、先右后左原则4、遮盖左眼,打开右眼5、调整球镜至视力 0.6例:初始置入处方 R-4.25 L-3.75遮盖左眼,打开右眼R-4.25 0.3逐步递加球镜-0.25DS 至-6.00 0.66、散光盘检查矫正视力达 0.6 左右分辨散光盘中各向线条是否一致如某一向线
2、条颜色较深则提示为有散光次向线条较小的数字乘以 30,即为散光轴位逐递增柱镜-0.25DC 至散光盘各向线条均匀一致例:R-6.00 0.6注视散光盘中 12、6 线条颜色较深则判断散光轴位为 6x30=180逐递增柱镜-0.25DC至-1.25DC 时散光盘各向线条均匀一致初步确认散光轴位及度数调整后为 R-6.00-1.25x1807、精调散光轴位嘱被检者注视蜂窝视标将交叉柱镜手柄与散光轴位相重合翻转交叉柱镜确认 1、2 面清晰度是否一致如有一面较清晰,则原散光轴位向此面红点旋转反复比较,直至两面清晰度一致口诀:进十退五例:R-6.00-1.25x180嘱被检者注视蜂窝视标将交叉柱镜手柄放
3、置在 180 轴向,与散光轴位相重合设黑点在轴位上方为第一面翻转交叉柱镜,红点在轴位上方为第二面比较一、二面清晰度是否一致设第二面较第一面清晰,将轴位调整至 170再次将交叉柱镜手柄放置在 170 轴向,与散光轴位相重合比较一、二面清晰度是否一致设第一面较第二面清晰,将轴位调整至 175调整后为 R-6.00-1.25x1758、精调散光度数嘱被检者注视蜂窝视标将交叉柱镜黑点或红点与散光轴位相重合翻转交叉柱镜确认 1、2 面清晰度是否一致如黑点重合面较清晰,则递增+0.25DC每增加+0.50DC ,需附加一次-0.25DS口诀:减(柱)减(柱)加(球)如红点重合面较清晰,则递增-0.25DC
4、每增加-0.50DC,需附加一次 +0.25DS口诀:加(柱)减(球)加(柱)反复比较,直至两面清晰度一致例:R-6.00-1.25x175嘱被检者注视蜂窝视标设将交叉柱镜黑点放置在 175 轴向,与散光轴位相重合为第一面翻转交叉柱镜比较一、二两面清晰度是否一致如交叉柱镜红点放置在 175 轴向,与散光轴位相重合为第二面较清晰则柱镜增加-0.25DC ,调整为 R-6.00-1. 50x175再次翻转交叉柱镜比较一、二两面清晰度是否一致如仍为第二面较清晰则先将球镜减-0.25DS,调整为 R-5.75-1.50x175后将柱镜增加-0.25DC ,调整为 R-5.75-1.75x175再次翻转
5、交叉柱镜比较一、二两面清晰度是否一致如一致,则精调完毕9、雾视精调散光轴位及度数后进行将球镜度数附加+1.00DS例:R-5.75-1.75x175附加+1.00DS 进行雾视调整后为 R-4.75-1.75x17510、红绿视标检查雾视后进行先注视绿色,后注视红色比较其中视标的清晰度是否一致如绿色清晰,则递增+0.25DS如红色清晰,则递增-0.25DS直至红绿平衡口诀:先绿后红,先大后小例:R-4.75-1.75x175打开红绿视标由于已进行雾视,故应当为红色视标较为清晰逐步递增球镜-0.25DS至-6.00-1.75x175 时红绿视标清晰度一致此时即为右眼红绿视标检查结果记录度数及矫正
6、视力11、右眼检查完毕后进行左眼检查左眼依然按:调整球镜至视力 0.6散光盘检查精调散光轴位精调散光度数雾视红绿视标检查记录最终度数及矫正视力12、双眼平衡在左右眼都已检查完毕后进行先确定主视眼后进行双眼视力对比将清晰眼球镜附加+0.25DS直至双眼视力平衡如无法达成平衡时,应考虑注视眼较清晰方法一:遮盖法例:设双眼屈光度检查结果为R-6.00-1.75x175 1.2L -5.75-2.00x10 1.0假设右眼为主视眼嘱被检者注视远视标较小一行,如 1.0 视标先遮盖左眼,记录右眼视力再遮盖右眼,记录左眼视力此时右眼较为清晰,则递增+0.25DS调整后为 R-5.75-1.75x175 1
7、.0-再次比较左右眼清晰度,此时左眼较为清晰考虑到右眼为主视眼,应将右眼球镜回调-0.25DS结果为 R-6.00-1.75x175 1.2 L-5.75-2.00x10 1.0方法二:棱镜分视法例:设双眼屈光度检查结果为R-6.00-1.75x175 1.2L -5.75-2.00x10 1.0假设右眼为主视眼,嘱被检者注视蜂窝视标将 2B.D 放置右视孔,2B.U 放置左视孔此时双眼看到的是上下两个蜂窝视标右眼看到的是上一行蜂窝,左眼看到的是下一行蜂窝设此时上一行蜂窝较为清晰,即右眼较为清晰则右眼递增+0.25DS,调整为 R-5.75-1.75x175再次比较上下蜂窝清晰度设此时下一行蜂
8、窝较为清晰,即左眼较为清晰考虑到右眼为主视眼,应将右眼球镜回调-0.25DS结果为 R-6.00-1.75x175 1.2L-5.75-2.00x10 1.013、Worth 四点检查双眼平衡后进行右眼视孔放置红片,所见两个红色视标左眼视孔放置绿片,所见三个绿色视标双眼去遮盖后应见到四个视标为融像功能正常如去遮盖后见到五个视标为复视如见到右眼所见为左眼黄斑抑制如见到左眼所见为右眼黄斑抑制14、调节幅度/NRA/PRA在双眼注视固定的近目标,集合不变的情况下,能够放松的最大调节 量,称为负相对调节(NRA)能够增加的最大调节量,称为正相对调节(PRA)眼的动态焦度与静态焦度的差值称为调节幅度检测
9、时通常先测定负相对调节,后测定正相对调节遵循先抑制后刺激的检测原则,避免先检项目影响后检项目的检测 结果负相对调节(NRA)检测方法双眼视孔预置适宜远用眼镜试片置入近用瞳距注视 40cm 最佳视力上一行近视标双眼同时加等量凸透镜至视标模糊极限凸透镜所放松的调节反应量为负相对调节例:R-6.00-1.75x175;L-5.75-2.00x10 ;PD:62mm设此时右眼球镜为初始值,即-6.00DS置入验光处方、远瞳距、关闭集合钳嘱被检者注视 40cm 最佳视力上一行设最佳视力为 0.6,则注视上一行 0.5 视标逐步递加+0.25DS至 R-4.00-1.75x175;L-3.75-2.00x
10、10 时0.5 视标已不能分辨,逐递减+0.25DS至 R- 4.50-1.75x175;L-4.25-2.00x10 时0.5 视标能勉强分辨此时右眼球镜为结果值,即-4.50DSNRA=结果值-初始值=-4.50-(-6.00)=+1.50D正相对调节(PRA)检测方法双眼视孔预置适宜远用眼镜试片置入近用瞳距注视 40cm 最佳视力上一行近视标双眼同时加等量凹透镜至视标模糊极限凹透镜所诱发的调节反应量为正相对调节例:R-6.00-1.75x175 ;L-5.75-2.00x10 ;PD:62mm设此时右眼球镜为初始值,即-6.00DS置入验光处方、远瞳距、关闭集合钳嘱被检者注视 40cm
11、最佳视力上一行设最佳视力为 0.6,则注视上一行 0.5 视标逐步递加-0.25DS至 R-8.00-1.75x175;L-7.75-2.00x10 时0.5 视标已不能分辨,逐递减-0.25DS至 R- 7.50-1.75x175;L-7.25-2.00x10 时0.5 视标能勉强分辨此时右眼球镜为结果值,即-7.50DSNRA=结果值-初始值=-7.50-(-6.00)=-1.50D调节幅度的检测方法 1在试镜架双侧视孔置入合适的远用屈光处方数据置入近用瞳距取最佳视力上一行近视标放置于 40cm 近视标尺上缓慢向被测眼移动直至视标达到模糊临界读出视标至眼的主点轴面之间的移近调节近点距离,取
12、其倒数计算出眼的移近动态焦度,即为被移近调节幅度例:R-6.00-1.75x175 ;L-5.75-2.00x10 ;PD:62mm置入验光处方、远瞳距、关闭集合钳嘱被检者注视 40cm 最佳视力上一行设最佳视力为 0.6,则注视上一行 0.5 视标逐移近视标距离至 24cm 时,0.5 视标已不能分辨逐移远视标距离至 25cm 时,0.5 视标能勉强分辨此时视标距离即为调节近点距离 25cm调节幅度=1/调节近点距离=1/0.25=4D调节幅度的检测方法 2在试镜架双侧视孔置入合适的远用屈光处方数据置入近用瞳距取最佳视力上一行近视标放置于 40cm 近视标尺上,缓慢向被测眼移动如移至 20c
13、m 处时,仍能清晰看到视标在视孔逐量增加负透镜,至视标达到模糊极限读出视孔负透镜量值调节幅度=负透镜的绝对值-远用屈光处方的绝对值加上 20cm 近目标所诱发的 5.00D 调节例:R-6.00-1.75x175 ;L-5.75-2.00x10 ;PD :62mm设此时右眼球镜为初始值,即-6.00DS置入验光处方、远瞳距、关闭集合钳嘱被检者注视 40cm 最佳视力上一行设最佳视力为 0.6,则注视上一行 0.5 视标逐移近视标至 20cm 处,0.5 视标依然清晰逐步递加-0.25DS至 R-10.00-1.75x175;L-9.75-2.00x10 时0.5 视标已不能分辨,逐递减-0.2
14、5DS至 R- 9.50-1.75x175;L-9.25-2.00x10 时0.5 视标能勉强分辨此时右眼球镜为结果值,即-9.50DS调节幅度= |结果值| - |初始值| + 5= |-9.50| - |-6.00| + 5= 8.50DMP 训练系统简易操作流程正调节训练1、双眼平衡选用 E 视标视标距离 30cm置入验光处方(不含柱镜)置入近用瞳距先右后左比较双眼清晰度在清晰眼视孔上逐步递加+0.25DS至双眼清晰度一致,或主视眼较清晰如双眼度数相差2.50DS,则进行单眼训练例:R-6.00-1.75x175; L-5.75-2.00x10;PD:62mm选用 30cm 处 E 视标
15、置入验光处方(不含柱镜):R-6.00 L-5.75置入处方瞳距,关闭集合钳先遮盖左眼,打开右眼,假设右眼视力为 0.5再遮盖右眼,打开左眼,假设左眼视力为 0.6在清晰眼左眼视孔上逐步递加+0.25DS假设调整至 R-6.00 L-5.00 时双眼清晰度一致双眼平衡完成此时即为训练起始度数2、正调节稳定增值量30cm 处双眼平衡后进行选用 10cm 处交叉视标置入近用瞳距30cm 处双眼平衡度数为基数逐步递加负镜以交叉视标出现复视或临界模糊点为标准记录临界模糊点时的负载即为正调节稳定增值量例:双眼平衡度数:R-6.00;L-5.00选用 10cm 处交叉视标不改变瞳距与屈光度嘱被检者注视交叉
16、视标中横竖线清晰度是否一致如一致,则双眼同时递增-0.25DS假设递增至 R-9.00 L-8.00 时,横竖线清晰度出现差异(整体模糊、复视)停顿 5-10 秒,令被检者凝视视标至清晰(复视消除)再次递增-0.25DS假设递增至 R-10.00 L-9.00 时,视标再次出现模糊(复视)停顿 5-10 秒,令被检者凝视视标至清晰(复视消除)如无法凝视至清晰(复视消除) ,则递减-0.25DS假设递减至 R-9.50 L-8.50 时,视标恢复清晰(复视消除)此时屈光度即为正调节稳定增值量3、正调节训练正调节稳定增值量测定后进行正调节稳定增值量为基数逐步递加负镜以 10cm 交叉视标为训练评判
17、标准以 10cm E 视标为训练评估标准视标训练移动距离为 10-40cm训练时间在 30 分钟左右以递加-1.50DS-2.00DS 为一组训练每组训练时间为 10-15 分钟记录每组负载、训练时间、视觉状况、视力状况等注意 1:训练中出现复视首先缩小瞳距其次将视标在 10-40cm 处往返快速移动,并令被检者努力将其视为一个视标以上两种方法都无效时,可逐量递增底向外三棱镜附加三棱镜为双眼同时进行 2、4、6、8逐量递加但在其后训练中需逐量递减注意 2:训练中始终无法将交叉视标看清3-5 分钟时间内无法将交叉视标看清更换为 E 字表训练视标自大至小逐个分辨可交替更换交叉视标与 E 字表训练当
18、视标能看清 0.4 以上时,交叉视标也基本能看清例:假设正调节稳定增值量 R-9.50 L-8.50选用 10cm 处交叉视标第一组训练开始双眼同时递加-1.50DS 至 R-11.00 L-10.00嘱被检者注视交叉视标中横竖线清晰度是否一致如一致,则双眼同时继续递增-0.50DS 至视标清晰度出现差异或整体模糊如不一致,则嘱被检者注视较模糊线条随后在 10-40cm 内往返移动视标直至 10cm 视标在静止状态下清晰再翻转视标嘱被检者辨认 E 字表设此时横竖线清晰、格子清晰,能辨认 0.5 视标,训练时间为 4分钟将各参数记录档案 第二组训练负载视第一组训练情况而定例:假设在正调节训练中出
19、现复视首先将视标停留在 10cm 处嘱被检者注视视标,并尽量缩小瞳距如仍为复视,则将视标从 10-40cm 快速往返移动如仍为复视,则双眼视孔前附加 2B.O设复视消除,则开始训练设仍为复视,则双眼视孔前递增三棱镜假设递增至 6B.O 时,复视消失,则开始训练,并记录情况第二组训练时,将棱镜减小至 4B.O嘱被检者注视 10cm 处视标是否为一个如为一个,则继续减小棱镜,直至移除如仍有复视,则先往返迅速移动视标,令被检者努力将其注视为一个假设复视消除,则开始训练假设无法消除,则再次递增棱镜至复视消除后训练例:假设正调节稳定增值量 R-9.50 L-8.50选用 10cm 处交叉视标双眼同时递加
20、-1.50DS 至 R-11.00 L-10.00嘱被检者注视交叉视标中横竖线清晰度是否一致如一致,则双眼同时继续递增-0.50DS 至视标清晰度出现差异或整体模糊如不一致,则嘱被检者注视较模糊线条随后在 10-40cm 内往返移动视标假设 3-5 分钟后被检者仍主述视标清晰度有差异或整体模糊此时翻转视标嘱被检者辨认 E 字表,自大至小原则可看一行视标,换一次交叉视标辨认,直至清晰将各参数记录档案调节集合协同训练在正调节训练后进行打开集合钳,选用远瞳距除去三棱镜采用多项视标组合训练时间为 5-10 分钟 视标移动距离为 10-100cm逐步递加正镜,直至球镜负载为平光负调节训练1、双眼平衡选用
21、 E 视标视标距离 60cm置入验光处方(不含柱镜)置入远用瞳距先右后左比较双眼清晰度在清晰眼视孔上逐步递加+0.25DS至双眼清晰度一致,或主视眼较清晰如双眼度数相差2.50DS,则进行单眼训练例:R-6.00-1.75x175; L-5.75-2.00x10;PD:62mm选用 60cm 处 E 视标置入验光处方(不含柱镜):R-6.00 L-5.75置入处方瞳距先遮盖左眼,打开右眼,假设右眼视力为 0.5再遮盖右眼,打开左眼,假设左眼视力为 0.6在清晰眼左眼视孔上逐步递加+0.25DS假设调整至 R-6.00 L-5.00 时双眼清晰度一致双眼平衡完成此时即为训练起始度数2、负调节稳定
22、增值量60cm 处双眼平衡后进行选用 60cm 处最佳视力上两行视标置入远用瞳距60cm 处双眼平衡度数为基数逐步递加正镜以最佳视力上两行视标的临界模糊点为标准记录临界模糊点时的负载即为负调节稳定增值量例:双眼平衡度数:R-6.00;L-5.00选用 60cm 处最佳视力上两行假设双眼视力为 0.6,则以最佳视力上两行即 0.4 为标准嘱被检者注视 0.4 视标清晰度双眼同时递增+0.25DS假设递增至 R-5.00 L-4.00 时,0.4 视标模糊停顿 5-10 秒,令被检者凝视视标至清晰再次递增+0.25DS假设递增至 R-4.50 L-3.50 时,视标再次模糊停顿 5-10 秒,令被
23、检者凝视视标至清晰如无法凝视至清晰,则递减+0.25DS7假设递减至 R-4.75 L-3.75 时,视标恢复清晰此时屈光度即为负调节稳定增值量3、负调节训练负调节稳定增值量测定后进行负调节稳定增值量为基数逐步递加正镜以 60cm 最佳视力上两行为训练评判标准和评估标准视标训练移动距离为 40-60cm(可不移动且凝视视标)训练时间在 30 分钟左右以递加+0.50DS+1.00DS 为一组训练每组训练时间为 10-15 分钟记录每组负载、训练时间、视力状况等注意:训练中始终无法将视标看清多次训练内无法按要求看清视标可将视标适当移近训练视标自大至小逐个分辨每次移动视标距离为 5cm当裸眼视力稳
24、定提升一行后,可适当移远视标 5cm 训练例:假设负调节稳定增值量 R-4.75 L-3.75选用 60cm 处最佳视力上两行视标 0.4第一组训练开始双眼同时递加+0.50DS 至 R-4.25 L-3.25嘱被检者自大至小注视视标如 R-4.25 L-3.25 时能看到 60cm 处 0.2,则注视 0.25 至 0.4 视标清晰如不能将视标逐一分辨出时则在 40-60cm 往返移动视标(或将视标放置在 60cm 处,嘱被检者凝视)直至 60cm 处在静止状态下能逐一分辨至 0.4记录此时能辨认的视标、训练时间等第二组训练负载视第一组训练情况而定例:假设负调节稳定增值量 R-4.75 L-3.75选用 60cm 处最佳视力上两行视标双眼同时递加+0.50DS 至 R-4.25 L-3.25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