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工商管理类专业群转型发展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一、 指导思想黄河科技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群秉承“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通过专业结构调整、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育教学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推动黄河科技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群转型发展,为黄河科技学院建成地方型名牌大学服务。二、 总体目标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律,积极改革创新
2、,实施错位发展,在充分依托优势办学资源的基础上,力争用 5 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以下目标:建成河南省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围绕中原经济区区域重点产业对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通过校企联动,依托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力争 5年内建成河南省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发挥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建成 2 个地方应用型本科转型示范专业。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为主要任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力争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2 个专业建成地方应用型本科转型示范专业,直接服务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建设。示范专业就业率显著提高。示范专
3、业培养方案更好对接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需求,毕业生技术应用能力达到本行业先进水平,创业人才培养有重大突破,初次就业率达到 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 90%以上。三、 基本原则2坚持试点先行。以工商管理专业为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全面提升工商管理类专业群服务中原经济区发展的能力。坚持需求导向。以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结构为导向,秉承“强调技术应用、突出能力本位、服务地方生产一线”的人才培养原则,强化工商管理类专业群建设,进一步适应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变化,提高该专业群为区域发展创造人才红利的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在专业群转型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以提升学生的创新
4、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促进专业群转型发展。四、 主要目标、改革措施与实施步骤(一)专业结构调整1.专业群与产业群对接增设新兴专业紧密围绕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进程中的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需要,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为核心,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融合校企优势、适应市场需求,以“专业群与地方产业群对接、专业技能与生产岗位对接”为导向进一步增设电子商务本科等相关专业。同时,针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需要,在原有专业方向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增设“网络营销” 、 “跨境电子商务” 、 “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方向。通过产业链与专业链深度对接,构建连接市场人
5、才需求与学生学习实际的桥梁,使学校在与企业的信息交流、技术交流和人才交流中实现角色的转变,进一步深化专业群内涵式发展最终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2. 建立与完善专业评估与退出机制未来 5 年,将定期开展工商管理专业群各类专业的评估工作,不管是省级特色专业的申报,还是新专业的开办,都将进行认真的评估论证。每年都要对新专业的建设进度进行评估,通过评估,找出专业间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措施。同时,将一批有一定实力,需求前景好的专业方向发展为专业,停招那些学生报考率低、就业率低的专业,对那些有一定需求单规模过大的专业限制招生规模,3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二)课程体系改革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本着“
6、立足职业,突出能力,强化实践,提升素质”的原则,努力吸收近年来高等教育最新改革成果和当前商科教育最新理念,培养面向经营管理一线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人才。坚持“分类培养、强化实践、双证结合、突出前沿”的基本原则,改变传统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群课程体系,按照学校课程体系优化做好“加减法” 、实践教学强调现场的“亲历性” 、通识课程设置体现“立体性” 、职业教育课程突出“定向性” 、创新创业课程强调“融入性”的基本要求,建立起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群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中,理论学时要减少,增加实践课时,但不能降低课程的理论水平,做到理论精炼。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引进美
7、国佐治亚州立大学优质教育资源,改革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创新专业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国际视野。根据“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能力”的原则,工商管理类专业群专业课程类别主要有:普通教育课程、学科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普通选修课程、学科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创新选修课程7大类。根据人才培养定位进一步增加课程实践学时比例,根据学生实际调整课程设置,相关课程理论课时比例下调,提高实践课时比例。增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专业课程,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就业等方面的需求。工商管理类专业在普通教育课程和学科核心课程模块中统一安排,课程安排一致,通过通识教育和学科基础课程教育为该大类各专业打下扎实
8、的基础。普通选修课程属于通识教育,由学生根据个人需要和兴趣在全校公共选修课系统中自由选择,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专业核心课程、学科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则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具体要求设置,创新选修课则属于机动备选课程,由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和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灵活性的安排。(三)课程建设与改革41.课程设置在未来5年中,工商管理类专业群的课程设置必须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管理学为依托,以中原经济区和航空港建设的相关需求为主要教学研究内容,依托由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课程组,与企业共同开发以“实务、案例、问题、流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力争在未来5年内,实现工商管理专
9、业群学科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100%由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合理安排各类课程的结构和比例,鼓励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编写实验实训教材及实习实训指导计划,加大实践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重,针对管理类课程的特点,以案例调研,专业实习为特色教学手段,从而构建复合性、创新性、应用型为核心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学校教师讲理论、企业专家带实务的理论与执业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2.精品课建设精品课建设是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重要一环,是衡量专业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工商管理类专业群现有市级精品课项目1门,校级精品课5门,在此基础上,工商管理专业群将通过坚强教
10、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措施,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带动课程改革和创新。在最近5年内力争达到省级精品课2门以上,市级精品课5门以上,校级精品课10门以上。3.特色课程建设在未来5年中,从中原经济区建设对人才实际需求角度出发,通过不断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争取将管理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工商管理类专业群的核心课程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地方应用型特征的特色课程。针对航空港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需要,积极探索跨境电子商务相关课程,争取将跨境电子商务打造成特色课程和特色专业。(四)教学模式改革以专业转型为指导,适应地方应用型大学的特点,进一步进行教学
11、模式改革突出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方法5的运用,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1.完善案例教学法体系案例教学法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群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秉承的特色教学模式之一。在未来 5 年内,将进一步完善案例教学法,丰富原有的案例教学库,争取工商管理类专业群的核心课程 100%具有与时俱进、反映现实问题的案例教学库,并把案例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以案例来说明课程中的原理和问题,通过课前导入案例、课中分析案例、课后布置案例作业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间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素质。2.健全研讨式教学模式在未来的 5 年内严格践行工商管理类专业群的研讨式教学计划,力争平均每学期至少开
12、设 2 门新生研讨课,并使新生研讨课对大一学生的覆盖率达到 100%;力争将高年级研讨课分布到每一个专业,使得每个专业每个学生均有机会参与到研讨课中去。通过研究式教学解放学生、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让他们学会发现、探索的方法,引导他们去发现属于他自己的真理和智慧,进而实现研究和教学、教育与培养之间的统一。同时,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还包含了对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信任,对大学生选择的尊重,进而学生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自信得以激发。3重视课堂情景模拟课堂情景模拟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群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教师通过设计出逼真的场景,对整个活动进行掌控和引导,要求学生积极演练,亲身参与,根据情
13、景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模拟的情景中去,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管理知识,提出观点或拿出方案,最终使学生能够较快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未来 5 年内,工商管理类专业群将深入实施情景模拟教学,力争将管理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3 门课程打造成“情景模拟教学法”示范课程,并推广至其他核心课程,力争以此为基础使学生课堂参与度达到 90%以上。(五)实践教育教学平台建设按照校内实验室和实验中心、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校外企业实6习实训基地、学校与企业合办公司、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等“五轴联动”的思路,在未来 5 年内,工商管理专业群将继续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大对实验设备
14、的投入,到 2018 年,建成能够满足工商管理类专业群实践教学需要的相关重点实验室“工商管理类综合实验室”(包含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与审计、电子商务五个专业实验项目) ,按照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提供计算机及配套教育科研仪器设备。同时积极探索建立行业学院模式培养人才。行业学院就是学校与具有区域行业背景的企业合作,组建由企业投入经费建设综合实践实训基地(校企共用) ,以企业名称冠名的教学实体。行业学院模式,整合了学校、企业中的师资、课程、设施、管理等资源,打造了集“教学实训实践就业”于一体的教学综合平台,为学生成长与未来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持,让学生有机会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真实的环境
15、中,为学生增加更多的实践知识和实践经验。学生在毕业时也都获得了至少一项与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未来 5 年中,我们将在目前的 4 所行业学院基础上(与河南泰浦物流有限公司合作的“泰浦物流管理学院”、与河南黎明重工世界工厂网等企业合作的“世界工厂网电子商务学院”,与河南广发财务集团、英之杰地产机构等企业合作的“河南广发财务管理学院”“英之杰房地产管理学院”),力争新建 10 所行业学院,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到实际企业环境中接受训练,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六)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需要,工商管理类专业群教师必须是既有扎实而宽泛的理论知识,又有娴熟的实
16、际操作技能;会讲课、懂技术,特别是熟悉生产过程、能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将知识和技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学高” 、 “德高”更要“技高” 。1.积极引进优质资源,优化师资结构未来 5 年,将继续特聘省内高校工商管理学科高职称、高影响力的教师作为柔性人才,力争 5 年内新聘任 5 名柔性人才;从行业、企业引入有企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力争 5 年内使双师型人才7在教师中达到 90%,以带动专业教师学术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重点培育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形成合理人才梯队。对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进行重点培育,鼓励教师每年外出参加业务培训、学术深造,支持骨干教师
17、作为访问学者境外进修、对青年教师实行“一带一、导师制” ,做好传、帮、带,支持年轻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高教师协同创新能力根据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需要强化科研组织和领导,合理布局专业研究、课题研究方向,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提升中小企业管理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研究视域进行深层次的团队合作、项目合作,加强各类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建设人才高地,形成人才聚集效应,推动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跨越式发展。未来5 年,力争形成 1-2 个在省内有较大知名度的应用型工商管理科研团队,力争承接应用型工商管理类课题 10 个以上,科研经费 50 万元左右。3.广泛开展学术交流,
18、扩大师资队伍的社会影响通过各种渠道与外校保持学术关系,每年筹备举办高层次、全国性中小企业管理类学术研讨活动不少于 2 次,开展国际性学术互访 1-2 次,营造学术争鸣氛围,进一步开放办学思路,引进专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突出本专业办学特色。 4.积极培养高层次教学人才紧密结合我校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目标,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的“地方名师” 。计划培养省级教学名师 1 人,市级教学名师 2-3人,省级、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1-2 人。5.进一步完善“创特色、争名牌”绩效激励机制对在教学管理、承担教学改革和科研开发项目、业绩突出的人员加大奖励力度,以促进学术队伍整体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为中原经济区
19、高层次人才建设贡献力量。(七)学生职业发展与综合素质教育在未来 5 年中,工商管理类专业群将从本专业群的特色出发,引导学生把个人职业生涯科学发展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同时明确8综合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的基础性位置,课堂内外教学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将企业家引进课堂使学生有较宽的视野和知识结构,为形成健全的人格素养打下基础。积极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合格的建设者。(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进一步服务工商管理专业群的转型发展的需要,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专业群将在学校的支持下打破原有的专业界限,打破教学、科研壁垒和教师与技术人员壁垒,重新按照相关产业方向、专业方向整合研究机构、产业实体、
20、学科专业、以基础研究为支点,渗透到应用性研究,鼓励专业教师以技术入股、成果转让等形式合作创办产业化实体公司,打造综合性的实践平台,与开展教学的专业、行业学院形成良性互动。(九)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改革在未来 5 年中,工商管理专业群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纵向评价与横向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通过建立与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型相适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同时,进一步巩固第三方评价机制,校企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引进企业参与,企业在参与的过程中,引入行业、企业标准,通过制定教学各环节的质量评价标准、质量保障实施办法与反馈办法等制度,将教学质量形成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真正契合企业对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评价内容更加动态化。在转型发展进程中,工商管理专业群将进一步提升“第三方”教学质量评价的地位,将逐步推行职业技能课程考试由企业命题和改卷,让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与监控工作,构建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