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罗甸民中 七 年级 语文 科教学设计方案课题 14 植树的牧羊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二课时设计人 黄巧 执教人 授课日期 审核 人教材分析植树的牧羊人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记叙文。本文是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让.乔诺(18951970)的作品。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学习目
2、标1. 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要点,理清文章思路。2. 通过揣摩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品味环境描写,理解文章主题。3. 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法制德育渗透 学习牧羊人坚韧、勤劳的品质,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关注环境保护。重点1. 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要点,理清文章思路。2. 通过揣摩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品味环境描写,理解文章主题。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品味环境描写。教具准备 纸质导学案 教学方式 合作、交流与探究 点拨、启发与引导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一、学前准备一、导入画家,用他的画笔,在一卷长长的宣纸上,在大片的空白中,绘出青山的苍翠
3、。有一个人,他不是画家,却也凭借自己的双手在荒漠上绘出了绿洲。他远离浮躁,回归自然,孤独地行走在茫茫荒漠中,挥起锄头,把一片荒漠变成绿洲,一个简单而深邃的形式,便承担起此重任,那瑰丽的风光将永远深深地印在我们灵魂的深处。他是孤独而又伟大的牧羊人。二、作者及作品简介:1.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 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 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 让乔诺的作品多半作品都是以他
4、的家乡和周边地区 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马诺斯克的居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到骄傲,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乔诺街。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这部作品在 1987 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2.知识链接: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
5、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3.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5.推动情节的发展 6.深化作品主题第一课时检查预习(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废墟(x) 干涸(h) 坍塌(tn) 戳(chu)酬劳(chu) 流淌(tng) 水渠(q) 乍看(zh)(2)解释下面的词语: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的地方。干涸:(河道、池塘等)没
6、有水了。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溜达:散步,闲走。刨根问底:追究底细。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毛,地面上的植物。二、 课堂探究一、整体感知默读课文,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筛选关键信息,整体把握文意。1、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牧羊人用几十年的坚持,不断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赞美了牧羊人的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勤劳朴实、自信平和、忠厚内敛、认真细致的高贵品质。告诉我们人类有潜藏的智慧和改天换地的能力,只要心存善念必有善报,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地努力去做,人类的可悲命运最终会被改变。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事的?请按这一顺序划分文章的段落结构
7、并概括段落大意。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事。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交代牧羊人是个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好人。第二部分(212):初遇牧羊人。第三部分(1318):再见牧羊人。第四部分(1920):最后一次遇见牧羊人。第五部分(21):再次点题,抒发对牧羊人的敬佩之情,呼应开头。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2、合作探究请分别写出“我”前后三次见牧羊人时,牧羊人与高原的情况。第二课时二、复习巩固:1. 课文开头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照应了这句话?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艾尔泽阿布菲耶种了多少年的树?文中“1913 年”,“1920 年”,“1945 年”,从前至
8、后整整三十多年时间,表明时间之长;而对牧羊人几十年植树造林的关注则表明了作者对他的敬佩和感动,这些照应了那句话。共种了 35 年。从 1910 年到 1945 年。 2.第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初遇牧羊人孤身住在石屋,放牧羊群,生活简单充实,沉默寡言,干净整洁,种橡树。一片荒凉,村庄废弃,狂风肆虐,没有水源。再见牧羊人身体硬朗,不放羊,改养蜜蜂,坚持种各种树木。成片的树林,有了溪流,各种树木生长得旺盛。最后一次相见老人 87 岁,仍然坚持种树,双手创造幸福。到处都是绿色,充满生气富饶,人们生活幸福。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大片荒凉的原野
9、、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生机勃勃、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3.“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环境描写。渲染了荒凉的气氛,突出此地环境的恶劣,暗示了种树的艰难,与下文改变后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烘托了牧羊人坚韧、顽强的品质。4.牧羊人是个怎样的人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他是个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人。牧羊人种橡树,不在乎是谁的地,也不在乎能成活多
10、少,也不在意别人知道不知道,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还是一个认真细致、做事一丝不苟的人。从他挑选橡子、房间收拾得整齐、餐具洗得干净等细节可以看出。 (举例说明,体会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三、技法赏析1.本文运用第几人称来叙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第一人称叙事;采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种树人的故事,通过“我”的耳闻目睹,所思所想,对种树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我”在文中仅仅是个过客,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目睹了一个寸草不生的荒僻之地变成森林村庄。 “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种树人的事迹具有极强的纪实性,使种树人的故事显得真实可信,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另外,“我”并没有和种树人朝夕
11、相处,对种树人的生活了解得并不是非常全面,但是这个地方沧海桑田的巨变却令“我”震撼,这就使得种树人的生活具有神秘感和神圣感。2.遇上牧羊人之前,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荒漠的毫无生气?这样有什么作用?与后文荒漠变成了绿洲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牧羊人的贡献之巨大。3.作者最后为什么还要写来到这里的居民的精神境界?通过写居民的精神境界的变化,从侧面衬托牧羊人的贡献之巨大,他不仅改变了荒漠,还改变了人。四、小结:本文通过讲述牧羊人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赞扬了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同时告诉我们心存善念必有善报,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去做,人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予丰厚的回馈,人类的可悲命运也会被改变。三、 拓展练习拓展延伸:生活中直面不幸,勇敢超越,实现人生价值的牧羊人又何止一个人呢?请你再找找身边的“植树的牧羊人”的事迹,并与老师同学分享。四、 教学反思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