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文体代号:A 说课教材版本:教育科学出版社册数:六年级上册用纸造一座桥说课稿一、我对教材的分析用纸造一座桥是教科版六(上)科学教材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里,用纸造一座有一定大小和载重能力的桥,对学生来说,这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设计制作活动,学生们会在经历设计、制作和交流评价的过程中,能够发展诸方面的素养。这一课可以说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能力和亲自动手操作能力的一次检测。本课有两个教学活动。第一,用纸造桥要考虑哪些问题。本部分是对学生如何设计作指导。用纸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部件的组合和连接,等等。教科书用卡通讨论的形式作了一些提
2、示,希望通过这四个发言打开学生的思路,学生可能就会由此想到彼。最后整理思路,填写设计方案表。第二,介绍评价我们的桥。这是制作好纸桥后的活动,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可以达到前面教学不能达到的目标,如培养表达、倾听、评价等方面的能力。二、预设的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2、学生在经历设计、制作、介绍交流的过程,能够体会到设计的重要性。3、通过本课希望能够发展学生们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以及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三、关于材料准备和对学情的分析 (1)旧报纸是很容易找的材料,由教师为每个小组准
3、备,在准备旧报纸要注意这么几点,首先报纸的大小要一样;二是报纸应该是没有揉搓过或过多折叠过的,这样便于学生使用;最后还要准备一些备用的报纸,在学生需要重做或者不够时(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对学生降低难度) ,可以再发一张。 2(2)纸的特点是比较柔软的,如何针对纸的特点增强纸的承受力,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我想学生们应该会想到改变纸的形状。教科书上的建桥标准是举例式的,这个标准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成的,但经过仔细设计和制作及教师适当的提示,相信学生是可以做成功的。(3)在活动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对“建桥标准”降低一点要求,必要时可以将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桥模的课件提供给学生以参考。当学生制作成功一次后,
4、可以再提高要求,这样更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3)在制作的过程中必要时可以考虑允许学生用胶水粘贴纸管,因为这样做可能会比用胶带缠绕固定来得容易和迅速。四、我的教学思路1、课件展示各式的桥,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桥”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通过第 7 课的学习,学生们对桥的结构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先通过课件给学生展示多彩多姿的桥的一些图片,回顾桥有哪些主要的结构,最后我给学生展示的是一则新闻:“女中学生巧做纸桥 能站 7 岁 25 公斤女孩”,这是一则来自搜狐的新闻,新闻的内容是这样的:南开中学学生王欣尝试在木制桥梁上用报纸折成的宽不足 5 厘米、长不过25 厘米的带子充当“桥面” ,再让一个今年
5、 7 岁、25 公斤左右的女孩儿站在上面,没想到整个“桥”竟然纹丝不动。王欣透露,该桥的承重能力最多能达到25 公斤。据悉,制作这座桥的创意来源于天津市青少年创新设计大赛的“纸桥承重” 。通过这则新闻激趣:用纸制作桥,你听说过吗?你敢向新闻报道中的那位王欣挑战吗?2、明确制作要求简单告诉学生制作“纸桥”的具体要求。3、重点指导学生用纸造桥要考虑的问题(1)针对纸的特点 如何增强纸的承受能力用一张薄而较柔软的报纸造一座桥用还要达到一定的要求,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可以说是一次挑战。用纸造桥一座“桥” ,首先要考虑什么问题呢?引导学生进行讨论。3讨论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以适当的提示,比如:可以把报纸
6、做成粗细不同的筒状等来提高抗弯能力。(2)桥的主体采用什么形状和结构,以及如何合理地分配材料。(3)如何牢固地连接桥的各个部分。在讨论第二个问题时,必要时可以考虑通过课件给学生展示做好的“桥”的课件,以供学生参考。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要完成我们的造桥任务,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造出来的桥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不会发生弯曲变形。4、完成我们设计方案指导学生在组内将设计方案记录下来,然后进行汇报交流并进一步完善桥的设计方案。方案完成了,就开始真正的造“桥”了!5.介绍评价我们的桥 (1)介绍评价活动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小组准备作介绍,请他们看教科书上的参考内容;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
7、桥;对制作的桥作评价。 (2)介绍交流制作的桥,采取讲解说明并且演示的方式进行。要指导学生不要像回答问题似的介绍,要根据情况抓住重点有所选择,给自己的桥取个好听的名字。 (3)对桥的评价主要进行鼓励性评价,要指出设计得好、设计得巧妙的地方。不要分等级。 (4)如果学生有兴趣,课后可以提高造桥的要求,可以增加材料,如两张纸,再设计制造一座更大更好的桥。 五、我的总结及体会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朱棣文教授认为:“中国的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很好,但是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 ”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只注重动脑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动手能力的锻炼。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参与,强调“活动” ,强调“操作” ,强调“经历” 。素质教育更是要求我们教学要做到:变单纯的灌输知识为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封闭式静态教学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开放式教学。4本课的教学,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建造“桥” ,根据教师给的材料按照一定的要求去建造,虽然难度可以说比较大,对学生来说可能是一次挑战,但学生一定会很高兴地接受挑战。在动手的过程中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相信这节课能通过动手制作“桥” ,使枯燥无味的科学课在学生的心目中变成了欢乐、想象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