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江县民族中学 韦卫宇 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二)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学生的操作与思考,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并在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我采用探索发现法完成本节的教学,在教学中以学生参与为主,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和教师直观的演示,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2、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情景引入:复习旧知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等腰三角形及其性质复习提问:1什么叫等腰三角形?2三角形中的高、中线、角平分线?3结合学生作出的等腰三角形,指出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腰、底边、顶角、底角。设计意图:结合图形复习等腰三角形有关概念,转化抽象为直观,这也为下面新知识的学习作准备师生行为:复习相关概念做一做: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减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一个什么图形?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呢?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后,老师播放课件演示,学生进一步观察,验证自己看到的现象。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
3、动性,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探究 ”能力,以及合作交流习惯。师生行为: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想法的基础上给出画图方法,为了体现画图过程,因此在黑板上画出图形,介绍腰,底,顶角,底角师生交流之后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等腰三角形及其性质:请大家尽可能多地写出前面观察到的结论!顶角底角腰底边ACB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观察思考,教师的引导,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品质师生行为: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观察,分组讨论,说出自己的猜想,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完善,归纳出性质,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2、 B = C3、BD = CD ,AD 为底边上的中线4、ADB = AD
4、C = 90,AD 为底边上的高5、BAD = CAD ,AD 为顶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等边对等角” ) 你能利用已有的公理和定理证明这些结论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观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已知:ABC 中 , AB=AC.求证: B=C.证明一:作顶角的平分线 A D. 证明二:作底边的中线 AD证明三:作底边的高 AD.(待以后证明)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推论 1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AD=BDADC=BDCDCABBC顶角平分线、AB C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等
5、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 三线合一” 的性质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在ABC 中(1)AB=AC ,ADBC,_= _ ,_=_;(2)AB=AC ,AD 是中线, =, _;(3)AB=AC ,AD 是角平分线,_,_=_。 推论 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由推论得: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 ,平分底边 ,垂直于底边。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 平分顶角, 垂直于底边。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平分底边, 平分顶角 。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几何语言,培养
6、语言转换能力师生行为:引导学生找出条件和结纶,转换成几何语言再引导学生用轴对称知识认识等腰三角形练习:1.判断: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 ( )2.如图, AB=AC ,ADBC 交 BC 于点 D,BD=5cm,那么 BC 的长度是 ( )3.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 75,它另外两个角为_ _;4、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 7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5、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 11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 _。设计意图:教师评判并引导学生归纳性质 1 的两个作用: 求角的度数; 将线段间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角之间的相等关系。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分
7、 类讨论的思想师生行为: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找学生口答,点评例题如图, ABC 中,AB=AC,点 D 在 AC 上,且 BD=BC=AD,求 ABC 各角的度数。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教师参与讨论,认真听取学生分析,引导学生找出角之间的关系,为了分析解答的简捷明了,引导学生设A=x ,板书解答过程。目的是巩固和应用 “等边对等角” 。列方程解决几何计算题是常用方法,学生要学会将几何的定理、等式转化为代数方程.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让学生板演,并点评课堂小结:等腰三角形:1、等边对等角(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2、三线合一(推论 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
8、高互相重合)作业布置:1习题 1,3。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的知识,分三个档次,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反思:本节课我运用的是多媒体教学。首先,让学生通过折纸、猜想、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然后运用全等三角的知识加以论证。使学生思维由形象直观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演绎,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从而实现教学目的。在教法设计上,我把重点放在了逐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上,由个别形象到一般抽象,体现出了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知识发生发展的认知过程。在教学过程中,1、注意引导学生对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总结,渗透化归思想与分类讨论数学思想。2、注重培养学生形成积极探索主动学习的态度,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体验,充分体现
9、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活动的教学。3、注重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意识与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小组合作意识。本节课所存在的问题:1、本课主要在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上,因此对腰三角形性质应用及知识的拓展方面较薄弱,显得深度不够。2、课堂中虽有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但放得还不够,仅局限于教材中的一些知识。探索显得平淡无奇。3、在时间安排上,过于注重了学生知识形成过程,导致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探索及论证过程太长,而知识应用及拓展部分时间仓促。未能达到理想效果。4、令人遗憾的是本节课由于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偏少,导致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太少,长此以往的“后遗症 ”是学生问题意识的淡化。而在探索问题的关键时候,我也缺乏耐心急于把思路给出,这是缺乏对学生的信任,学生将因此产生思维惰性。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吹尽黄沙始现金,我们只有以“没有最好,力求更好”来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