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科毕业论文(20届)基于贸易附加值的中美贸易利益衡量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基于贸易附加值的中美贸易利益衡量目录摘要关键词ABSTRACTKEYWORDS1绪论211选题的背景与意义212理论回顾2121中方得利论2122美方得利论2123第三方得利论313研究的思路与方法32传统分工体系下衡量贸易利益的主要理论及指标321传统分工体系下贸易利益基本指标设定的理论基础及不足322传统分工体系下贸易利益指标分析4221贸易顺差指标4222贸易条件指标423传统分工体系下贸易顺差指标及贸易条件指标的不足53贸易附加值的基础理论531贸易附加值指标的设定及
2、其理论基础5311理论基础全球生产网络的概念及相关研究5312贸易附加值指标及优势64贸易附加值指标分析641贸易附加值指标6411贸易附加值公式的推导7412贸易附加值公式VAVSMVSN742基础数据选取及处理843计算结果及分析8431结果分析9432影响分析105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1151研究结论1152对策建议11参考文献12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基于贸易附加值的中美贸易利益衡量1摘要自中国加入WTO后,在中美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的同时,因对美巨额贸易顺差的存在使得两国间贸易摩擦不断加剧,成为中美经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两国对贸易利益的分配与衡量有着不同的理解。随着全球生产
3、网络体系的逐步形成,传统分工体系下的贸易利益衡量指标存在许多不足,不能很好的反映中美双方的贸易利益分配关系。本文结合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采用反映进口中间产品在国内产业循环后所产生净附加值来衡量中国在中美贸易中取得的贸易利益。研究结果发现中国7大制造业部门在对美贸易附加值的绝对数量增长较快的同时,贸易附加值的比重并没有改善,甚至有小幅下滑。对此,我国应充分利用全球生产网络的大环境,提高国内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比重,以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关键词全球生产网络垂直专门化贸易利益中美贸易摩擦附加值ABSTRACTAFTERCHINASACCESSIONTOWTO,THECHINAUSECONOMICANDT
4、RADERELATIONSDEVELOPEDQUICKLY,BUTATTHESAMETIME,CHINESEHUGETRADESURPLUSTOTHEUNITEDSTATESMAKESTHEPRESENCEOFGROWINGTRADEFRICTIONBETWEENTHETWOCOUNTRIES,WHICHHASBECOMEANIMPORTANTISSUEINTHESINOUSECONOMICRELATIONSTHEREASONISMAINLYTHEDISTRIBUTIONOFTRADEBENEFITSWHICHTWOCOUNTRIESHAVEDIFFERENTUNDERSTANDINGANDM
5、EASUREMENTWITHTHEGRADUALFORMATIONOFGLOBALPRODUCTIONNETWORK,THEREAREMANYSHORTCOMINGSOFTRADEBENEFITSMEASUREUNDERTHETRADITIONALDIVISIONOFLABORNET,WHICHCANNOTREFLECTEDINTHEDISTRIBUTIONOFBENEFITSOFSINOUSBILATERALTRADERELATIONSWELLINTHISPAPER,THEFORMATIONOFGLOBALPRODUCTIONNETWORKS,THEUSEOFIMPORTEDINTERMED
6、IATEGOODSREFLECTINGTHECYCLEINTHEDOMESTICINDUSTRYARISINGFROMTHENETVALUEADDEDTOMEASURECHINAHASMADEINTHESINOUSTRADETOTRADEINTERESTSTHERESULTSSHOWEDTHAT7LARGECHINESETRADEWITHTHEUSMANUFACTURINGSECTORVALUEADDEDINTHEABSOLUTENUMBERINCREASEDRAPIDLY,WHILETHEPROPORTIONOFADDEDVALUEOFTRADEHASNOTIMPROVED,ANDEVENF
7、ELLSLIGHTLYINTHISREGARD,DUETOTAKEFULLADVANTAGEOFOURGLOBALPRODUCTIONNETWORKENVIRONMENT,WESHOULDINCREASETHEPROPORTIONOFDOMESTICVALUEADDEDEXPORTPRODUCTSTOTHESUSTAINABLEGROWTHOFECONOMICDEVELOPMENTKEYWORDSGLOBALPRODUCTIONNETWORKVERTICALSPECIALIZATIONTRADEINTERESTSSINOUSTRADEFRICTIONADDVALUE基于贸易附加值的中美贸易利益
8、衡量21绪论11选题的背景与意义自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发展十分迅速,这不仅包括贸易金额的增长,还包括商品结构涵盖面的扩大。中美进出口贸易额由1977年的29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08年的33374亿美元,是1977年的1151倍。而中美商品结构也由有限的几个种类扩大到几乎所有的产品种类。目前,中美两国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其中中国是美国的第三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而美国则是中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第六大进口来源地。然而同时可以发现,在中美双边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两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问题逐渐显现,主要表现为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的逐年增加,其中2008年达到266
9、3亿美元,是1990年的25倍,中国已成为美国的第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加剧,使得中美贸易摩擦频频发生。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09年美国政府共受理了针对中国企业的36期反倾销、反补贴诉讼,其中包括13起反倾销调查,美国认为中国正是利用低价倾销及非市场化的手段以获取大量的贸易顺差,同时使美国受损;而中国则认为在中国在中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很小。这种争端的的产生主要源于对贸易利益的不同理解。那么,在中国对美国的巨大贸易顺差的统计数据后面,中国所获得的利益是否也相当呢中国在中美贸易中是否如数据般扮演着强势地位中国从中美贸易中得到的贸易利益究竟是多少贸易利益的衡量指标如何设定基于这些疑问,
10、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对美国巨额贸易顺差的现状下是否获得相等的贸易利得,并进一步通过指标加以衡量,从而为减少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为制定正确的贸易政策、经济结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12理论回顾121中方得利论以美国政府为代表的这派观点认为,在中美贸易中,中方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并且这些巨额的贸易逆差是人为而造成的。支持者部分观点的传统的贸易理论认为,顺差即是获利。例如贸易差额论,一直是重商主义国际贸易思想中的核心内容,强调处理出口。THOMASMUN就认为,对外贸易是增加我们的财富和现金的手段。因此,美国前财政部长米奇坎顿就认为“中国对美巨额贸易顺差是因为中国实行不公平的贸易竞争,通过低
11、价倾销、侵犯美国知识产权,以及限制美国产品进入市场等手段造成的。”并且中国靠着这种非正常的手段,强行夺取了很大一部分中美贸易间的利益。中国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对美贸易逆差增加了外汇储备,大量的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也有效地解决了中国庞大人口的就业问题。122美方得利论相反也有观点认为中美双边贸易不平衡源于两国贸易的互补性,源于中美之间合理的国际分工。因此,这种贸易逆差的存在并没有给美国经济造成损害,反而利用进口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满足了需求,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美国对中国输出的主要为资本或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周海燕,2006)。况且,美国的基本经济和制度决定了
12、这样一种逆差的存在。美国的各跨国公司利用第三次产业转移的机遇,在发展中国家进行大规模投资,并将各种劳动密集型、资源和能源消耗型及污染大的行业以及加工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在客观上将导致转移出去的产业产品出现逆差(陈明,基于贸易附加值的中美贸易利益衡量3张鹏,2006)。因此美国利用对华的贸易逆差,获得了大量的外国资金以促进新经济的发展。并且,虽然美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但就业并没有受到影响(伊翔硕,2002)。更有学者认为,大量廉价的中国产品的进入,使得美国消费者节省大笔开支,“弥补了消费缺口,抑制了通货膨胀发生,为实现低通货膨胀下的经济增长创造了宽松的经济环境”,并且,中国对美的巨额贸易顺
13、差使得中国陷入“斯蒂格利茨陷阱”,中国以巨额退税补贴美国消费者,在支持美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损害了中国GDP的增长(苗迎春,2004)。同时,多年来的贸易逆差推动了美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加速了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高级化(刘建江,2005)123第三方得利论也有学者认为,中美之间的贸易得利者并非中美双方,而是外国投资方及跨国公司。这派观点认为,近年来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与亚太地区的产业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亚太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而产生了贸易转移效应,这直接促成了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在某个时期迅速增长(刘兴华,2005)。同时,亚太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使得中国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14、的主要生产基地,这些国家在向中国转移产业的同时也将其在美国的一部分是市场和对美贸易顺差转移给了中国(苗迎春,2004),然而,贸易顺差的转移却并不意味着贸易利益的转移,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以及长期为吸引外资形成的税收优惠政策,使得转移的贸易顺差中的大部分利润返还给了投资企业以及跨国公司。跨国公司通过对外投资,将劳动密集型和资源能源消耗型的加工工序和生产环节转移到中国,通过就地生产、销售代替了中国从美国的进口;而该公司内部的贸易又将美国母公司对中国子公司的进口转化为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这大大增加了中国的贸易顺差(曾铮,张路路,2008)。13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本文通过研读、比较中美贸易利益衡量的相关文章
15、,在此基础上结合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下新的贸易条件,以定义当今全球化贸易时代中的“贸易利益”的基本内涵。并进一步比较分析传统分工体系下贸易利益指标及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下的贸易利益指标,多视角,深入量化中国主要制造业部门在对美贸易中所获得到利益,从而解释贸易摩擦的内涵及实质。2传统分工体系下衡量贸易利益的主要理论及指标21传统分工体系下贸易利益基本指标设定的理论基础及不足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中,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带来了两国间工作效率的加强,从而在自由贸易的环境下两国的消费可能性曲线以及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部移动,由此得到了两国生产者及消费者的福利水平的提高,然而这个理论的实现有几个基本的假设条件
16、首先是在完全竞争市场的环境条件,其次是要素可在国内不同部门流动但不可在国家之间流动,最后是没有交易成本,即在国际贸易中,双方交换的都是最终产品,不存在中间产品。传统的分工体系下,产品生产的内部分工在一个国家完成,国际间的分工只是指最终产品间的分工。由此,在传统分工体系理论中,衡量贸易利得的方法主要为贸易差额论,即计算出一个国家的出口产品与进口产品的数量和价值,当其出口价值大于进口价值时,该国就能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这也是重商主义的核心内容。正是这种古典贸易理论的思想,长期以来,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政治界,都将贸易顺差指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贸易利益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另外一些经济学家对此提出了质疑。长
17、期的顺差在一定程度上是指将国内大量的商品和劳务让外国人享用,从而减少了本国可利用的经济资源,降低了该国居民的经济福利。又比如一个国家长期大量出口初级商品,用以交换价格高昂的工业制成品,即使该国长期处于贸易顺差,多得到的贸易利益一定不多,并很可能陷入“贫困化增长”的陷阱。为合理的界定“贫困化增长”情况下的贸易利益,便产生了以贸易条件为基本指标的贸易利基于贸易附加值的中美贸易利益衡量4益界定的新方法。贸易条件是指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换回的外国商品的单位数,这是一种交换关系,指一个国家用出口来交换另一个国家的进口所付出的代价。一单位的出口商品换回的外国商品越多,即贸易条件好转;换回的外国商品越少,即贸
18、易条件恶化。在以货币为媒介、以价格表示交换价值的条件下,贸易条件是指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贸易条件的价格比率指标同贸易差额指标一样,只适用于最终产品贸易的分析。22传统分工体系下贸易利益指标分析221贸易顺差指标上文已经提到,在传统的分工体系下,贸易差额论自重商主义时代以来,一直作为衡量国际贸易利益的重要指标。通常,长期大量的贸易顺差是指本国的出口商品换回了更多的、价值更高的他国商品,由此能够产生大量的国际收支盈余,因此,国际贸易顺差越大,就意味着从中获得的贸易利益就越大。因此,计算出2001年至2008年的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及其增长趋势,由此得到
19、的结果如表1表1中国对美进出口贸易总额及贸易顺差年份中国对美中国对美中国对美顺差占贸易顺差比上年出口总额进口总额贸易顺差总额比重同期增长(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20015236254726895132002669427238397025931559200392467338665860163469200412311462876836202220051604553991064666363200619547570113846708672007232677693911632867020820082523848136017102467834资料来源20012003,20072008年的数据
20、来源于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2004、2005、2006年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商务部网站。上述表1中可以看到,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从绝对数上自2001年以来,持续不断扩大,并且顺差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比重,并总体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因此,中国作为美国的第一贸易逆差国,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时常受到美国反倾销的诉讼,贸易摩擦不断。222贸易条件指标上文中已经提到,贸易条件指标也是传统分工体系下衡量国际贸易利益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一单位的出口商品换回的外国商品越多,则贸易条件好转,即获得的贸易利益较大;一单位的出口商品换回的外国商品越少,则贸易条件恶化,即获得的贸易利益较
21、小。为了量化中国对美贸易所获得的实际利益,我们将通过计算中国对美贸易的价格贸易条件来进行分析。由下表2可见,自2001年至2008年,中国在对美贸易过程中,价格贸易条件指数逐年恶化,也就是说我国出口一单位的商品所换回的美国商品逐年减少,交换能力明显降低,基于贸易附加值的中美贸易利益衡量5由此价格贸易条件我们可以得出,中国在对美贸易中的获利情况逐年恶化。表2中国对美贸易的价格贸易条件年份对美价格贸易条件(以2001年为基准)贸易条件比上年同期增长TOT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2001100200298317200392063200488931200585732200686811200784
22、226200883903资料来源中国对美贸易价格指数主要来自美国劳工部网站23传统分工体系下贸易顺差指标及贸易条件指标的不足由上,我们不难发现,贸易顺差指标表明在中国两国的贸易中,中国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并且获得的利益逐年增大;而贸易条件指标则表明,中国从与美国贸易中获得的贸易利益逐年降低。不同的贸易利益指标得出了全然相反的结果,造成了上述不同观点的分歧。部分学者根据贸易顺差指标,放大美国的贸易损失;而另一些学者则根据贸易条件指标,放大中国对外贸易的成本。中国没有在传统分工体系下衡量贸易利益的指标中,无论是贸易顺差指标还是贸易条件指标,无一例外都没有考虑到交换的产品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这是
23、因为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就包含国际贸易间的商品交换没有交易成本这一基本假设,而在全球化逐渐深入的今天,在各国间已然建立起一个全球生产网络体系,因此这样的假设不能成立,也造成了各指标得出不一样的结论。3贸易附加值的基础理论31贸易附加值指标的设定及其理论基础311理论基础全球生产网络的概念及相关研究全球生产网络体系的概念首先是由EMST(1999)提出来的,他将全球生产网络定义为生产和提供最终产品及服务的一系列的企业关系。正是这种关系,将世界各地的价值链环节连接起来,形成了全球的价值链,这就是全球化的微观基础。从这个层面来说,产品的生产呈现出垂直专门化的特征。而垂直专门化的生产方式主要有以下特点一
24、是产品的生产过程被拆分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阶段;二是空间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参与到商品的生产过程中来;三是不同的国家在生产的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工作,并且进行合作;四是不同的生产工序所获得的生产价值不同。从上述生产垂直专门化的特征可以发现,一个国家的产品生产可以运用国外的进口中间产品,而生产出的产品也可以作为中间产品出口至他国。当今各国的贸易已经由传统的最终产品贸易渐渐转化成所谓的工序贸易,这是当代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中重要的贸易形式。与传统的货物贸易,最终产品贸易相比较,工序贸易的特点为,将完成产品的部分工序作为目的,而非实现产品的价值。基于贸易附加值的中美贸易利益衡量6由图1可以比较
25、直观的发现,全球生产网络分工下的两国之间的贸易,不再是传统分工体系下简单的最终产品之间的贸易,两国之间即使是一种产品的贸易也相当复杂,呈现出网络形状的生产及交易的形式。假如计算贸易顺差指标,那么贸易利益为出口至美国的最终产品与进口于美国的最终产品之差,而忽略了中间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条件指标也仅限于对最终产品的计算,因此,贸易顺差指标及贸易条件指标在当今全球生产网络分工体系下是不适用的。图1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生产网络中垂直专门化生产分工示意图312贸易附加值指标及优势从上文,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下,贸易顺差指标及贸易条件指标都没能准确的衡量中美贸易间的利益分配,因为这些指标计算的
26、都是最终产品间的贸易,忽略了贸易转移问题、国内循环问题以及贸易回流问题。而垂直分工理论中对贸易附加值的计算方法能有效解决这几个问题,而对美贸易中,比重最高的是制造业,由此,我们将通过计算中国制造业在对美贸易过程中的贸易附加值及其比重,来分析中国从中所获得的贸易利益。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贸易附加值是扣除了从其他企业购买的用于这种产品生产的中间产品的费用,即生产该产品所新增加的价值。HUMMELSETAL提出了就垂直分工体系下的垂直专门化比重分析,这为我们计算贸易附加值提供了足够的理论基础和模型支撑。垂直专门化发展的特点为市场一体化以及产品生产过程的分散化,这使得某一个产品完整的生产过程被分成N个
27、环节,并在不同国家地区完成,该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半成品进行着反复的进口、加工、出口、再进口等等,这就表示,对一个国家所出口的最终产品而言,这个产品的出口贸易额中包含这原材料、中间产品等在内的大量进口成分。由此,我们可以这样定义附加值,即国内某部门的出口最终产品中,最初使用的原材料、中间产品等进口成分,而后经过了该国国内在各产业间的循环,之后所形成的新的价值,这里的附加值不是简单的增加值,它不仅去除了出口产品中的进口成分,而且还考虑了这些进口成分在该国国内的产业循环。由此,贸易附加值指标,在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下,在全球垂直分工的现状下,它能更全面、更有效的反映该国在国家贸易中
28、所获得的利益。4贸易附加值指标分析41贸易附加值指标进口美国的最终产品中国(制造中心)提供中间产品,从事加工工序,提供最终产品。出口至第三国经济体国内消费国内生产要素国内中间产品进口第三国中间产品将最终产品出口至美国进口美国中间产品基于贸易附加值的中美贸易利益衡量7411贸易附加值公式的推导本节主要就全球网络生产体系下的中美贸易利益分配问题来进行深入、量化的分析。本文附加值指标的模型在HUMMELS及陈宏易(2002)提出的专门化贸易计算公式的基础上的模型,并进一步进行分析。从上文我们可以得知,垂直专业化生产的条件下,许多情况下是对进口的中间产品的在加工、装配及生产等,对某一行业I用来衡量中间
29、产品对最终出口产品的贡献程度的公式为VSIMI/YIXI其中,MI表示进口的中间产品的价值,YI表示经过国内产业循环后的产出,XI表示出口价值。在这个公式中,MI/YI表示每一个单位的国内产出所需要的进口的中间产品的比例,即进口的中间产品对国内产出的贡献程度。而XI表示出口价值,因此该公式表示进口中间产品对出口最终产品的价值。对国内所有部门行业来说,VSVS1VS2VS3VSN,而将VSVS/X,其中X表示该年度的总出口值,因此,VS可用于比较不同年份之间或者不同国家之间的垂直专业化贸易。实际上,VS为进口中间投入的递增函数,因为各个部门的VSI值都会随着进口中甲产品的投入的增加而增加。而若将
30、VS的公式以矩阵形式来表达时,即为VS/X1/XAMX其中,是一个(1N)的向量,该向量所有元素都为1,X是(N1)的出口向量,X是一国的总出口,AM矩阵中的每一个元素AIJ都表示J部门生产一单位的产品所需要的进口的I部门的中间产品投入。上述对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描述我们可以了解,进口的某种中间产品被甲部门利用,并投入生产,而甲部门的产出也可以被乙部门作为中间产品而投入生产,而乙部门的产业同样也可以被丙部门作为中间产品而投入生产,就这样循环往复直到最终产品出口。因此,我们必须考虑中间产品在国内各个部门之间的多阶段重复循环利用的相关情况,即进口的中间产品可能被国内各个部门使用,在各个生产工序之后制造
31、出的最终产品才进行出口,因此,在进行修正后,VS被修正为VSMVSMVS/X1/XAMIAD1X其中,I是单位矩阵,AD是为(NN)生产者投入系数矩阵。IAD1表示进口的中间产品在国内各部门之间的循环效果,将IAD1展开就得到I(AD)1(AD)2(AD)K,其中K表示国内产业链条中的循环次数,由此,上式亦可改成VSMVSNAMAD1XAD2XADKX其中,VSNAMX。VSM与VSN分别为考虑及不考虑国内产业循环的出口值,因此我们将两者相减便可得到在经过国内产业循环后所获的附加值VSVAVSVAVSMVSNAMAD1XAD2XADKX贸易附加值公式由此得出。412贸易附加值公式VAVSMVS
32、N由上文推导得出了考虑国内产业循环后的贸易净附加值的计算公式VAVSMVSNAMIAD1XVAMXVAMAD1XAD2XADKX其中,VSNAMXV,为不考虑国内产业间循环的垂直专业化出口值,VSM为考虑国内产业间循环的垂直专业化出口值,两者相减,就得到了进口的中间产品在经过国内产业间基于贸易附加值的中美贸易利益衡量8循环后所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即贸易附加值。是一个(1N)的向量,该向量所有元素都为1;X是(N1)的出口向量,;AM是为(NN)的进口投入矩阵,即,该矩阵中的每一个元素都表示J部门生产一单位的产品所需要进口的I部门的中间产品投入为AIJ,在这里,我们利用投入产出表中的进口值除以各部
33、门的生产总值来计算,即AIJMIJ/YJ。MIJ表示J部门的生产过程中使用的I部门的进口中间产品的数量,YJ为J部门的产出。AD是为(NN)生产者投入系数矩阵,AD代表国内消耗系数矩阵,IAD1表示进口的中间产品在国内各部门的循环效果,这就是产业关联程度。AD矩阵中,每一个元素都表示J部门生产一单位的产品所需要的来着国内I部门的中间产品的数量,即BIJDIJ/YJ,DI表示投入J部门的国内I部门所生产的中间产品的数量,YJ表示J部门的总体产出。贸易附加值指标可以有效解决贸易转移问题、国内循环问题,在现今全球生产网络体系的大环境下,计算出一国在参与世界垂直分工的情况下,国内最终产品的出口中,到底
34、有多少来自新的净附加值的创造。这就能相对准确的描述出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销售利润,从而相对合理的表达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得的贸易利得。现在,我们将该附加值指标的公式应用到中美贸易中,由于中美贸易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制造业,因此我们将以中国制造业对美贸易的数据来计算各部门所获得的贸易附加值,以期来重新衡量中美贸易中,中国所获得的实际利益。42基础数据选取及处理根据贸易附加值指标所需要的各种数据,我们根据公式对数据进行了一定的技术处理。第一,要准确计算VS的值,需要得到生产过程中每一阶段、甚至每一个零部件的产出的进口出口的流量及流向,然而,这样的资料除了极个别的研究外,几乎是不可能得到的。不过,投入产出表
35、相对完整的提供了各部门的国内及国外的中间投入,总产出和总出口的相关资料,由此,我们可以利用投入产出表来进行贸易附加值的相关计算。第二,产品在国内产业间循环这个环节,主要反映的是中间产品在国内的使用情况,我们将采用中国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就42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通过投入产出表中的直接消耗系数表A来计算AD和AM矩阵,而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全国投入产出表只在逢2或7的年份才编制,0、5年份编制的是投入产出延长表。因此,我们仅有1997年、2002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其他各年份的数据都用替代法解决,即我们利用1997年的全国投入产出表来代替1995年至1999年的数据,2002年的全国投入产出表来
36、替代20002004年的数据,用2007年的全国投入产出表来替代20052008年的数据。第三,由于中美贸易中,涉及的行业相当之多,而其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制造业,因此我们着重研究的中美贸易中的制造业,而制造业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就是其中的7个制造业部门,即食品制造业、纺织缝纫及皮革制造业、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化学工业、其他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金属产品制造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最后,对中美贸易间各制造业的进出口数据,我们主要利用的是2002年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和2007年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中对中美进出口贸易分章类别的统计,但是由于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类别以及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中对各种贸易产品的分门
37、类别稍显不同,由此我们主要按照的是中国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划分,对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中的各个部门进行重新的分类和解释,由于需要计算的是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商品的垂直分工比重,因此我们将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的中美进出口数据,利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REV3)重新归类加总,得出以上所述的7个部门从美国的出口额和总进口额。本文中的所有计算都是基于MATLAB70软件来实现的。43计算结果及分析基于贸易附加值的中美贸易利益衡量9431结果分析利用MATLAB70软件,我们得出了中国七大制造业1995年2008年对美国贸易各部门所获的贸易附加值,结果如表3。从表3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我国制造业各
38、部门在1995年2008年的对美贸易的过程中,附加值总额总体呈增长态势,这说明,这些年来,我国对美贸易过程中,贸易利益的绝对值有了一定的增长。其中,就各个部门来说,其附加值也是逐年增长,而其他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的2008年所获得的附加值相比较与1995年增长了约4000,这说明在中美贸易的这十多年里,我国制造业各部门的贸易利益绝对值的增长速度相当之快。表3中国七大制造业对美贸易各部门所获得的贸易附加值单位(亿美元)部门年份食品制造业纺织缝纫及皮革制造业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化学工业其他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金属产品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
39、320042005200620072008366512603796811123513431652238631124026431849125276976119213241675168419392024260339124926619968037178863614891658176724312412178318672533389345696057638469147306164318862031271126243184332544196728810010675117131299814682167184216233296314119516232387290438224749564668311102125
40、613191968193533423492459569388418110271283114223150742119235724123184319843074563606888321090814137156221774119077表4中国七个制造业对美贸易附加值比重年份7个制造业部门7个制造业部门7个制造业部门7个制造业部门对美贸易附加值对美出口总额对美贸易附加值贸易附加值比总额(亿美元)亿美元比重()重增长()199578622346233511996904527089333903519979672289413342009199812998410423167523199912960390953
41、315467200016104412503904177720011780945420392104420022349359521394706620033507685698409337020044293710562640650682005559431361814108106200662420160073381472基于贸易附加值的中美贸易利益衡量1020076961218142338370602008768822027483792012其贸易利益的绝对值也增长较快,自1995年至2008年,分别增长了13039亿美元、13972亿美元和16958亿美元。这说明,我国利用人口资源优势,规模发展的行业
42、部门,其附加值的增加量也更多,其贸易利益绝对值的增加也比较明显。最后,相比较各个部门的对美的出口总额,出口总额相对大的部门,其贸易附加值也相对较大,即获得的贸易利益绝对值也较大,这充分说明,中国从中美贸易中所获得的贸易利益跟对美的出口总额有较大的相关性。另外,由于贸易附加值的绝对数对贸易利益分析还不够直观明显,我们进一步通过计算得出7个制造业部门所获得的净附加值总额除以各年份中国对美出口的7个制造业的产品总额,就获得了附加值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及其较上年的增长情况,如表4所示。从表4中,我们可以很直观的发现,该7个制造业对美贸易的附加值比重变化很小,从1995年的3351到2008年的3792增
43、幅很小,甚至一度在几年内出现了降低的趋势,这微小的附加值的增幅相比1995年到2008年的巨额贸易顺差几乎可以忽略。这表明,我国出口的高速增长,不是依赖附加值的增大,而是依赖出口数量的急剧扩张。并且,这其中的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为加工贸易的增长,转移了许多发达国家对美的贸易,这从无形中夸大了中国对美贸易的顺差。因此,从附加值的角度分析,中国制造业对美贸易利益的获得在过去14年内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的改善。中国这种依赖出口数量的激增而带来的出口量得增加,其实是一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这很大程度上说明中国处于全球生产网络分工链条中的末端,这直接导致了我国数量庞大的加工贸易的“贫困化增长”。432影响分析
44、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中国在对美贸易中所创造的附加值比重不高且这一比重无显著增长的原因主要包括首先,中国在对美贸易中,主要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的工序加工,缺乏自有的核心技术、自主产权及品牌,在设计、销售环节相当薄弱,在网络中处于相对被动的从属地位,即美国的跨国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向中国转移的生产环节都是相对低端的加工装配环节,在中国的加工链条很短,由此在中国国内的产业循环次数很小,因此贸易附加值较小。其次,中国工业部门中,大小企业的研发投入较低,导致技术上的落后,因此不断引进先进技术,这直接制约了贸易净附加值的增长。最后,美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目前独资经营的趋势很明显,这导致跨国公司在华的分支
45、机构与中国企业的产业间联系不强,制约了净附加值的增长。(1)舆论环境的不公平性由此,中国在中美贸易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十分不利,一方面,由于对美巨额贸易顺差确切数据的存在,美国乃至国际社会一直对此十分诟病,这直接加剧了贸易摩擦发生,使得中美经贸关系日益变得紧张,美国经常利用“反倾销调查”、“反倾销税”等来限制进口中国的商品。另一方面,由以上分析我们得知,中国从中美贸易中所获得的基于附加值的利益同巨额的贸易顺差相比,几乎可以忽略。显然国际社会的舆论对中国更合理的开展中美经贸关系是十分不公平的。(2)对外部环境的过度依赖造成的风险性中国对美的贸易在这是几年间,一直简单的依赖数量的急剧扩张而非技术、内涵
46、上的深层次提升,这从附加值变化微小可以得出。在中美贸易合作中,中国出口的商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可替代性较大,而美国出口的高资本、高技术产品可替代性较小,这使得中国对美国等大国的依赖程度随着贸易顺差的扩大而加深,这直接造成了我国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加大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基于贸易附加值的中美贸易利益衡量11(3)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当然,巨额的贸易顺差使得国内许多中小企业从中获得了一定的利益,所获得的利益被过分虚夸之后使得许多企业单纯的扩大生产以获得利润,技术的研发明显不足,即表现为附加值这十几年来的微小差异。这形成了这样一种恶性循环,即巨额贸易顺差扩大生产技术落后巨额贸易顺差,这对我国现阶段所提倡的
47、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有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尤其不利。5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51研究结论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使得产品的生产工序分散到不同的国家,产品的生产需要原材料、中间产品等等的反复加工与进口出口,因此,出口的最终产品包含着原材料、中间产品等大量的进口成分。这直接导致了传统中美贸易传统的贸易顺差指标以及贸易条件指标无法准确衡量中美贸易间的贸易利益分配问题。而基于全球生产网络理论的贸易附加值指标则解决了贸易转移、国内循环以及贸易回流等相关问题,因此其对贸易利益的衡量更加合理、科学。从上述所做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美贸易间的贸易利益分配的相关情况。一方面,若以贸易附加值的绝对量来衡量,中国制造业获得的贸
48、易利益获得了十分显著的增长。也正是因为中国制造业对美贸易数量的增加,带来了净附加值绝对数上的增加,这给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动力,许多工业部门,比方机械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等,其贸易附加值比重增长较为显著,这不仅改善中我国的产业结构,而且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而另一方面,相对于中国出口贸易总量的飞速发展(2001年2008年中国出口贸易年增长量在2318左右)而言,中国制造业从中美贸易中所获得的贸易利益并没有实质性的增值,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这是因为第一,7大制造业所创造的净附加值相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美国的总量而言,一直保持在40左右,相对较低;第二,7大制造业净附加值的
49、比重自1995年至2008年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甚至许多年份都有所下降。52对策建议针对以上两点,为使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下从中美贸易,乃至从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应采用以下几个措施第一,通过提升中国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来提升中国企业在对美贸易过程中的分工地位。因此中国企业应提高本身的组织学习能力以及意愿,加大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形成良性的产业关联效应,这都是影响企业吸收能力的因素。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依然存在,通过税收、金融等优惠措施,推动中国国内各类加工贸易企业加快生产舍配的更新换代的步伐,提高中间产品的生产能力,以期在中美贸易的生产工序中抢占有利位置。第二,加大实施企业自主创新的力度,从而提高中国企业的整体技术、品牌、产权等水平。在全球垂直化分工日益深入的今天,“干”和“学”的国别分离加工模式中,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从简单的装配加工中所学习到的经验知识对于促进发展本国的技术水平是身份有限的,而在中国,大多数企业的新技术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严重缺乏自主创新。而要提升中国在中美贸易,乃至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相对低端的分工地位,现在必须加大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革新的部分,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氛围与动力,以期在现今世界这种新型的分工模式中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基于贸易附加值的中美贸易利益衡量12参考文献1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