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科毕业论文(20届)出口贸易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I摘要中国的出口贸易占中国GDP相当大的一部分比例,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从国内对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研究来看,基本上都是局限于对整个国家进行研究,然而,中国幅原辽阔、人口众多、区域之间比较优势不一等特点造成了区域间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所以本文在定性分析我国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和定量描述我国东中部出口贸易差异之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导致差异的原因,从宏观和中观两个层面上给出促进全国出口协调发展的建议。关键词出口贸易;影响因素;人民币汇率;技术壁垒;外部需求;地区差异ANA
2、LYSISONTHEFACTORSOFTHEREGIONALDIFFERENCESOFEXPORTINGABSTRACTCHINASEXPORTTRADEOFCHINASGDPACCOUNTSFORALARGEPROPORTIONOFCHINASECONOMICDEVELOPMENTMADEACONSIDERABLECONTRIBUTIONTODOMESTICEXPORTTRADEFROMTHEINFLUENCEOFRESEARCHANDARELARGELYCONFINEDTOSTUDYINGFORTHEWHOLECOUNTRY,HOWEVER,THECHINESEPAINTINGWASAVA
3、STTERRITORY,HUGEPOPULATION,REGIONALCOOPERATIONISNOTACOMPARATIVEADVANTAGESOFTHECHARACTERISTICSOFATRADEIMBALANCEBETWEENDEVELOPINGREGIONSSOTHISQUALITATIVEANALYSISTHEFACTORSOFEXPORTTRADEANDQUANTITATIVEDESCRIPTIONTHEDIFFERENCESOFEXPORTTRADEOFEASTERNANDCENTRAL,BASEDONFURTHERANALYSISOFTHEREASONSFORTHEDIFFE
4、RENCES,ANDSUGGESTIONSAREGIVENTOPROMOTE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NATIONALEXPORTPROPOSALSONTHEMACROANDMESOLEVELSKEYWORDSEXPORTTRADE;FACTORSINFLUENCING;THERMBEXCHANGERATE;TECHNICIALBARRIERS;EXTERNALDEMAND;REGIONALDIFFERENCESII目录摘要I1引言12出口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221技术贸易壁垒因素2211技术贸易壁垒与贸易自由2212技术贸易壁垒与中国出口贸易222出口需求层面的
5、因素322世界经济周期的波动3222国外收入变动4223人民币汇率变动423出口地区的经济因素43出口贸易地区的差异分析531中国东中西地区出口贸易的差异532导致东中西出口贸易差异的原因6321东中西政策差别6322经济性基础设施因素6323人力资本因素6324国内投资因素7325地理区位因素74促进中国各地区出口贸易协调发展的建议841宏观层面842中观层面8421外贸发达型地区建议8422对中西部外贸发展建议9参考文献1011引言中国作为一个出口导向型国家,出口贸易是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近几年来,中国出口顺差连年扩大,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增大,出口贸易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与外贸政
6、策的产物,也意味着外部与内部经济失衡的风险很高。出口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稳定与否的关键因素,外贸渠道也成为世界经济冲击中国宏观景气状况的重要渠道。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及地区差异的比较,以期得出更加可靠有效的、适合区域出口贸易稳定发展的政策结论。22出口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21技术贸易壁垒因素211技术贸易壁垒与贸易自由贸易自由化是一种潮流,是为扩大本国国际综合竞争力而在世界范围内创造自由和公平的竞争环境的一种努力。从理论上讲,贸易自由化的本质是为市场自由竞争扫清障碍,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WID制定TBT协定和SPS协定也是为鼓励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促进贸易自由化。一方面,
7、WTO/TBT协定和WTO/SPS协定为国际贸易自由化做出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民族国家及其疆界的存在和国际性市场配置失衡的客观现实,使得各国政府纷纷将国家利益视为最高利益,也利用TBTSPS协定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来保护国内竞争力较弱的产业。也就是说贸易保护主义是贸易自由化的伴生物,关贸总协定主持下的多轮多边贸易谈判,使得关税的贸易保护作用变得及其有限,“乌拉圭回合”谈判又使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如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等只能在特定的条件下使用,随着关税的不断降低和配额等非关税措施的取消,技术贸易措施应运而生。WTO/TBT协定和WTO/SPS协定肯定了各国出于环境考虑而限制国外某些产品进入国内市场
8、的做法,规定了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国家安全为目标可以采取特定措施的原则。技术性贸易措旃以其形式上的合法性、保护范围上的广泛行、保护措施上的隐蔽性得到了各国的垂青【1】。尽管世贸组织目前已为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做出了许多努力,并制定了许多包含有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协定,但就实际运作而言,相当多的成员国并没有真正兑现各自承诺和确实遵守有关规则。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变得更加复杂化,更加隐蔽化。隐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与WT0倡导的自由贸易是矛盾的。在贸易自由化框架下,隐性的贸易壁垒使发达国家专断的歧视和暗藏的保护动机充分发挥,它们拥有高科
9、学技术,制定出高质量的产品标准、环境条件标准,拥有许多的专利,无限期的获得垄断利润。发展中国家是学习型国家,其优势是中低水平的劳动力、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出口产品定价高销售困难,没有市场;定价低,又常常遭到反倾销的厄运,与发达国家相比无优势可言。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使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开放市场,发达国家的市场对发展中国家筑起高墙,发达国家以其优势在国际贸易中采用双重标准,将污染严重的生产、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造成环保标准低的国家污染更为恶化,形成恶性循环。发展中国家遭受着经济上和环境上的双重损失,发达国家是双重收益,这种结果与WTO宗旨相悖。212技术贸易壁垒与中国出口贸易中国加入世贸,一方面享
10、受到自由贸易的好处,GDP和出口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在享受自由贸易好处的同时,中外贸易摩擦也相应加剧,对外贸易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特别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据商务部公布的2005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外贸影响调查报告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2】。2005年我国有1513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在22大类出口产品中,有18类出口产品由于国外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而遭受直接损失,直接损失的金额达到691亿美元,约占2005年全年出口额的907;企业为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所增加的生产成本217亿美元,约占2005年全国出口贸易额的285;国外技术性贸易措
11、施给我国企业造成的出口贸易机会损失高达1470亿美元,约占2005年全年出口额的1929。在各类产品中,食品土畜产品受到的影响面最宽,纺织产品直接损失比较严重,机电高新术产品增加成本最多,从趋势上看,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已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新技术产品延伸。具体来说,食品土畜产品受影响的绝对3值虽然不高,但相对于其全年出口的比例却最高,其直接损失与当年出口额之比为267,机会损失与当年出口额之比高达966;纺织产品的直接损失比较严重,为2987亿美元,占我国出口全部直接损失的432。2005年,海关编码第16类产品机器、机械器具、电器设备及其零件;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和重放设备及
12、其零件、附件增加成本最多,占全国增加成本总额的441。可以看出,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特别是欧盟颁布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和禁止在电子电器设备中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以来,我国机电高新产品生产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增加了出口成本。调查显示,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的影响涉及所有省份,其中发达地区受影响的绝对值高,中西部地区相对值高。从直接损失的绝对值看,超过50亿美元的有深圳、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均为经济发达地区;从直接损失的相对值看,西藏、海南、吉林、广西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直接损失占当地年出口额的比例较高,均超过20。按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
13、四大政策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而造成的直接损失、增加成本和机会损失的绝对值均远远超过其他三个地区;而西部地区的直接损失、增加成本和机会损失占该地区当年出口额的比重最大【3】。欧、美、日、韩仍是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但对我造成影响的行业各有不同。【4】调查反映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企业中,8130的企业反映受到过美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其次是欧盟5772、日本3171和韩国976。从各行业看,食品土畜类行业,在日本和欧盟受到影响较为严重轻工行业、纺织行业在美国和欧盟受到影响较为严重;机电高新行业的影响则主要集中在欧盟地区;医保和五矿化工行业在美、欧、日都
14、受到较大影响。从调查报告可以看到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显著,因此后文将以中国出口贸易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中国出口的相关影响因素,特别定量化考察各种壁垒对中国出口的影响。22出口需求层面的因素221世界经济周期的波动大量研究证明,世界性的经济周期确实存在而且这种世界经济周期具如下的主要特征事实各国间宏观经济总量存在协动性,即各国间产出、消费、投资、就业皆呈现正相关;国家间消费的相关性效应产生的相关性;贸易额、贸易条件与产出负相关,即逆周期变化;浮动汇率制时期各国间宏观经济总量的协动性显著高于固定汇率制时期。对于世界各国经济周期协动性,学者们给出的解释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际贸易结合
15、度的提高、产业内贸易扩大和国际投资加大导致了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的协动性,即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投与资是世界经济周期协动性波动的传导机制【5】。国际贸易主要是通过需求变动和价格信号来传递世界经济周期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首先,A国或世界经济的扩张紧缩使其对进口商品的需求相应增加减少,进口需求的增加减少将直接影响其对中国商品的出口需求,促使中国产品出口变动,产生出口波动。其次,当A国或世界经济扩张时,往往伴随着A国或世界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通过国际贸易,这个价格调整冲击将使中国产品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更加具有竞争力,进一步促进中国产品的出口【8】。由于中国的资本项目并未完全开放,国际金融市场传导对我国出
16、口影响较小。但国际投资尤其是国际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巨大,因为中国外资企业出口占中国出口的一半江山。当A国或世界经济萧条时,就会减少对华的直接投资或由于为弥补母国投资企业的经济恶化状况而撤销在华投资企业,从而使中国不得不面临外资突然撤出遗留下来的问题,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受到影响,加工贸易出口下滑。因此,当世界中一国经济受到某种冲击发生波动时,这种波动对与该国贸易结合度较高、双边产业内贸易较大、国际投资额较大的经济联系紧密国家形成了新的冲击,这些国家经济发生波动后再次对别国产生第二波冲击,如此反复相互影响,经历了一系列冲击与反馈后,整个世界经济呈现出一种大致同步的波动。而在这其中,各国的宏观
17、经济总量必然受到这种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9】。4222国外收入变动国外收入的高低将会影响国外市场对国内出口商品需求的强弱,这就是出口的收入效应。对一个国家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国民收入水平也会相应的增加,消费水平也会相应的提高,对各种商品的需求也在增加,表现在数量和品种的多样化上。根据恩格尔定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比例将会增大,当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对这些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的增长速度将低于收入的增长速度,此时的收入需求弹性较低【10】。因而,随着国际收入的提高,高档品生产国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需求增大,贸易条件得到改善,而以农业生产及低档品生产为主的国家随着国际收入
18、的提高将使贸易条件恶化。但不管怎样,国际收入的提高会增加出口商品的需求,只是在增长的规模上会随着出口产品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别。223人民币汇率变动汇率作为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必然会影响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进而影响出口贸易,这就是出口的价格效应。对于出口,若汇率直接标价法下上升,则本国货币实际贬值,国外商品相对于国内商品变得更加昂贵,这使本国商品的出口增加。因此,一般来说,本国币值贬值将有利于本国出口量的增加。但汇率上升另一方面又会导致本国等量商品出口所换取的外汇减少。因此,汇率上升在多大程度上能增加本国的出口额,这取决于该国出口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需求弹性。如果该国出口商品的世界市场需求弹性大,
19、由本币贬值所引起的商品出口增加幅度才会大于由本币价格下降的幅度从而使外汇收入增加;相反,若出口商品需求弹性小,本币贬值所引起的出口增加幅度小于本币贬值幅度,外汇收入减少【11】。23出口地区的经济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世人所瞩目,无论是东部沿海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其变化都是惊人的。由于历史和地理方面的原因,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东部地区发展较快,而中西部地区较为落后。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不仅明显存在,而且还有继续拉大的趋势。经济增长通常会导致适度的出口扩张,同时经济增长可促使
20、一国或地区有能力进口较高质量的设备和劳务,对原材料进行更高级的加工,提升生产力,进一步带动出口的增长。东部地区利用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率先发展起来地区,这也决定了东部地区出口贸易较之于中西部地区起步早,发展快。在出口贸易结构方面,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进口初级产品;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只要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53出口贸易地区的差异分析31中国东中西地区出口贸易的差异1978年后的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外贸经营管理体制,对外贸易都是在国家计划的严格控制之下,企业基本没有自主进出口权,进口仅仅是为了弥补物资的短缺,而出口几乎完全
21、是由进口来决定,因此当时的对外贸易额很小,而且生产与出口都由行政命令和计划安排决定,中国地区间对外贸易的差距较小,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水平不高但比较均衡。90年代初期,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在国内施行,东部沿海地区利用其天然的优势和国家优惠的出口政策,出口贸易发展远远领先于内地和西部地区。本部分具体分析中西部出口贸易的差异,笔者查阅并汇总了中国大陆所有省份19842009年出口数据,其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商务统计年鉴以及各省统计年鉴,结果发展各种统计口径数值有很大出入,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各省汇总数据和全国出口总额已经相当接近,故本部分只选取19942009年
22、数据作为考察期。具体结果如下表1所示表119942009年东中西地区出口状况项目年份全国出口额(亿元)东部中部西部东部出口额(亿元)占全国比重()中部出口额(亿元)占全国比重()西部出口额(亿元)占全国比重()199410421886209130837024293007459601400419951245181035616083783218200658772500519961257641051136084763387500660744010051997151607127334708490206170067398422005199815223613057280868175073005605899
23、300419991615981405903087627000200470618330042000206344181830308875109220047779169004200122024419689810897532345003667339300320022694792418305090846164100390275470032003362879328224109010487200312011290032004491033442862709014780090031605678003200562648156658940901854384003189823700320067759467058005
24、091256062200316062080022007934556850352509132709460041897149002200810034999132844091365273600419768930022009820297754345109232155640041287866002数据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952008、中国商务年鉴2009、中国统计年鉴2010相关数据统计得出。注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中部包括山西、内蒙、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包括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
25、宁夏、新疆,共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由表1可以得出,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在出口方面存在重大差异,东部地区出口比重一直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且比重和绝对量上都占有优势,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中部和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来讲,所占全国比重相当的低,在出口贸易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但从绝对出口量上看,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出口额处于不断上升阶段,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国家政6策的扶持,国家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中西部地区出口贸易状况。尽管有所发展,但相比东部还有很大的差距,中西部在对外贸易发展中既面临机遇同时也有很大挑战。32导致东中西出口贸易差异的原因321东中西政策差别在改革开放的3
26、0年中,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存在明显的时间、空间和程度的差异,这无疑成为地区对外贸易差距形成的诱因。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基础好,海岸线长,港口多,这决定了中央政府在改革开放初期推行/重点开放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开放的发展战略,而直到1992年,国家才开始推动内陆地区的对外开放。由东至西的对外开放战略使得东部地区对外贸易总量得到空前的发展,出口商品结构也从初期的以纺织品和轻工产品为主,逐步向以机电产品等有一定资本和技术含量的产品方向转变。东北与中西部地区虽然水力、石化资源储量丰富,矿产、生物资源富集,适宜发展初级产品出口,但由于改革开放初期东北与中西部地区并没有获得与东部沿海相同的优惠条件,初级产
27、品产业的优势受到抑制。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虽然东北与中西部的对外贸易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与东部沿海相比较,开放的速度和程度都显得非常滞后,比较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无法积累充足的资本和技术来提升产业结构。东部与中西部在出口市场份额的差距以及在产业结构调整快慢上的差距,都加深了地带间对外贸易差距扩大的态势【12】。322经济性基础设施因素对外贸易过程中经济性基础设施作用的理解是即使一个企业可以按照一个较低的成本和较好的质量标准来生产产品,它是否能用较低廉的成本将商品运送到国际市场以及它是否能够很有效地和外国经销商沟通,将最终决定这个企业的国际比较优势,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水平
28、。运输成本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般占较高比例,若运输成本超过国际间生产成本之差异,其比较优势就会被运输成本所抵消,该产品就无法成为可贸易品【13】。从地理位置来看,中西部地区地处内陆与边陲,疆域辽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虽然西部陆地边境线全长达两万公里,且连接多个贸易口岸,但与其接壤的大多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内陆型国家,因而其边贸层次就比较低。特别是从交通条件上来看,中西部没有东部那种河道密布、面临大海所带来的发达且成本低廉的水上运输之便利,取而代之的则是崇山峻岭、地势崎岖和交通不便,这就造成其运输方式多以陆上运输为主且处于运输成本颇高的劣势地位。因此,运输成本是造成东、中、西部对外贸易差距拉大的重要成
29、因之一。另外,受地理环境的限制,作为信息接受主体的西部与外部信息源之间距离较远,在传统的信息传播渠道下,容易造成信息的相对闭塞和滞后,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往往与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格格不入,容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丧失宝贵的贸易与投资机会,信息的影响最终会拉大中西部与东部的对外贸易差距。323人力资本因素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在改革开放后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趋势不断加强,这反映出东部在人力资本因素方面的优越性。首先,由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决定的吸收能力,保障了东部在对外贸易中能够获得/干中学的经验积累。其次,东部吸引大量外资服务企业落户后,初始积累的人力资本为这些
30、地区外资企业从事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行业提供了基本条件。第三,伴随贸易溢出,加之外资企业提供的专业培训,东部地区人力资本将会获得快速7积累,并为贸易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提供经验基础。相比之下,中西部较低的人力资本存量及相对匮乏的劳动人事配套政策,制约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进程,而对外贸易的低水平发展,又进一步制约了人力资本积累进程,形成/人力资本陷阱。因此,不同地区人力资本存在的巨大差异,是影响地区对外贸易差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14】。324国内投资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国内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在区域间的分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是东北三省份的投资比重逐年递减,中西部
31、省份变动幅度不大,投资总体上是在向东部地区尤其是向长江三角洲以南的沿海省份倾斜。同时,中国国内资金空间流动也呈现明显地由内陆向东部沿海流动的特征。国内投资重点和资金流动的空间转移,对于东部省份而言,弥补了资金缺口,促进其对外贸易向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而对本来就需要资金的中西部省份而言,无疑削弱了其对外贸易发展的动力与潜力,减缓对外贸易增长速度。325地理区位因素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地理区位对对外贸易增长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根据双边贸易额统计,中国大陆的国际市场主要位于日本、美国、欧盟、中国香港、东盟、中国台湾、韩国等国家或地区,这些地区与东部省份临近,因此,东部沿海在开展对外贸易方面具有极大的便
32、利性。相比之下,东北、中西部省份的邻近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进出口能力较低,这就使得东北与中西部处于较为不利的贸易地理位置,高运输成本和远离东部沿海经济中心极大地制约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事实上,西部大开发的经验也证明,不考虑运输便利性而盲目将资金投向边远地区的成效是不乐观的。因此,地理区位的差异也是导致地区对外贸易差异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84促进中国各地区出口贸易协调发展的建议41宏观层面(1)加大中央多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对有利于发挥中西部优势的产品,应在出口配额出口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方面予以支持,迅建立类似沿海经济特区的功能不同的对外开放示范特区,要重点建设加工贸易口岸
33、,开放城市间出入境口岸,大力促进中西部的出口贸易。还可以通过扩大西部企业的进出口权来扩大西部出口。西部地区很多企业的进出口权审批程序比较严格,大多数企业很难获批进出口经营权,所以,目前很多企业要把产品出口到海外市场,不得不通过沿海的外贸公司作代理,这样,成本必然会提高。因此,下放企业的出口权,对于降低交易费用、增强涉外企业的活力并使西部的企业最终走向世界意义重大。(2)扩大中西部出口的目标市场由于西部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于东南亚,因此出口量很小,而且容易受到东南亚经济周期的影响,所以,必须要打造西部地区长期发展的产业基础,建立起有利于西部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依托国内和国外两大市场,扩大西部地区出
34、口规模,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这样,西部的出口产品才能改变以往技术含量低的商品结构,争取更多商品出口到欧美市场和世界市场,从而促进西部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42中观层面421外贸发达型地区建议中国东南沿海省份人口众多、市场广大、对外贸易实力雄厚,加强同中西部地区的合作,就能充分发挥其对外贸易潜力;台湾资金雄厚,信息灵通,拥有广大的国际市场,但缺乏资源和劳动力,岛内市场狭小,国际市场因成本提高而竞争力下降,日益暴露着经济上严重对外依赖性的弱点。港澳有着极佳的地理位置,能为东南三省的转口贸易发挥重大作用。因此,通过合作,能够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竞争优势。随着中国外贸圈的扩大,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等东
35、部沿海外贸发达省区相继加入,外部可扩大到菲律宾、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并以此为根据地,联合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一起向南美国家渗透【12】。具体说来,广东要针对发展速度减缓、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尽合理等弱势,集中力量扶持和发展支柱外贸产业和企业集团,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再创对外贸易增长新高。积极发展电子工业、以汽车为主的机械工业、以石油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和海洋产业的进出口贸易,优化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加强港珠合作,带动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贸发展。福建和海南要大力发展石油化工、机械等支柱外贸产业,扩大对外贸易总额,加大引进外资力度,建设良好的外贸环境。带动闽东南经济区和环岛沿海
36、经济区的外贸发展。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同样要积极稳妥地提高外贸发展速度,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海洋产业的进出口。北京、天津共同的问题在于外贸发展潜力应进一步挖掘、进一步扩大国有企业出口,扩大一般贸易比重。北京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应加快外贸结构战略性调整,以科技为先导,以环渤海经济圈为依托,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及深加工、汽车工业、电子工业的对外贸易。要把天津建设成为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城市,重点开发塘沽,建设以港口为中心的对外贸易地带。9422对中西部外贸发展建议(1)扩大对外开放,“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提高开放度开放度低是制约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西部地区投资和人力资本对
37、经济增长起了决定作用,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中部地区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改善产品的质量,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敢于跻身海外,进行海外投资。尤其是湖北省与湖南省,应将扩大出口贸易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中之重。中西部地区在扩大出口贸易的同时,必须做到以出口带动进口,以进口促进出口,协调好两者的关系。(2)深化外贸改革,多元化出口主体和出口市场,降低出口风险一个市场,没有活跃的民营经济,就不是一个完善、健康的市场经济体。中西部地区应改革国有经济、充分利用外资、壮大民营经济以多元化出口主体来加快出口贸易,促进其经济增长。中西部地区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
38、欧盟、美国、香港和东盟等国家和地区,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较大程度波及欧盟等发达国家,而欧盟和美国恰恰是中部地区出口的主要市场,金融危机使国外订单减少,对中西部地区甚至全国的出口企业冲击较大,有鉴于此,建议中西部地区开拓新市场,加大对东南亚、非洲、中东、南美、东欧等国家的出口,多元化出口市场,以减少金融动荡带来的冲击。(3)优化贸易结构,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为出口贸易增长提供强劲动力中西部地区应大力提高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改变出口矿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少且技术含量不高的局面,提高出口矿产品的加工层次及技术含量。同时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39、打造农产品特色品牌,增加出口农产品的附加值。(4)承接产业转移,加强区域合作,提高出口产业竞争力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强与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既是中西部地区出口贸易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符合十七大报告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必须结合自身的优势与特色,承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利用国家给予中西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的资金和政策优势,以南昌、赣州、郴州、武汉、新乡等9个城市为基点向周边辐射,带动周边配套产业发展,不断提高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10参考文献1魏浩中国地区间出口差异变动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10172许雄奇,张
40、宗益中国出口发展的地区差异研究19922001J上海经济研究,200313103尹希果,雷虹,谭志雄我国对外贸易的地区差异及区域贸易战略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19253574顾朝林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的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1991,4621291405刘勇中国新三大地带宏观区域格局的划分J地理学报,2005,33613696张红霞,刘继生,马廷玉山东省制造业FDI流入与贸易结构优化的互动作用J经济地理,2007,57377407张晓平,陆大道中国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及空间组织形式J地理科学,2004,2421291358李小建,樊新生欠发达地区经济空间结构及其经济溢出效应的
41、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地理科学,2006,261169陆大道,刘卫东论我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地学基础J地理科学,2000,20648749310李国柱,马树才区域差异与区域不平衡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07,836411白雪梅,赵松山我国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J数理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119沈程翔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19771998J世界经济,19991210魏巍贤中国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3111赵陵,宋少华,宋泓明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1812谢昭琼影响中国东西部对外贸易差距的因素J国际贸易问题,2002
42、8333613沈坤荣新增长理论与中国经济增长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14李磊,朱彤等我国三大经济区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8(4)15孙久文中国区域经济实证研究M中国轻工出版社,199916课题组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17李荣林动态国际贸易理论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18于立新西北五省在西部开发中的对外开放问题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0(09)19CARMELAMARTINFRANCISCOJVELAZGUEZDETERMINANTSOFNETTRADEFLOWSINTHEDECDNEWEVIDENCEWITHSPECIALEM
43、PHASISONTHEFORMERCOMMUNISTMEMBERSJREVIEWOFINTERNATIONALECONOMICS,2002,10112913921DONBREDIN,STILIANOSFOUNTASEITHENMURPHYANEMPIRICALANALYSISOFSHORTRUNANDLONGRUNIRISHEXPORTFUNCTIONDOESEXCHANGERATEVOLATILITYMATTERJINTERNATIONALREVIEWOFAPPLIEDECONOMICS,2001,17219320821GOLDSTEIN,MMKHANINCOMEANDPRICEEFFECT
44、SINFOREIGNTRADEJINHANDBOOKOFINTERNATIONALECONOMICS,1985,946548122HUTCHUANCHENTAIWANSEXPORTSANDTRADEIMBALANCEAGAINSTUSANDJAPANANEMPIRICALANALYSISJAPPLIEDECONOMICS,2001,33101283128723ANDERSON,JEATHEORETICALFOUNDATIONOFTHEGRAVITYMODELAMERICANECONOMICREVIEW,11197910611624BERGSTRAND,JHTHEGRAVITYEQUATIONININTERNATIONALRADESOMEMICROECONOMICFOUNDATIONSANDEMPIRICALEVIDENCETHE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1985,6747448125BRADA,JOSEFCANDMENDEZ,JOSEAECONOMICINTEGRATIONAMONGDEVELOPED,DEVELOPINGANDCENTRALLYPLANNEDECONOMIESACOMPARATIVEANALYSISTHEREVIEWOFECONOMICSSTATISTICS67549556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