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温病的治疗 请 单击播放 按 ESC键退出 1 第一节 温病治法确立 的依据 2 一、 确立温病治法的依据 1、审查病邪性质 审因论治 2、 辨病机变化 因证施治 3、针对特殊症状 神昏 开窍 痉厥 息风 斑疹 化斑透疹 虚脱 固脱 3 二、确立温病治法的注意点 1、邪正关系 立足祛邪,注意扶正; 2、整体局部关系 注重整体,着眼局部 ; 3、病与证的关系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4、知常达变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温 病用温药等。 4 第二节 温病基本治则 一、祛邪护阴 二、卫气营血治则 三、三焦治则 5 第三节 温病的主要 治法 6 一、 解表法 定义 :驱除表邪,解除表证的治法。 作用
2、 :疏泄腠理,逐邪外出,透表泄热 。 开泄腠理 开腠透邪 疏解表邪 透疹外达 7 主治: 温病初起,温邪在表 风热袭于肺卫 暑湿兼寒郁于肌表 湿邪困遏肌表 燥热犯于卫表 8 分类 ( 1)疏风泄热 作用: 疏散卫表风热之邪(辛凉解表) 适应证: 风热在表(卫分证)。 代表方: 银翘散、桑菊饮 9 ( 2)透表清暑 化湿 作用: 外散表寒,清暑化湿 适应证: 夏月感受暑湿,复感寒邪,邪 郁肌表。 代表方 :新加香薷饮 10 ( 3)宣表化湿 作用: 芳香宣透以疏化表湿。 适应证: 湿邪困遏肌表。 代表方: 藿朴夏苓汤 11 ( 4)疏表润燥 作 用: 用辛凉清润以疏解肺卫燥热病邪 适应证: 燥热
3、之邪犯于肺卫。 代表方: 桑杏汤 12 解表法运用注意点: ( 1)应根据表邪性质不同而分别采用不同治法。 ( 2)注意患者体质和病邪兼夹。 ( 3)一般忌用辛温之品,对表郁较甚而无汗、恶寒甚 者,可稍佐辛温之品,助其发散透邪,但过用辛温有 助热化火之弊。 ( 4)温病初期,里热外发而无表证者,忌用解表法。 ( 5)温病表证,治宜辛凉开达,注重辛散,不可过分 清凉,以防其凉遏凝滞,病邪不易外解; ( 6)中病即止。 13 二 清气法 定义: 用寒凉药物解除气分邪热。又称清气法。 作用: 清热保津 清泄气分邪热 止渴除烦 主治: 表邪入里, 气分无 里热外发于气分(伏邪温病) 形邪热 营热转出气
4、分 湿热化燥 14 分类 ( 1)轻清宣气 作用: 轻清之品以宣畅气机,透热外达 适应证: 热郁胸膈。 代表方: 栀子豉汤加味 15 ( 2)辛寒清气 作用: 以辛寒之品清泄气分邪热 适应证: 热炽阳明气分。 代表方: 白虎汤 16 ( 3)清热泻火 作用: 以苦寒清热解毒之品直清里热, 泻 火解毒。 适应证: 热在气分,郁而化火。 代表方: 黄芩汤加减、黄连解毒汤 17 清气法运用注意点 ( 1)邪热已与有形实邪相结,不能单用本 法。 ( 2)邪未入气分者一般不宜早用。 ( 3)湿邪未化者不宜滥用寒凉。 ( 4)素体阳虚者,用本法勿过剂。 ( 5) 本法在具体运用时还应灵活化裁或配 合他法。
5、如有轻清透表、清热养阴、清热 宣肺、清热解毒、清热攻下等。 18 三 和解法 定义: 以和解、分消、疏透祛除半表半里 病邪的治法。 主治: 邪郁少阳,痰湿中阻 半表半里证 邪留三焦,痰湿内阻; 邪伏膜原,湿热秽浊郁滞 19 分类 ( 1)清泄少阳 作用: 清泄半表半里之邪热,兼以化痰和胃。 适应证: 邪郁少阳,兼痰湿。 代表方剂: 蒿芩清胆汤。 20 (2)分消走泄 作用: 以宣气化湿之品以 宣展气机、泄化三 焦邪热痰湿 。 适应证: 热邪夹痰湿阻遏三焦,气化失司。 。 代表方: 温胆汤加减。 21 (3)开达膜原 作用: 以疏利透达之品开达募原的湿热秽浊 之邪。 适应证: 邪伏膜原。 代表方
6、剂: 雷氏宣透膜原法。 22 和解法运用注意点 ( 1)本法清热之力较弱,里热盛而无湿者不 宜。 ( 2)分消走泄及开达膜原主在疏化湿浊,如 湿已化热,热象较著及热盛津伤者不宜用。 23 四 祛湿法 定义: 以芳化、苦燥、淡渗等法祛除湿邪 、清解邪热以祛除湿热之邪。 作用: 宣通气机 化湿泄浊 运脾和胃 通利水道 主治: 湿遏卫气、湿热蕴阻气分、湿热蕴 中、湿热阻下等湿热病证。 24 分类: (1)宣气化湿 作用: 宣通气机,透化湿热之邪。 适应证: 湿遏卫气,气机不畅,湿重热 轻者。 代表方: 三仁汤。 25 (2)燥湿泄热 作用: 辛开苦降以 祛中焦 湿热。 适应证: 湿热遏伏中焦。 代表
7、方: 王氏连朴饮。 26 (3)分利湿邪 作用 :用淡渗之品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 。 适应证: 湿热郁阻下焦。 代表方: 茯苓皮汤。 27 祛湿清热法运用注意点 ( 1)对湿热之邪的治疗,权衡湿与热之侧 重及邪在部位。 ( 2)湿已化燥者不可滥用法湿。 ( 3)平素阴虚者慎用。阴不足不可利湿。 ( 4) 对温病中出现的小便不利,不能一味 用淡渗之品以分利。 28 (五 )通下法 定义: 通过攻逐泻下,通导里实邪热。 作用: 通导大便 祛除里实结热 泻下邪热 荡除积滞 通瘀破结 主治: 热结肠腑有形实邪内结 湿热积滞交结于胃肠 瘀血邪热互结于下焦 29 分类: (1)通腑泄热 作用: 用苦寒攻下
8、剂攻逐肠腑实热燥结 。 适应证: 热结阳明。 代表方: 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 30 (2)导滞通便 作用: 导泄肠腑湿热积滞,泻下郁热 疏通肠道气机。 适应证: 湿热积滞交结肠胃。 代表方: 枳实导滞汤。 31 (3)增液通下 作用: 泻下肠腑热结,滋养阴液。 适应证: 肠腑热结而阴液亏虚。 代表方剂: 增液承气汤。 32 (4)通瘀破结 作用: 以活血通瘀攻下剂破散下焦蓄结 之瘀热。 适应证: 热瘀互结,蓄于下焦。 代表方: 桃仁承气汤。 33 通下逐邪法运用注意点: ( 1)里未成实或里无郁热积滞者不可用。 ( 2)再次用下者应慎重。 ( 3)体虚用攻下,当攻补兼施。 ( 4)根据兼夹之
9、之邪的不同而灵活变化: 有攻下宣肺、攻下清泄小肠、攻下开窍、攻 下清泄阳明等法。 ( 5)津枯肠燥之便秘不能用苦寒攻下。 34 (六)清营凉血法 定义: 通过清营泄热、凉血解毒、滋养阴液、 通络散血以 清解营血分邪热的治法。 作用: 清营 清营泄热、滋养营阴 凉血 凉血清火解毒、散血养阴 主治: 营热炽盛 热入营血证 热损营阴 热盛动血 气营(血)两燔 35 分类: (1) 清营泄热 作用: 在清解营分邪热剂中伍以轻清透 泄之品,以 清解营分邪热。 适应证: 热入营分。 代表方: 清营汤。 36 (2)凉血散血 作用: 凉血散血,清热解毒,滋养阴血。 适应证: 热入血分,热瘀交结,迫血妄行 .
10、 代表方: 犀角地黄汤。 37 (3)气营 (血 )两清 作用: 清解气营或气血之邪热。 适应证: 气营两燔或气血两燔证。 代表方: 加减玉女煎、化斑汤、清瘟败毒 饮 38 清营凉血法运用注意点 ( 1)未入营血分者一般不宜早用本法。 ( 2)有湿邪者应慎用,必要时与祛湿药合用。 ( 3)热入营血分而气分邪热仍盛者,必须兼清 气分之热。 ( 4)邪热入营血阶段病情较危重,如发生神昏 、痉厥者,可与开窍、息风法合用。 39 (七)开窍醒神法 定义: 开通心窍以苏醒神志。 作用: 清泄心包邪热 开通心窍 芳香透络 苏醒神志 涤痰化络 开闭通窍 主治: 热闭热入心包 神志异常 痰蒙 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11、 40 分类 (1)清心开窍 作用: 清解心热, .透络开窍。 适应证: 热入心包。 代表方: 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紫雪丹 41 (2)豁痰开窍 作用: 以清化湿热痰浊之品,宣通窍闭, 促进神志清醒。 适应证: 湿热郁蒸,酿生痰浊,蒙蔽机窍 。 代表方剂: 菖蒲郁金汤。 42 开窍醒神法运用注意点 ( 1)如未出现神志异常症状,一般不宜投用 。 ( 2)如属心阳外脱而神昏者,不可用本法。 ( 3)开窍法一般只能暂用而不宜久用,神志 恢复正常则不再用。 ( 4)对神昏之治重在祛除引起神志异常的原 因,不可单凭本法。 43 清心开窍法与豁痰开窍法的 鉴别: l 清心开窍 豁痰开窍 病机 热闭心包
12、 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发热 身热灼手 身热不扬 证候 神昏谵语或 昏蒙间有谵语 昏愦 苔脉 舌绛,脉细数 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 清心开窍 豁痰开窍 方药 安宫牛黄丸, 至宝丹,紫雪丹 菖蒲郁金汤 44 (八)息风止痉法 定义: 平息肝风而制止痉厥的治法。 作用: 凉肝息风(清) 平肝息风 滋阴息风(滋) 主治: 热盛动风(实证) 虚风内动(虚证) 45 分类 (1)凉肝息风 作用: 清热凉肝以息风止痉。 适应证: 热盛动风证。 代表方: 羚角钩藤汤 46 (2)滋阴息风 作用: 填补真阴以平息肝风。 适应证: 虚风内动证。 代表方: 大定风珠。 47 凉肝息风法与滋阴息风法的鉴别 凉肝息风 滋阴
13、息风 症状 手足抽搐,来势急骤 手足蠕动甚或瘛疭, 频繁有力;牙关紧闭 来势较缓,口角颤动, 颈项强直,角弓反张 心中憺憺大动, 两目上视 全身 身热,肢冷,昏谵, 低热,颧红,消瘦, 症状 舌红绛,脉弦数有力 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 口干舌燥,耳聋,舌 干绛而痿,脉虚细 病机 邪热炽盛,燔灼筋脉 热邪久留,肝肾阴损, 热盛动风 筋脉失养 病程 极期 后期 治法 凉肝息风 滋阴息风 方药 羚角钩藤汤 大定风珠 48 (九)滋阴生津法 定义: 用养阴生津药以滋补阴液。 作用: 实其阴以补其不足, 补水以制火(沃焦救焚), 养阴以助透邪, 养阴以润下, 补阴以敛阳 主治: 肺胃阴伤,肠液不足,肝肾阴
14、伤 等阴伤证。 49 分类 (1)滋养肺胃 作用: 以甘凉濡润之品滋养肺胃阴液。 适应证: 温病后期肺胃阴伤而邪热不甚。 代表方剂: 沙参麦冬汤、益胃汤。 50 (2)增液润肠 作用: 用甘寒、咸寒之品滋润肠液,以 通导大便 . 适应证: 津枯肠燥便秘证。 代表方: 增液汤。 51 (3)填补真阴 作用: 用甘寒、咸寒、酸寒之品 .填补肝 肾阴液,又称 “ 滋补肝肾 ” 。 适应证: 温病后期肝肾真阴耗伤。 代表方: 加减复脉汤。 52 滋阴生津法运用注意点 ( 1)邪热等病邪仍盛者不宜单用本法; ( 2)有湿邪者应慎用,如阴伤而兼有湿 邪,应化湿不伤阴,滋阴不碍湿。 ( 3)体质偏于阳虚或脾
15、虚便溏者慎用本 法,以免更加损伤阳气,有碍脾运。 53 (十)固正救脱法 定义: 通过 大补元气、护阴敛液以固敛气阴 或阳气,救治脱证的一种治法。 作用: 大补元气 救逆固脱 收敛津气 回阳救逆 主治: 正气外脱 津气欲脱 阳气暴脱 54 分类: (1)益气敛阴 作用: 益气生津、敛汗固脱。 适应证: 津气欲脱证。 代表方: 生脉散。 55 (2)回阳固脱 作用: 峻补阳气,救治厥脱。 适应证: 阳气暴脱证。 代表方: 参附龙牡汤。 56 固正救脱法运用注意点 ( 1)用药应快速及时。 ( 2)根据病情轻重而适当掌握给药次数、间 隔时间、用药剂量,并随时根据病情变化作 相应的调整。 ( 3)在
16、正气欲脱的同时又见神昏等邪闭心包 的症状,称为内闭外脱,治当固脱与开窍并 用。 ( 4)脱证纠正后注意有无邪热复炽,根据具 体情况辨证论治。 57 (十一)外治法 1、洗浴法 2、灌肠法 3、敷药法 4、搐鼻法 58 复习思考题: 59 l 长氏,女, 22岁。温病发疹,误用辛温发表,议辛凉 达表,芳香透络:银花、连翘、薄荷、桔梗、玄参、 生甘草、牛蒡子、黄芩、桑叶,为粗末,分六包,一 时许服 1包,芦根同煎。 二诊:温毒脉象模糊,苔黄喉痹,胸闷,渴甚,议 “时 时轻扬法 ”:银花、薄荷、玄参、射干、人中黄、黄连 、牛蒡子、桔梗、石膏、郁金、杏仁、马勃,共为粗 末,分 12包,分一时服 1包,芦根同煎。 三诊:舌苔老黄,舌绛,脉沉,壮热,谵语,口干舌 燥,喜冷饮。议急下存阴,用大承气减枳、朴辛药, 加增液法。 四诊:其势已杀,下后护阴为主,甘苦化阴,增液汤 中加黄连、黄芩、丹皮、甘草。 请问:吴鞠通先生此案中有无误治?如有,误治何在 ? 60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