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抱耳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腮腺肿痛。除了侵犯腮腺炎以外,也可以侵犯其他器官,引起脑膜炎(约8 %)、睾丸炎(约6 %)、卵巢炎(约5 %)、胰腺炎(约10 %)等。【流行病学】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有时可发生流行,好发于人群聚集处,如:幼儿园、学校、集体宿舍和军营等。本病患者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1岁以下的婴儿因有母体获得的抗体存在,发病者少。大多数患者是14岁以下儿童,但成人中亦可发生。儿童患者性别无差异,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并发症】腮腺炎其病虽不可怕,然而其并发症十分可怕。
2、一、 睾丸炎:较大儿童及体弱患儿易并发睾丸炎。常有一侧或双侧睾丸肿大、疼痛。若治疗不及时出现睾丸萎缩而引起无精症,故而不生育。二、 卵巢炎:10岁以上的女患儿易并发卵巢炎。症状是小腹部和腰骶部疼痛、全身乏力,发烧较重可达39以上。治疗不及时,婚后不孕。三、 甲状腺炎:有少数患儿并发颈部肿胀疼痛、心跳加快、食欲亢进的症状。四、 脑膜炎:在腮腺肿大一周后出现嗜睡、呕吐、头痛、颈项强直、发烧在39以上,一般无抽搐,头颅CT检查无明显改变。还有极少数患儿并发脊髓炎、心肌炎、乳腺炎、胰腺炎、听神经炎、面神经炎、嗅神经炎等等。【预防】1、 在儿童集体机构或人群密集处易形成流行,因而应少去公共场所。2、 注
3、意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保证儿童睡眠充足。3、 患厌食症者易早治疗以增强自身免疫力。4、 可服中药板蓝根冲剂,连服三天。5、 近年来国内外开始采用减毒活疫苗皮内或皮下注射,或口鼻喷雾,90%的人可产生抗体,因此是最为可靠的预防措施之一。6、 一旦发现流行性腮腺炎,必须立即将其隔离,避免传染给其他同学。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并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流行病学】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麻疹传染性极强,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有潜伏期第七日起已具传染性,但
4、以潜伏期末到出疹后1、2日传染性最强。患者若并发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日。经衣服、用具等间接传染者甚少。好发于冬春季节,其他季节也有散在发生。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至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近年来成人发病有增长趋势。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较少见。麻疹一般呈地区性流行,在未普种疫苗的地区,当易感者累积至40%以上时,在人群集中的大城市中可发生大流行,约每2-3年流行一次,而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农村、边区、山区则间隔时间较长。麻疹的传染性很强,与患共同生活的易感者(同一家庭或托幼机构中)几乎90%可受感染。发病季节以冬、春为多,但一年
5、四季均可见。男女之间无差异。患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很少第二次患病。【并发症】(一)肺炎:在病程各期均易并发继发性肺炎,以出疹期为多见。并发肺炎时全身症状加重,体温持续升高,常并发脓胸、脓气胸、心肌炎、心衰及循环衰竭等。若病程迁延不愈,可引起支气管扩张症。严重肺炎为麻疹死亡的主要原因。(二)喉炎:麻疹患者常伴有轻度喉炎。重症喉炎多系合并细菌或其他病毒感染,则有声嘶加剧。若不及时处理,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则可迅速发展至三度喉梗阻而窒息致死。(三)心肌炎、心功能不全:重症麻疹因高热、中毒症状严重,可影响心肌功能,尤其是在营养不良小儿并发肺炎时,病毒危重。(四)脑炎:麻疹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6、较重其他出疹性疾病为多,发病率约12。病情大多危重,可留有强直性瘫痪、智力性障碍、失眠等后遗症。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此为一种麻疹远期并发症,属于亚急性进行性脑炎,发病率约在14/百万。总病程约一年余,可缩至半年,长达67年。最后死于营养不良,恶病质及继发感染。(五)其他:尚可并发口腔炎、中耳炎、乳突炎,大多为细菌继发感染。常因慢性腹泻、照顾不当、忌口等引起营养不良及各种维生素缺乏症。原有结核病灶者可扩散恶化,发生粟粒性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麻疹后也易发生百日咳、水痘等感染。【预防】(一) 自动免疫: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我国目前定于8个月时初种,4岁、6岁时各加强一次。(二) 被动免疫:
7、年幼体弱及患病者如接触麻疹病人,5天内进行被动免疫可免于发病,59天内进行则仅能减轻病情。可肌注丙种球蛋白(10%)0.2ml/kg,或胎盘球蛋白0.51.0ml/kg,或成人血浆2030ml。被动免疫力仅能维持34周,3周后又接触麻疹患者需再注射。(三) 综合预防措施:发现麻疹病人应立即作疫情报告,并招待呼吸道隔离至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10天。凡接触患者的易感儿应检疫3周,并根据情况给予自动免疫或被动免疫,接受免疫制剂者,应延长检疫至4周。在麻疹流行期间,应大力宣传患者不出门,医药送上门,易感儿不出门,集体机构加强晨间检查,对可疑者应隔离观察。流感流行性感冒(简称为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
8、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人类至今尚不能有效控制的世界性传染病,也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它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容易发生大面积流行,甚至是世界性大流行。【流行病学】流感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好发于冬春季节,以经常形成局部或大规模的流行为其主要特征。此症传播力极强,且易引起肺部感染。流感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自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轻型患者在传播上有重要意义。流感流行的特点是突然发病,发病率高,迅速蔓延,流行过程短,但能多次复发。由于流感病毒的变化非常快,被称为“千面病毒”,所以流感是一种由不断变异的病毒导致的不变的疾病,是一种无国界的传染性强、传
9、播速度快点疾病。【并发症】多数人以为流感是小病而不加理会,其实每年死于流感的人不胜其数。流感病毒若入侵器官,可引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肺炎、支气管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肠胃炎、晕厥、出现幻觉等,后果十分严重。【预防】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主要预防措施包括:(一) 保持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二)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三)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四)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
10、疲劳。(五) 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六) 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做好戴口罩。(七) 流感疫苗接种是世界公认的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流感疫苗是免疫接种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实践证明,免疫预防是减少流感危害的一种重要措施和手段,对高危人群、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方法。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由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气溶胶、接触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少数病情可迅速进展,出现肺炎、合并呼衰,多器官损伤,严重者导致死亡。【病原学】甲型H1N
11、1流感病毒属于正粘度科,甲型流感病毒属,囊膜上有突起糖蛋白,分别是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和基质蛋白M2,单股负链RNA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敏感,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传播途径】病人为主要传染源,目前无证据表明动物为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以通过口、鼻、眼处粘膜直接或间接传播,接触患者呼吸道粘膜、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目前报道以青壮年为主。多数在25-45岁之间,潜伏期1-7天,较流感(1-3天)、禽流感(1-5天)长。(一) 临床表现: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37.5)、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
12、乏力、呕吐、腹泻等。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情可迅速进展,出现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可以加重。(二) 疑似病例:1、 病前7天内与疑似或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2、 病前7天内曾到过有此病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3、 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但已排除既往存在的亚型。(三) 确诊病例: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同时有:从标本中分离到特定病毒;RTPCR检测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RNA;两次血清抗体滴度4倍升高。【预防措施】(一) 控制传染源:对病人及疑似病人进行隔离,对疫源地进行彻底消毒。(二) 切断传播途径:收治病人的门诊
13、和病房做好消毒隔离,标本按要求进行运送和处理。(三) 保护健康人群:1、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于锻炼,足够营养。2、 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3、 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盒清水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4、 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5、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用纸巾丢进垃圾桶。6、 尽可能频繁开窗,增进居住空间的空气流动。7、 如果戴口罩,必须正确使用和处置,以确保其效力,避免因不正确使用口罩增加传染性。正确做法:用口罩仔细遮盖嘴和鼻子并系牢,尽可能减少面部与口罩之间的空隙;在口罩受潮或沾染湿气后,换上新的洁净和干燥的口罩;不要重复使用一
14、次性口罩,一次性口罩在每次使用后应丢弃并摘除下后立即处理。在触摸用过的口罩后,用肥皂和水或使用酒精、洁手液洗手。8、 一旦发现染病,立即就诊,并尽量避免接触他人,控制传染范围。9、 食用处理得当的熟猪肉和猪肉制品,烹制猪肉时蒋猪肉烹制内部温度达到71,可杀死细菌和病毒。10、 如在境外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应带口罩),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验检疫部门说明。结核病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在人体抵抗力低落情况下因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病。结核病是全身性疾病,各个器官都可以得病,而以肺结核为多见。目前,全球已有20亿人感染结核杆菌,活动肺结核人达2000万
15、,每年新发病人达800-1000万。我国是结核病高负担之一,结核病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367/10万,估算全国有450万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其中痰图片阳性肺结核病人150万,菌阳肺结核病人200万。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我国每年新发生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45万,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65万。学校是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也是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据报道,一个未经治疗的痰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人,一年能传染10-15个健康人。因此,肺结核是一个流行较广的慢性传染病,必须以预防为主。开展积极的健康教育和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预防疾病,增进健康。(一) 控
16、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结核病主要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排菌病人在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谈话时,把肺内和支气管内含有结核菌的痰末喷出来,悬浮在空气中,这种痰末经水分迅速蒸发,形成微滴核,可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人们吸入这种含结核菌的微滴核可引起感染。结核病主要传染源是结核病人,因此早期发现病人,尤其是菌阳性者,并及时隔离。切断传播途径,禁止随地吐痰,对菌阳病人的痰、日用品,以及周围的东西要加以消毒和适当处理,室内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2小时,患者用过的食具应煮沸消毒10-15分钟,被褥在烈日下4-6小时,痰盒便器可用5%-10%的来苏侵泡2小时,最好将痰吐在纸上烧掉,或用20%漂白
17、粉溶液泡6-8小时。肺结核分为原发性肺结核(型)、血型播散型肺结核(型)、侵润型肺结核(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型)、结核性胸膜炎(型)等。(二) 临床表现咳嗽、咳痰、咯血或血痰、胸痛。低热、体重减轻、乏力、盗汗等全身症状。胸部线检查可发现肺部异常(可进一步做痰涂片和结核菌素试验检查确诊。)(三) 预防措施1、 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和结核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增强防病意识。2、 可对感染结核菌的人给予抗结核药物进行预防性服药从而防止发生结核病(指感染的重点人群和特殊对象)。3、 已患结核的病人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服从治疗管理,不要当面对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讲话。咳嗽、讲话时要用手帕捂住嘴:不要随他
18、吐痰,涂的痰要及时处理;少参加聚集性活动。4、 病人用的物品可以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或放在太阳下暴晒。5、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卫生习惯,居住场所保持干燥,经常开窗通风。6、 了解结核病有关知识,一旦有结核可疑症状,立即上报校医院,及时到结核病防治所规范化治疗。狂犬病狂犬病又称为恐水症,为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狗、狼、猫等食肉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一旦发病,病死率达100%。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终至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预防接种在本病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据相应的数字统计,狂犬病一直高居甲、乙类传染病死
19、亡率和病死率的首位。【流行病学】狂犬病在我国流行已久,自1951年起开展全国性的灭犬活动,狂犬病控制工作大见成效,但20世纪70年代以后又开始上升并日趋严重。 传染源:病犬和无症状带毒犬是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病猫和病狼等患病动物。值得注意的是,“健康”带毒动物作为狂犬病的传染源,其危害大,给预防工作带来了困难。 传播途径:患病动物唾液50%-90%含狂犬病毒,通过咬伤、抓伤人体的皮膜、粘膜而传染给人,也可以由染毒唾液污染外环境(石头、树枝等)后,再污染普通创面而传染。 人群普遍易感 ,被病兽咬伤后如未进行预防免疫,发病率达15%-60%。 流行特征:本病为恒温动物的传染病,公布广泛,国内以家犬密
20、度大的地方多见。本病全年都有发生,但冬季发病率略低。患者以接触家犬或野兽机会多的农村青壮年和儿童居多。【预防】1、 管理传染源:家中尽量不养猫、狗之类的动物。如养了应经常保持动物清洁。严格管理家犬,消灭野犬。可疑的狂犬、狂猫时立即杀死,不剥皮,不食,要焚烧或深埋。2、 切断传播途径:重要的是防止猫、狗咬伤,教育小孩不要戏弄它。狂犬病人的污染物、分泌物和住处,应彻底消毒。3、 保护易感人群:要紧的是被咬伤后预防注射和正确的处理。4、 立即预防注射:凡被猫、狗以及其他禽兽咬伤的当天,以及其后的3、7、14、28天各肌肉注射一针狂犬病疫苗。经常接触可疑病犬、病猫者和试验人员,应进行暴露前预防接种,分
21、别于1、7、21日各一次,以后每年再加强免疫一次。【急救】急救原则是无论什么狗咬伤均应立即急救。一是洗:被咬的伤口立即用20%的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液(两者不能同时使用)或清水反复洗伤口20分钟左右,然后再用清水清洗,把含病毒的唾液、血水冲掉。二是挤:能挤压的地方,边冲水边往伤口外挤,不让病毒吸到到人体内。或用吸奶器或火罐将伤口内血液吸出,随之把毒素也吸出。三是消毒:冲洗完后,马上用75%的酒精或碘酒擦伤口内外,尽可能杀死狂犬病毒。四是注射抗体:以抗狂犬病毒的免疫球蛋白,在伤口周围皮下肌肉侵润注射,以中和狂犬病毒。五是注射狂犬病疫苗:被咬伤,尽快注射狂犬病疫苗,越早开始效果越好。风疹风疹是
22、由风疹病毒(RV)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疾病,临床上以前驱期短、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一般病情较轻,病程短,预后良好。冬春季多发。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多感染幼龄儿童,在学校等人群聚集、环境拥挤的场所易感染,可出现爆发流行,病后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1.传染源患者是风疹惟一的传染源,包括亚临床型或隐型感染者,其实际数目比发病者高,因此是易被忽略的重要传染源。传染期在发病前57天和发病后35天,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患者口、鼻、咽部分泌物以及血液、大小便等中均可分离出病毒。2.传播途径一般儿童与成人风疹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也可经接触传染。胎内被感染的新生儿,
23、特别咽部可排病毒数周、数月甚至1年以上,因此通过污染的奶瓶、奶头、衣被尿布及直接接触等感染缺乏抗体的医务、家庭成员,或引起婴儿室中传播。胎儿被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死产、早产或有多种先天畸形的先天性风疹。3.易感人群风疹一般多见于59岁的儿童,流行期中青年、成人和老人中发病也不少见。风疹较多见于冬、春季。近年来春夏发病较多,可流行于幼儿园、学校、军队等聚集群体中。临床表现风疹临床上可分为获得性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前者最为常见。1.获得性风疹(1)潜伏期1421天。(2)前驱期12天,幼儿患者前驱期症状常较轻微,或无前驱期症状;在青少年和成人患者则较显著,可持续56天,表现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
24、痛、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及咳嗽、打喷嚏、流涕、咽痛、结膜充血等轻微上呼吸道症状,偶有呕吐、腹泻、鼻出血、齿龈肿胀等,部分患者咽部及软腭可见玫瑰色或出血性斑疹,但无颊黏膜粗糙、充血及黏膜斑等。(3)出疹期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初见于面颈部,迅速扩展躯干四肢,1天内布满全身,但手掌、足底大都无疹。皮疹初起呈细点状淡红色斑疹、斑丘疹或丘疹,直径23mm。面部、四肢远端皮疹较稀疏,部分融合类似麻疹。躯干尤其背部皮疹密集,融合成片,又类似猩红热。皮疹一般持续3天(14天)消退,亦有称“三日麻疹”。面部有疹为风疹之特征,个别患者出疹呈出血性,伴全身出血,主要由于血小板减少和毛细血管增高所致。出疹
25、期常有低热、轻度上呼吸道炎、脾肿大及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尤以耳后、枕部、颈后淋巴结肿大最为明显。肿大淋巴结有轻度压痛,不融合,不化脓。有时风疹患者脾脏及淋巴结肿大可在出疹前410天已发生肿大,消退较慢,常持续34周。疹退不留色素,无脱屑。仅少数重症患者可有细小糠麸样脱屑,大块脱皮则极少见。疹退时体温下降,上呼吸道症状消退,肿大的淋巴结也逐渐恢复,但完全恢复正常需数周后。(4)无疹性风疹风疹患者只有发热、上呼吸道炎、淋巴结肿痛而无皮疹;也可在感染风疹病毒后没有任何症状、体征,血清学检查风疹抗体为阳性,即所谓隐性感染或亚临床型患者。显性感染患者和无皮疹或隐性感染患者的比例为1:61:9。2.先天性
26、风疹综合征(CRS)母体在孕期前3个月感染RV可导致胎儿发生多系统的出生缺陷,即GRS,感染发生越早,对胎儿损伤越严重。胎儿被感染后,重者可导致死胎、流产、早产;轻着可导致胎儿发育迟缓,甚至累及全身各系统,出现多种畸形。新生儿先天畸形多为先天性风疹所致。多数先天性患者于出生时即具有临床症状,也可于生后数月至数年才出现进行性症状和新的畸形。3检查1.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形淋巴细胞及浆细胞。(2)病毒分离风疹患者取鼻咽分泌物,先天性风疹患者取尿、脑脊液、血液、骨髓等培养于RK-13、非洲绿猴肾异倍体细胞系(verocells)或正常兔角膜异倍体细胞系(SI
27、RCcells)等传代细胞,可分离出风疹病毒,再用免疫荧光法鉴定。(3)血清抗体测定如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免疫荧光,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为阳性。血凝抑制试验最适用,具有快速、简便、可靠的优点。此抗体在出疹时即出现,12周迅速上升,412个月后降至开始时的水平,并可维持终生,用以测风疹特异性抗体IgM和IgG。局部分泌型IgA抗体于鼻咽部分泌物可查得,有助诊断。也有用斑点杂交法检测风疹病毒RNA。风疹视网膜炎往往为诊断先天性风疹的重要体征。视网膜上常出现棕褐或黑褐色的大小不一的,点状或斑纹状色素斑点,重症患者除斑点粗大外并伴有黄色晶状体。视网膜血管常较正常窄细。2
28、.辅助检查并发心肌炎的患者心电图及心酶谱均有改变。治疗 1.一般对症疗法风疹患者一般症状轻微,不需要特殊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症状较显著者,应卧床休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高热、头痛、咳嗽、结膜炎者可予对症处理。2.并发症治疗高热、嗜睡、昏迷、惊厥者,应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原则治疗。出血倾向严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输新鲜全血。3.先天性风疹无证状感染者无需特别处理,但应随访观察,以期及时发现迟发性缺陷。有严重症状者应相应处理:有明显出血者可考虑静脉免疫球蛋白,必要时输血;肺炎、呼吸窘迫、黄疸、心瓣畸形、视网膜病等处理原则同其他新生儿;充血性心衰和青光眼者需积极处理,白内障治疗最好延
29、至1岁以后;早期和定期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查,以早期诊断耳聋而及时干预。综合预防措施1、 学校要坚持开展每日晨检和因病缺勤病因排查工作,做好检查记录,一旦发现发热和(或)出疹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带离学校居家修养或入院治疗,并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及时上报疫情。对确诊的学生,要持有医院“痊愈”的病情证明,方可返校上课。2、 教室及集体宿舍内经常通风换气,促进空气流通,勤打扫环境卫生,勤晒衣服和被褥等。对出现病例的学校应在辖区疾控机构的指导下对环境进行消毒;没有发生疫情的学校也需要每周1-2次预防性消毒。3、 开展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的科普宣传,使师生了解到传染病的特征与预防的方
30、法。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不要共用毛巾。注意均衡饮食、加强运动锻炼、充足休息、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在流行期间避免前往空气不流畅的场所,减少学校大型集会活动。4、 接种风疹疫苗,保护易感人群。手足口病目前,我国手足口病疫情主要流行于农村地区,区域分布广、农村疫点多,幼儿比列大、持续时间长。统计分析,我国手足口病正处于上升阶段,4-7月达到高峰。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其传播方式主要经粪-口传播或呼吸道飞沫传播,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
31、等引起感染;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的接触可疑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诊断标准(临床分型) 普通病例: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 重症病例(重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体征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重症病例(危重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频繁抽搐、昏迷、脑疝。 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 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内地临床分期 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
32、期)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 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 第5期(恢复期)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 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绝大多数病例在此期痊愈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 少数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 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颈项强直等 脑脊液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改变 脑脊髓CT扫描可无阳性发现,MRI检查可见异常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病例可痊愈第3
3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 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 表现为心率、呼吸增快,出冷汗、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血压升高 血糖升高 外周血白细胞(WBC)升高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 及时发现上述表现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 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年龄以0-3岁为主 心动过速(个别患儿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持续血压降低或休克 亦有以严重脑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肺水肿不明显,出现频繁抽搐、严重意识障碍及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等 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病死率较高第5期(恢复期) 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 神经系统受累症
34、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状诊疗关键在于及时准确地甄别确认第2期、第3期 2期是3、4期发生的基础,阻断2期向3期、3期向4期发展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从2期发展到3期一般需要1天左右,偶尔在2天或以上 从3期发展到4期有时仅需数小时,这数小时也是救治的关键 不能及时发现2、3期,是目前我国重症手足口病的最大问题 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持续高热:体温(腋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 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若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按年龄),需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 循环功能障碍:出
35、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140-150次/分,按年龄)、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 外周血WBC计数升高:外周血WBC超过15109/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大于8.3mmol/L防控婴幼儿家长或老师如果发现孩子发烧、有皮疹等症状,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隔离患儿,避免与他人接触。患儿家庭应使用肥皂、84消毒液对日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暴晒,室内保持通风通气。托幼机构、小学等要做好晨检,发现患儿立即隔离治疗,并进行对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食堂、教室
36、、卫生间等消毒处理工作。春夏是多发季节,要注意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如何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目前,我国手足口病疫情主要流行于农村地区,区域分布广、农村疫点多,幼儿比例大、持续时间长。统计分析,我国手足口病正处于上升阶段,4-7月达到高峰。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其传播方式主要经粪-口传播或呼吸道飞沫传播,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的接触可疑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儿童感染肠道病毒后,多以发
37、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发热同时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等感冒样表现。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婴幼儿的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发烧、有皮疹等症状,请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及再感染其他疾病。患儿家庭应用肥皂、84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衣被要阳光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春夏季是肠道病毒感染的好发季节,要讲究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
38、密集的场所。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患衣服,喂奶前要清洗乳头。托幼机构、小学等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专家建议要做好晨检体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患儿应在家中休息,不宜继续上学,应对患儿的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食堂、教室、卫生间等消毒处理工作,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如发现保育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及时就诊。防手足口病的洗手5法则:湿 搓 冲 捧 擦 洗手遵5法第一步: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第二步: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搓洗手腕,交换进行。第三步:冲。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第四步:捧。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第五步:擦。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