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15 年公共政策概论复习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 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权威性)的分配。 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系统性) 。 7.(执政党)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8.在我国,政策过程的一大特点是(党政二元结构) 。 9.(行政机关)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 10.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
2、(詹姆斯.E.安德森) 。 11.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 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公共政策主体) 。 12.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大众传媒) 。 13.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就形成了(社会问题) 。 14.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 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西奥多.罗威) 。 15.社会问题的新特点不包括(多样性) 。 16.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目标群体) 。 17.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
3、(社会问题) 。 18.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是(目标群体) 。 19.从系统论角度看, (公共政策)可看到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不断进行物质、 信息和能量交换,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 20.( 公共政策环境)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 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21.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不包括(全球性) 。 22.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状况是指(国内政策环境) 。 23.荷兰经济学家(科臣)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24.第三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公共责任) 。 25.( 管制)
4、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 ,要求 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每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 26.首选的政策工具是(自源(自主)性工具) 。 27.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效果指的是(政策目标) 。 28. 公共管理导论这本书的作者是(欧文.E. 休斯) 。 29.将公共政策分析称作“问题分析之学”的学者是(威廉.邓恩) 。 30.“问题界定之父”是学者(德瑞) 。 31.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小论证)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32.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 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一书中提出了确定 问题边界的便
5、捷计算方法。 33.( 政策问题)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34.由负责政策制定的具体组织来进行的是(功能论证) 。 35.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体政策过程中居于(枢纽)地位。 36.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 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是(政策方案规则) 。 37.政策规划的基本精髓就在于(重视理性) 。 38.学习理论最典型的理论类型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坎贝尔的(实验理论) 。 2 39.确定政策目标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前提) 。 40.拟定政策方案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基础) 。 41.政策过程中的中介环节是指(政策执行) 。
6、 42.政策执行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兴起是以 1973 年的普雷斯曼和韦达斯基写的(执行) 。 43.认为政策执行研究分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途径的是学者(保罗.A.萨巴蒂尔) 。 44.自上而下模式是以(古典的行政模式)为基础的。 45.自下而上研究途径以(组织中的个人)为出发点。 46.公共政策评估是对(政策实施效果)所进行的研究。 47.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 (评估实施)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 48.政策评估工作的基础和起点是(评估准备) 。 49.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惊讶和准则是(公共政策评估标准) 。 50.公共政策评估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 。 51.
7、公共政策的宏观目标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 52.本特利和杜鲁门在分析美国政府过程中以利益集团为分析单位所使用的(利益主体分析法) 奠定了现代意义上的利益分析法。 53.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是(利益) 。 54.阶级斗争产生的物质根源是(利益纠纷) 。 55.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 。 56.制度变迁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诺斯) 。 57.美国政治学家杜鲁门于 1971 年出版的(政府过程 )提示了团体间的交互影响为政治活 动的中心这一事实。 58.研究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力如何配置、权力资源如何分配的科学指的是(政治学) 。 59.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有
8、权威的分配是学者(戴维.伊斯顿) 。 60.精英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托马斯.戴伊) 。 61.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尤其是经济选择行为以及经济政策的学科是(经济学) 。 62.与传统经济学不同,新制度经济学将(制度)看作经济运行过程的一个内生变量,在经济 增长和经济发展中起着根本性作用。 63.在经济学范畴中,正负效应的总和是(个人福利) 。 64.福利经济学之父是(庇古) 。 65.( 政策价值观)是指公共政策主体对公共政策价值物、公共政策价值关系、公共政策价值 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反应,以及由此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心理取向、评判标准和行为定势。 66.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论基础是(实证主义哲学) 。
9、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政府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 ABCD )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选择 B.综合 C.分配 D.落实 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 ABC ) A 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B 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C 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D 集体分享性的个人利益 3.利益的动态性包括( ABCD ) 。 A 利益选择 B 利益整合 C 利益分配 D 利益落实 4.政策的导向是( BD )的导向。 A 文化 B 观念 C 条件 D 行为 5.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 BC ) 。 A 客观引导 B 直接引导 C 间接引导 D 主观引导 6.在我国,官方决策主体包括( ABCD
10、) 。 A 立法机关 B 行政机关 C 司法机关 D 执政党 7.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 BC ) 。 A 企业 B 非官方决策者 C 官方决策者 D 核心主体 3 8.非官方决策主体包括( ABCD ) 。 A 利益集团 B 大众传媒 C 政治党派 D 思想库和公民 9.利益集团的特征有( AB ) 。 A 共同的利益和主张 B 影响而非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 C 影响并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 D 处于同一个组织之中 10.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 AB ) 。 A 官方决策者 B 非官方决策者 C 企业 D 核心主体 11.美国公共政策学家西奥多.罗威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
11、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 ABC ) 。 A 分配性问题 B 调节性问题 C 再分配问题 D 整体性问题 12.威廉.邓恩将问题分为( ABD ) 。 A 结构优良性问题 B 结构适中问题 C 结构平衡问题 D 结构不良问题 13.现代社会问题的新特点包括( ABCD )。 A 全球性 B 突发性 C 结构不良性 D 复杂动态性 14.对政策目标群体边界的界定一定要合乎( BCD )的要求。 A 政策主体 B 政策环境 C 政策资源 D 政策问题 15.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因素主要有( ABC ) 。 A 客观因素 B 主观因素 C 环境因素 D 军事因素 16.公共政策环境主要包
12、括( AB ) 。 A 国内政策环境 B 国际政策环境 C 客观环境 D 主观环境 17.国内政策环境包括( ABCD ) 。 A 自然地理环境 B 经济社会环境 C 政治法律环境 D 文化环境 18.国际政策环境包括( ABC ) 。 A 全球化 B 信息化 C 知识化 D 动荡化 19.政策环境与公共政策的辩证关系是指( ABCD ) 。 A 相互依存 B 相互联系 C 相互影响 D 相互作用 20.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包括( ABCDE ) 。 A 系统性 B 互动性 C 联系性与定向性 D 复杂性和多样性 E 稳定性与突发性 21.麦克唐奈和艾莫尔根据政策工具所欲求的目标,将政策工具分为
13、( ABCD ) 。 A 命令型工具 B 激励型工具 C 能力建设型工具 D 系统变迁型工具 22.萨拉蒙认为第三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是( ABCD ) 。 A 慈善不足 B 慈善活动的狭隘性 C 慈善组织的家长作风 D 慈善组织的业余性 23.加拿大学者迈克尔.豪利特和 M.拉米什根据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政府介入程度 的大小将公共政策工具分为( BCD ) 。 A 经济性工具 B 自愿(自主)性工具 C 强制性工具 D 混合性工具 24.我国学者将政策工具分为( ABC ) 。 A 市场化工具 B 工商管理技术 C 社会化工具 D 经济性工具 25.家庭与社区作为一种政策
14、工具的缺点是( ACD ) 。 A 通过无法解决复杂的经济问题 B 不花政府的钱 C 模经济效应要求由政府集中提供公共服务 D 依赖安放与社会这类政策工具来解决问题是不公正、不公平的 26.威廉.N.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 BCD ) 。 A 结构平衡 B 结构优良 C 结构适度 D 结构不良 27.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步骤包括( ABCD ) 。 A 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 B 以“问题搜索”认定“无问题” C 以 “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 D 以“问题陈述 ”建立“正式问题” 4 28.美国学者詹姆期.E.安德森提出的推动社会问题加速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包括
15、( ABCD ) 。 A 政治领导者 B 危机事件 C 抗议活动 D 传媒曝光 29.政府认同社会问题并使其成为公共政策问题的条件( BC ) 。 A 政治领导者的需求 B 属于政府职能权限范围内的事务 C 属于政府能力范围内的事务 D 大众传媒的曝光 30.层次分析的技术可以帮助分析者分清楚的原因包括( ABC ) 。 A 可能的原因 B 似然的原因 C 受控的原因 D 客观原因 31.政策方案规划的过程中的基本要素是( BD ) 。 A 效果 B 目标 C 价值 D 方案 32.设定政策目标的基本原则是( ABCD ) 。 A 实事求是,面向未来 B 系统协调,具有针对性 C 具体明确,具
16、有合理性 D 注重伦理考量,保持相对稳定性 33.影响政策目标确定的主要因素有( BCD ) 。 A 个人因素 B 价值因素 C 政治因素 D 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冲突 34.魏墨和维宁认为政策备选方案的基本来源有( ABCD ) 。 A 现有的政策提案 B 通用的解决方案 C 调整过的通用解决方案 D 非现成的解决方案 35.初步筛选常用的译意风( ABC ) 。 A 经验分析 B 比较分析 C 初步的预测分析 D 可行性分析 36.查尔斯.琼斯指出在政策执行的诸多行为活动中,以( ABC )三者最为重要。 A 解释 B 组织 C 实施 D 准备 37.政策执行的特征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分析( BC
17、 ) 。 A“接受观点” B“服从” 观点 C“务实”观点 D“利益”观点 38.自上而下研究途径的缺点是( ABCD ) 。 A 过度重视高级官员的目标和能力,忽视其他执行机构的影响 B 当某些公共政策没有适用的法律规章,而是由多元的政府机关或法令规章共同执行时就很 难适用 C 容易低估基层官员和一些利益集团采取各种对抗措施影响政策执行的的可能性 D 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严格区分是无意义的 39.以下属于第三代政策执行研究的是( CD ) 。 A 政策执行循环模型 B 政策执行博弈模型 C 府际政策执行沟通模式 D 支持联盟框架 40.以下属于微观层面的政策执行模式是( AB ) 。 A 政
18、策执行循环模型 B 政策执行博弈模型 C 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D 政策执行系统模型 41.政策效果评估包括( CD )的整合性评估。 A 环境发展 B 社会公平 C 事实层面 D 价值层面内容 42.美国的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认为大部分评估标准可以分为的类型包括( ABCD ) 。 A 技术可行性 B 经济和财政可行性 C 政治可行性 D 行政操作可行性 43.政策主体通过政策评估获得实施中的现行政策效果的信息后,必须对该政策的去向作出判 断和选择,大致的选择有( BCD ) 。 A 政策制定 B 政策补充 C 政策修正 D 政策终止 44.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 ABC )阶段。 A 评估
19、准备 B 评估实施 C 评估总结 D 评估计划 45.评估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ABD ) 。 A 采集评估信息 B 分析评估信息 C 落实评估资源 D 得出评估结论 5 46.以下分析方法属于利益分析方法的是( BC ) 。 A 政治学分析法 B 经济分析法 C 阶级分析法 D 伦理学分析法 47.公共选择理论的特征有( ABC ) 。 A 个人主义的方法论 B 理性经济人假设 C 交易政治学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D 政府的主要职能改革交易费用制度来降低交易费用。 48.政府利益的表现形式( ABC ) 。 A 政府工作人员的个人利益 B 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等小集团利益 C 整个政
20、府的机构利益 D 领导的个人利益 49.按照政府内容的合法、合理程度,我们可以将政府利益分为( BCD ) 。 A 公共利益 B 正常利益 C 超常利益 D 失常利益 50.公共利益的重要作用体现在( ABCD ) 。 A 政治领域的合法性功能 B 经济领域的意识形态功能 C 社会领域的凝聚性功能 D 法律领域的限权和授权功能 51.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有权威的分配,其定义内容包括 ( ABCD ) 。 A 公共政策的实质是分配 B 分配的内容是价值 C 分配是面向全社会的 D 分配的行为与结果具有权威性 52.公共政策政治学分析模型主要包括( BC ) 。 A
21、 多源流分析模型 B 精英分析模型 C 集团分析模型 D 政策执行博弈模型 53.集团分析模型的理论代表人物是( BCD ) 。 A 拉斯韦尔 B 杜鲁门 C 本特利 D 莱瑟姆 54.美国学者波齐曼提出目前存在的公共政策分析途径包括( BC ) 。 A 量化分析 B 来自传统公共行政的“政策途径” ,即 P 途径 C 产生于工商管理,由私营组织管理和经济理论相结合,介入到传统公共行政学之中的“商 业途径” ,即 B 途径 D 伦理学分析 55.经济学从稀缺性角度看待人类行为,主要包括( ABCD ) 。 A 生产什么,即总量为既定的生产资源用来生产哪些产品和生产多少; B 如何生产,即如何组
22、织生产使生产要素得到最有效率的使用; C 为谁生产,即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在消费、企业、政府和其他经济组织之间进行分配; D 既定的社会资源总量是否被充分利用以及如何得以充分利用 56.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采用的检验社会经济福利的标准是( CD ) 。 A 社会政策的合理性 B 制度法律的完善性 C 国民收入的大小 D 国民收入的分配 57.公共选择理论是研究集体决策的科学,它的含义包括( AD ) 。 A 集体性 B 个人性 C 合法性 D 规则性 58.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 ) 。 A 政府源自个人间的社会契约 B 政府职能 C 政府失灵 D 公共利益表达的康多塞悖论 59.帕顿
23、和沙维奇认为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 ABC ) 。 A 描述性理论 B 规范性理论 C 批判性理论 D 事实性理论 60.西蒙指出在任何决策中均包括( BC ) 。 A 主观因素 B 事实因素 C 价值因素 D 客观因素 61.价值分析标准的类型分为( ABCD ) 。 A 义务论标准 B 目的论标准 C 本质论标准 D 品德论标准 6 62.价值评价的一般原则是( ABCD ) 。 A 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B 社会选择与个人选择的统一 C 兼顾与急需的统一 D 择优与代价的统一 63.定量分析方法的局限性表现在( ABCD ) 。 A 定量研究以数量分析来解释现象的特征,因之缺少背景和
24、实践材料,对于说明社会现象的 特征不够具体,不能给人们理解这些现象提供经验基础; B 在现实社会中,自然界与社会都存在着大量的模糊现象,事物都具有精确性和模糊性所构 成的二重性; C 定量分析方法在为社会问题建模时,往往只关注其中可以量化的变量,不考虑那些无法量 化的关键因素; D 定量方法的科学主义方法论基础曹到了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批判 三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 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的功能是指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3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既是“多数人”的公共性,同时又是“少数人
25、”的公共性。一方 面它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多数;另一方面它也应当尽可能地保护少数。在对强势群体特别是由少 数人组成的强势群体加以限制的同时,也应该对具有正当的利益要求的弱势群体加以保护。 4利益选择是指政府对利益的分配,不是任意的、无的放矢的。作为公共权力的占有 者,政府把利益分配给谁,首先源于政治统治的目的。政府要选择那些与政府的价值取向一致的 社会群体作为分配对象,满足他们的利益需要。 5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 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6立法机关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其主要职责是制定法律和政策。 在不同的政治体制和政策环境下,各国
26、的立法机关所拥有的权力不尽相同。 7利益集团是指它代表成员的利益,履行团体利益聚合功能。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程 度、经济文化水平、利益分配状况等会影响利益集团的发展状况、活动方式和作用大小。利益集 团的财力资源、社会地位、组成方式、团体规模、凝聚程度、领导技巧、成员素质、竞争性组织 是否存在等因素都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公共政策行为。 8.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照该国宪章享有权利和义务的人,它表明一个人对国家的 隶属关系,既包括统治者,也包括被统治者。 9思想库或脑库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政策研究组织,是政策 主体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 10公共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
27、包括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 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目标群体)两上方面。一方面,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社会问题, 公共政策的制定是围绕着社会问题展开的,只有首先界定好社会问题,才能可能制定良好的公共 政策;另一方面,公共政策是通过调整和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来达成政策目标的,社会成员或目 标群体则构成了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 11社会问题是指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价值或境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 利益或境况存在显著差距,因而通过各种方式将其缩小差距的要求公之于众,以争取社会同情与 支持,并谋求引起政府关注和予以解决的一种情形。 12目标群体就是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
28、员。公共政策的一 个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规范目标群体的行为和目标群体之间的关系来调整社会利益和分配社会价值, 因此目标群体作为政策对象,关系着政策的最终实现和完成,故而研究政策过程中的政策目标就 显得十分重要。 13政策环境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 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7 14国内政策环境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状况,包括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历 史、行政区划、国土与资源、人口与社会、国民经济、人口状况、军事国防、科教文体等,我们 把这些总成为基本国情。 15文化环境是指对政策系统的生存、发展和运行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一个国家
29、或地 区的社会风俗习惯、历史传统、教育水平、宗教信仰等。 16知识化是指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求和资源,被人们吸收、创新、转化利用,从而提 高个人素质,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过程。知识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经 济则又成为知识化的重要载体。 17政治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权力构成及运行的组织制度,即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采取 何种形式组织政权,以使政权得以运作的规则体系,它具有权威性、阶级性、党派性的特征。 18.志愿失灵是指大部分现实问题严重限制、制约了志愿者组织的有效性。志愿者组织对 许多经济与社会问题的解决是不适用的。在实践中,最大的志愿组织可能蜕变为官僚组织而与政 府组织趋同,这将使
30、其效率和效力大打折扣,即出现志愿失灵。 19.政府管制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 , 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 20.混合型工具结合了自主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它们允许政府对非政府行为主体 的决策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但仍由私人主体做最终决策。 21.补贴是指由政府或由政府指令的个人、公司或组织给予其他个人、公司和组织的各种 形式的财政转移。转移的目的是资助一项预期的活动,从而影响社会行为主体对不同备选方案成 本与收益的估计。 22.国家治理能力主要是指国家作为政策主体,影响社会行为者的组织能力。 23.公
31、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 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 24.类别分析是一种澄清概念的技术,这些概念用来界定问题情境,并对其进行分类。在 感知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分析者必须对他们的经验进行分类。即使是对问题情境作最简单的叙述, 也必须以经过归纳整理后形成的经验分类为基础。 25.综摄法是指对类似性的广泛研究,它有助于分析者在构造政策问题时创造性地运用类 比方法。综摄法基于这样的假定,即对于问题之间相同或相似关系的认识将极大地增进分析者解 决问题的技艺。 26.头脑风暴法又称脑力激荡术、激智术、脑力激发术等。该方法是指基于一定数目的人 员,拿大顶是相关
32、的专家学者或利益当事者,从不同角度讨论相关的政策问题,在短时间内激发 大量新构想的方法。 27.正式议程又称政府议程,科布和爱尔德认为,正式议程是由那些引起公共官员密切而 又积极关注的问题组成。政府议程是行动的程序,是决策机关和人员对有关问题,依照特定程序 予以解决的实际活动过程。 28.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结果。 29.政策方案效果评估主要通过对一个政策方案将会产生的效果进行预测和分析,来决定 该政策方案的取舍。政策效果既包括下面效果,也包括负责效果;既有经济效果,也有社会效果; 既有物质方面的效果,也有精神方面的效果。 30.精英决策模型公共政策是那些占统治地位的精
33、英人物的偏好和价值观的反映。精英理 论认为,公众对于公共政策是冷漠的,一切信息极为有限,在公共问题的塑方面精英对于大众舆 论的影响远大于大众对精英看法的影响。因而,公共政策实际上就成为精英价值偏好的结果。 31.公共选择决策模型又称为模拟市场决策模型。该理论于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由确詹姆 斯布坎南和丹尼斯缪勒等人提出,是一种用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政治决策过程中传统问 题“新政治经济学” ,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被广泛应用于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领域。 32.全体一致原则又称“一票否决制” ,即所有拥有投票权的直接决策者都对某项政策方 案投赞成票,或者在至少没有任何一票反对的情况下,政策方
34、案才能转化为正式的公共政策。 8 33.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者运用各种政治经济资源,通过建立组织机构,采取解释、实施、 服务、宣传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成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 现的过程。 34.组织理论强调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地位,认为只胡了解组织是怎样工作的,才能理解 所要执行的政策以及它在执行中是如何被调整和塑造的。 35.顺向规划认为政策执行是决策者利用一定机制和政策工具实现其目标的过程。 36.第三代政策执行研究试图建立能够结合由上而下与由下而上模式的整合性概念架构, 其主要目的在于界定和解释为何政策执行会承受着时空、政策、执行机关的不同而有差异,因而 可以预
35、测未来出现的政策执行类型。 37.政策实验是一项新政策在正式推广之前,根据政策目标群体和政策适用范围的实际情 况,选择具有挖根生的局部地区、范围或群体,使用较少的成本和较短的时间试行政策的办法。 38.公共政策评估是对公共政策实施效果所进行的研究。 39.回应性标准是指政府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 40.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政策的倾向成本和总的倾向收益量化进行比较,该方法使用统 一的价值单位来衡量所有因素,通常以倾向作为共同的计量单位来衡量成本和收益。 41.效率收益净值是指真正的净收入增加(总收益减总成本) 。 42.公共政策终止是决策者通过对政策的审慎评价后,终止那些错误的、
36、过时的、多余的 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政策终止不仅是指取消原有的政策,还意味着制定新的政策。 43.利益是人们为了生存、享受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条件。 44.利益分析方法从马克思主义的利益分析理论出发,以制度分析方法为基础,辅之以公 共选择理论的成本收益方法,从利益分析的角度来探空各利益主体的利益需求、利益关系及行 为动力。 45.政府的正常利益所谓正常利益,也可称之为基本利益,是指政府机构为了满足自身生 存与发展的需要,为了完成最基本的行政管理任务,实现最起码的行政目标,所需要的各类资源 和条件的总称。 46.政府的超常利益所谓超常利益,也可称之为角色利益,是有特定内涵的。普希金指由 于社
37、会分工的不同和具体工作内容的差异,不同的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拥有不同的法定权力,面 临不同的工作环境,承担不同的职责义务,实现不同的行政目标,与这些特定权力、职责、义务、 目标相对应的资源和条件,就是“超常利益” 。 47.政府的失常利益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用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语录,来说明利益研究对公共政策的重要性。 (1) “人们为之奋头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 (2) “这三大阶级的斗争和它们的利益冲突是现代历史的动力,至少是这两个最先进国家 (指英、法)的现代历史的动力。 ” (3)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 ,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38、 ” (4) “每一个既定的社会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 ” (5) “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复位的手段。 ” (6) “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 ,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 及其他东西。 ” (7) “这种共同的利益不是仅仅作为一种“普遍的东西”存在于观念之中,而且首先是作为 彼此分工的个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存在于现实之中。 ” (8) “共同利益”在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是由作为“私人”的个人造成的。 ” 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1)阶级性。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政策政治 行为的产物。 (2)整体性。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
39、的。 9 (3)超前性。任何政策都有明确的政策目标,即解决政策问题所要达到的目的、结果和状态。 (4)层次性。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会具有不同规格。 (5)多样性。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现代政府在社会生活中所 处的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由政府职能的日益拓展所决定。 (6)合法性。政府行为是一种特殊“法人行为” 。体现政府行为的政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 法律性质。 (7)公共性。公共政策是政府用来处理或解决公共问题或公共目标的,是为公共而制定的政 策。 3.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公共政策的功能是指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依据
40、我们的理解, 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三种。 (1)导向功能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 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 (2)调控功能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 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分配功能:公共政策应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这种功能需要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将那 些满足社会需求的资源(即利益)向谁分配?如何分配?如何最佳分配? 4.哪些人群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 在通常情况下,下列三种利益群体和个体,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 (1)与政府主观偏好一
41、致或基本一致者。 (2)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 (3)普通获益的社会多数或绝大多数者。 5.公共政策在美国诞生的现实条件。 (1)第一个因素是普遍流行的行为主义方法; (2)第二个因素是日益加剧的社会问题; (3)第三个因素是接受政策替代方案的文化。 6.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官方决策主体的构成。 官方政策主体是指处于政治体制之内,拥有并行使法定决策权力、能够主导政策制定过程的 组织或人员,一般囊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这三大系统分别掌握着立法、行政和司 法三种权力,各司其职,彼此独立却相互制约,依照国家宪法赋予的权力制定各类公共政策。在 我国,官方决策主体主要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
42、关、司法机关和执政党。 7.行政机关制定的政策有别于立法机关的特征。 行政机关制定的政策有别于立法机关,其具备以下两个特征: 一是具体性,行政机关制定的政策绝大部分是把同级党委和人大所制定的政策具体化; 二是补充性,对党和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政策尚未涉及的领域,行政机关制定出一些补充性的 政策规定。因此,行政决策在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同样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8.大众传媒在政策议程中的作用。 大众传媒在政策议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1)在政策议程设定阶段,大众传媒可以看作“守门人”和“议程建构者” 。传媒不是机械 地反映政策问题,而是对政策信息和问题进行整理、加工、筛选之后,才传递给社会大众
43、,与其 说他们是在“反映”现实,不如说是在“建构”现实。 (2)在政策议程创建之后到政策正式出台的中间阶段,往往是各种相关力量进行表达和游说 的关键时期。大众传媒在这个环节中扮演的角色可称为“要求通道”和“议题游说者” 。大众传媒 能够及时、有效地向官方决策者反映社会公众的政策诉求,在政策网络中搭建起政策主体之间进 行政治沟通的桥梁,帮助官方决策者打开“政策之窗” 。 (3)在正式政策出台之后,大众传媒主要扮演“政策的宣传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传媒是社 会舆论的导向标,官方决策者往往借助传媒的力量发挥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通过宣传政策思想 10 和理念,引导或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实现有效的社会控制
44、,促进政策系统的良性运行。 9.专家政治指导派产生的条件。 (1)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中各个决策领域的复杂性和相互依赖性不断 加强,旧知识范式已失去效力,越来越依赖新的知识范式。 (2)当代社会问题越来越需要专业政策分析人员通过提出或运用新的专门知识来解决。 (3)政策选择在技术上的复杂性,为高水平的专业政策分析家直接介入政府决策过程提供了 广阔的空间。 (4)地位较高的专业政策分析人员直接参与决策过程,增强了他们对重要决策施加影响的能 力。 (5)政治家对专业政策分析家的依赖性不断增长,本身就削弱了政治家原有的决策权力,政 府决策权事实上已经开始从政治家向政策分析家转移与分
45、散。 10.政策主体能力提升的困境。 我国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提升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决策体制建构较差。从转型期的具体实践来看,现代公共管理者对公共决策体制的建构 能力有待提高。 (2)利益协调机制欠缺。多元利益的共存对政策主体调控利益关系的提出了很大的质疑。 (3)政治沟通渠道受阻。政治沟通,既包括不同或相同部门间政府官员的内部沟通,也包括 政府与公民间的外部沟通。 (4)资源配置不够均衡。政策主体往往都是理性经济人,在利益诱惑面前,政策主体所采取 的行动往往背离最广大人民的公共利益,造成有限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11.现代社会问题的新特点有哪些? (1)全球性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
46、,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一系列社会问题时隐时现, 原本属于某个地区或国家的社会问题也开始突破局域的限制,成为全球关注性问题。 (2)突发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所面临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 事件和社会群体性事件等社会问题越来越多,这些问题的到来或毫无征兆,或是社会矛盾积攒到 一定程度的突然爆发。 (3)结构不良性根据赫伯特.西蒙的分类,社会总理分为结构优良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 现代社会问题具有结构不良性的特点,如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环境保护的具体内容和本质完 全不同。 (4)复杂动态性当代社会问题并不是单一维度的,而是不同维度之间交互缠绕、相互影 响形成的。有学者指出,当代社
47、会问题具有“复杂动态性”的特征,即社会问题是由多种维度的 因素相互渗透、相互缠绕纠结而成;这些不同维度的总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同维度的问题 又不断变化、发展,不断改变社会问题发生发展的方式与方向。 12.对目标群体边界的确定和研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目标群体与政策共生共存; (2)目标群体的边界因政策而异; (3)目标群体的边界确定要适当。 13.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影响和作用? (1)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制定的影响。 政策目标群体作为政策的被影响者,与政策过程有着最直接的关联,同时在实际社会操作中, 政策目标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又与政策主体的身体有所重合,因此政策目标群体为了维护自身的利
48、 益,会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换言之,政策的目标是对政策目标群体 的利益进行调整,而政策目标群体的范围往往包括不同的阶层和利益集团,它们的利益需求不同, 这些不同的利益需求之间的相互交流、彼此影响和冲突撞击也就形成了相应的利益关系,各利益 群体都会试图去珠具体方案,使其有利于自身利益需求的实现,政策的制定过程充满了各利益群 体之间的角逐,政策制定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均衡各利益关系的过程。 (2)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理解和认知程度、支持和顺从程度,直接影响和决定了政策执行的顺 11 利与否和政策的有效性。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作为政策的受众,政策
49、目标群体会对政策执行产 生反作用,具体表现为:一方面,目标群体可以促进和监督对其有利的政策方案的招待另一方面, 目标群体可以对其不利的政策方案的执行。当政策执行与政策目标群体发生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 时,政策目标群体一般会采取对抗的形式对政策执行行为表示反抗,或者通过越级上访的形式向 政策执行主体的上级机构表达对公共政策执行的不满。 14.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因素有哪些? (1)客观因素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客观因素主要指的是政策主体及政策内容方 面对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影响。 (2)主观因素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主观因素主要体现在政策目标群体的利益需 求、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理解和认知程度以及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参与程度三个方面。 (3)环境因素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政策环境和文化环境因素两 个方面。 15.如何理解公共政策主客体的互动? 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