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 议论要言之有据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议论不仅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言之有据,才能让人信服。什么是有据? 有据就是要有论据,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才能做到言 之有据。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一)明确“言之有据”的概念。 1什么是言之有据? 明确:言之有据就是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就是论据。它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2什么是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明确:(1)事实论据指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它包括举事例和列数据两个方面;(2)理论论据包括经典性著 作中的理论,名人名言,党在不同时期的方针、路线、政策,科学上的公理、原理、定义、法
2、则、定律、格言、 俗语、成语、谚语,以及众人皆知并为人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理等。 (二)在写作时怎样使用好两种形式的论据? 明确:(1)事实可详细写,也可概述;从事实中要能看出道理,再检验它与文章的论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2)道理就是名言、格言、理论分析、定理公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 切记: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 (三)怎样使用好议论文中的论据? 明确:(1)在使用材料时,首先要确保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列举的事例或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都要真实准确。在 写作时,先确认事例是否真实可靠,然后再使用;引用名言警句,要注意核对原文,保证引述准确。 (2)使用材料,还应保证材料与
3、观点一致。大家也许都积累了不少名言警句和事例素材,但是有些并不能与你 的观点相对应,如果选择它们来做材料,就起不到支撑观点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事实论据时,不需要详细记叙事件本身,而要通过概括叙述和对论据的分析,建立起材料与 观点之间的联系。 (3)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所用材料的数量和种类可以丰富、多样一些,比如可以用历史 故事、生活事例、统计数据等做事实论据,用名言警句、民间谚语、精辟的理论等做道理论据,还可以将两者交 替使用。 (四)结合例文,指导技法。 1明确内容 论语为政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 象历来
4、为人们所深恶痛绝。请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2提出要求 (1)关于“诚信”,可说的角度很多,要深入思考,多方开掘,选定一个角度,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 (2)关于“诚信”的材料很多,注意围绕自己确定的观点,选取恰当的材料。 3例文导航 谈诚信 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言必信,行必果”“一 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 史中,人们不但为诚实守信的美德大唱颂歌,而且努力地身体力行。 孔子早在2 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在学习中,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他
5、认为这才是对待学习的 正确态度。 曾子也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 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 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秦朝末年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重诺言,讲信用。人们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他得 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最终使 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信任与尊重。 旧时中国店铺的门口,一般都写有“
6、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八个大字。自古在商品买卖中,就提倡公平交易、诚 实待客、不欺诈、不作假的行业道德。 在当代中国,诚实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发扬光大。这种美德表现在工作和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认真踏实 ,实事求是;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就是真诚待人,互相信赖;表现在对待国家和集体的态度上,就是奉公守法, 忠诚老实。 【名师点评】 作者选取了两个事例进行事实论据,引用名言警句做道理论据,充分阐释了“诚信”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 可怕性。能围绕自己的观点,选取恰当的材料。有理有据,行文流畅。 4限时当堂作文。 三、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评讲作文: 1佳作推荐。 2美文共赏。 (1)作者朗读。 (2)小组评
7、:推荐组说出推荐理由。 (3)自由评:听众点评,不超过三人。 (4)自评: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自评。 在本次作文中,我最想谈论的主题是_;我写作本文最成功的地方是_;最大的失误是_;经 过本次写作,我在下次写作文时一定做到_。 (5)老师评:如果学生点评不到位,老师补充。 3小结。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修改自己的本次习作并做成电子稿,然后将各组推荐的佳作打印出来在班级作文园地展览,其余同学把电子 稿传到班级QQ空间,供大家欣赏交流。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通过本次写作的教学,我认为学生们对议论文的论据部分掌握得很好,明白了论据的基本形式和写作中应该 注意的几个方面。 14 故乡 一、情景导入
8、 生成问题 同学们,如果说漂泊是人生,那么旅途中人挥之不去的便是对温暖家园的情感记忆。“月是故乡明”,乡情已积 淀为生命中的血肉、精魂。饱经沧桑的鲁迅先生对故乡的体验又何尝不是如此?透过生意盎然、趣味无穷的百草 园,严肃古朴又不乏乐趣的三味书屋,景色优美、人情淳厚的平桥乐土,我们能触摸到的是先生流露其间的对故 乡的喜爱、思念。1919年先生返回故里,卖掉老屋,接母亲及家眷举家北上。这次诀别故乡给了他怎样的体验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故乡,去触摸先生的喜怒情感。(板书文题、作者)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 1936),原
9、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很多,有小说集呐喊 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 文等。本文选自呐喊。 (2)背景链接 本文写于1921年1月,后由作者编入他的小说集呐喊,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 实生活。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 ,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当时社会摧残剥削的 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对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从
10、肉体到精神的重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2.生难字词 (1)字音 阴晦(hu) 脚踝(hui) 潮汛(xn) 髀骨(b) 嗤笑(ch) 瑟索(s) 惘然(wng) 恣睢(z su) 猹(ch) (2)词义 【萧索】萧条冷落,缺乏生机。 【无端】无缘无故地。 【如许】这么些。 【鄙夷】看不起。 【愕然】形容吃惊。 【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展转】现在写作“辗转”。原指身体翻来覆去,文中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恣睢】放纵,放任。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听录音朗读,注意正音。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明确:小说以“我”回故乡的
11、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按时间先后为顺序,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写的是故乡的萧条景象, “我”的复杂心情,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 第二部分(第677段):写“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重点写了闰土的变化; 第三部分(第7888段):写“我”离开故乡时的种种感触,表达了“我”追求新生活的执着信念。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了解 1作者在小说中都写了哪些人呢?本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明确:写的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母亲、水生、宏儿和“我”;闰土就是小说的主要人物, “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 2少年闰土是怎样的形象?中年闰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
12、形象?是什么原因使一个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 和希望的小英雄变成了麻木迷信的木偶人呢? 明确:少年闰土: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懂得很多生产知识,简直是个小英雄; 中年闰土:变成了满脸愁苦、麻木的、迷信的木偶人。“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 木偶人了”, 是封建统治的压迫,使闰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3“我”对闰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闰土这个形象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明确:当年,“我”因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而羡慕不已;现在,“我”为闰土与“我”之间的不 了解和隔膜感到悲哀,使“我”与闰土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冷漠、隔膜。闰土这个形象,揭露了封建思想、封建等 级观
13、念对群众精神上的压抑和毒害。 4既然闰土的变化已经反映了封建思想、封建等级观念对人们精神上的压抑和毒害了,作者为什么还要花那 么多的笔墨来写杨二嫂呢? 明确:其实这也是一种对比手法,小说以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婪、势利来对比、衬托闰土的淳朴诚实,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展示人与人关系的隔膜,深入揭露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他们的精神毒害,造成人们纯真的人性 被扭曲。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表达了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炽热感情。 5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去描写杨二嫂的?表现了她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通过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杨二嫂自私、尖刻、贪婪、势利的性格。 步骤四
14、 深层探究 品味语言 齐读第三部分课文,品味、领悟小说语言的含义。 1同学们对这部分课文中,感受最深的是哪些语句?为什么? 交流点拨:让学生从内容和语言方面谈个人感受。 2从文中看,“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明确:文中的“我”是一个有作者影子,具有进步思想倾向,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形象。3.面对 回故乡的所见所闻,这位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进步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我只觉得 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中的“高墙”指什么? 明确:悲凉、悲哀。指封建思想、等级观念毒害下,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冷淡、隔膜。 4“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15、”文中的“新的生活”是指什么样的生活? 明确: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 5“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我”为什么“害怕”? 明确:因为鲁迅当时还是个进化论者,这种自由、平等、幸福的新生活只是“我”的理想,但怎么实现,“ 我”无法回答,所以想到希望能否实现,自然便害怕起来。 6为什么说“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明确:闰土的愿望只是眼前能过上幸福生活,所以说 “切近”,“我”的愿望是普天下的人都过上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我”的愿望能否实现还是未知数,所 以说“茫远”。 7课文再次出现海边奇异的图画,表现了什么? 明确:海边奇异的图画是“我”对美好希望的想象和憧憬。 8“希望是
16、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这句话告诉人们:只有美好的愿望而不去探索实践,希望必然落空,等于 没有;虽然实现希望困难重重,但只要去探索实践,希望才有实现的可能。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故乡是一篇感情凝重的小说。鲁迅将民族与个人命运发展之惑,图画般展示在这长长的画卷之中。既有 金黄色的幸福,又有苍黄色的悲凉;既有人性的朴实善良,又有生命活力的丧失。细腻笔法下的故乡故事,包蕴 着前行者的良苦用心和深刻思考。希望如地上的路的感悟,启迪我们满怀信心地
17、去追求、去拼搏。 2拓展延伸 与闰土对话 小说中的闰土,是旧中国千千万万农民的代表;小说中的故乡,是旧中国千千万万农村的代表。生活在农村 的我们,生长在农民家庭的我们,感受着新农村的巨大变化,此时此刻,你想对闰土说些什么? 明确:师生畅谈新农村:例: (1)我家昨天领到一笔数目可观的独生子女费,全家可高兴了。 (2)我家生活比较困难,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为我解除了后顾之忧。 (3)我家领到了一大笔种粮补助款。 (4)邻居女儿上大学,申请了助学贷款,是无息的。 3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相应的练习。 (2)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 (3)课外选读鲁迅先生的两篇作品,并给鲁迅先生写一封信,谈谈对他的作品、思想、生活经历、人生哲学等方面 的理解和感悟。 故乡 鲁迅 少年 中年 外貌: 结实健康 饱经风霜 动作语态: 活泼刚健 迟钝麻木 对“我”: 纯真友好 隔着障壁 对生活: 天真无虑 悲苦无奈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篇课文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处境,由闰土联想到自己,有一定的危机意识和自我好胜的心情。其中对比手法 的运用,他们掌握的比较好。但是,一些背景知识虽然讲了,学生理解的也不深,因而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还不很 全面。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