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120.50KB ,
资源ID:4139481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41394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doc)为本站会员(hw****26)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doc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 版) 第一部分 前 言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 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全社会的追求。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 要的精神,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 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为了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地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 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础,必须充分关注低年级课程在形态、内容以 及教与学的方法等方面与中、高年级及幼儿园阶段的区别与衔接,构建符合本 阶段儿童身心

2、发展特点和素质教育精神的课程。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 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 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 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二)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 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 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

3、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 现。 (三)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 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 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 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二、基本理念 (一)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 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 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

4、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 生活之外进行。 (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低年级的课程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 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 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 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不仅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或教育的手段,其本身就蕴 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 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5、 (四)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重 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 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三、设计思路 (一)本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的位置 本课程在课程目标、内容、形态、实施方式等方面与幼儿园课程衔接,同 时又为小学中、高年级阶段的品德与社会、科学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打下 基础。 (二)课程结构框架 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和把握自我,并在其与自然、 社会的互动中发展着自己,建构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因此,品德与生活课 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

6、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 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 三条轴线是: 儿童与自我 儿童与社会 儿童与自然 四个方面是: 健康、安全地生活 愉快、积极地生活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交织构成了儿童生活的基本层面。 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它旨在使儿童从小懂得珍爱 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初步了解环境 与人的生存的关系,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打下基础。 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它旨在使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 的积极体验,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发展主体意识,形成开朗

7、、进取 的个性品质,为儿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 愉快、积极地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它旨在使儿童形成 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 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其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 公民奠定基础。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 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 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 乐。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分目标 (一)

8、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自信、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健康、安全地生活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 1按时作息,做事用心。 2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 3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4 爱护家

9、庭和公共环境卫生。 5知道初步的健康常识,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有初步的自我保护 意识和能力。 6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 7了解卫生保健设施的作用,并能在成人指导下利用。 8认识常见的安全和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9知道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 10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 11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愉快、积极地 生活。 愉快、开朗 1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 2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3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 4能在成人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 积极向

10、上 5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6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7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有应付挑战的勇气 8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9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诚实友爱 1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做诚实的孩子。 2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 3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 心和爱护同伴。 4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特 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 遵守社会规范 5懂礼貌,守秩序,行为

11、文明。 6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 7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 爱家乡、爱祖国 8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9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10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 豪。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有创造的愿望和乐趣 1有好奇心,喜欢提问。 2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动手、动脑 3在自己的生活中尝试一物多用,废物利用。 4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5选择生活和学习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 6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 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

12、 7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8能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9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获得知识,积累经验 10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11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内容标准”说明 本内容标准为基本标准。在开展教学活动和编写教材时,可根据各地区、 学校和儿童的实际有所调整。 “ 内容标准”中四个方面的内容虽然各有侧重,但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 相互贯通、整体呈现的。在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儿童的生活既要充满乐趣与 色彩,也应当富有责任与创造。因此,实施中不要将它们割裂开来。 第

13、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是一滚有机 结合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 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视过程与方法 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二)教师的角色和任务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 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 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 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

14、 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三)教学活动指导的注意点 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 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教案和活动指导应 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 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 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 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 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 价值判断得到初步

15、的培养。 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 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 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 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活动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 活动之中。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 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 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

16、培养融为一体。 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 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 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 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 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 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 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 动来配合。 本课程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有: 1.讨论 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

17、组的,也可以是全班 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 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 2.资料调查 在成人的指导下,通过图书、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是 儿童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可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儿童的兴趣和水平进 行组织与指导,确定搜集的目标和范围,将得到的资料按要求或以儿童熟悉的 方式进行整理、利用、交流。 3.现场调查 通过组织儿童到现场观察或与当事人交流,使儿童对所关注的问题能通过 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调查活动中,要指导儿童用自 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

18、归纳并相互交流。调查活动适 用于熟悉环境、了解学校及周围的发展变化、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4.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 这类活动是为了让儿童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 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活动的关键是让 儿童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如学习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在紧 急情况下的求助和自救、交通安全标志的识别与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 等方面的教育等都可利用这一形式。 5.操作性、实践性活动 这类活动包括儿童自己动脑动手的小实验、小制作、饲养、种植等活动, 适用于开展科学探究学习、发展情趣和操作技能、学习实际的劳动本领等方面 的活动。小

19、实验、小制作等类型的活动可安排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作为课后的 实践或专题活动进行。饲养、栽培等活动一般需要持续较长时间,应加强过程 指导,并可与班级、学校的其他活动配合进行。 6.教学游戏 这是在教学中所采用的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 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 理解规则、学习科学知识等是很有用的。 7.参观访问 这类活动旨在充分利用各种校外教育资源,让儿童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 学习、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实践能力。如参观烈士 陵园、博物馆、科技馆、工厂、农村以及各种社会设施,访问社区和各种社会 人士等。可在了

20、解家乡的变化、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科学教育以及培养儿童的 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应用这种活动形式。 8.欣赏 这是一种以儿童的体验、感受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活动。欣赏的对象可以是 人文作品、自然景色,也可以是儿童喜欢或佩服的同伴或其他人物。如师生共 同搜集某一专题的故事、绘画、照片、录像、电影、多媒体作品等来一起欣赏; 利用雪景、星空、春色等来欣赏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儿童通过讲述同学的优点 或自己的成长来欣赏 同学和自己的进步等等。 9.练习 这是指针对某一项或几项教育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或课后强化 练习,以让儿童学会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学会正确的坐、立、走 姿势,学会正确的阅读姿势或刷

21、牙方法,自己整理书包等。 10.讲故事 讲故事是以故事情节或主人翁的形象去感染、教育儿童的活动方式。作为 教学活动的讲故事可有多种形式,如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个或几个故事;把 讲故事与角色表演相结合;举行“故事大王”演讲会等。故事有趣味性和教育 性,让儿童能通过故事激发情感,领悟道理。 11.讲授 这是以教师言语传授为主的活动形式。为让讲述生动、有效,应在充分了 解儿童理解水平的基础上,尽量利用各种直观教具、故事和能够调动儿童积极 性的方法。 (五)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 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互结

22、合,相互促进,资 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二、评价建议 本课程的评价目的是: 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 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 (一)评价的特点 1.过程化 强 调对儿童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 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 等。即使活动的最后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也应从儿童体验宝贵生活经验 的角度加以珍视。 2.评价多样化主体多样化 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儿童既是评价的对 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强调儿童的自评、互评等方式和家长以及其他有关人员 的参与。

23、角度多样化 分析儿童的言语或非言语表达,收集儿童的各种作品,汇集来自教师、同 学、家庭等各方面的信息。 尺度多样化 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儿童,关注每一个儿童在其原有水平上的 发展。 3.重视质性评价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不宜全部量化,而是重视对儿童在健康、安全地生 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四个 方面的个性化表现。 (二)评价方法 本课程的评价主要采用的方法有观察、访谈、问卷、成长资料袋评价、作 品分析等。 1.观察 教师观察并记录儿童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以此对儿童进行综合评价。 2.访谈 教师通过开展与儿童各种形式的谈话,获得有关儿童发展的信息,

24、并了解 儿童思想观念的变化。 3.问卷 教师设计问卷和组织儿童回答问卷,获得有关儿童发展的信息。 4.成长资料袋评价 用成长资料袋或活动记录册等方式收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资料。这是 评价儿童成长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 5.儿童作品分析 通过对儿童各种作品、活动成果的分析,了解儿童活动过程和发展状况。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评价方法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在实施中,要注 意综合运用。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本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 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创造性的重要标 志和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要重视课程资源的

25、开发与利用。 (一)本课程的资源 本课程的资源是多样、开放的,可包括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 学校中常用的如教科书、教师指导书、音像材料、互联网;其他学科、班 级或学校活动;儿童的经验、兴趣;老师和同伴等。 社区中的各种物质设施、文化教育机构;文化活动、节日;与 儿童相关的 从事各种职业的人们等。 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山川、自然现象等。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学校和教师应树立浓厚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多 种途径进行这一工作。 1.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范例 教科书或教师指导用书中所提示的活动案例,都力图体现本课程的目标和 内容,应是基本的课

26、程资源之一。学校和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要求及本地、本 校、本班的具体情况自编乡土材料。 (2)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资源 充分挖掘学校、社区图书馆(室)及家庭中的图书资源、媒体资源,并促 进儿童之间、班级、年级和校际之间图书、资料的交流和共享。 重视利用儿童自身的兴趣、经验和活动中的发现、体验等作为活动的资源。 2.学校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 本课程的实施需要学校在教育资源的开发上做出积极的努力,承担更多的责任。 (1)充分挖掘校内资源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施,有条件的地方可增设有关设施,如扩大图书阅览 室的功能,开辟学校植物园、动物园,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等,并进一步转变观 念,努力把整个学校

27、变成儿童可参与的学习空间。 (2)因地制宜,利用本校所处的环境资源 学校要充分认识学校周围环境的价值。如地处农村的学校的自然资源、生 产劳动资源、民俗资源;城市学校的社会、科技、文化资源;少数民族地区的 民族特色、风俗文化资源等。 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校外活动基地,或若干学校联合建立种植、养殖园等 劳动基地,或与学校周围的工厂、部队、乡村等建立联系。 (3)建立课程资源开发的社会网络 开发课程资源不仅要靠学校和教师,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社区和家长的 支持。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与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以及其他 有关部门建立密切联系。 四、课程管理建议 课程的实施涉及校内外的联系、学校课程

28、的安排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教 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学校、教师、家长、社区等各方面的相互配合,并建 立相应的课程管理机制。 (一)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树立新的课程管理思想,认真贯彻三级课程管理政策, 明确自己的职责,在经费投入、条件创设方面做出相应的安排,同时给学校实 施课程赋予相应的责任和权利。 运用符合本课程标准精神的督导评价机制来调动学校和教师实施本课程的 积极性,形成良性导向,推动课程落实,并促进教师成长。 本课程的实施需要各方面机构、部门的配合,因此行政的协调、支持十分重要。 (二)教研部门的管理 为了本课程的顺利实施,教研部门要配备合格的教研员,以正确的教育观 念

29、进行教学管理和指导。教研员应针对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教师一 起开展讨论研究,让教研活动、评价活动有效地帮助教师正确理解本课程标准, 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校的管理 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有效参与是本课程实施的关键。 学校的领导者要明确实施本课程的重要意义,准确全面地把握本课程的理念、 性质、目标和内容,按本课程的教学规律推进课程的实施,指导和评价教师的 工作。放的学校管理机制。学校要努力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教学管理要为教师个性化、创造性地进行工作提供支持。格的教师担任教学 工作。因为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新课程,与教师熟悉的学科课程差异很大,对教 师的素质要求较高。并通过激

30、励机制和有效的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不断成长。要 计划管理、统筹安排,帮助教师做好本课程的学期(学年)整体计划安排;加 强各门课程教师之间的合作;把该课程的活动与学校有关活动结合起来;在发 挥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优势的同时,保证课程内容的均衡,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五、教材编写建议 (一)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 课程教材的编写应充分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主 要依据。 (二)教材编写原则 1思想性原则 教材的编写必须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有关精神,根据小学低 年级儿童品德发展的规律和认知特点,在整个教材中渗透对儿童的情感、

31、态度、 价值观的教育,重视儿童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 2科学性原则 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活动的安排与呈现、版式的设计与表现等都应符 合小学 12 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适合儿童的审美、 阅读习惯和接受能力,有利于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教材呈现方式应直观、形 象,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版式应突出主题,符合规范,生动活泼,时代感强。 3现实性原则 本课程的教材必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选择贴近儿童现实生活的有意义 的内容。 教材必须符合我国国情,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经济、文化、教育以及师资状 况、儿童发展水平的差异等,精选基础的、易行的、大多数地区和学校在现有 条件下可以操作的内容

32、。教材的形式、印制等应考虑不同地区多样化的需要, 为地方和学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留出空间。 4综合性原则 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必须体现综合性原则。内容要避免单一、简单和割裂等倾 向,注意各学习领域内容横向与纵向的联系与整合。 5活动性原则 本课程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呈现要突出活动性,有利于教师和儿童采用活动 型的教与学方式。要注意将活动的过程、方法、技能与知识融合起来,而不是 仅仅罗列知识或事实。活动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三)教材的范围 本课程的教材是一个综合的资源体系,包括教科书、学习资料包、成长资 料袋、活动材料、多媒体辅助材料和教师指导用书等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材料。 本课程的教材(教科书)

33、可由各地和各学校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选用。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 版) 第一部分 前言 在新的世纪里,中华民族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人的思想品德 和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改革和加强小学相关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 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本课程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 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 育,爱国主义、

34、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 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 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 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 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 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 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

35、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二)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 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 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 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 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 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三)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 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

36、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 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三、设计思路 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家乡(社区)、 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是存在 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 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 旋上升。“一条主线”即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 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在面上选点,组 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螺

37、旋上升”指的是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 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叉;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 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 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 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分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 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 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

38、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 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 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 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 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 判断和选择。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

39、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 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 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 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 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 式、风俗习惯。知道

40、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 要意义。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我 在 成 长 内容标准 教学活动建议 1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 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知道 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 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人宽容。 2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 有羞耻感,爱惜自己的名誉。 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3知道生活和学习中会 有困难,遇到困难不退缩,体 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 初步形成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 4学习正确对待生活中 的问题、压力、冲突和挫折, 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适 应能力。 5理解和体验做人要诚 实守信,学会尊重人。 6了解吸烟、酗酒、迷 恋游戏机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危

41、害,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远离毒 品。对自己生命有一种负责任 的态度。 7知道邪教的危害,反 对邪教。 8 了解有关安全的常识, 有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 能力。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9简单了解义务教育 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 1开展“寻找身边同学的长处”或“我 能行”等活动。 搜集生活中宽以待人的故事。了解因嫉妒 而产生不良后果的事例。 2结合实例,举行有关善恶、美丑、荣 辱等分清是非的辨析活动。 3讲一件自己或他人克服困难的实际事 例,互相交流。 4回忆自己在面对压力、冲突和挫折时 的想法和表现,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经验和体 会。 扮演冲突情景

42、下的角色,由小组或班级进 行评析。 5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交流自己得 到尊重时的感受。 收集社会生活中关于诚信的事例,进行比 较分析。 6可以举办 “吸烟、酗酒和沉迷游戏 机危害大”的板报。 从报刊、展览、影视中了解因吸食毒品酿 成的严重恶果,举行有关的主题活动。 8从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止溺水等方面, 查找有关安全的小常识和产生安全事故的案例, 以知识竞赛、设置情景等方式,学习、演练自 救自护方法。 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学 习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初步养 成守法意识。 我 与 家 庭 内容标准 教学活动建议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 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 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

43、 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 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 辈。 2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 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心家 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 定的家庭责任感。 3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 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必要 的开支。学习合理消费、勤俭 节约。 4体会健康文明的生活 方式有利于家庭幸福和个人身 心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知道家庭生活中要讲 道德,要有家庭责任感,家庭 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平等 相待,能正确处理自己与家庭 成员之间的矛盾。 6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 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 1向父母长辈了解他们养育自己成长的事 例。 可以结合有关的节日、纪念日用写信或其 它方式向父母长辈表达

44、感激之情。 还可以讲一则自己印象深刻的孝敬父母长 辈的故事。 2观察和体会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 劳,选择一些自己可以承担的家务劳动,坚持 去做。 3通过询问,向父母了解他们从事的工作、 家庭经济来源以及家庭开支的情况。 5召开“与父母长辈沟通”的主题活动, 请父母长辈一起参加。讨论怎样用平和的态度 和正确的方法处理与长辈之间的矛盾。 6交流自家与邻里相处的情况,讨论邻里怎 样才能和睦相处。 观察自家周边环境和公共设施,为合理使 用和爱护它们提出建议,做力所能及的事。 我 与 学 校 内容标准 教学活动建议 1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 校及周边区域简单的平面图和 路线图。 2知道学校的组织机构,

45、 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增强对 学校的亲切感,尊敬老师,尊 重学校工作人员的劳动。 3感受与同学间的友爱之 1尝试绘制教室、学校及周边环境的平 面图和上学路线图。 2通过不同途径,了解并交流学校某一 方面的发展变化。 访问并向同学介绍老师或学校其他工作人 员是怎样为培养学生辛勤工作的。 3可以讲述同学们互相关心的事例和自己 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 相帮助。 4.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 解、讲信用的可贵。懂得同学、 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 男女同学之间友好交往,相互 尊重。 5珍惜时间,学习合理 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 袭、不舞弊。 6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 一员

46、,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 动、维护集体荣誉,对自己承 担的任务负责。学会与人交流、 合作,分享快乐。 7感受集体生活中规则 的作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 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 8通过学校和班级等集 体生活,理解公平、公正、民 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 意义,培养现代民主意识。 的感受。也可以针对同学中常出现的磨擦和冲 突,设置情景,讨论解决的办法。 5通过游戏,体会时间的宝贵。 尝试设计一周的课余或寒暑假的时间安排, 并进行交流。 搜集关于时间的格言、谚语和故事。 6尝试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事,并在班 内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7通过游戏和学校、班级活动体会规则的 必要性,并尝试制定规则。 8

47、分析班级民主参与和管理的现状,提 出积极建议。 我 的 家 乡 (社区) 内容标准 教学活动建议 1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 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 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正确辨 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 尺。 2.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 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 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 热爱之情。 3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向他 们学习。 4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 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 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 他们的劳动成果。 5了解本地的一些商业场所, 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学习 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开始具有独 1.开展认识地图的活动和查

48、找地图的 比赛。 2按主题分组查阅资料、调查访问、 收集实物(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实地考察) ,并用报告、图片、实物展览等形式进行 交流。 3以图片和讲故事的形式在班内进 行交流。 4观察或访问身边的劳动者,了解 他们的劳动情况,互相交流。 5观察和实地调查学校或家庭附近 商业场所及商品的价格变化。 模拟或尝试实际购物活动,学习选择 商品。 6列举本地区人们经常使用的 交通工具,讨论为什么使用这种交通工具。 立的购买简单生活和学习用品的能 力。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 识。 6观察本地交通秩序现状,知 道有关的交通常识,自觉遵守交通 法规,注意安全。 7体验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 带来的方便。知道

49、爱护公共设施人 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公用设施。 8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 共安全。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9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了 解社会福利机构和设施,体会社会 对残障等弱势人群的关怀。对弱势 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 尽力帮助他们。 10.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体 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自觉抵制 不良风气和各种迷信活动。 11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 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 通过观察、访问调查或知识竞赛,学 习有关的交通知识、法规和安全小常识。 开展模拟活动,学习为到达指定目的 地,选择安全合理出行路线和交通工具。 7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公共设施及使 用、维护情况,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8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公共场所中 公共秩序的情况和人们的言谈举止、行为 表现,做出自己的评价。 9有条件的地方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