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54.50KB ,
资源ID:4141329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41413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同方言与婚俗文化.doc)为本站会员(hw****26)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同方言与婚俗文化.doc

1、大同的方言与婚俗文化 摘 要:文章依据田野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从大同婚俗现象中特有的方言词语入手,系统 地描述了方言与婚俗的关系,同时这些异彩纷呈的风俗习惯又折射出深刻的地方文化内涵,进 一步说明了方言与民俗之间所存在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大同婚俗;方言;文化内涵 引 言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一种方言的产生与当地的风俗习惯有 很大的关系。而且方言一旦脱离了某种特定的语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也将很难被人们所接受和理解。婚俗文化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 究方言与婚俗文化之间的关系,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我们的婚俗文化内涵。本 文通过大同婚俗现象中所含的方

2、言词语,来阐述婚俗与方言的关系及其深刻的文化 内涵。本文即从记载大同婚俗的方言词语入手,谈谈大同婚俗中的文化内涵。 一、方言与婚俗的关系 1.1 先有某种婚俗,才会产生记载该婚俗的方言词语 一种方言词语的出现必然建立在。 。 。 。 。 。 。 。 。 。 。北方大部分地方,举行婚礼时, 新娘头上都会蒙一块别致的大红绸子,被称为“红盖头” 。据有关资料记载,最早 的盖头大约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当时只是妇女用以避风御寒的,而且是仅盖住头顶。 到了唐初,才演变成一种从头披到肩的帷帽,用以遮羞。当时就以“透额罗”罩头, 即妇女在帷帽上再盖一块薄纱遮住面额,作为一种装饰物。后来为了喜庆就选盖红 色的,于

3、是出现了“红盖头”这一说法。 1.2 方言是婚俗得以传承的语言载体,婚俗是方言记载和表现的内容意义 古往今来,婚嫁就是人们社会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之婚嫁风俗也 就成为体现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婚俗文化中含载了大量的方言词语,通过对 方言词语的了解,便使人们对本民族的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对新人在确定结婚典礼日后,新人的叔叔、大爷、姑姑、姨姨,已分门另过 的哥嫂要将新人请到家吃饭,大同人称 “洗头饭” 。吃“洗头饭”就意味着已经长 大成人。当然,更多的意思是对新人的祝福。在结婚前一天,男方要派人到女方家 把允诺给女方的所有东西都送过去,大同人叫“下茶” 又名“催妆” 。 “茶为婚

4、作合,酒是色媒人”下茶的本质是男方去女方家的最后一次定调。 “翻身饼”是过 去家人渴望“翻身”过好日子的具体表现,所以尽管如今有香酥饼什么的,做妈的 还是会对新人说是“妈妈烙的翻身饼”在新人吃的中间,亲友们也会故意高声问: “翻身了吗?”新人就答:“翻了!翻了!”全家便是一阵幸福的大笑。 1.3 一种婚俗消失了,但记载这种婚俗的方言词语还将存在一段时间,但最终 也会消失。 一种婚俗能够流传至今,与方言的传播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记 录这种婚俗的方言词能够一直流传并永远存在。因为当某种婚俗称谓不再使用,那 么记录这种称谓的方言词语也最终会随之消失,只是二者不一定在同一时间。 过去在定亲

5、时,女方会可着劲儿要彩礼。上世纪七十年代,定亲物除了几百元 现金,最流行的是“三转一响” 。三转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一响就是半导体 收音机。到了八十年代,人们又时兴要“三大件” ,即彩电、冰箱、洗衣机。再到 九十年代,定亲的彩礼又进步了,人们称之为“四大件” 。发展到现在,人们的生 活更加富裕了,思想观念也更新潮了,定亲的彩礼更是五花八门,那么这些所谓的 “三转一响” “三大件” “四大件”也就随之慢慢消失了。 由此可见,方言与婚俗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一种婚俗称谓的消 失,就意味着记录这一现象的方言词语也将会消失,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二、大同婚俗现象概述 婚姻对于我们以及我们

6、的祖先来讲都是十分神圣的,因为婚姻不仅承载着传宗 接代的重任,而且也是建立在社会生活的实际需求之上,因此备受重视。同时由于 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和不同制度的影响,各地又形成异彩纷呈、差别较大的婚姻习 俗。在大同婚姻礼俗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程序。 2.1 说媒 民谚常说:“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 ”诗经 齐风 南山也有言: “取妻为之何?匪媒不得。 ”娶妻必得媒介,无媒不成婚姻, 礼记 坊记归纳为 “男女无媒不交。 ”因此孟子 文公说道:“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云隙 相窥、踏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而大同人也同样继承了这一古老习俗,形 成了“无媒不成婚。 ”的说法。在大同人看来

7、,没有媒人的婚姻是不完整的,而且 是会被人笑话的。所以即使到现在,姑娘小伙儿们搞对象,到谈婚论嫁的时候,也 还是要请个媒人,算是按程序走个过场。当然,这里面也有个比较复杂的经济的因 素。比如,男方为女方花了多少钱,送了多了礼,都是要有媒人给作证的。正常情 况,由男方找媒人,然后媒人会审时度势领着男孩儿到女方家相看,进而促成合适 的姻缘。同时男方去女方家提亲在很大程度上也给足了女方面子。因为俗话云:好 女十家求。自古都是藤蔓来缠树,哪有树木去缠藤的。 过去有俗语云:“新娘一上床,媒人扔过墙。 ”而在当今社会,由于青年男女 都崇尚自由恋爱,所以许多媒人都只是名义上的介绍人,因此也无需等待新娘上床,

8、 便已解除职务了。 2.2 议亲 议亲又称“议婚” ,是商议男女婚姻大事的最初阶段。 过去,大同人的婚俗礼节特别繁杂,讲究也相当多。就议亲来说,包括求婚、 过帖、相亲等许多程序,一直到准备定亲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常常是男女双方父 母依据对方的门第、家境及品貌等条件来决定婚姻的成否,男女当事人基本没有太 大发言权。议亲的主角是媒人。刚开始,大多是由男方家长托靠媒人或亲朋好友充 作媒人带上见面礼,前往女方家提亲。若女方家长应允考虑,男方便会再次托媒人 或亲朋好友到女方家询问女方的“生辰八字” ,即女方的名字、出生年、月、日、 时,以便“开八字” ,请阴阳先生“合婚” ,审看男女双方的命相是否相合,

9、俗称 “换婚单” 。假若男女生肖犯“对冲” ,则二人就不宜婚配。所谓犯“对冲” ,是指 子午相冲,丑末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辰戌相冲,巳亥相冲,共计“六冲” 。 大同民间有“白马怕青牛,兔龙泪交流,猪狗不到头,蛇虎如刀错,羊鼠一旦休” 的说法。 男女双方 “八字”相合后,便进入下一道议亲程序送契,即两家选择吉 日传换庚贴。送契时,要重新写明男女各方的出生年、月、日、时等事项。至此, 亲事就算初步确定下来了。如果再有媒人上门提亲,女方家长便会告知媒人,自己 闺女“问出去了” , “有人家了” ,有人还会拿出男方送来的庚帖,而媒人见了也自 然就把想要说的话都咽回肚里去了。 2.3 相亲 男女双

10、方通过媒人撮合,把亲事定下来后,还需组织一个重要的仪式-相亲。 相亲又称“相门户” , “看屋里” ,也就是双方家长通过媒人约定时间见面,最后议 定婚事成否。在过去,大同人相亲,都是双方家大人去代相,当事人根本见不了面, 大多数人都是在洞房花烛时才看清嫁娶的对象。只有特别开明的家庭,才允许男女 相见一下,但也只是远远看上一眼。 不过现如今, “相亲”的主角基本是男女双方当事人了,双方见面也已经是一 个过场了,但过场却不能不走,否则就不属于明媒正娶的范畴。同时“相亲”的意 义也不在于认亲家,而是面对面的接触,进一步加深了解。 2.4 定亲 定亲是婚姻进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婚姻进程中最耗材的一个

11、项目。 通过媒人的说合,男女双方对婚事都持肯定态度,便可以正式定亲了。一般在定亲 之前,男方还要托媒人给女方送见面礼。接受了之后,女孩儿便是有人家的人了, 一旦时机成熟,就可以考虑定亲。常言说夜长梦多,婚姻的事儿宜早不宜迟。 定亲又叫“压书” 、 “下花红”也即所谓的“订婚” ,定亲时,女方一般会可着劲儿 的要彩礼。然后双方家长会选三、六、九等吉日分别设筵款待亲友,名为“吃定亲 饭” 。定亲饭的主食一般是面条,蕴含男女两家已成为情深谊长的儿女亲家。同时, 男方筵席上必备饺子,意取“捏嘴” ,隐含希望不能再讨彩礼了,而女方家则以 “臊子面”回敬,取其长,表示面子可以给,但彩礼少了也不行。 定亲之

12、后,男方就可以下聘书给女方,通知由阴阳先生看好的黄道吉日。聘书 要叠成九折,表示婚姻天长地久,绵绵不绝。 2.5 下茶 结婚的前一天,男方要派人到女方家把允诺给女方的所有东西全部送过去,大 同人称之为“下茶” 。 “下茶”又名“催妆” ,一般由男方家派一位长辈和媒人一起去办,时间大约 在下午四点左右。这天,男方要将全部彩礼、茶钱、金银首饰以及糕点、喜酒等装 入“食盒” ,由穿红褂、戴尖形红帽儿的两个人抬着,隆重送往女方家中。 常言说得好:“茶为婚作合,酒是色媒人。 ”下茶名为给新娘送结婚时穿的衣 裳,看女方准备好没,实则是男方去女方家的最后一次定调。当然,该说的话基本 都由媒人代男方去说。一杯

13、茶水进肚,媒人盘腿压脚坐在炕上,一边嗑瓜子,一边 询问女方婚前准备得如何,还需男方置备点儿什么,说出来,好让男方有时间去准 备。男方派来的长辈也会让女方多想想,看还有什么不周全的,不如意的,尽量弄 周全,弄如意。 女方说完,男方会一一答复。准备好的,就告诉女方准备好了,没准备好的, 也会告诉女方马上去办,一时无法办好的,就会跟女方商议能否缓缓再办,或等新 媳妇过门以后再办。若女方不同意,这桩婚事可能会遇到些麻烦,弄不好还得往后 拖拖。 2.6 娶亲 娶亲是件大事。就男方来说,前期的那么多努力为的就是这一天。从女方而言, 费尽辛苦把女儿带大,也不能不清不楚地送与人,因此道道儿也特多。 2.6.1

14、 男家礼仪 通常在迎娶前一天,男方要给女方送去一袋面和一块带有七根肋条的猪肉,把 肉用红色纸包好,再拿上两瓶红葡萄酒和一根芹菜。面叫离娘面,肉叫离娘肉,表 示新娘子要离开娘亲,另立门户了。 娶亲之日,五更时,男方就要在自家院里放三个大麻炮。一来为喜庆之日增添 欢乐的气氛,二来想告知邻里街坊今儿我家要办喜事儿了,三是敬告各方神灵,今 个儿娶亲,请诸神退位。 大同人有“等亲”的习惯。即新郎穿上新装胸戴红花,欢迎新娘的到来,而且 新娘下轿,必须脚不沾尘,踩黄色堂布,所以男方要提前选出两位男亲,一位在前 头铺,一位在后面卷,还要再请一位亲戚,手提装有碎干草的金斗,随新娘左后方, 边走边抓出干草撒在她身

15、上,以“避灾辟邪” ;另派一位小姑娘,手提放有鲜花或 五色纸屑拌盐的花篮,随新娘后方,边走边抓出盐花撒在她身上,以“添缘分” 。 另外,贺喜之日,男方到女方家娶亲,除抬上花轿外,还要从亲眷中挑两个娴 淑女子相随。同时,大同人有“车到门前还得个牛钱”之说。所以新娘上下轿,也 有许多讲究。这也是新娘的最后一道杀手锏。上轿要上轿钱,下轿要下轿钱。所以 要提前给娶亲的人身上备好,以免怕耽误时辰。 2.6.2 女家礼仪 迎娶前一天,女方要给男方送去陪礼和嫁妆。并且都要贴上大红喜字儿,同时 还要带上一个面盆,里面放上核桃和红枣,表示希望新婚夫妻早生贵子,儿女双全。 另外,还得找一位“全人”给女儿“上头”和

16、“开脸” 。所谓全人,就是上有父母 公婆,下有子女的有夫之妇,并且家境也好。上头即改变头发式样,把辫子盘成发 髻。开脸又叫开面,也就是对新娘进行美容修面,以此表示少女时代已结束。 这天,还需做两件事:一是吃,一是洗。吃,就是吃“翻身饼” ,这是过去家 人渴望“翻身”过好日子的具体表现。洗,又称“净身” ,这对将出嫁的姑娘相当 讲究。小伙子自己可以随意洗洗,姑娘则不然。上年纪的人说,姑娘出嫁前的“净 身”关系到一生的幸福和睦,关系到婆家的兴衰,似乎洗不净就会将晦气带进婆家, 这辈子便过不好。 在结婚当天,女方也要选个长辈相陪到男方家,名曰送亲。送亲的长辈是个重 要角色,他代表着新娘家的权威和体面

17、。因此女方选择谁送亲也是很有讲究的。一 般情况下由女方直系叔伯担当。 送亲时,女方要将带有三根肋条的猪肉给男方带回。同时,找个空瓶子装上绿 豆和一根带蒂的大葱。离娘肉,寓意女儿尽管出嫁了,但一半还在娘家,不能分离, 名曰“肋骨不离” 。绿豆可生豆芽儿,意思是告诉亲家,俺家女儿能生养,名曰 “生根立后” 。 2.7 典礼 从法律上讲,男女双方领了证就是合法夫妻了。但依大同习俗,这时的男女双 方只能算“准夫妻” ,虽已合法,但洞房并不向新娘正式开放,新娘在夫家仍属 “暂住人口” 。结婚证在一定意义上仅是“可以举行婚礼”的证明书。正如我们的 纪年方法,虽说法定使用公历,但真正辞旧迎新的盛仪却留给了农

18、历的除夕。 结婚又称过门儿,意思是从今天起,姑娘就要到男方家,成为人家的媳妇了。 在大同人看来,只有真正举行了盛大的结婚典礼,才能算做名副其实的夫妻。 典礼开始前,做婆婆的要给新媳妇一杯白糖水,再给新娘吃个苹果,不仅预示 以后婆媳关系融洽,也象征小两口儿以后生活甜甜蜜蜜,平平安安。 典礼结束,来宾入席,婚宴便拉开了帷幕。待客的席面一般是“八八席”和“六六 席” ,即八盘八碗或六碗六碟。 2.8 对面饭 吃对面饭,是大同城里人的一大婚俗,即新郎新娘在婚礼当日夜里邀请好友聚 餐,尽情娱乐。虽不像婚宴的正席那样排场,但其热闹劲却是无法比拟。因为这场 面长辈们一般不参与,都是新郎的平辈。也因为过去的年

19、轻人在娶亲之前都很本分, 吃对面饭,也相当于给新娘新郎上了一堂“结婚须知”课。 对面饭的主食是挂面套饺子,一般每人七个小饺子,一些银丝挂面。俗语云:“挂 面套饺子,当年生个胖小子。你拉我也拉,生下孩子叫你爹来叫我妈。筷子换筷子, 当年养个富贵子。盅子换盅子,当年给爷爷奶奶养个亲孙子。 ”喷香的挂面把新人 的两个小碗紧紧连接在一起,以示新人千丝万缕情不断。吃面时,两位新人还要念 念有词“你拉拉,我拉拉,来年生个胖娃娃。 ”“你一口,我一口,甜甜蜜蜜到白头。 ” 在大同人看来,吃对面饭不仅能增添新婚的喜庆气氛,还能使家庭兴旺发达。 俗话说:“不闹不发,越闹越发” 。耍笑的越红火,说明以后的日子越红

20、火。 2.9 回门儿 娘家人把新娘和新女婿隆重热烈地接回家,再大办一场喜宴,一方面让女家的 亲朋好友看看女婿,让另一方面让女婿认认岳父岳母家的长辈、平辈、全家大小和 亲戚朋友。大同人谓之回门儿。也有人说娶亲的第二天按女方叫“圆饭” ,按男方 叫“认大小” 。这天,女方派亲朋到男方家送礼贺喜,并与男方亲朋会唔、相识, 客人到齐后,新郎新娘先认“大小”后坐席,到第三天才回门。 一般是新娘的姐夫、妹妹和同学去接新人,也是一路的鸣鞭响炮。陪新郎新娘回门 的有伴郎、新郎的弟弟、妹妹还有同学,这些人是为了照应新郎。还有一人是侄辈 的孩童,象征日后也是这样拖儿带女,人丁兴旺。这一天,也是女方家大宴宾客的 时

21、候。四面八方涌来的亲朋好友除了来喝喜酒,还为一睹新郎的风采。 2.10 打当日 回门儿的次日,新娘要偕同新郎到娘家。上午去,傍晚回。而且太阳落山前必 须回到婆家,以免被婆家人笑话。大同人称之为“打当日” 。 打当日的目的主要是让新姑爷对岳父岳母家族的人再熟惯熟惯。因为回门的时候, 娘家人多,亲戚、朋友、邻里叫了一大堆,场面乱哄哄的,而结婚“三天没大小” , 谁也敢耍笑新郎,弄得新姑爷丈二和尚摸不见头脑。新娘家里人给新郎介绍了半天, 新郎仍然稀里糊涂的,根本记不清楚。 当然,打当日也有让娘家人及时了解小两口儿情况的成分,所以新娘一回妈家,做 妈的便会把女儿拉进屋,说些不让人听的私房话。另外,打当

22、日还有一层谢候人的 意思。 按照大同的习俗,回家时,做父母的不能送。送了就意味着父母对这桩婚姻不 如意,不称心。一般是兄弟送。走时,做母亲的还要给女儿备两个半斤面大的馒头 和两个猪肘子。因为一连好几天折腾,新娘子没休息好,也没吃好喝好,做妈的怕 女儿半夜里饿了。大同人称这半斤面的馒头叫“作伴馍馍” 。 2.11 住对月 新婚一个月,新媳妇的当家人要把女儿接回来住上三五天,最多七天,细问一 下女儿在婆家的情况。新媳妇也很想回来看看父母,跟父母亲热亲热。大同人将这 习俗称之为“住对月” 。 依大同习俗,回门儿、打当日,新娘都不能在娘家过夜。要想在娘家多住些时,就 得等到“住对月”之后。 住对月也称

23、接闺女。一般是单日走,双日回。如果女方父母健在,必定是父亲 亲自接,倘若父亲下世了,就由兄弟中来一人去接。接闺女住对月,其实也是两位 亲家第一次正式相见的日子。因此,男方家招待一定要有礼数,一定要周全。还有 个说法,新娘回娘家住对月,两家的钱财如下雪。吃不愁来喝不愁,又升迁来又买 楼。 三、婚俗现象折射出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 纵观大同当地的婚俗文化,我们不难发现,在婚俗文化的背后有着很深的文化 底蕴。 首先,要讲究场面的红火热闹。在大同人看来,婚姻是大事,万不可潦草。只 有举行了热热闹闹、隆隆重重的盛大结婚典礼,一对新人才能算名副其实的夫妻。 这不仅表明双方亲友对这一人生重大礼仪的重视,更是充满

24、对新人婚姻的美好祝福。 结婚是人生一大喜事,所以娶亲队伍相当壮观,一对新人男蓝女红,同时伴有穿红 褂、戴红帽的响器班,叽哩哇啦的一路吹过。在这天除亲友外,那些讨吃要饭的也 会打听上门凑热闹,为新人念喜歌“喜莲下轿喜梅搀,公婆看见笑嘻嘻,喜眉笑眼 有福气,抱上小孙孙喜加喜。喜歌喜话说不完”句句不离喜字,用大同方言念 起来特别中耳好听。还有参加婚礼的男女老幼“三天内没大小” , “对面饭” “戏公 婆”这类习俗更是将喜庆的气氛渲染得异常热闹。 其次,是祈求吉祥如意,希望新婚夫妇和谐美满。大同人时兴喝“交杯酒” , 交杯古时称“合卺” ,不仅暗含婚后夫妻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同时也意味夫妇二 人如同卺

25、一样,合二为一,紧紧拴在一起。又因卺是古代八音乐器之一,它又含有 音韵调和之意,所以“合卺”又示意新娘新郎婚后应和睦协调,结为琴瑟之好。因 此新人婚礼上,常有这种场面:新郎新娘手臂相交错套折,同时喝尽杯中酒,在场 人高喊:“喝了交杯酒,偕老到白首”之后,新郎新娘同吃一块肉,在场人又大喊: “同吃一块肉,富贵不断头”都表达了对新人的的美好祝福。 再次,希望新婚夫妇多子多福。常言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男婚女嫁之 后头等大事就是生孩子,于是在迎娶前一天,女方给男方送陪礼和嫁妆时都要带上 一只面盆,在里面放上核桃和红枣,意思是希望新婚夫妻早生贵子,儿女双全。还 有就是在三月十八奶奶庙会期间去“拴

26、孩子”的习俗,希望晚上梦见曹奶奶笑嘻嘻 地送来孩子,自己如愿以偿。 最后,希望新婚夫妇丰衣足食,平安无事。结婚典礼开始之前,做婆婆的要给 新媳妇一杯白糖水,再给新娘吃一个苹果,这不仅预示着以后婆媳关系融洽,也象 征着小两口儿以后生活甜甜蜜蜜,平平安安。同时新娘进院时怀里会揣护心镜和小 米坛儿,手捧“保平壶” (酒壶) ,走向天地桌前,唱礼拜天地。即“天作之合” “地载万灵” ,乃祝愿夫妻和好,家兴人旺,寿享天年,白头偕老。吃对面饭有 “不闹不发,越闹越发”的说法,也寄寓了亲朋好友对新人的美好祝福。 四、结语 从大同婚俗中,我们不难发现方言与婚俗之间的密切关系,婚俗是方言存在的 载体,倘若没有具

27、体的婚俗语境,就不会产生记载这一种婚俗习惯的方言词汇;而 这些方言词语又是婚俗习惯得以流传,并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种表现形式;假如没有 方言,我们又会无法解释许多民俗现象,更不会将它们代代传承。因此,民间风俗 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必须在民间特定的传统语境中进行研究。同时研 究民俗是离不开方言的,如果脱离了方言,老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就将 无法发扬光大,可见方言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乔润令.山西民俗与山西人M. 北京: 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 2陈克进.婚姻家庭词典M. 北京: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 3陈勤建.生肖趣谈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4侯精一,温端政.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M. 山西: 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93. 5乔全生,孙玉卿.试论方言研究与民俗研究的互动关系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2001. 6温端政.汉语语汇学教程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7张光明.方言歇后语与民俗A西安: 第二届西北方言与民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2006. 8瑞士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