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 学 语 文 教 师 教 学 基 本 功 测 试 内 容 纲 要 吉林市教育学院 二七年四月二十四日 目 录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测试内容纲要 第一部分 笔试 第二部分 口试 附件:古诗文篇目 理论试题 口试题样 语文学科知识部分测试题样 理论与实践部分测试题样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测试内容纲要 第一部分 笔试内容 一、基础理论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纲要 ) 二、语文知识 三、教案设计 四、作文 第二部分 口试内容 一、基础理论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纲要 ) 二、诗歌、课文背诵 三、实践(对教材的分析) (以三、四年级上册为主) 附件一: 古诗文篇目
2、 (所列篇目不包括教材中需要背诵的内容) 1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 2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3咏鹅(鹅鹅鹅)骆宾王 4风(解落三秋叶)李峤 5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 6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 7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8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 9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 10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 11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 12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 1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王维 15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李白 16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 17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 18赠
3、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 20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 21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 22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 23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杜甫 24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 25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 26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 27游子吟(慈母手中线)孟郊 28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 29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贾岛 30枫桥夜泊(月落鸟啼霜满天)张继 31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32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 33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 34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 35赋得古原草送
4、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 36池上(小娃撑小艇)白居易 37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38悯农(锄禾日当午)李绅 39悯农(春种一粒粟)李绅 40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 41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 42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 43乐游原(向晚意不适)李商隐 44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隐 45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胡令能 46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范仲淹 47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王安石 48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王安石 49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 5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苏轼 51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 52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
5、花三两枝)苏轼 53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苏轼 54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李清照 55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陆游 5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陆游 57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范成大 58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范成大 59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 6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杨万里 61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朱熹 62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林升 63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 64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 65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高鼎 66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冕 67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于谦 68、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
6、)郑燮 69所见(牧童骑黄牛)袁枚 70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龚自珍 附件二:教师口试理论试题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是什么?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 生活和社会性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 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互 补性。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 1、整体性 2、实践性 3、开放性 4、生成性 5、自主 性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研究性学习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
7、 4、信息技术教育 三、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哪些原则? 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 的关系 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 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6、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 整合起来 四、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是什么? 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 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 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
8、各门课程的性质、 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五、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如何? 1、 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 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内容,并在教材 中予以充分体现。 2、 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 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也就是说课程只是一个 最低限度的要求,是一个基本性的要求,这为编写多样化 的教科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不同版本的 教材具有不同的编写体例、切入视角、呈现方式、内容选 择及图像系统。 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六、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9、? 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大致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 实施建议、附录等各部分。在目标的陈述上,都包括了知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七、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 1、 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 分 2、 突破学科中心 3、 改善学习方式 4、 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 的操作性 5、 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八、教学改革究竟要改什么?其主要任务是什么? 首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 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再次,要致力于教学管理
10、制度的重建。 九、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还是课程创生与开发 的过程? 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十、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 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十一、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在哪些方面? 1、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 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 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 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 育。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 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
11、应该成为学生一 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 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十二、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十三、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应从哪几个方面努力? 1、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2、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 3、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十四、新课程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 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 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
12、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 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 型的开放的教师 十五、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十六、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主动性 2、独立性 3、独特性 4、体验性 5、问题 性 十七、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
13、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 样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 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 重心的转移 十八、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1、评价内容仍然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 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 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2、评价标准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 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3、评价方法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仍过多地倚重 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 手段与方法; 4、评价主
14、体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 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 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5、评价重心仍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各个时期的 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 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发展的功能。 十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 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 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 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 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 结构的均衡性
15、、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 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 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 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 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 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 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 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十、我国现行
16、基础教育存在哪些弊端? 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要求不适应;2、 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3、课程结构单一, 过于强调学科自身体系,学科间彼此封闭;4、课程内容存 在“繁、难、偏、旧”的问题,落后于社会发展,脱离学 生生活实际;5、课程实施基本上仍以课堂、教师、课本为 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课程评价 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 展的功能;7、课程管理强调统一、集中,课程难以适应当 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 二一、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哪些课程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
17、、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二、语文课程目标,遵循了哪些指导思想? 1、九年一贯整体考虑,体现课程目标的整体性、阶段性和 连续性。 2、从三个维度提出课程目标,全面而富有新意。 3、从五个领域提出“阶段目标” ,其中“综合性学习”的 目标更应引起重视。 二三、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特点是什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四、小学语文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人文素养? 1、 爱国主义的感情和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 2、 认识并热爱中华文化,不断吸取民族智慧,继承并努 力发
18、展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3、 具有开阔的视野,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收人类优秀 文化的营养。 二五、小学语文应着力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科学素养? 1、 热爱科学; 2、 养成正确的科学态度(正确的科学态度,最重要的要 有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精神) ; 3、 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科学的思想方法就是辨证 唯物主义) 。 二六、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包括哪些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获得的基本语文素养的内容是: 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 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 具有适应力。语文课程还应当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 审美情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全
19、的人格,促进德、 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七、为什么语文课程标准中自始至终未提及“训练” ? 其目的就是为了弱化对学生带有强制性的训练,消解语文 教学中机械训练太过头的现象,以及由此造成的严重的负 面影响,特别是人文精神、审美情趣的失落,以及创造精 神和个性的消磨等等。但同时必须指出,淡化训练不等于 不要训练,语文教学中必要的训练还是需要的。 二八、什么是“语文实践”?怎样突出“语文实践”? 凡是与语文教学有关的,有助于增进学生语言的积累,提 高语文素养的实践活动,都应当视作是语文实践,包括演 讲、报告会 、学科调查、资料归集、编报、诗歌朗诵、故 事会、课外阅读等等。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语文
20、的外延 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的课程资源,语文的实践无处不 在,无处不有。要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 语文,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二九、哪一些内容属于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包括:1、查字典;2、解词、 3 、 解句;4、分段,分层次;5、归纳段意;6、概括文章的主 要内容;7、概括中心;8、朗读;9、复述;10、背诵; 11、质疑问难;12、读书笔记;13、复习;14、独立解题; 15、阅读与作文中的审题;16、立意;17、围绕中心选材、 组材;18、列写作提纲;19、自我修改习作;20、搜集和 处理语言文字等有关资料等方面的学习方法。 三十、如何正确理解语文课程
21、标准中“不宜刻意追求 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一要求? 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小学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性学科,学生所 掌握的知识只是基础性的和最基本的,因此,完全不必也 不应从完整的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去构建小学 语文的课程; 第二,我们的语文课,不是为了把学生个个都培养成语文 老师、语言学家和文学家。小学生学习一些语文知识,只 是让他们对有关的语文知识有所了解,提高一些语文素养, 为更好地学习语文获得一些必要的常识性知识; 第三,如果去追求所谓的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整,就可能 使我们的语文教育走向经院式或应试教育的歧途,掩盖和 忽视语文实践性的特点。 三一、什么是“开放而
22、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所谓“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就是要让语文课程从过 去封闭、僵化的巢臼中走出来,在课程建设上,倡导大视 野,树立大语文观,让语文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实行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的根本变革,开拓语 文教育资源,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 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并努力做到课堂教 学、语文活动、综合性学习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与 语文教育相结合。 三二、 语文课程标准为什么要突出强调“体验”? 体验是阅读、鉴赏、接受中最基本的前提活动。体验是 知识的内化,经验的升华,是个性化的知识,是自得自悟 的生命活动状态。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体验”
23、 ,使得语 文课程不再只是“文本课程” ,而更是“体验课程” 。同时, 也是苦于纠正我们过去的教育,学生主动参与、自觉发现 太少,接受性的学习太多的弊端的考虑,符合语文学科的 特点,符合文学的情感性与形象性的特点。 三三、什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 它的特点是什么?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学习过程,注重 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有助于更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并将 其运用于实践。 综合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四个 特点。 三四、怎样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处理好教与学 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主张充分发挥师生双 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它把教学的本
24、质定 位于平等对话,定位于交往。对话、交往,意味着主体之 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作用。接着语文课程标准又对教 学中师生各自所处的角色也作了明确的定位。指出“学生 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这就使得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所承担的责任和需要发 挥的作用,进一步得到了科学的界定。既然是“主人” ,就 得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既然是“主人” ,教师就得尊 重其个性差异,更不能喧宾夺主,越俎代庖;既然是“学 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就得精心组织教学活动,鼓励 和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富有成效地进行学 习,并在师生的互动中,相互沟通、影响、补充,实现真 正意义上
25、的“教学相长” 。 三五、为什么要将“过程与方法”列入语文课程目标? 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 成正确的价值观的关键。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重 教师的讲解,轻学生的学习,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还十 分普遍。所以, 语文课程标准将“过程与方法”列入语 文课程目标,是具有针对性和积极的现实意义的。再者, 这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着重关注的也 正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 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将“过程与方法” 列为语文课程目标之一,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三六、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 年级)的课程目标 有什么特点?
26、这一阶段的课程目标的特点是以识字为重点、突出基础 性,并致力于从兴趣、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着手, 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具体体现在:1、重视激发学 习兴趣,为自觉主动学习语文打下基础。2、重视学生的自 由阅读,自由表达,为自主学习语文打下基础。3、重视培 养爱美情趣,为提高人文素养打下基础。4、重视拼音识字, 为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打下基础。 与以往大纲要求相比,第一学段的课程目标则突出了以下 这些不同:(1)汉语拼音降低了要求,减少了内容。 (2) 识字提出了“会认”和“学会”两种不同的要求。 (3)阅 读强调积累,写作强调兴趣。 (4)提出了具有现代特征的 “口语交际”之说。 (
27、5)增设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三七、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34 年级)的课程目标 有什么特点? 总的思路是遵循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在阅读和口语交 际发展上下功夫,在作文的起步上下功夫,实施整体推进。 其特点是:(1)抓住听说读写的连接点,实施语文素养的 协调发展;(2)落实听说读写各项任务,促进语文能力的 全面提高;(3)遵循儿童语言的发展规律,抓好作文起步 阶段的工作。与以往大纲的要求相比,则有几下这些不同: (1)强调主动识字习惯的养成和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 (2)注重体现人文精神,降低内容理解要求。 (3)淡化文 体,提倡自由表达。 三八、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56 年级)的课程目标
28、 有什么特点? 突出的特点是加大了语文素养、特别是语文能力培养的 力度,加速推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具体体现在:(1)讲求 速度。 (2)开始分类阅读,课程目标从五年级开始,提出 了分类阅读的要求。 (3)对理解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4)提出了“猜读”和“探究性阅读”的.要求。 (5)加速 推进写作的个性化进程,提高写作能力。 (6)继续注重提 高口语交际能力,注重实践活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三九、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对汉语拼音教学 提出了哪些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关于汉语拼音的原 话是这样的:“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在趣味性,宜以活 动和游戏为主,与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
29、结合。 ” 这段话含着三个方面的意思: 1、强调趣味性,不要让学生感到枯燥、讨厌,以免学生在 学习语文的起始阶段就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2、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3、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四十、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 ,对识字教学提 出了哪些要求? 对识字教学所提出的要求,主要是: (1)1、2 年级要把识字教学作为教学重点。 (2)1、2 年级要多认少写,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 (3)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识字的主要材料。这些 语言因素包括儿童熟悉的语音(口语)及生活中常见的儿 童熟知的用语等。 (4)要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识字和生活、识字和认识 客观事物结合
30、起来。 (5) 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图片、实物 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多种手段) ,使抽象变为形象,有利于 学生掌握。 四一、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12 年级会写 8001000 个 常用字,那么,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在教学中 应怎样把握? 对要求认识的字,我们只要求学生认识在课文中认 识,换个地方也还认识就可以了,不要再有其他要求;要 求会写的字,只要能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写得正确、端 正,大体了解意思,并会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运用便可以。 在教学中需要着重注意的问题是,指导学生认识要认的字 时,不要花时间让学生分析、识记字形。而对要求会写的 字,则要切实掌握,要能在书面语言中正
31、确运用。总之, 我们要严格按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两类字不同的教学要 求进行教学,把时间、精力用在该花的地方。 四二、对教材中要求认识的字,怎样才能做到认得快,不 回生? 一是第一次指导学生认字要给学生以强刺激,使学生对字 的第一印象强烈、深刻。二是当堂采取多种方法复现,及 时巩固要求认识的字。三是鼓励、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自主 识字,这样既扩大了认字量,又不断巩固课内所充分反映 字。 四三、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 ,对写字教学提 出了哪些要求? 1、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 2、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四、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 ,对阅读教
32、学提 出了哪些要求?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也是这次课 程改革中的重头戏。关于阅读的概念和阅读的意义, 语文 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 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这是从学生的接受、 发展的角度对阅读概念的界定。它说明阅读本身不是目的, 只是一种手段和途径。它的目标和功能是为了人的生存、 社会交往,也就是为了人的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 教学所作的诠释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 对话的过程。 ” 基于以上这些理念与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 的要求主要是: (1) 阅读教学的教学行为应该是师生互动、平等交往, 而不是教师讲,学生听
33、,教师要求主,学生做。不应以教 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坚决摒弃繁琐分析, 抽象说教。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把阅 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 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 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3)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就阅读教学本身的规律而言, 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如 下要求: (1) 要把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 力,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 (2) 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 思和批判等环节,能力和
34、阅读质量。 (3) 强调读的作用,要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和提高 学 生阅读能力需要,灵活选用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 读和浏览等方式,并努力增加阅读的实践机会。 (4) 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语法 修辞知识可以根据理解课文的需要,随文学习。 (5) 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 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 的书。 四五、阅读教学中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具体指的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 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里的“感受、理解、欣 赏和评价能力”具体指的是: 阅读中的感受力:指通过字面对阅
35、读材料获得初步感受, 大致印象和表层意义的能力。它是理解性阅读的基础,一 般与直觉思维有关。 阅读中的理解力:阅读是一个从书面符号中进行译码从而 获得意义的过程。通过书面符号的译码获得意义的能力, 就是阅读的理解力。理解力是阅读能力核心。理解力的高 低与学生的经验、知识、思维能力有关。 阅读的欣赏力:是指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文章中 的形象、意蕴、情感以及用词造句、语言节奏、情调风格 等特色进行欣赏的能力。欣赏能力是获得审美享受、陶冶 情感的基础。 阅读中评价力:是指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材 料的思想、结构、语言和表现手法等特色进行评价的能力。 阅读评价是通过对文本的分析、鉴赏及价
36、值判断后所获取 的一种理性认识。 四六、什么是“探究性阅读”?什么是“创造性阅读”? 所谓“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的驱动下, 发挥主体精神,对文本如语言情感、态度价值观,表现手 法以及蕴含的其他深层含义进行地探究的阅读活动。 所谓“创造性阅读” ,是指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诱发 学生的创造动机,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思考、体味, 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与众不同的或从未有未被拦阻 结论和独特感悟阅读活动。 “创造性阅读”具有个性化和新 颖性两个特点。 四七、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哪些新的阅读教学策略? 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 2、 “阅读是学生个
37、性化行为” 。 3、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4、主张让学生逐步学会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 浏览等多种阅读的基本方法,以便能使学生根据需要,灵 活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5、提出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语法修 辞知识可以随文学习。 6、对阅读的速度和课外阅读确定了量化指标,并主张培养 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 的书。 四八、小学生从什么时候开始课外阅读为宜? 越早越好。儿童认了字,必然会有强烈的阅读的欲望。老 师应当支持、鼓励,千万不要压制。 四九、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作文有哪几种表述?为什 么要用不同的表述? 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有三种表述,第一学
38、段称作“写 话” ,第二、第三学段称“习作” ,到了第四学段才叫作 “写作”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作文的难度,消除学生对 作文的惧怕心理和作文的神秘感,使他们能敢于写作文, 乐于写作文。第一学段的“写话” ,顾名思义,写的是“话” ,是学生口中想说的话。既然是“写话” ,就有很大的随意 性,写一句,写二句,写几句都行。写的内容也不必限制。 从三年级开始,起步习作,因为这时的作文,还带有练习 的性质,所以语文课程标准称其为“习作” 。既然是 “习作” ,自然还不应以十分规范的要求去限制学生,这就 可能防止人为地拔高习作要求,导致学生对习作产生畏难 情绪,失去习作兴趣。所以,对作文的几种不同称谓
39、,是 从适应学生作文的规律和有得于改进小学作文教学的角度 来考虑的。 五十、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对作文教学提出 了哪些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只有“能具体明确, 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见。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 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样一条要求。这比原大纲中 的要求显然要简单得多,也浅显得多。 语文课程标准在 “教学建议”中对作文所提的要求。归结起来,主要有以 下几点: (1)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动笔,乐 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观察、思考、表现、评价 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
40、、空 话、套话。 (3) 要求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 创意的表达。少写命题作文,提倡学生自主拟题。 (4) 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 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写作。重 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五一、 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提出了哪些要求? 从听的角度提出的要求是:“耐心专注地倾听,应根据对 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 “能 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展意见” 。 从说(表达)的角度提出的要求是: “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 离话题” 。 “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
41、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 “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高速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 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 “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 突出要点” 。 “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 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 “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 有条理、有根据” 。 五二、怎样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优化小 学的口语交际? (1)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2) 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3) 口语交际的话题,要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 (4) 要努力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5) 要提供学生口语交际
42、的机会。 五三、 语文课程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个维度和五 个领域,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个维度:(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上三个维度中的“知识与能力”是学 习语文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是语文学习的动力,也是人的发展所必须 具备的。 五个方面分别是:(1)识字与写字;(2)阅读;(3)写 作;(4)口语交际;(5)综合学习。 五四、与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相比, 语文课程标准的评 价有何新意? (1) 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目标的程度,更 是为了检验和改进的语文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 善教学过程,从而有
43、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 评价的领域和内容,反映了语文课程的全貌,使 评价更具全面性和更富合理性。 (3) 评价的方式、方法多样化,更具灵活性。 (4) 在课程评价的主体上,要求将教师的评价、学生 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结合起来。 五五、语文教学的评价原则是什么? (1)发展性原则。 (2)全面性原则。 (3)过程性原则。 (4)综合性原则。 (5)灵活性原则。 五六、 “知识和能力”的评价要素是什么? “知识”与“能力”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语文知识 含三个领域的内容。即“语言知识” 、 “文章知识”和“文 学知识” 。语言知识包括借助拼音和字典认读汉字,区别字 音、字形、字义、理
44、解词义、句义、词义。文章知识包括 了解词法、句法,了解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文学知识包 括了解文体样式,了解文学常识,欣赏文学作品,背诵古 诗文,语文能力分一般能力和发展能力两部分。一般能力 即听、说、读、写的能力;发展能力包括认识能力、自学 能力、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七、怎样对“知识和能力”进行评价? 对语文知识评价,一般可从广度、深度和品位三个角度进 行评价。所谓“广度” ,就是看学生所积累和掌握的语文知 识的“量”有多少。所谓“深度” ,指的是学生对语文知识 的内化程度。 “品位”是指学生在获取这些语文知识的同时 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语文能力”则可以 从“用”和“创”
45、两个方面对其实施评价。也就是通过创 设一定的语文情境来测评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运用和创新程 度。 五八、 “过程和方法”的评价要素有哪一些? 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要素是:(1)课堂参与(注意听讲、主 动参与,发表见解、质疑讨论) ;(2)阅读习惯(每天阅 读,能边读、边思考、边批注) ;(3)表达习惯(勤动笔 写文,并有修改习惯,根据需要自信地进行口语交际) ; (4)学习方法(会熟练运用字典、词典,学会预习、复习、 查引资料) ;(5)课外(课外喜欢学习,常常阅读、练笔, 有摘录、剪贴、笔记) 。 五九、对“过程和方法”怎样实施评价? 过程和方法的评价,主要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着重从学 生日常学习行
46、为的观察中,分析和对学生此环节上的表现 进行尽可能全面、客观的描述与判断,为学生对学习过程 和学习方法作出更合乎学习规律的调整和修订提供决策依 据。当然,也不完全摒弃定量评价。但定量评价中的百分 制和等级制两种方法,则拟以采用等级制评分方法为宜。 此外,对“过程和方法” ,还可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和 “语文学习档案资料”等评价手段来动态地进行描述。 六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要素有哪一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看评价要素可以分作四个方面:(1)热 爱语文(热爱生活、积累语感) ;(2)关心文化(关心科 学、关心人文) ;(3)参与实践(接触社会、学会交流) ; (4)学会合作(共同探究
47、、共享成果) ;(5)化智为德 (认识自我与社会,珍爱人生与正确的价值取向) 。 六一、怎样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方法,基本上与“过程和方 法”的评价方法相同,也以定性评价为主,注意用成长记 录的方式或“语文学习档案”的方式,全面、真实、动态 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状态清楚地呈现出来。 六二、 “识字写字”的评价要素包括哪一些?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识字写字的总体目标,识字写 字的评价要素包括识字的数量、识字的质量(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识字能力(读准字音、能独立识字) 和写字的能力(能写规范的行楷字,有一定的书写速度, 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四
48、个方面。 六三、怎样对识字写字进行评价? 对识字写字的评价,传统的许多做法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而以下这几点则应纠正和引起注意: 1、要纠正“重识轻写”的偏颇,不但应要求学生“识”的 达标,还要同时要求“写”的达标。只评“识”不评“写” , 不是完整的“识字写字”教学评价。 2、应纠正只重“识”数量,不重“识”的能力的偏颇。 3、应纠正只重教师评价,不重学生自我评价的偏颇。 4、注意严格掌握分阶段要求,严格区别“两会”和“四会” 的要求。 5、注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和习惯。 6、注意发挥识字写字的美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 提高书法的欣赏能力,让学生喜欢汉字、热爱汉字。 六四、 “阅读”评价的要素有哪些?怎样对“阅读”进行评 价评价? 阅读的评价可围绕四个层面展开,即阅读的量、阅读的质、 阅读的态度与习惯、阅读的能力。具体的评价要素主要是: 1、词语的学习,包括词语的读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