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7 ,大小:264.25KB ,
资源ID:41531      下载积分:2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415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对ST板块的重点分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文初)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对ST板块的重点分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

1、1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计学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对ST板块的重点分析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一直是证券市场各方参与者与利益相关者关注的焦点,其中的盈余信息又处于核心地位。因此,盈余管理问题备受瞩目,盈余管理时目前国内外经济学和会计学界广泛研究的课题之一。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留有的空间进行盈余管理,会影响盈余信息的有用性、客观性、可靠性,不能公允表达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对盈余管理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1998年我国证券交易所实施ST制度以来,ST上市公司就成为了证券市场独特的一份子。所谓ST上市公司(LISTEDCOMPANYUNDERSPECIALTREATMENT

2、)是指我国证券市场中由于出现财务状况或者其他异常状况而被证交所以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被ST的原因主要有最近两个会计年度审计结果的净利润为负值,或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若上市公司第三个会计年度仍然亏损,证监会就会暂停其股票上市。在面临退市的压力下,ST有很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目前,我国学者对ST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表明盈余管理行为广泛存在于ST公司的经营活动中,其对盈余指标的影响程度也能被大致计量。但传统的实证研究手段却无法解释这样的一个问题被盈余管理修饰过的盈余指标的确会影响其披露的信息质量,即出现会计信息失真,但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却不一定是负面的。在对ST公司盈余管理的分析中不难

3、看到,必要的、有效的盈余管理不仅可以规避中国证监会的处罚,同时也为企业摘掉“ST”的帽子奠定了基础。如果ST公司能成功的解除退市风险,从微观层面来看,不但可以保住非常珍贵的“壳”资源,防止债权人在破产清算时受到损失,而且可以维持其股价,避免影响投资人的利益从宏观层面来看,还可以避免ST公司的退市对资本市场的不良影响。由此可见,当ST公司能有效地利用盈余管理时,很有可能出现同2时符合多方利益的结果。ST上市公司游走于破产、退市边缘,对于这样特殊的群体更应该从主体经营业务上提升业绩,不管其盈余管理的手段、动机如何复杂,如果目光短视,围绕盈余管理对财务内容进行改造,确实能获得短期利益,但只会在这条道

4、路上越走越远。尤其当投资者和债权人知道企业的真实状况,将会失去投资信心,最终损害的还是企业自身利益。将盈余管理和ST上市公司两者结合起来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ST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为完善我国ST制度提供参考价值。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研究的基本内容很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研究了ST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状况,如从资产减值,重组,公司治理,审计意见,高管薪酬,内部控制等方面,并提出了相当多的建设性观点和意见。当然,也不少人更多的是利用实证研究,运用适当的财务指标,选择合适的模型,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为自己的立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当然也不少学者选取某个案例进行专门的实证分析。盈余管

5、理手段至始至终都是研究的焦点,不少学者在盈余管理的各种假设条件基础的相关性研究上,多数选用了SPSS统计软件进行LGSIOITC回归性分析。也有学者用EXCEL等数据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虽然盈余管理由来已久,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盈余管理会不断呈现出特定时期的特点。当然在总体环境变化不大下,还是有一定延续性、相关性。不少学者在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研究上取得了很大成果,进一步转入对盈余管理程度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是琼斯模型、修正的琼斯模型等进行数据分析,进行盈余管理程度的研究。近年来很多文献围绕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主要着眼的是上市公司这个大的背景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多数是2007年以前的,围绕ST板块

6、的专门性研究比较少,尤其是选取近几年的更是少之又少。本文拟选取截止2009年止在上海和深圳证交所进行交易的曾受到过退市风险处理ST上市公司进行研究。运用修正的现金流量琼斯模型来衡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选定前一年为ST当年为非ST或前一年为非ST当年为ST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其前后盈余管理行为的变化,提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3相关建议。论文框架1引言11ST制度及盈余管理的背景2盈余管理行为分析21盈余管理动机211契约动机212资本市场动机213监管动机22盈余管理手段221资产减值222资产重组223关联交易224来自地方政府的补贴收入3研究分析31问题提出32涉及的修正现金流量模型

7、33样本的选取和数据来源34样本的每股收益341T1年为非ST,T年为ST342T1年为ST,T年为非ST4统计检验及结果分析41T1年为非ST,T年为ST样本回归411T1年回归结果412T1年回归结果413两年回归结果比较42T1年为ST,T年为非ST样本回归421T1年回归结果422T1年回归结果4423两年回归结果比较43盈余管理动向分析5总结与建议51结论52相关建议521完善会计准则522完善ST制度523加强会计信息的披露524投资者增强自身识别盈余管理的能力525上市公司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本文将主要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形式来研究主题,分

8、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本论文主要通过研究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相关的经验,并结合自身情况,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进行研究文献检索法通过网络、图书馆电子数据查阅相关文献,学习、研究前人的优点、缺点,结合自身特点进行研究。数据相关性分析,建立相关模型,获取真实的数据,定量分析。比较前后两年上市公司戴帽前后的盈余管理行为变化,得出相关结论。通过比较结果找出ST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一)启动阶段(2010年11月12日前)确定指导教师、申报毕业论文题目,师生双向选题,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做好开题前期工作。(二)开题阶段(2010年

9、12月10日前)在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等工作,组织开题论证和初期检查工作。(三)实施阶段(2011年5月5日前)进行课题的实验、设计、调研及结果的5处理与分析等,完成论文写作或毕业设计说明书,进行毕业论文的审阅和修改完善。(四)答辩阶段(2011年5月22日前)毕业论文的第一次答辩资格审查、答辩、成绩评定及成绩输入。(五)答辩阶段(2011年6月5日前)毕业论文的第二次答辩资格审查、答辩、成绩评定及成绩输入。(六)评价阶段(2011年6月17日前)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总结、评估和评优、材料归档。五、主要参考文献1宁亚平盈余管理本质探析J会计研究

10、,2005,6;65682王跃堂、周雪、张莉长期资产减值公允价值的体现还是盈余管理行为J会计研究,2005,8;30363杨智、贺勇因子分析法应用于我国ST、ST上市公司综合绩效评价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6,4;38414沈亚军我国ST上市公司治理缺陷与董事问责关系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6,20;49535吕长江、赵宇恒ST生命轨迹的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6,2(4);44516赵春光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论资产减值准则的政策涵义J会计研究,2006,3;11177孙志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J科技与经济,2006,2;86878余菊、黄万才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

11、的主成分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10;3223239李斌、孙月静公司治理预警基于ST上市公司的研究J财贸经济,2006,12;364010黄新建、吴江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研究基于我国ST公司的经验数据J生态经济,2007,1;788211王兵独立董事监督了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视角J金融研6究,2007,1;10912012吕长江、赵恒宇ST公司重组的生存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7,6;869113东伟ST公司的中国式重组J商界评论,2008,1;363814季春关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探讨J经济师,2008,8;858715卜华、张宇扬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中国管

12、理信息化,2008,10;373916秦志敏、朱冬兴盈余边缘上市公司的特征研究及其警示J财会学习,2009,12;363817陈云霏浅议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J南北桥,2009,10;121218余应敏、王楠ST公司重组缘何“屡败屡战”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09,4242519张有达、李霞浅析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J财会研究,2009,24;596020邓红艳资产减值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09,7;3637,4621鄢波、杜勇新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对ST公司财务的影响以ST东方通信为例J北方经贸,2010,2;788022龙静、杨帆、陈明关于上市

13、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3;424423熊黎、田野ST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企业导报,2010,1;12312424JENSEN,MAGENCYCOSTSOFOVERVALUEDEQUITYJFINANCIALMANAGEMENT,2005,3451925BURGSTAHLERDLHAILANDCLEUZTHEIMPORTANCEOFREPORTINGINCENTIVESEARNINGSMANGEMENTINEUROPEANPRIVATEANDPUBLICFIRMSJTHEACCOUNTINGREVIEW,2006,81;98310167毕业论文

14、文献综述会计学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对ST板块的重点分析自从1998年实行上市公司异常状况特殊处理(SPECIALTREATMENT)以来,ST上市公司便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ST上市公司顾名思义,即财务状况差,经营业绩不好,面临退市危机的公司。为了保住稀有的壳资源,自然会使出浑身解数,避免身陷囹圄。而盈余管理也顺其自然成了不少ST上市公司避免退市,摘掉帽子的不二法门。吕长江、赵宇恒(2006)就通过对ST戴帽,脱帽情况进行了研究,得出了ST普遍存在资产重组、关联交易等情况的结论。很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研究了ST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状况,如从资产减值、资产重组、公司治理、关联交易等方面,并提出了相

15、当多的建设性观点和意见。当然,也不少人更多的是利用应计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为自己理论提供支持。尽管STEPHENRSTUBBEN(2010)指出收入模型比应计模型更具有可靠性,但这些利用应计模型的实证研究帮助我们对盈余管理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一、盈余管理动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以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的,在会计准则、制度、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的变更、交易的规划等手段调节控制企业的盈余,以使会计报表数据达到期望的效果。盈余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经营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企业向相关利益者传递的最重要信息。现实世界中,衡量公司盈余的指标主

16、要由经营利润,税后利润,税前利润等。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的年度会计盈余又派生出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相关指标,这些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盈余管理的合法性舞弊与盈余管理不同,宁亚平(2005)指出盈余管理具有合法性、合理性、增殖性。这无疑让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借口。会计盈余信息与市场监管和公司价值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决定了盈余管理的愈演愈烈。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无外乎是各种各样的利益驱动。其合法的外衣助长了ST上市公司选择盈余管理避免退市。也就是说ST上市公司是避免账面发生亏损而影响到自身的利益进行盈余管理。2、契约动机刘睿智2009得出以下结论操纵性应计利润对上市公司高管

17、年薪存在显著影响;高管操纵盈余的动机随着年薪与报告利润相关性的增加而增加。这说明了管理者可能从利己的角8度出发,选择盈余管理。同时,资金是上市公司的血液,公司往往拥有大量的债务契约。杨智、贺勇(2006)通过对ST、ST上市公司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揭示了债务负担过重是制约此类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就为ST提高利润,避免退市提供了支持。3、资本市场动机而根据JENSEN2005提出的价值高估代理理论,即上市公司价值被高估,管理者可能有两种行为出现一是真实绩效报告低于市场预期的盈余,二是人为夸大公司的报告盈余,以暂时满足市场的预期。追其企业管理当局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无疑也成为了盈余管

18、理的动机之一。HAIL和LEUZ(2006)认为市场压力和机构因素迫使管理层报告反映公司经济状况的会计盈余。ANNEBEYER(2009)分析了资本市场价格、管理预测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经理会关注他们在盈余预测的错误程度及并作出利于资本市场价格的盈余管理。微利上市公司与ST上市公司天堂与地狱仅有一线之隔。如果微利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退回去就会被ST,这反而说明了其盈余管理的强烈动机。卜华、张宇扬(2008)选取了2002到2005我国制造业微利上市公司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每股收益密度函数后,得出我国制造亏损行业确实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秦志敏、朱东兴(2009)指出许多盈亏边缘上市公司现

19、在正戴帽,或已经脱帽。盈亏边缘上市公司很可能利用各种手段逃过ST,这为ST制度提出了挑战。4、监管动机由于出现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被证券交易所依法实施ST的公司。根据有关法规,当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后,公司不仅会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股票投资价值也会受到不利的影响,同时公司还将面临被暂停上市以至终止上市的风险因此,对公司本身及其管理层而言,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有强烈的摆脱特别处理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当企业经营业绩很难在短期内实现根本好转时,公司的管理层很可能会采取盈余管理行为。上市公司如果出现亏损,公司形象及其股价均会受到影响,不利于公司的发展及进一步融资,还有可能会继续亏损而被特别处理或暂停

20、上市。二、盈余管理手段盈余管理手段至始至终都是研究的焦点。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会不断呈现出特定时期的特点。当然在总体环境变化不大下,还是有一定延续性、相关性。1、ST资产减值盈余管理2006年新资产减值准则颁布,2007年实施,新准则限定了资产减值一经确认不得9在以后期间转回。在这新旧政策交替期间,不少学者针对这种变化对盈余管理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众所周知,我国会计准备与国际趋同已是大势所趋,在这点上却采取了与IASB不同做法,自然有其深意。其实在此之前,已有不少学者如王跃堂、周雪、张莉(2005)就曾质疑长期资产减值的主观性,尤其是追溯调整方面,并没有体现公允价值的优良特性,反而充当了盈余

21、管理的重要手段。赵春光(2006)通过反面思考,即从允许转回对盈余管理带来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解读了这一政策。结果论证了减值前亏损的公司会以转回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避亏,从而支持了不转回政策符合我国国情的观点。张有达,李霞(2009)则进一步指出,新政策并未明确指出针对存货、短期投资等项目的资产减值是否可以冲回,这也为ST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契机。邓红艳(2009)针对这一点,考虑到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少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多计提短期投资等减值准备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进而设定了相关假设,实证研究了新准则实施前后长短期投资减值准备计提量变化情况,发现盈余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新准则前以长期资产减值准

22、备转回为主,准则后则转为加大短期投资减值准备计提。李刚(2008)特地选择了19992003年间的30家ST上市公司组成专门样本,并将相关样本依据假设,划分为四个时间段,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T上市公司综合运用各种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其中以存货减值准备居多。资产减值准备的行为模式表现为被ST前,少提减值准备;不得不披露时,则利用较高的资产减值巨额冲销;亏损不可避免,被ST时盈余管理行为加剧;为免摘牌,进行资产减值转回调整利润。鄢波、杜勇(2010)则以ST东方通信为具体案例,利用财务报告数据,分析了新资产减值政策的实施,对ST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遏制效果。数据选取的是从2005

23、年到2007连续三年的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数和计提数及其对利润的影响。同样得出了存货跌价准备转回成为新准则后主要转回对象。当然无可否认,新准则的实施对ST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确实起到了一定积极效果。2、ST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公司治理结构应运而生。其目的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总经理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而有效的公司治理往往对公司盈余质量起到良好的监控作用。龙静、杨帆、陈明(2010)以辽宁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负相关。国有股比例与盈余管理水平显著正相关。董事会人数与盈余管理不一定直接相关。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负相关。关联次数交易与

24、盈余管理正相关,关联交易10金额则与则正相关。黄新建、吴江(2007)则选取了1999到2004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披露的ST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从股权结构和董事会检验了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的密切关系。国家股、法人股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不显著。原因可能是股权分类不清造成的。流通股与盈余管理关系亦不显著。股权集中度水平显著,与盈余管理成正相关。董事会与监事会作用不显著。董事长与总经理两权合一不显著。而独立董事超过了显著水平,说明独立董事数量与盈余管理成反向关系。进一步指出了所有权高度集中下,控股股东出于自身利益,易于出现盈余管理。独立董事则有利于抑制盈余管理,监事会对盈余管理作用甚微。独立董

25、事作为公司治理重要部分,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相当重要。王兵2007从中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视角,去检验独立董事监督程度。通过利用DD会计模型衡量应计利润配比经营现金流量的程度来检验。独立董事比例不断提高,但并没有改善盈余质量。配备会计专业背景的独立董事有助于提高盈余质量。而公司津贴、独立董事简直数量与盈余质量成反向关系。这警示了独立董事发挥作用有限,还要加以规范和完善。而ST本身存在诸多问题,这更与它自身的公司治理脱不了关系。李斌、孙月静(2006)从公司治理预警的角度,对比ST和非ST上市公司,研究了ST上市公司的治理状况,得出ST比非ST在公司治理的很多方面差的结论。如其中包括ST上市公司

26、参与度低于非ST市公司参与度高,ST的平均独立董事个数比例少于非ST上市公司,而ST的平均监事个数同样少于非ST上市公司等。ST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诸多问题确实令人堪忧,这为盈余管理埋下了重大隐患。沈亚军(2006)独辟蹊径从我国ST上市公司治理缺陷与董事问责制关系进行了研究假设。通过对2001年到2004年间董事受到证交所公开谴责的ST上市公司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研究指出,董事问责制缺乏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制度缺陷,为完善我国公司治理提供了参考。3、ST重组盈余管理随着2007年破产法扩大其面向范围,破产成了经营不善、走投无路的上市公司无奈选择。而ST上市公司的特殊性,更因此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光

27、环,连续的业绩不佳,连年的亏损,使它不得不面对更惨烈的选择,。由于上市资格名额的稀缺性,更赋予上市资格以中国特色的壳效应。有了壳,才能圈更多的钱,没了壳,就失去了在资本市场集资的先天优势。为了突出重围,ST公司选择资产重组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东伟(2008)就ST公司的中国式重组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十个重组有九个失败。余应敏、王楠(2009)也提出了ST公司屡战屡败背后潜藏的暗流。ST公司通过过分包装,粉饰11报表,年末突击重组,并非战略上的考虑,而是为了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陈云霏(2009)指出新准则明确了债务重组计作当期营业外收入后,对债务负担沉重的上市公司增加了利润,不排除利用这一手段进

28、行操控利润的可能。吕长江、赵宇恒(2007)选取1999年到2001年78家戴帽公司进行实证分析,说明了重组活动对ST生存起到重大影响,而深入的重组则起到了改善盈利业绩,脱掉帽子,恢复正常的显著效果。4、ST关联交易盈余管理上市公司与其附属子公司及关联方之间特殊的关系,为关联交易营造了土壤,也让ST上市公司危机时刻,提供了救命稻草。季春(2008)就提到了ST上市公司通过为了避免退市、破产,保住壳资源运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孙志国(2006)选取2004年沪深上市公司A股披露重大关联交易并出示无保留意见为样本,对净资产收益率总体分布及关联交易分组进行分析,不仅得出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盈

29、余管理,还得出ST关联交易更为明显的结论。于菊、黄万才2006则选取了2001到2002年深市A股为样本研究了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关联交易的主要成分,其中ST公司当年大多进行的是盈余利润输出。熊黎、田野(2010)选定非线性LOGIT逻辑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有效性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关联方交易成为ST上市公司最常用的有效盈余管理手段。盈余管理的动机决定盈余管理的手段,基于业绩考核、获取信贷资金、发行股票和政治目的,其表现形式一般为利润最大化或利润平滑;基于纳税、更换总经理等目的,一般以利润最小化和亏损清洗的形式出现。然而,当盈余管理的几种动机交织在一起时,如新更换的总经理期望获

30、得巨额贷款时,就会出现在不同的盈余管理类型中的选择问题。因此,几种类型的盈余管理是相互关联的。但是,前期的利润透支必导致后期的利润亏空,日积月累,当公司不堪利润重负,必将出现利润大幅下滑或暴亏。对证券市场而言,出现最多的盈余管理是利润最大化,也可以说是虚盈实亏。三、研究结论与启示盈余管理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它的存在与市场效率、会计制度建设、对公司的考核评价方式、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公司的外部监督密切相关,要减少上市公司的盈余操纵行为。虽然盈余管理是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是合法的,但是盈余管理实质上违背了中立性原则,会误导利益关系人的相关决策,阻碍资本市场的发展,因此,应尽量缩小其空间范围。ST

31、上市公司游走于破产、退市边缘,对于这样特殊的群体更应该从主体经营业务上提升业绩,不管其盈余管理的手段、动机如何复杂,如果目光短视,围绕盈余管理对财务内容进行12改造,确实能获得短期利益,但只会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尤其当投资者和债权人知道企业的真实状况,将会失去投资信心,最终损害的还是企业自身利益。参考文献1姜国华、王汉生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就应该被“ST”吗J经济研究,2005,3;1001072宁亚平盈余管理本质探析J会计研究,2005,6;65683王跃堂、周雪、张莉长期资产减值公允价值的体现还是盈余管理行为J会计研究,2005,8;30364杨智、贺勇因子分析法应用于我国ST、ST上市

32、公司综合绩效评价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6,4;38415沈亚军我国ST上市公司治理缺陷与董事问责关系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6,20;49536吕长江、赵宇恒ST生命轨迹的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2006,2(4);44517赵春光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论资产减值准则的政策涵义J会计研究,2006,3;11178孙志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J科技与经济,2006,2;86879余菊、黄万才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主成分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10;32232310李斌、孙月静公司治理预警基于ST上市公司的研究J财贸经济,2006,12;364011黄新建、吴江公司治理结构与盈

33、余管理研究基于我国ST公司的经验数据J生态经济,2007,1;788212王兵独立董事监督了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视角J金融研究,2007,1;10912013吕长江、赵恒宇ST公司重组的生存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7,6;869114东伟ST公司的中国式重组J商界,2008,1;363815季春关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探讨J经济师,2008,8;858716卜华、张宇扬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0;37391317秦志敏、朱冬兴盈余边缘上市公司的特征研究及其警示J财会学习,2009,12;363818陈云霏浅议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J南

34、北桥,2009,10;121219余应敏、王楠ST公司重组缘何“屡败屡战”J财务与会计,2009,4242520张有达、李霞浅析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J财会研究,2009,24;596021邓红艳资产减值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09,7;3637,4622刘睿智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9;656823鄢波、杜勇新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对ST公司财务的影响以ST东方通信为例J北方经贸,2010,2;788024龙静、杨帆、陈明关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3;424425熊黎、田野ST上市

35、公司盈余管理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企业导报,2010,1;12312426JENSEN,MAGENCYCOSTSOFOVERVALUEDEQUITYJFINANCIALMANAGEMENT,2005,3451927BURGSTAHLERDLHAILANDCLEUZTHEIMPORTANCEOFREPORTINGINCENTIVESEARNINGSMANGEMENTINEUROPEANPRIVATEANDPUBLICFIRMSJTHEACCOUNTINGREVIEW,2006,81;28ANNEBEYERCAPITALMARKETPRICES,MANAGEMENTFORECASTS,ANDEARNI

36、NGSMANAGEMENTJTHEACCOUNTINGREVIEW,2009,61713171729STEPHENRSTUBBENDISCRETIONARYREVENUESASAMEASUREOFEARNINGSMANAGEMENTJTHEACCOUNTINGREVIEW,2010,269569914本科毕业论文(20_届)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对ST板块的重点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对ST板块的重点分析1目录1引言211盈余管理的背景及ST制度22盈余管理行为分析321盈余管理的动机3211契约动机3212资本市场动机4213监管动机422盈余管理的手段4221资产减值5222资产重组

37、5223关联交易5224来自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收入63研究设计631问题提出632涉及的修正现金流量模型633样本的选取和数据来源734样本的每股收益9341T1年为非ST,T年为ST9342T1年为ST,T年为非ST104统计检验及结果分析1141T1年为非ST,T年为ST的样本回归11411T1年模型回归结果11412T年模型回归结果12413两年系数检验结果比较1242T1年为ST,T年为非ST的样本回归13421T1年模型回归结果13422T年模型回归结果13423两年系数检验结果比较1343盈余管理动向分析145总结和建议1551研究结论1552相关建议16521完善会计准则1652

38、2完善ST制度16523加强会计信息的披露16524投资者增强自身识别盈余管理的能力16525上市公司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17附录1表31样本分布情况、表32第一类样本、表33第二类样本、表34第一类样本的每股收益统计、表35第二类样本的每股收益统计18附录2第一类样本回归结果表41、表42、表43、表4420附录3第二类样本回归结果表45、表46、表47、表4821参考文献22摘要ST上市公司作为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群体,在盈余管理上有其特殊的需求,有鉴于此,本文主要从资产减值、资产重组、关联交易等方面,分析ST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状,探究ST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本文选取2001年到2

39、009年在上海和深圳证交所进行交易的ST上市公司进行研究。运用修正的现金流量琼斯模型来衡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选定T1年为ST而T为非ST或T1为非ST而T年为ST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其两年间盈余管理行为的变化,发现前一种情况,盈余管理的动向趋于对“营业收入变动额应收账款变动额”和“固定资产总额”进行不同程度管理,后者则在趋向于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进行不同程度管理。关键词上市公司;ST板块;盈余管理;实证研究ABSTRACTSTLISTEDCOMPANIESASTHESPECIALGROUPSINLISTEDCOMPANIES,HAVESPECIALDEMANDINEARNINGSMA

40、NGEMENTINVIEWOFTHIS,THISARTICLEMAINLYFROMTHEIMPAIRMENTOFASSETS,ASSETSREORGANIZATION,ASSOCIATEDTRADE,ETC,ANALYZESSTLISTEDCOMPANIESEARNINGSMANAGEMENTATPRESENTSITUATION,ANDEXPLORESTHEMOTIVATIONSANDMEANSOFSTLISTEDCOMPANIESINEARNINGSMANAGEMENTTHISPAPERINTENDSTOSELECTSTLISTEDCOMPANIESFROM2001YEARTO2009YEA

41、RINSHANGHAIANDSHENZHENSTOCKEXCHANGEFORRESEARCHUSINGMODIFIEDCASHFLOWJOENSMODELMEASURESTHEDEGREEOFEARNINGSMANAGEMENTOFLISTEDCOMPANIES,SELECTINGTHESTCOMPANIESWHICHARENTSTINTHEPREVIOUSYEARANDSTINTHOSEYEARSORWHICHARESTINTHEPREVIOUSYEARANDNOTSTINTHOSEYEARSASRESEARCHSAMPLESTHERESEARCHOFSTLISTEDCOMPANIESEAR

42、NINGSMANGEMENTWILLPUTFORWARDBEHAVIORALCHANGESBETWEENTHETWOYEARS,THENFINDSOUTEXISTINGPROBLEMSANDGIVESSTLISTEDSYSTEMSOMESUGGESTIONSFORFURTHERIMPROVEMENTFORTHEFORMERCASE,THETRENDOFEARNINGSMANAGEMENTCHANGESTENDSTOMANAGE“OPERATINGINCOMECHANGEACCOUNTSRECEIVABLECHANGE“AND“TOTALFIXEDASSETS“FORDIFFERENTDEGRE

43、EMANAGEMENT,THELATTERFORBUSINESSACTIVITIESTENDSTOMANAGEDIFFERENTEXTENTCASHFLOWMANAGEMENTKEYWORDSLISTEDCOMPANY;STPLATE;EARNINGSMANAGEMENT;THEEMPIRICALRESEARCH1引言自从1998年实行上市公司异常状况特殊处理(SPECIALTREATMENT)以来,ST上市公司便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ST上市公司面临退市的风险,为了保住稀有的壳资源,ST上市公司自然会使出浑身解数,避免身陷囹圄。而盈余管理也顺其自然成了不少ST上市公司避免退市,摘掉帽子的不二法

44、门。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ST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状况,如从资产减值、资产重组、关联交易等方面,并提出了相当多的建设性观点和建议。当然,不少人更多的是利用实证研究,运用适当的财务指标,选择合适的模型,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为自己的立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11盈余管理的背景及ST制度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一直是证券市场各方参与者与利益相关者关注的焦点,其中的盈余信息又处于核心地位。盈余管理是一个与投资者保护和会计准则制定紧密相关的重要问题。因此,盈余管理问题备受瞩目,是目前国内外经济学和会计学界广泛研究的课题之一。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留有的空间进行盈余管理,会影响盈余信息的有用性、客观性、可靠性,

45、不能公允表达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对盈余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1998年我国证券交易所实施ST制度以来,ST上市公司就成为了证券市场独特的一份子。所谓ST上市公司(LISTEDCOMPANYUNDERSPECIALTREATMENT)是指我国证券市场中由于出现财务状况或者其他异常状况而被证交所以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被ST的原因主要有最近两个会计年度审计结果的净利润为负值,或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若上市公司第三个会计年度仍然亏损,证监会就会暂停其股票上市。在面临退市的压力下,ST有很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低劣的盈余质量不仅误导了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制约了企业的可

46、持续发展,而且破坏了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将盈余管理和ST上市公司两者结合起来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ST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抑制利润操纵行为,减少功能锁定障碍对提高市场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的消极影响,有助于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完善我国ST制度。2盈余管理行为分析盈余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经营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企业向相关利益者传递的最重要会计信息。现实世界中,衡量公司盈余的指标主要由经营利润、税后利润、税前利润等。而上市公司的年度会计盈余又派生出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相关指标,这些指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政策上来讲,会计盈余信息被各国立法和行政机构广泛使用,对上市公司从招股上

47、市到摘牌退市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和监管。这包括上市资格的认定、上市发行价格的确定、配股条件、股票交易的特别处理、暂停上市和摘牌退市等。从市场上来讲,广大投资者投资决策前,需要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进行风险分析、做出投资决策。现代财务理论所建立的各种公司价值评估模型,也是建立在会计盈余信息的基础上的。正因为会计盈余信息与市场监管和公司价值之间的这种密切联系,使得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更加复杂。21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以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的,在会计准则、制度、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的变更、交易的规划等手段调节控制企业的盈余,以使会计报表

48、数据达到期望的效果。宁亚平(2005)指出盈余管理具有合法性、合理性、增值性。会计盈余信息与市场监管和公司价值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决定了盈余管理的愈演愈烈。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无外乎是各种各样的利益驱动。其合法的外衣助长了ST上市公司选择盈余管理避免退市。也就是说ST上市公司是避免账面发生亏损而影响到自身的利益进行盈余管理。211契约动机由于董事会作为股东利益代表不直接监督经营者的活动,而是通过与经营者签订了基于经营成果的报酬契约,以此约束经营者行为,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不利影响。这里的经营成果就成为问题的关键,一旦达不到契约要求的标准,就会影响到经营者的薪酬。而现代会计中,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指

49、标主要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税前利润、税后利润,这些利润指标的计算有一定弹性,从而为内部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而刘睿智(2009)得出以下结论操纵性应计利润对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存在显著影响;高管操纵盈余的动机随着年薪与报告利润相关性的增加而增加。这说明了管理者可能从利己的角度出发,选择盈余管理。同时,资金是上市公司的血液,公司往往拥有大量的债务契约。杨智、贺勇(2006)通过对ST、ST上市公司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揭示了债务负担过重是制约此类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巨额的债务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且严重资不抵债的企业还会面临破产清算的危险。企业违约会付出严重的代价,管理当局必然十分重视财务报告的盈余信息,当发现会计报表显示违约条款时,便对盈余数据进行处理。可以说,企业内部契约中的报酬计划与债务契约直接催生了盈余管理。212资本市场动机根据JENSEN2005提出的价值高估代理理论,即上市公司价值被高估,管理者可能有两种行为出现一是真实绩效报告低于市场预期的盈余,二是人为夸大公司的报告盈余,以暂时满足市场的预期。追求企业管理当局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无疑也成为了盈余管理的动机之一。HAIL和LEUZ(2006)认为市场压力和机构因素迫使管理层报告反映公司经济状况的会计盈余。ANNEBEYER(2009)分析了资本市场价格、管理预测与盈余管理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