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必修五第三专题 直面人生 记念刘和珍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 1)关键词句含义的理解。 ( 2)理清文章思路。 2、过程与方法: ( 1)通过阅读文本,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 2)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3)通过“关键句”来理清思路,明确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文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刘和珍生平及死难经过,学习其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重点 难点 重点: 1、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 2、理清 思路,把握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 难点: 文章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和写作本文的意义。 设
2、计思想 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其实是对“三一八”惨案的述评。文章第一、二节是说写作的缘起,侧重于探求本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作者的笔触涉及到三类人:反动势力、爱国青年和处在中间状态的所谓的“庸人”。他愤怒地控诉段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无耻的流言,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青年,奉献他的悲哀和尊敬。一方面告诫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的方式,另一方面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激励人们“更奋然前行”。 高度表现了一代伟大作者爱憎分明的态度和深邃独到的思想,能够激发我们青年的爱国热情 。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将着重点放在理解词句、把握文意、挖掘主题上,对于文章的思路则简略带过或
3、忽略不讲。新教材,新要求,教师必须做到旧课文新教法,将教学重点放到理清思路上。 教学资源 1 作者鲁迅 。 鲁迅 (1881-1936),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 年第一次以 “ 鲁迅 ” 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连续发表孔乙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 1921 年 发表代表作阿 Q 正传,成功地塑造了阿 Q 这一典型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 1923 年写成小说集呐喊,为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其后又发表了祝福等著名小说和藤野先生范爱农野草等著名散文。 “ 四一二 ” 大屠杀后,愤然辞职,定居上海,专门从事
4、写作,先后主编刊物和写作优秀杂文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 “友邦惊诧 “论等,此外还翻译 过 果戈理、法捷耶夫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鲁迅作品集简况: 小说集两部:呐喊 (1918-1922 年 );彷徨 (1924-1926 年 ) 历史小说 集一部:故事新编 (1922 1935 年 ) 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 (1928 年,原名旧事重提 ) 散文诗集一部:野草 (1927 年 ) 杂文集 16 部: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192 年 );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 (1930 年 );南腔北调集 (1922-1933 年 );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 (1934-193
5、6 年 );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翻译了俄国作家果戈里的死魂灵、前苏联作家法捷 耶夫的毁灭等作品。 2 本文 写作背景。 “三一八”惨案是继“五卅”惨案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对中国人民的又一次大屠杀,它的直接导火线是 1926 年 3 月 12 日的大沽口事件。年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
6、准备武力进攻。 帝 国主义国家悍然侵犯中国主权的强盗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在党的领导下,一场声势浩大的抗议运动展开了。 3 月 17 日下午,部分学校、团体代表到政务院请愿,执政府卫队竟用刺刀刺伤代表多人,广大群众更加愤怒。 3 月 18 日上午 10 时,李大钊作了演说,正午 12 时,两千多群众高唱国民革命歌,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段祺瑞”“驱逐帝国主义公使出境”“取消不平等条约”等口号,进行游行。女师大学生会主席刘和珍欣然前往,并担任指挥;女师大进步学生杨德群等沿途散发传单,群情激昂。段祺瑞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 砍杀,打死打伤余人,造成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
7、”惨案。刘和珍等就是此时遇难的。 3 月 25 日,女师大师生和北京各界人民隆重追悼刘和珍、杨德群烈士,鲁迅先生亲自参加了追悼活动。对烈士牺牲的悼念,对反动派罪行的愤慨,对未来战斗的渴望,交织在鲁迅心中。 4 月 1 日,鲁迅饱蘸着血泪,用愠怒而悲愤的笔调,写出了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感人至深的不朽篇章。 3 其他有关背景。 李大钊是请愿的领导者之一,被土兵用棍棒打伤;中共北方区负贵人陈乔年这一天在执政府前被卫兵用刀刺伤; (怀旧集郑超麟 ) 惨案发生后,鲁迅先 后写了“死地”可惨与可笑记念刘和珍君空谈如此“讨赤”无花的蔷薇之三等文章,控诉执政府的血腥暴行。 周作人在惨案发生的次日就写下为三月十八日
8、国务院残杀事件忠告国民军对于大残杀的感想可哀与可怕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新中国的女子闲话四则死法等文,愤怒谴责军阀政府的暴行; 因病动手术的梁启超先生也在医院向记者表示了自己的愤慨; 北大代校长蒋梦麟在北大遇难同学公祭大会上致悼词,全场痛哭; 朱自清先生参加了 “三一八” 集会游行,亲眼目睹了 这 血腥一幕,遇难学生的血 还洒在他身上。作为屠杀的见证人, 3 月 23 日,他愤怒地写了执政府大屠杀记,记下了那骇人听闻的暴行; 女师大教务长、刘和珍的英文老师林语堂,写了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深切回忆了自己的学生刘和珍; 闻一多发表了文艺与爱国 纪念三月十八,称赞烈士们的死难“不仅是爱国,而且是伟大的
9、诗”; 刘半农也写诗悼念死难学生,并经赵元任作曲后传唱全城; 现代评论周刊主编、北大法学教授王世杰也写了论三月十八日惨剧,并提出要法律制裁段祺瑞及其帮凶; 著名报人邵飘萍的京报,接连发表消息,深入地报道惨案 真相。 4 题解。 记念, 与纪念同义。君, 对人的尊称。 5 难句理解。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淋漓的鲜血”就是“四十多个青年的血”,从“艰于呼吸视听”到“敢于直面”“敢于正视”,是思想感情的一次飞跃。上文,已经写了这种感情的发展变化。追悼会时独在礼堂外徘徊,心头是超乎寻常的悲愤。欲写不能,还是
10、“艰于呼吸视听”几乎被悲愤压倒。而“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愤懑达于极点。“出离愤怒”,便是一个飞跃。“出离愤怒 ”之后怎样呢?做真的猛士!“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所以,“猛士”性格正是鲁迅对自己提出的要求,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也确实以猛士的姿态“敢于直面”“敢于正视”。“真的猛士”,又是立在庸人面前的一面镜子。鲁迅是要人们不做庸人,而做真的猛士。真的猛士站起来,“将更奋然而前行”,中国才有得救的希望。他们当然要承受超乎寻常的哀痛,但是为改变惨淡的人生,创造幸福的人生,他们本身也是幸福
11、者。这意思是说,让它们去快意于我 的苦痛吧,让魔鬼们去狞笑吧,我不但不感到难堪,反而感到幸福。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缘由有两个方面,一是反动派的残酷镇压,一是反动文人的恶毒诬蔑。在这白色恐怖下,人们还怎敢说话呢?但沉默后的结果将会怎样?作者列举不同的前途,即暗示只有“爆发”才是唯一的出路。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中国军人与八国联军相勾结,幕前幕后屠戮妇婴惩创学生。在三个女子从
12、容沉勇友爱的伟大精神反衬下,中外杀人者显得更加卑劣凶残。什么“伟绩”,什么“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伟绩”“武功”是他们自己的夸耀,鲁迅用这两个词,当然是反语。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苟活”是自我贬抑,“真的猛士”是作者的自我策励。“三一八”惨案表明勇毅者大有人在,真的猛士为希望所鼓舞,必“将更奋然而前行”。这正是中国的希望所在。 “真的猛士”(略)、“庸人”、“中 国人”、“有恶意的闲人”(略)、“无恶意的闲人”、“苟活者”(略)分别指什么人? “庸人”者,平庸之人也,平平常常无所作为的人。这种人对反动派的暴行有所不满,
13、对烈士的死难有所哀痛,但是他们不敢“直面正视”他们特别容易忘却“旧迹”,忘却历史的教训,他们不思反抗,苟且偷生,在客观上起着“维持世界”的作用。“中国人”是指反动派,还是指所有的中国人?因此“不惮以最坏的”中的“中国人”不仅指反动派,而且包括一般中国人。“无恶意的闲人”指那些对爱国青年的斗争、牺牲冷眼旁观的人,烈士的鲜血不过给他们当茶余 饭后的谈资,对这种人,作者是不抱希望的。“有恶意的闲人”,是鲁迅对走狗文人的痛斥。 “有限的几个生命不算什么的”含义? 一是说在反动派眼里算不了什么;一是说少数人的请愿对黑暗的中国起不了作用;一是说唤不醒庸人们的觉悟。 此句渗透着惋惜、哀伤和激愤的感情。 第六
14、部分首句“时间太平”中“太平”如何理解? 本义是社会秩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显然 , 文中不是这意思 。 “默无声息”便是对“太平”一 词最好的注释,也就是指反动派高压政策所造成的“万马齐喑”的 可悲局面。“三一八”就像几颗石子投进大海,未能掀起 波澜,依旧一潭死水。“太平”一此蕴涵 了 作者 的愤怒 、 辛酸。 6 记念刘和珍君 教学 PPT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堂引入】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而在屈辱之中却可以见出挺立中国之脊梁、振兴民族之精魂。在中国,还有一群热血青年为民族而呐喊,为中华而奔走,碧血横飞,浩气四塞,刘和珍就是其中的一位。在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中,她倒在了反动政府
15、的枪口下。鲁迅先生为她写了一篇悼念文章,这就是 记念刘和珍君 。 【课堂学习】 学习活动一:检查预习 1.为疑难字词正音 2.解题 学习活动 二 :了解相关文学常识及创作背景 问题 1:了解作者鲁迅及其主要作品 播放 ppt,学生积累记忆 问题 2:结合书下注释了解写作背景。 ( 1)为反对日本政府侵犯中国主权,前往段祺瑞执政府请愿 请愿是源自于 爱国,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尊严;而维护国家主权原本就是段政府的责任;这只是学生请愿,并不是民众与政府的矛盾,更没有武力冲突。 ( 2)段祺瑞执政府命令开枪,死伤 200 余人 执政府残暴,残害手无寸铁的人民;执政府是个反人民的政府,不将枪口对准侵
16、略者,却打向反对侵略的人民。 ( 3)鲁迅闻迅后悲愤异常,鲁迅忍无可忍体现了鲁迅先生的人道主义精 神和其革命立场,也表现了社会的黑暗;“ 悲愤 ”是这一时期鲁迅先生作品的感情基调,记念刘和珍君也是。 ( 4)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报纸传播流言说是共产党和少数群众领袖置青年于死地,大屠杀的惨象与卑劣的流言 反动政府残暴,反动文人无耻;记念刘和珍君的写作目的不仅是悼念死者,还要还原大屠杀真相,澄清流言,揭露反动政府残暴,反动文人无耻。 学习活动 三 :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1 通读全文,解决生字、生词。 2 分别概括七个部分的内容。 ( 介绍写作缘由。交待写作目的。回忆认识过程。抒写惊愕、义愤。叙述遇
17、难 经过。总结经验教训。热情讴歌赞颂。 ) 3 划出课文中的疑点。 学习活动 四 :分析文章第一、二部分 问题 1: 开头交代时间意图何在? 用“中华民国”纪元,引女师大全名并标出“国立”,不仅表明态度郑重,而且包含了强烈的讽刺之意和愤慨之情。 问题 2: 开追悼会时,鲁迅为什么“独在礼堂外徘徊”? “徘徊”一词,表露了作者心情的哀痛、悲伤,再用一“独”字,设置了环境,渲染了气氛,有力地衬托作者对死难青年悼念之情的深切、真切。 问题 3: 文章为什么要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说“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又要 反复说“无话可说”? 文章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交待写作此文的
18、缘由。“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因为“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这是为什么至今还“没有”写出文章的原因。“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而反动派的“下劣凶残”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怎不令人“出离愤怒”?“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已经“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又怎么能说出话来呢? 问题 4: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 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这段话的含义是 :1.表示更深入地体味这极度的悲惨和黑暗
19、。因不能用更好的形式来纪念烈士而感到深深的歉疚。警告“非人间”的魑魅魍魉,不要肆无忌惮地杀人而高兴得太早,血债一定要以血来偿。 问题 5: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这两句话的含义是:真正的革命者,面对国家和民族的惨淡前途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到哀痛,他们又为改变黑暗现实、以勇往直前奋 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 【板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 介绍写作缘由。 交待写作目的。 回忆认识过程。 抒写惊愕、义愤。 叙述遇难经过。 总结经验教训。 热情讴歌赞颂。 第二课时 【课堂引入】 复习第二部分 。 那些词语突出表现了赞颂猛士的情感
20、?(敢于、怎样) 【课堂学习】 学习活动一: 分析第三部分 问题:第三部分 记念了刘和珍哪些事迹,从这些事迹中认识到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位青年。 “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可以看到她对革命的向往和对真理的渴求。“不为势利所屈,反 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表现了她嫉恶如仇、勇于斗争的精神;和“我”见面,“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表现了刘和珍的善良与和葡;“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表现了她的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 学习活动二:分析第四、五部分 问题 1: 第四节写刘和珍等的遇害和爱国学生所受的诬蔑。这一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分几层来写的? 时间顺序: 听到噩耗颇
21、为怀疑尸骸为证诬蔑中伤反思缘由 问题 2: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其中的“中国人”指什么人?第七节出现了同样的句子,这里的“中国人”也是同样的意思吗 ? 前者是特指反动派,后面的“中国人”是泛指所有中国人,既包括反动派和走狗文人,也包括一般国民。 问题 3:第 4 部分中鲁迅为什么说“无话可说”?“默无声息的缘由”到底是什么?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无话可说”是因为反动政府的残忍和走狗文人的无耻;“默无声息的缘由”是武力镇压和思想控制;“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既是警告反动派,也是呼唤后死者。 问题 4:“ 中国军
22、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如何理解这里的“伟绩 ”和“武功” 反语,旨在讽刺揭露段祺瑞政府“三一八”大屠杀的野蛮、残暴,使历史上“中国军人屠戮妇婴”、“八国联军惩创学生”都相形逊色。 【板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 文章主体 生前事迹 时间 ( 3、 4、 5) 遇难经过 顺序 第 三 课时 【课堂引入】 作者记叙刘和珍的事迹,表现了刘和珍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刘和珍被枪杀的无限悲痛之情,交待反动文人的中伤,追叙刘和珍的遇难情景,抒发了作者痛悼死者,痛恨杀人者的悲愤之情。因此,作者就以这条感情线索贯穿全文,围绕着“沉痛的悼念与愤怒的批判相结合”
23、这一文章中心安排了文章几个部分的内容,使之形成有机的整体。 【课堂学习】 学习活动一:分析第六、七两部分 问题 1: 鲁迅支不支持徒手请愿?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 1) 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 ”的种子。 ( 2)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问题 2:如何理解 上述两句话 ? 第( 1)句表明这种牺牲 在反动派眼里不算什么 , 少数人的请愿对黑暗的中国起不了作用 ,唤不醒庸人的觉悟 。第( 2)句 作者用“煤”作比喻,评价“三一八”
24、事件 徒手请愿不是一种有效的斗争形式,为请愿而流血是不值得的。 问题 3: 找出课文中与陶潜诗呼应的句子,并指出作者引用此诗的意义。 是为了表达这样的意思: 烈士的死能够得到“亲族、师友、爱人”的悲悼“这也就够了”,因徒手请愿而流血是不值得的,但既然流了血,就一定会产生影响,这血也就不算白流了。 问题 4:谈谈你对 “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 的理解 。 高度评价了烈士死难的意义,讴歌了刘和珍等临难从容的勇毅精神。“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一般的民众,会从中国女子的英勇斗争,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
25、实中,多少看到一些改变黑暗现实的希望;真正的革命者,将因受到激励而更加奋勇前进。 问题 5:第六和第七部分 的顺序能否对换? 不能。我们可以看到 ,鲁迅在群众斗争面前,确实是一位导师。他既不单纯地肯定和颂扬,也不过多地否定,把惨案当做无谓的牺牲而大泼冷水。他从“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规律和旧中国没有合法斗争权利的现实出发,冷静地总结血的教训,告诫斗争者改变斗争方式。思路从否定的一面又转向肯定的一面,篇末便不致于陷入消沉,可以鼓舞人们前仆后继奋然前行,收束在高昂的呐喊声中。 学习活动二:总结文章主旨 问题:文章主旨有哪些? 本文以悲愤之情为线索,既愤怒地控诉了段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了走狗
26、文人下劣无耻的流言,也无比沉痛地悼念了刘和珍等遇害青年,奉 献了他的悲哀和尊敬。他一方面告诫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的方式,另一方面颂扬了“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的勇毅,激励人们“更奋然而前行”! 本文是一曲赞颂为中国而死青年的悲壮战歌,是一支激励仁人志士奋然前行的深沉号角,是一篇声讨反动势力的战斗檄文。全篇洋溢着悲愤炽热、激动人心的强烈感情。 学习活动 三 :总结本文写作特色 问题:本文的写作特色有哪些? (1)巧妙的切入角度。鲁迅对“三一八”惨案的述评,切入的角度选得好。这个角度就是纪念刘和珍。写刘和珍,可以一当十,侧面表现请愿群众的群体形象。 (2)叙述、议论和抒情三种 表达方式相结合。本文
27、叙事简练,议论深刻,抒情强烈真挚,作者做到了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3)运用反语和对比。 学习活动四:重、难点句分析 学生自由指出,各言所疑,各言所悟,教师适当点拨。 【板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 感情线索:悲、愤、激励。 课堂反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浸 渍 ( z) 拖 沓 ( t) 油 脂 ( zh) 锲 ( q)而不舍 B、睚 眦 ( z) 里 弄 ( lng) 泥 淖 ( no) 长歌 当 ( dng)哭 C、 夯 ( hng)筑 匹 ( p)配 请 帖 ( ti) 力能 扛 ( kng)鼎 D、 璞 ( p)玉 囹 圄 ( y) 漱 ( s
28、h)口 殒 ( yn)身不 恤 ( x)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廖落 桎梏 玷辱 桀骜锋利 B.愠色 鼓泄 惨淡 陨身不恤 C.黯然 苍桑 尸骸 鄙陋没世 D.罗网 屠戮 绯红 长歌当哭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即便在连续三年的 自然灾害里,这儿的粮产量却 扶摇直上 ,岁岁增产。 B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爱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 4.4 环,中国选手邱健 功 败垂成 ,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C回到家乡,家乡已是破败不堪,只有当年的老门楼依然兀立,与河边的老柳树 形影 相吊 。 D领导干部应该把握工作方向,制定符合整体利益的政策方针
29、,切不可 目无全牛 ,只看到眼前的、局部的利益。 4下面这段话,依次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败民族之所以默无声 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 A对比、反问、反复、对偶 B对比、设问、反复、对偶 C对偶、反问、反复、对比 D对偶、设问、反复、对比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代代艺术家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才有了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 B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
30、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C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 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可能。 课后测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痛哭和珍 石评梅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 只痛恨,只伤心,
31、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的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自杨荫榆带军警入校,至章士钊雇老妈拖出,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 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作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 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