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沪科版3.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来源: 1、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 2、从生活、自然现象的实例中引出物理问题,使学生觉得物理就中身边, 对物理有亲近感。 3、培养使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 题的能力。 教 学重点:来源: 声音的产生和 传播 教学难点: 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声音的世界 学生阅读图 3-13-4, (或播放此类声音) ,让学生感觉声音的世界。补充一 例:大家知道吗,有一种笑树,风一吹,笑树就能发出声音? 原来 笑树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 小孔,经风一吹,
2、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 声音,就像人的笑声。 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大家先来 做个实验:请每位同学用手指放在自己正在发声的喉头有什么感 觉?(正在发声的喉头在振动) 引导学生举例:蜜蜂快速扇动翅膀引起空气振动发出嗡嗡的响声。 鸟鸣叫靠的是气管和支 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 青蛙鸣叫中靠气囊的振动发声的。 雄蝉鸣叫是腹部下方有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当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 振动,这些振动通过共鸣室的放大,最后发出非常响亮的声音来。 总结:由观察和实验证明:声音是 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各种乐器在演奏时都是通过相应部位振动而发声的。 三、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提问:发声体并不是直接贴着耳朵,为什么我们能
3、听到声音? 演示实验“声音的传播”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声音逐渐减小,最后消失) 。 说明:空气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观察图 3-11,另外,同学们在游泳时,潜入水中,也能听到许多的声 音。说明: 水可以传声。 学生小实验 3-12: 说明:木头可以传声。 总结:空气、水、木头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可见传播声音需要介 质,传声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学生阅读图 3-13(人耳的结构):振动物体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 体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声波引起鼓膜的振动,然后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这 样我们便听见的声音。 对照表(声音在常见物质里的传播速度) ,分析:声音在不同物质的传播速 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是 V 固 V 液 V 气 在 1 标准大气压下,15 o C 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V=340m/s。 四、回声 学生阅读信 息窗“天坛回音壁” ,介绍,如果要听到回声,时间间隔 至少要 0.1 秒。来源: 回声可加强原 声,或测量距离。 五、本节小结,作业:1,2 题。 六、板书设计 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成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来源: 2、声音的传播。 七、教学后记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