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1 区域和区域差异 教 学 目 标 1、 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初步掌握比较区域的 差异的基本方法,增强归纳探究能力的培养。 2、 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提取信息,列出中国三大自然 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讨区内整体性特征和区际 差异的形成原因,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3、 了解东部季风区南方和北方的差异,体会人地关系协调统一。增 强因地制宜的思想。 4、 了解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掌握分析地带性经济差异的思想,增 强实现我国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 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并探讨其原因, 难点 比较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
2、异,并探讨其原因。 归纳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 学 方 法 讲述法、分析类比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板 书 设 计 第一单元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一 区域和区域差异: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四、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五、中国三个经济地带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的生活与区域有关,我们经常听说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域、 经济区、自 然保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用语。 (提问)什么是区域 ?区域是如何划分的?如何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 一 区域和区域差异: 1、概念:区域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和可量度的实体;区域 内自然
3、、社会等要素间相互联系,使区域保持一定的相似特征 2、特点 (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级别、界线 (2)有明确的区位 (3)内部特征相对一致区域的级别有高有低,划分的指标也不尽相同 3、划分指标 单一指标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的某一方面。 综合指标 多种要素, 思考:经济区域、社会区域、文化区域的划分是依据什么进行的? 经济条件产业结构、主要产业部门、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与发展方向等 社会条件政治、文化、交通、人口、民族与宗教等 自然区域的划分是依据自然特征的差异来进行的? 自然条件 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矿产资源等 4、区域差异: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5、区域研究的重点
4、: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区 域与区域之间的联系。 6、区域研究的意义:为选择区域的发展方向、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提供依据。 (第一课时)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一)区域差异比较 区域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分界 线,往往表现出相互渗透的过渡性特征。区域之间的差异显著, 但区域内部则表现出相对一致和相似的地理特征。 1、差异产生的原因: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高度 2、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名称 地形,气候、 分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非季风区 青藏高寒区 内部相对一致性。 3、三大自然区的界线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5、与年降水量 400 毫米等值线比较接近。青藏 高寒区东部选取了 3000 米等高线作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青藏高寒地区 与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4、三大自然区的差异比较: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矿产资源等东部季风区,从 低纬到高纬,都以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为主。濒临海洋,降水丰富,植被茂盛,河湖众多, 种植业发达。地处我国第二、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 、丘陵和盆地为主。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位于我国的中高纬,深居内陆,空气干燥,以温带草原气候和温带 荒漠气候为主,降水量较少。该地区主要发展的是畜牧业和灌溉农业,水源是经济发展的 重要制约因素。 青藏高寒区,位于
6、中低纬度的我国西部地区。海拔高,日温差大,太阳辐射强,有众多的 高山和冰川,是亚洲众多河流的发源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显著,以畜牧业和河谷农业为 主。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位 置 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青臧以东。 深居内陆,内蒙古高 原、河西走廊大部 分 中国西南部 地 形 和 地 势 海拔多在 1000 米以下,平原、丘 陵、盆地、山地相间分布在二、三 级阶梯上 海拔多在 2000 米左 右,以高原、盆地为 主,位于我国第二级 阶梯上。 海拔多在 4000 米以 上,以高原、盆地为 主,位于我国第一级 阶梯上 气 候 季风气候显著,风向、降水、气温 明显随季节变
7、化。雨热同期,温暖 湿润 深居内陆,以温带大 陆性气候为主,降水 量少,日温差和年温 差都较大。 空气稀薄,太阳辐射 强,气温低、风力大, 河谷 地区气候垂直 变化显著。 水 文 特 征 河流湖泊众多,河流多自西向东流 入太平洋,河水和地下水的补给雨 水为主 多数为内流河,湖泊 以咸水为主,山地冰 雪融水是主要的水源 补给形式。 内流区与外流区兼备, 高山湖泊众多,山岳 冰川成为众多大江大 河的源头 植 被 和 土 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有大量的 农作物和人工林植被,森林植被发 育土壤 从东到西依次出现森 林、草原、荒漠和戈 壁。土壤层稀薄,有 机质含量低。 高寒荒漠广布,水分 条件稍好地区有
8、高山 草甸、灌丛和山谷森 林。冻土广 (第二课时) 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1、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 东部季风区,由于地势相对低平,气候 温暖湿润,所以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这 里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业区。该区聚落稠密,道路纵横,是我国人口集中且经济发达的地区。 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畜牧业历史悠久,养育了许多游牧民族。靠近季风区或有 河流、地下水的地区也有少量的灌溉农业分布。面临的问题是水源紧张,土地沙漠化和盐 碱化日趋严重。 在青藏高寒区,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微弱,土地利用主要是畜牧业,少数地区可以开展林业 和种植业。主要的不利条件是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大、水分不足、地形崎岖。 2、交通
9、 东部:平原地区交通发达、路网稠密 西部:山地、高原地形崎岖,交通落后、阻碍发展 3、教育和文化 东部:信息发达、经济发达、文化水平高。 西部:信息闭塞、经济落后、文化水平低。 4、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 历史上: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东移。 1840 年以后:资本主义工业和商业首先在东部兴起。 改革开放:从东部向西部 四、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一)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划分界线: 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 很大的差异: 壤 区域 特征 形成 主导 因素 随纬度位置变化的气温是该区内部 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 的干湿状况,是该地 区内部自然
10、地域变化 的主导因素。 随海拔高度而变化的 垂直地带性是决定该 地区内部自然地域变 化的主导因素。 讲述我们在初中曾经学习过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其分界在秦岭淮河一线,这 条界线在我国自然地理区域分异中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800 毫米年降水量等值线,最冷 月均温 0C 等温线等;该线南北两侧表现出的地理景观截然不同:界北地形比较完整,以 大高原或大平原为主,多为落叶阔叶林,以旱作为主,主要作物为小麦;界南地形比较破 碎,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多为常绿阔叶林,以水作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 ,实际上今天我 们学习的知识就是对此内容的细化。在东部季风区,由于南北纬度跨度较大,可以划分为 四个自然地区:
11、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中亚热带 湿润地区;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回顾:秦岭一淮河一线 黄土高原的南界; 大致是 1 月 0等温线、 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气候 温度带 干湿地区 水文特征 地形 北方地区: 温带季风气 候 暖温带、中 温带、寒温 带 半湿润 河流结冰 大高原或大 平原为主 南方地区 热带、亚热 带季风气候 热带、亚热 带 湿润
12、河流不结冰 丘陵和山地 (二)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 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 作物熟制 耕地类型 农产品 水果 北方地区: 两年三熟到 一年两熟 旱地 小麦、棉花 苹果、梨、桃、杏、 山楂。 南方地区 一年两熟到 三熟 水田 稻谷、茶叶、 蚕丝 柑橘、香蕉、荔枝、 龙眼、菠萝。 2、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影响因素:地形和气候 北方:多平顶建筑 南方:屋顶坡度大 3、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和通达性的影响 北方:公路和铁路 南方:公路、铁路和内河运输 4、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 北方:以面食为主 说话直率。方言少 南方:以米食为主,说话婉转。方言复杂。 (三)工业 北方重工业、南方:轻工业。
13、(第三课时) 五、中国三个经济地带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讲 述由 于中国各省级行政区所处的位置不同, 形成了不 同的自然环境条件的差 异和自然资源的分布与我国经济水平也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按照 1983 年国家计委在制 定第七个五年计划时的提法,把我国大致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当时是根据自然资源的分 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才把我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的。 (一) 、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 自然条件的差异和自然资源的分布与我国经济水平 (二)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为:东部、中部和西部。 读图P12 图 1-1-14中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落实在地图上) 1、东部地带包括了所有的沿海
14、省、市、区。 (辽宁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山 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等 12 个省、 市、区) 思考中国的沿海省份都位于东部经济地带。 () 东部经济地带都在中国的沿海省份。 () 讲述东部地带暂时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省。而北京虽然不直接濒临海洋,但 是距离海洋较近,交通便利,而且政治、经济地位特殊,经济发达,所以也划在沿海的东 部经济区内。 2、中部和西部的分界线在南段基本上呈南北向,北段是内蒙古的西界。 中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西省、湖 北省、湖南省 9 个省区。 西部包括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
15、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 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区等 10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列表 经济地带 面积 人口 东部地带 16% 41.6% 中部地带 27% 35.3% 西部地带 57% 23.1% 分析东部和中部地区人口比重均大于面积比重,而以东部地区这两个比重的差异 为最大;西部人口比重小于面积比重。 (三)经济发展的差异: 1、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中部西部 2、 经济发展速度:东部中部西部 3、 差异原因:区域位置;交通条件 分析东部地带主要位于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 地势低平有利于开发利用,从地理区位上讲,东部面向大海,有便利的海运,为发 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条件。 (第四课时) 课 堂 小 结 课 后 记 录 作 业 记 录 学 生 反 馈 备 注 四课时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