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3 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目标要求】 1.了解美国参战,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等事实;2.知道第一次世界大 战结束的标志。 3.分析一战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新知预习】 协约 国阵 营的 变化 1、美国参战:德国的“ ”推动了美国采取反德的立场;为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 款能够归还,美国希望协约国取胜。1917 年 4 月,美国对德宣战。战局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 发展。 2、中国宣战:1917 年,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 3、俄国退出战争:1917 年,俄国爆发了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1918 年 3 月, 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了 ,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同盟 国集 团的
2、崩溃 1, 军事上:德军发动四次大规模的进攻,但被协约国阻止。协约国军队的反击,将德军逼退到 一线,协约国的全线进攻,突破德军的“ ” 。 2、政治危机:1918 年 10 月底, 发动兵变。11 月 9 日, ,德皇威廉二世宣布 退位。 3、同盟国的失败: ,停战协定签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同盟 国集 团失 败的 原因 1、 方面,德奥集团处于劣势。 2、同盟国集团在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 ”由于过于低估对手的实力,最终失败了。 3、同盟国内部的各种矛盾加剧。奥匈帝国境内出现了 ,导致了帝国的解体。德国 1918 年 11 月爆发了“ ” ,推翻了帝制。 4、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盟国。战争
3、初期, 参战,德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结束。 倒戈,同盟国失去了一个重要盟国 加入到协约国方面作战,给协约国增加了一 个极为重要的砝码。 【新知学习】 1、1916 年 2 月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 ,其目的不包括 ( ) A、扭转海上劣势 B、切断协约国与美国的经济联系 C、推动美国对协约国作战 D、为赢得战争创造条件 2、美国加入一战的时间是( )A、1914 年 9 月 B、1916 年 2 月 C、1917 年 3 月 D、1917 年 4 月 3、1918 年 3 月,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的是 ( ) A、沙皇政府 B、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苏
4、俄政府 D、苏联政府 4、加速德国投降的因素有 美国参战 奥匈帝国解体 二月革命爆发 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 ) A、 B、 C、 D、 5下列关于一战中同盟国集团失败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经济实力处于明 显劣势 作为非正义一方,失道寡助 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 内部矛盾不断 尖锐 ( ) A、 B、 C、 D、 61916 年 2 月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旨在( ) A打击美国商船 B袭击协约国船只,以改变海上劣势 C对美宣战 教师同步导学案 学生笔记及反思 D为日德兰海战作准备 7下图中的站立者是美国总统威尔逊,他对鹰说道:“啊!我把你变成一只多 么好的鸽子呀!”但 1917 年美国放弃
5、中立,对德宣战。下列关于美国政策变化 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一战前期,美国奉行“中立”政策 B一战后期,美国为了 “捍卫和平、 民主与自由”而对德宣战 C美国由 “中立”到对德宣战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 D美国参战,虽使一战规模升级,但加速了一战结束进程 81917 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的参战( ) A大大增强了同盟国一方的实力 B引发了俄国十月革命 C影响到中国等许多国家退出战争 D使战局更加有利于协约国集 团 91918 年 3 月到 7 月,德国加强了在西线的攻势,其条件是( ) A东线的俄国退出了战争 B德国得到同盟国的援助,力量增 强 C美国虽然宣战,但未出兵 D法军遭受重
6、创,只能被动挨打 10德国在战前制订“施里芬计划”打算速战速决,但过低估计对手的实力, 最终失败。下列哪些因素是德国没有估计到的( )比利时军队和法军的顽 强抵抗 俄军短时间内投入战斗 英军很快参战 A B C D 11战场上的失利加剧了德国内部的危机,在战争最后一年里,德国政治危机 的主要表现有( ) 基尔军港水兵起义 土地荒芜,商品短缺 爆发十一月革命 物 价上涨,通货膨胀严重 A B C D 12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哪一个国家在 “一战”爆发后的立场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观点( ) A法国 B奥匈 帝国 C德国 D意大利 13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有( ) 经济实力
7、上,德奥集团处于劣势 同盟国集团在军事战略上存在失误 国际力 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同盟国资源的短缺 A B C D 【课内达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战 争刚 开始时,美国仍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 件,在美国没有引 起太大的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 加哥报纸评论说:“ 真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 1914 年 8 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该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 材料二 1915 年 1 月和 1916 年初,威尔逊曾两度派遣他的顾问豪斯前往 欧洲调查。但是,豪斯在英国和德国两方面接触以后,得出了“在付出了这么多 生命财
8、产的代价后,没有人肯轻易地接受无结果的和平”的结论。 材料三 到 1917 年 4 月美国正式参战时,由华尔街的银行给予协约国方面的 现金贷款已达 20 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货款只有 2 700 万美元。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美国对欧洲战争的政策。从材料中找出美国采取这种政策的优 教师同步导学案 学生笔记及反思 越条件。 (2)材料二中豪斯的“ 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3)材料三与材料一 有何矛盾之处?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战 争后期参战 的原因。 【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第 3 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新知学习】 1-5 C D C D C 6-10 B B D
9、A B 11-13 B D A 【课内达标】 第(1)题第一问解题时注意关键信息“超脱的 态度”、 “不 偏不倚的态度 ”,据此即可得出结论; 第二问注意关键信息“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据此,可以得出结论。第(2) 题要注意结合一 战发展的史实分析、评价其“结论”。第(3)题要注意站在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的角度分析、 归纳。 答案:(1)政策:“中立”政策。优越条件: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 (2)正确。原因:一战是一场具有帝国主义性质的掠夺战争,因而在没有 分出胜 负之前,双 方都不肯停止战争。 (3)矛盾:材料一中美国宣称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而材料三中美国于 1917 年迫不及待 地参加对德作战。 原因:战前美国同德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联系加强,美国参 战是为了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收回;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 益;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