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7 课 契丹崛起与北宋建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契丹崛起及辽的建立、发展基本情况;了解辽建立后的统治政策; 2.知道北宋建立的史实及统一; 3.通过学习,知道宋朝的基本国策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4.收集有关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有关史实,提高收集整理资料和提取有效信息的 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和教师点拨,让学生了解在纷繁的史实中理清知识脉络,抓住中心进行学习 的方法并参与到其过程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辽、宋建立,认识到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 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重点:契丹崛起及辽的建立;宋朝的基本国策 难点:通过学习
2、辽、宋建立,认识到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 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朝灭亡后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在其后近三百年时间里,祖 国大地上群雄逐鹿,民族政权此消彼长,征讨并合,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活跃时期,也是我 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相对比较复杂的时期,今天我们就了解其中的辽和北宋的建立情况。 二、学习新课 (一) 辽朝建立 媒体出示史料: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 涯。 问题: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情景?你还了解这个民族的哪些知识?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补充: 关于契丹族的
3、起源有个美丽的传说。一个英俊的少年,骑白马沿土河而行,来到潢河 与土河相汇处的木叶山,遇见一位乘青牛的美丽少女,两个互相爱慕,结为夫妻。他们的 后代,就是契丹各部落人民。畜牧业在契丹人的生活里,占有重要地位。他们逐水草放牧, 随季节迁徙,以马背和帐幕为家。他们放牧的本领很高,两三个人就能管理上千匹马。游 牧和渔猎给契丹人带来衣食,他们吃猎到的野兽肉和捕来的鱼,用马奶作饮料。到六世纪 时,契丹族开始用名马贡献给中原王朝,并与中原地区进行贸易。到唐朝末年,不少中原 汉人来到契丹境内,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契丹人开始有了农耕和定居生活。 学生阅读课本 34 页内容思考:契丹国是如何建立的(背景、时间、
4、建立者)?辽朝的 “一国两制”是怎么回事? 学生回答:背景唐末五代,北方的契丹族乘中原王朝连年战乱,无暇北顾之机迅速 崛起; 时间-916 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辽朝的“一国两制”-“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政策。 (二)北宋统一 学生阅读课本 35 页最后一段大字内容,掌握北宋通过什么事件建立、建立时间、建立 者、都城及统一。 媒体出示赵匡胤像,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讲一讲陈桥兵变(也叫“黄袍加身” )这一典 故。 过渡:赵匡胤建立北宋是一次典型的武将凭借兵权夺取政权的事件,怎样防止此类事 件再次发生?宋朝统治者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他们是怎样做的? (三)宋朝的基本国策
5、 学生阅读课本 36-37 页内容,明确宋朝的基本国策及实行的原因。 学生回答后明确:宋朝的基本国策重文轻武; 实行的原因吸取晚唐五代以来武将利用军队颠覆皇权的历史教训,避免宋朝重蹈覆 辙。 讨论:为加强中央集权北宋采取了哪些措施? 师生共同归纳:1.削夺高级将领兵权,由皇帝一手掌控军队的统领、指挥大权; 2.给予文人士大夫很高的地位和优厚的待遇,能听取他们的谏言,共商朝政大事。 3.完善科举制度,大幅增加录取名额; 4.中央政府最重要的官职以及地方行政机构的长官,大多由文臣担任; 5.竭力防止文臣专权,使各部门官员互相牵制,行政、财政等大权最终掌握在皇帝手 中。 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及课本知识讲述“杯酒释兵权” 。 教师指出这些措施的影响:一方面加强了皇权,有效维持了政权的稳定;一方面导致 官员和军队数量急速增长,对国家财政造成很大负担。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要了解了辽朝和北宋的建立。 (媒体出示知识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