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151KB ,
资源ID:4166472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41664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有机合成材料》word教学设计.doc)为本站会员(丁**)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有机合成材料》word教学设计.doc

1、课题 3 有机合成材料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对人类环境的影响。 过程和方法: 参与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通过调查、上网等方式了解白色污染的现状、形成原因及其危害,培养学生收集信 息、处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有机合成材料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对人类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

2、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三、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式 四、教具准备 投影仪和相关资料;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火柴;聚乙烯塑料碎片;一小段胶管。 五、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实物 聚乙烯塑料碎片,一小段胶管,学生身上的校服,课室里的插座等。 提问这些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引入人们的衣食住行中,我们用得最多的是有机合成材料。如塑料、合成橡胶、合 成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诞生,结束了人类只能依靠天然材料的历史。到底什么是有机 合成材料呢?要找到答案,首先必须知道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板书课题 3 有机合成材料 一、有机化合物 活动与

3、探究 请同学们完成课本 P102 的探究及课本相关内容。 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 1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中都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2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有确定数值,而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无固定数值,且其数值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比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要大 得多。 评价大家回答得很好! 讲解我们将甲烷、乙醇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而氯化钠、硫酸等 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无机化合物。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 酸钙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做无机化合物。 板书1含碳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 讲 解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

4、质量比较小,如乙醇、葡萄糖等 。通常称它们为小分子。 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高达几百万或更高,如淀粉、 蛋白质等。通常称它们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 板书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物。 过渡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就是有机高分子材料。如棉花、羊毛和天然橡 胶等就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但由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数量有限,远不能满足人口 增长和社会发展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需求。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应 运而生,简称合成材料。 板书二、有机合成材料 讲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从此,人类摆脱了只能 依

5、靠天然材料的历史,在改造大自然的进程中大大前进了一步。合成材料品种很多,塑料、 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大合成材料。 板书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引导学生观察 P104 图 1213 讲解我们刚 才看到的聚乙烯高分子,是很长的链状结构,但并不是所有的合成材料 高分子都是长链状的,有的还可以结合成网状。 引导学生观察 P104 图 1214 讲解高分子的结构不一样,其形成物 质的性质就不一样。如链状结构的聚乙烯塑料 与网状结构的酚醛塑料(俗称电木 )的性质就不相同。 演示实验 121加热聚乙烯塑料碎片。 现象:加热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再加热时又熔 化。 讲解我们

6、刚才观察到的塑料的这种性质叫热塑性。具有热塑性的塑料可反复加工, 多次使用,能制成薄膜、拉成丝或压制成所需的各种形状,用于工业、农业和日常生活等。 若我们给酚醛塑料加热,其只能烧焦而不能熔化,我们把这种性质叫热固性。 板书1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讨论装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应如何封口? 电木插座破裂后能否热修补? 讨论结果 因聚乙烯塑料有热塑性,故可用加热的方法进行封口;因电木插座具有热 固性,故不能进行热修补。 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不难看出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那物质的 性质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回答结构决定性质 引导学生观察图 1215 的内容,介绍塑料的品种很多,用途也各不相

7、同。 过渡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而高分子材料中的纤维有天然纤维和合成 纤维之分。请同学们观察图 1216 和图 1217,及阅读课本 P105 最后一段内容。 问题1、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优缺点是什么? 生 根据书本的内容回答。 2、如何区分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 生灼烧,闻味道。 3、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我们怎样才能穿上既舒适又挺脱的衣服呢? 生可用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进行混合纺织。 师很正确。这也是商店里的时髦衣物多为混纺织品的缘故。 板书2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混合纺织的纺织品。 请学生阅读 P106 资料:认识服装的标签 过渡橡胶也是人们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材料。最初

8、人们从橡胶树、橡胶草 等植物中获得天然橡胶。随着工业的发展对橡胶需求的不断增长,人们在了解了天然橡胶 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后。进行仿照,并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橡胶,即合成橡胶。 板书3合成橡胶 设问合成橡胶的出现是人 类向自然学习取得的成果。与天然橡胶相比,合成橡胶有 哪些优点呢? 学生看书后问答具有高弹性、绝缘性、耐油和耐高温等性能。 承接正因为如此,合成橡胶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 引导学生看课本图 1219(合成橡胶的用 途) 转折合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是,合成材料废弃物的急 剧增加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废弃塑料 带来的“白色污染” 尤为严重。这是因为大

9、部分塑料 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降解,长期堆积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而且 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板书三、白色污染 投影资料1 白色污染 展示一些白色污染的图片,大量的废旧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 塑料餐具( 以下统称为塑料包装物 )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生态环境带来很大 破坏。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因此造成 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 2 “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 塑料的使用仅有近百年历史。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1995 年, 我国塑料消费总量约 1100 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

10、 211 万吨。 “白色污染”问题在我国已 相当严重。 塑料是高分子聚合物,不易降解,一般需数百年才能有效分解,因此造成污染公害。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 “视觉污染”遗弃的塑 料 制品,随处可见,是造成环境脏、乱、差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 “潜在 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农作物生长、危及动物安全。散落在江河湖及田野的废塑 料碎片被动物及水生物误食,会导致生病、死亡。 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物品 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 生活 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过渡由此可见, “白

11、色污染”问题是人类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那么,我们应该从哪 些方面着手来解决“白色污染”呢? 板书四、防止白色污染的措施 请学生看书回答 方法有: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 2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4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讲解减少使用、加强回收、使用可降解塑料是目前治理“白色污染”的主要措 施。 回收废弃塑料是非常重复的,因为塑料回收不仅可以减少废弃塑料的数量,而且节约 资源。但塑料分类是回收和再利用的一大障碍,因为不同种 类的塑料,其再利用的途径是 不同的。 设问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困难

12、呢? 引导学生看课本有关内容及图 1221 和表 123 讲解从改进塑料的配方和生产工艺入手,研制新型的可降解塑料,是治理“白色污 染”的最有前景的措施。 引导学生看课本图 1220(可降解塑料的降解过程) 过渡近年来,为了解决使用合成材料带来的环境问题,新型有机合成材料逐渐向对 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此外,为满足计算机,生物工程、海洋工程和航空航天工业等尖端 技术发展的需要,人们还研制出了许多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板书五、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录像播放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师未来社会离不开有机合成材料,新型材料离不开化学,化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小结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叫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

13、料。并知道有机合 成材料不管是现在,还是在将来对我们都很重要。 课堂练习1 、课本 P111 15 题 2、化合物主要有两大类: _和_ 。 _ _都含有碳元 素,比如_、 _等。 3、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具有_性,而多数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一经加工成 型就不会受热熔化,而具有_性 4、下列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 蛋白质 B. 乙醇 C.淀粉 D. 聚乙烯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 的确良 B. 尼龙 C. 真丝 D. 腈纶 6、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通常是指( ) A. 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 石灰窑的白色粉末 C. 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D. 白色建筑

14、材料 7、下列物质所用的高分子材料,你认为具有热固性的是( ) A. 塑料凉鞋 B. 自行车内胎 C. 电线外面的塑料护套 D. 电熨斗的塑料部件 板书设计: 课题 3 有机合成材料 一、有机化合物 1含碳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 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物。 二、有机合成材料 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1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2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混合纺织的混纺织品。 3合成橡胶。 三、白色污染 四、防止白色污染的措施 五、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5 分钟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 A淀粉 B甲烷 C乙醇 D碳酸钙 2.下列物质中

15、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羊毛 B棉花 C腈纶 D天然橡胶 3.区分羊毛和涤纶最简单的方法是( ) A放入水中看是否溶解 B用肥皂水加以区分 C通过燃烧方法辨闻气味和用手捻进行区分 D分别测定它们的拉力进行比较区分 4.下列表示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 ) 5.新型降解材料聚乳酸能替代造成“白色污染”的聚苯乙烯材料。下列关于聚乳酸的单体 乳酸(C 3H6O3)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乳酸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 B.乳酸中 C、H 、O 的质量比为 1:2:1 C.乳酸分子中 C、H、O 的原子个数比为 1:2:1 D.乳酸是碳和水的化合物 6.2010 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

16、 ,以汉字“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 色,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有一种“海宝” (如右图)的面料为羊毛(绒) , 内充物为无毒聚酯纤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聚酯纤维是有机物 B.这种“海宝”不宜用碱性强的洗涤剂清洗 C.羊毛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D.可以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与聚酯纤维 7.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甲醛(HCHO) B葡萄糖(C 6H12O6) C醋酸(CH 3COOH) D碳酸(H 2CO3 ) 8.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紧密相关,下列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是( ) A陶瓷 B青铜 C聚乙烯 D玻璃钢 二、填空题 9.商场出售的服装都挂有面料成分及洗涤说明的 标签。下图为某服装的标签: 面料中的天然纤维是 ,合成纤维是 _、_。 检验其主要成分为丝的简单方法是 _ 合格证 标准 FZ/T810101999 品名 休闲风衣 等级 合格 号型 175/96A 成分 面料 丝 80% 锦纶 20% 里料 绦纶 100% 洗涤说明:(略)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