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 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地形因素如何通过影响气温、降水影响气候。 教学方法 实验法、读图分析法 课前准备 电吹风、挡板一个、温度计两支、蜡烛两支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1、导课 引入:暑假小华跟着妈妈去庐山度假,感觉越往上爬越冷,植被也在一直变化,请问 山顶和山麓地区气温一致吗,是山顶高一些还是山麓高一些?山顶和山麓地区的植被有哪
2、 些不同的地方? 板书:(三)地形因素 2、新授 演示实验: 器材:电吹风(吹冷风表示有冷气流经过,吹热风表示有暖气流经过) 、挡板一个(代 表山脉) 、温度计两支、蜡烛两支(代表太阳辐射) 。 步骤:请四位同学上来读数。挡板放中间,温度计放两边,先把电吹风调到冷风挡, 然后请两位观察员读出各自的度数,再把电吹风调到热风挡,两位观察员报出度数。 关掉电吹风,点燃两支蜡烛并放在挡板的一侧,请观察员报出度数。学生总结现象。 (通过演示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师:山脉可以阻挡气流的长驱直入,使山脉两侧的气温不同。山脉也会阻挡太阳的辐 射,影响山脉两侧的温度,一般而言,
3、山地的阳坡温度高于阴坡。 投影:南美洲地形图以及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的植被景观。 (播放投影片,学生可一目了然地看出东西两侧的植被差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 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 。 (使用“学乐师生”APP 拍照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成果。在“授课”活动中展示。 ) 思考讨论:纬度相同而且都靠近海洋,为什么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的植被会出现不同 的景观? (山脉的南段处于中纬度地带,一年四季盛行西风,从海洋上带来湿润的水汽,受山 脉的阻挡,迎风坡形成大量的地形雨,而东侧却处于背风坡,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 难以形成降水) 教师提问:随着海拔升高,气温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学生讨论,形成结论:随着
4、地势的升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 100 米,气 温下降 0.6。 (四)人类活动 学生交流城市与农村的气温情况,教师引导、启发,讨论人类活动与气候的相互关系。 人类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的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 可以使当地气温的变化趋于和缓。但是也有很多不利的影响,如任意砍伐森林,使当地的 气候恶化;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会使全球气温升高,旱 涝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危及人 类健康;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会形成热岛效应。 3、练习 1. 说出形成下列气候的主要因素。 (1)天津的年
5、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 (2)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3)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充沛,而东侧降水很少。 (4)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 (通过抢答的形式,提高学生积极性,从而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 4、总结 (三)地形因素 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以高山、高原地区表现最明显。 (四)人类活动 人类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的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 可以使当地气温的变化趋于和缓。但是也有很多不利的影响,如任意砍伐森林,使当地的 气候恶化;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会使全球气温升高,旱 涝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危及人 类健康;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会形成热岛效应。 五、作业 课本 P82 的思考题。 六、板书 (三)地形因素 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以高山、高原地区表现最明显。 (四)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