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40.50KB ,
资源ID:4172728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41727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第2课时)示范教案.doc)为本站会员(丁**)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第2课时)示范教案.doc

1、第 2 课时 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好!上堂课主要了解了种群的特征,先请一位同学来回忆一下种群的特征包括 哪些? 生 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还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师 很好,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什么? 生 种群密度。 师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生 对于植物主要用的是样方法;对于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来讲,主要采用标志重捕法。 师 很好。这堂课我们要通过实地调查草地上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来更好地掌握样方法。我 们调查的地点就在我们学校的草地上进行,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而且,现在每位同 学的桌子上都有了一张绘制好的平面图,上面还标明了各种双子叶植物及它们的大致分布 情况。在

2、实地调查之前,大家考虑一下,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 生 确定样方。 师 对。在确定样方之前,我们还得确定调查的对象。现在在同一个小组的同学可以先确 定一下本小组调查的对象。 (学生讨论,开始确定调查对象) 推进新课 师 现在大家都确定好调查对象了,下面我们要确定有关样方的问题。首先,你准备采用 哪种取样方法,还得确定样方的多少和样方的大小。同小组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调查对 象和它们的大致分布一起讨论确定,确定好以后请同学在平面图上定好样方。 (学生开始讨论,在平面上画上大致的样方) 师 大致的准备工作我们做得差不多了,现在要同学们想想在实地调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生 我在画样方

3、的时候,发现有些调查对象正好在我所画的线上,这样的个体应该怎么来 统计呢? 师 这一位同学提得非常好,这种现象我们称为边缘效应。一般有一个规则:样方顶边、 左边及左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作统计。 生 我们要带哪些工具呢? 师 这儿我给大家准备好了绳子和木棒,每一组还要准备好纸和笔,现在,先在纸上设计 好一表格,便于统计,表格的形式可以参考黑板上的表格形式。 (板书表格形式) 师 为了提高效率,我们一个小组的同学之间可以分工合作,按照图上所确定好的样方, 小组内再分小小组,这样可以同时进行测定多个样方,每小小组可以先有一位同学进行计 数。测量完以后一小组的同学把数据整理到一起,每人都抄一

4、份数据,进行计算种群密度。 最后,我们再回到教室来,进行讨论。分组测量 15 分钟内完成,数据汇总、计算种群密度 5 分钟,还有剩余的时间我们再一起来完成课本第 61 页上的讨论。下面开始有秩序地离开 教室到学校的草地进行测量。 (学生实验,教师予以指导) 师 大家在测量过程中都积极动手了,也都开动脑筋解决了实际操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讨论” 的问题,第一个,实地调查中,和上节课的模拟调查有什么异同? 生 1 模拟调查中,调查的对象是随机分布的,调查区域是规则的,而实地调查中不是。 生 2 实地调查比模拟调查要难得多,因为有很多因素影响我们的计数,比如有些个体被 其他的植物遮

5、住,有些由于践踏而很难数清。 师 大家都能在实地调查中体会到真正完成一项工作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正是 考验我们的时候。下面来看一下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强调随机取样? 生 随机取样后,统计到的数据才真正具有代表性。 师 样方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生 会的,样方数相对多一些时,调查的结果准确些。 师 调查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其他的一些问题? 生 我们两小组调查的是同一种植物,但结果相差还是蛮大的。 师 能不能来分析一下原因呢? 生 1 我们两组的取样方法不同,我们用的是五点取样法,他们用的是等距取样法。 生 2 我觉得不同的人进行计数也是会有误差的。 生 3 还可能是我们的样方大小不同造成

6、的。 师 大家分析的这些原因都是有可能的。大家也可以就这内容把你的分析写在你所制作的 表格的下方。 课堂小结 师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而 样方法是一种基本的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在实地调查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 来确定取样的方法、样方的大小和样方的多少等问题。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 能掺入主观因素。在计算种群密度时一般以调查样方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密度。通过这 堂课的实地调查,我想大家肯定对样方法有各自不同的认识,课后,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 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第 4 章 种群和群落 第 1 节 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的概念 是指在一

7、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一)种群密度 1.概念:把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称为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 的数量特征。 2.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死亡率是指 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 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2.意义:迁入和迁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

8、(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年龄组成 (1)概念: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3)意义:对于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2.性别比例 (1)概念:它是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2)意义: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种群的空间特征 活动与探究 主题:用样方法调查公园草坪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目 的 1 携带材料工具,到调查地 点观察地形 提出安全注意事项 2 确定调查的面积,讨论样 方数、样方大小和取样方 法 样方大小一般以 1 平 方米为宜,可采用五 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 法 3 分工计

9、数每个样方的数量 样方顶边、左边及左 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 其他边缘不作统计 4 计算种群密度 取所有样方平均值 5 小组相互交流调查结果 分析各小组出现的结 果的可能原因 (1)通过实地调查, 让学生掌握种群密度 的重要调查方法 样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 能力和分析、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习题详解 一、基础题(课本 P63) 1.解析:利用标志重捕法,列出公式:25/91=106/X。 答案:约 386 条。 2.答案:调查鼠的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密度可用样方法。 3.解析:B 属于增长型,A 属于稳定型。 答案: B 二、拓展题(课本 P64) 1.个体往往有性别、大小、年龄等特征,种群不具备这些特征。将一定地域中同种生物的 所有个体作为一个整体(即种群)来看时,这个整体就会出现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如种 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可见,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会出现 新的属性,所以说“整体之和大于部分之和”。 2.随着营养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还会延长;由于实施计划生育, 出生率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因此,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可能还会升高。关于现行 计划生育政策是否应当调整,可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求统一的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