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75KB ,
资源ID:4177705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41777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师大版思想与社会四下《土地养育着我们》WORD版教案.doc)为本站会员(丁**)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师大版思想与社会四下《土地养育着我们》WORD版教案.doc

1、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授课教师:朱晓峰 孟津县平乐镇太仓中心小学 2011 年 2 月 第四单元 土地养育着我们 主题一 人们在土地上耕耘 引导课 餐桌上的发现 教学目标: 1、了解食物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是维护生命的最基本需要。 2、帮助学生引发思考,产生了解食物来源的愿望。 教学准备: 教师应对当地的饮食、菜肴和食物构成及特点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并且知道这些食物、菜蔬的来源以及 与土地的关系。 教学过程: 1、导入。引导学生:“我们每个人天天都要吃饭吃饭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求之一。从今天开始,我们 将探究我们每天的饮食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 2、全班探究活动。 “首先,

2、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每天主要需要哪些食物。 ”请学生观察教科书插图,以 谈话的方式进行全班交流:画面的餐桌上都有哪些食物? 3、教师可以将这一话题展开,然后进行讨论:“我们这里主要出产哪些食物?” “你平常喜欢吃什么? ”这一讨论主要是指向带有地域性特点的食物和菜蔬。讨论时,教师根据自己对当地饮食、菜肴、食物 构成和特点的了解来把握。 让学生阅读豆博士的话,并明确:食物是保护和维护生命的基本需求。即食物是每个人正常生活离 不开的,是必须满足的需求。 3、小组讨论。观察并阅读本页图画乐乐和小文的话,分小组进行讨论:“通过实例说明我们每天吃的食 物都是从哪里来的。 ”然后交流汇报:“例如,面粉、大

3、米、玉米等粮食是在土地上种出来的,白菜、萝 卜等蔬菜也是在土地上种植出来的,鱼类等水产是从河湖、海洋中捕捞或养殖的,禽、肉、蛋、奶等食 物是通过养殖生产出来的。 ” 4、阅读妞妞的话并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明确:人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 食物都是来自土地、河湖、海洋,来自养殖。 5、布置课下的调查和思考:“食物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课题 1、萝卜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以萝卜的生长过程为例,体验农业劳动的过程。 2、了解农业的收获与农民收入及生活的关系。 3、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人们要维持正常的生活

4、,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事物大多 是土地上通过劳动获得的。但是,人们是怎样通过农业劳动从土地上取得收获的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 虎子和爷爷是怎样种萝卜的吧。 二、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本课题的七幅图画,通过讨论或谈话的方式知道: 第一幅图画是播种。第二幅图画是间苗。第三幅图画是除草。第四幅图画是给正在生长的萝卜培土。 第五幅图画是灌溉。第六幅图画是收获。第七幅图画是在获得了好收成以后,虎子和爷爷有了收入,精 打细算地把收入用于日常生活。 三、阅读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从收获中留下自己需要的以后,要把剩余的部分拿到市场上卖掉? ”“为什么收获的季节是最开心的季节?” 四、阅读教科

5、书中“虎子家卖萝卜的收入和支出帐目” 。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虎子家为什么要用卖萝卜的钱买这些东西?” 对照虎子家的劳动收入方式。讨论:和自己家的收入方式有什么不同?自己的父母是怎样通过劳动来维 持家庭经济来源的? 总结。教师肯定学生的讨论成果,并概括出农民在土地上生产食物是十分辛劳的,农民们通过他们的劳 动得到收成,用于维持他们的生活。 课题 2、从种植到收获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 2、了解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 3、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有一定的规律。

6、 4、知道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着人类的生存,从而对生养我们的土地产生由衷的敬意。 教学准备: 日历(应同时标注有公历、农历和节气) 、中国政区图及用于标注的相关农作物的图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从虎子讲述的萝卜的故事中了解到,从每年 3 月初种植到 5 月底收获是萝 卜最佳的生产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好的收成。这是为什么呢? 2、讨论问题:光照和温度有什么关系;晚照、温度和农作物的生长的什么关系?引导学生了解一年中 “在自然条件下,只有在一段时间里的光照、温度才适合有关农作物的生长” 。 3、阅读课文中虎子说的话,结合观察七幅图画通过讨论知道在农村,一

7、年之中春种、夏管、秋收、冬闲 的过程。引导学生讨论:“结合你在生活中的体会,谈一谈四季里温度和天气有什么特点。 ” 4、教师讲解。 “我们的祖先按自然规律,按照季节的变化确定农时,总结出一年里的二十四节气。 ”组织 学生阅读本课题的第二段课文和表格,明白表格中的冬小麦、玉米、黄瓜的种植、生长和收获的节气是 固定的。 5、教师小结。朗读并学习背诵二十四节气歌谣。 第二课时 1、导入:农作物的种植不仅和季节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一个地方并不是什么都能够种植或出产的。 比如我们每天吃到的食物,商店里出售的食品、蔬菜、水果,并不都是我们这里生产的,有的是本地出 产的,有的是从外地运来的。 2、全班讨论

8、:你知道哪些农作物生长所要求的土壤、气候是不同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 3、阅读中国政区图,通过政区图上的图例了解主要农作物在我国的分布。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南方几 乎不生产小麦?水稻在北方也有,可是为什么要少得多?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在 讨论过程中,不一定只有教师讲,可以由学生汇报作业成果,教师做适当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适当的条件,其中光照、温度、水、土壤等条件是最重 要的。 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我们这个地区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我们每天吃到的食物、商店里出售的食 品,哪些是本地出产的,哪些是从外地运来的? 4、探究活动。观察教科书第 10 页图画所出

9、示的小麦、玉米、甘蔗、大豆、苹果、花生等农作物,并讨 论:这些粮食、蔬菜、水果最早是从哪里来的? 5、阅读与总结。 课题 3、妞妞的困惑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所造成的危害。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可是, 由于这些年来,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地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得许多农产品中都有残留农药。对此,生活已 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也就是妞妞的困惑。 二、全班讨论。 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 11 页的图画和课文,教师提问学生:“我们只是普通的消费者,面对蔬菜、水

10、果、茶叶等农产品中有残留农药,我们怎么办?” 三、探究讨论。 对于豆博士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妞妞的另外一个困惑,应该怎么办呢?你们有什么好建议吗? 四、教师小结。 概括讨论中的要点。 主题二 在希望的田野上 课题 1、从传统到现代 教学目标: 1、了解在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实践中,人类发明了简单的农具,这些农具是人手的延伸,大大提 高了劳动生产率,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2、通过体验,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的态度。 教学准备: 搜集本地区常用的简单农具的资料,既可以是文字、图片等文本资料,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准备一 些小农具实物。 教学过程: 1、导入:农作物的生长不仅依靠自

11、然规律,在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还要靠人们的辛勤劳动, 为此,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简单的农具。它们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劳动的效率,所以,这 些看似简单的农具,其实都凝聚着劳动者的聪明才智。 2、观察活动。探究教科书 12 页的插图出示的是什么农具,做什么用的?使用这些农具有什么好处? 3、体验与交流:本地区经常使用哪些简单的农具,使用这些农具有什么好处? 4、阅读书第 13 页的课文和插图,并思考:这四幅图反映了农业生产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生产效率 有什么变化? 5、总结:农业生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衣食之源。人类从双手采摘开始了农业劳动,后来人类学会了种植 与收获,从徒手劳动到

12、发明简单的手工农具,从依靠人力、畜力发展到现代农业机械化,无不凝聚着劳 动者的智慧,凝聚着劳动者的伟大创造。 课题 2、劳动者的创造 教学目标: 1、知道四川的都江堰和新疆的坎儿井是世界上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 效益,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2、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为我国古代农业文明而自豪的态度。 教学过程: 1、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从简单手工工具到现代农业机械的伟大成就。其实劳动 者的创造还远不止这些,下面我们去参观瞻仰一下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吧! 2、阅读讨论。 阅读教科书第 14 页的课文,讨论:

13、“农业生产中的“靠天吃饭”是什么意思?” 3、探究活动一。 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 14 页有关四川都江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都江堰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4、探究活动二。 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 15 页新疆的坎儿井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在新疆干旱少雨地区,为什么要利用 坎儿井地下暗渠来运输和使用天山雪水?” 5、教师总结。 教师肯定学生的探究,鼓励他们今后多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 课题 3、科学技术改变着农业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技术提升和改变了农业生产单纯依赖自然的局面,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2、简单了解我国农产品的进口与出口情况,以及我国与世界的农业交流,增强国际理解。

14、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农业科技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2、阅读与介绍。欣赏和阅读书中第 16 页袁隆平院士的照片和文字,并讨论:谁知道袁隆平院士的事迹 和他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吗?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补充。 进一步讨论:袁隆平院士科学研究的成果增产了那么多粮食,顶得上增加了多少田地、多少劳动呀,这 说明了什么? 欣赏并阅读书上玻璃日光室、无土栽培技术的照片及文字,并讨论:在严寒的冬季,你们吃过哪些新 鲜可口的夏令蔬菜?你们知道这些蔬菜是在哪里种植出来的?你们知道无土栽培技术吗?以生菜的无土 栽培为例,说一说怎样进行无土栽培的生产。 欣赏并阅读书上有关网籍养殖、规

15、模化禽蛋养殖、现代化饲养牲畜的照片及文字,并讨论:你知道 这些生产方式吗?说一说这些生产技术有什么好处?对学生可能不十分清楚的这部分内容,可由教师结 合书上的图片进行讲解。 延伸性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3、总结: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应用到农业生产上,财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在现代农 业生产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越来越丰富的优质产品。 第二课时 1、导入:我国的农业不仅为我国,同时也为世界做出了伟大贡献。 2、阅读与讨论:中国的农产品满足了我们本国的需要,为什么还要出口到世界各地? 通过讨论知道,我国既出口农产品,也进口农产品;把我们出产的优质农产

16、品销往需要这些产品的 国家和地区,也从国外买进需要的农产品,这就是世界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和贸易往来。 3、小组探究:按照书上第 19 页的提示,指导学生分小组读图,查找一下我国出口哪些农产品,主要出 口到什么国家和地区;我国主要进口什么农产品,是从世界哪些地方进口的。 “你们见过或吃过什么样的进口水果、奶制品、畜产品等农产品?”然后组织学生指图讨论。 4、发表与交流: (1)各小组进行识图汇报和交流,同时还可以边汇报,这组织学生在世界地图上标注我国出口和进口农 产品的情况。 (2)学生汇报见过和吃过的进口水果、奶制品、畜产品等。这主要是指市场上经常可以见到的进口产品, 如:泰国香米、美国柑

17、橘、提子,荷兰奶粉、雀巢咖啡、吉百利巧克力、澳大利亚毛制品等。 5、总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伴随着人类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农业生产一直在不间断地发展着,是劳 动者在从事着农业生产,是他们的创造不断地发展着农业,是科学技术大大加快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主题三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课题 1、农业孕育着文明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 重要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了,既然人类早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是从农业生产开始的,那么世界人类

18、的早期文明当 然也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2、阅读与讨论。 欣赏教科书第 20 页古埃及的历史图画、古希腊的陶器和第 21 页北京中山公园社稷的照片,并讨论“这 些画面告诉我们什么?” 3、全班探究。 阅读教科书第 20 页老师的话、第二段课文和豆博士的话,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 和我国古代,都创制了历法?这些历法各有什么特点?” 4、自由讨论。 (1)你知道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吗?知道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吗? (2)你见过丝绸制作的服装和饰品吗?你知道丝绸是怎样制成的?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丝绸的事情? (3)你的家人有饮茶的习惯吗?你知道有哪些饮茶的习惯和风俗?

19、 教师总结。 课题 2、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农业文明在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文化,以及其他少数民族 的节日文化。 2、了解由于农业的地域性差异,各地所形成的饮食文化也各有特色。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本地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民俗的资料。 2、收集各地饮食文化特色的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的发展,我国的丝绸文化、茶文化早已名扬 世界。其实我国的农业文明成就还有很多。比如,在农业生产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人们创造出许多习俗、 节日,形成了多彩的节日文化。 2、思考并讨论: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与农业生产的

20、发展有什么关系? 我们这里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有什么民俗?你能说出这些民俗的含义吗?在交流的时候,教师要 注意按照讨论题的要求把握和点拔,使学生理解本地民俗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 3、阅读与讨论。欣赏书中 22-23 页的图片,了解藏历新年及彝族、白族等西南少数民族欢庆火把节的风 俗,并讨论:你还知道我国的少数民族有什么节日与农业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讨论知道白族的三月街、维吾尔族和回族的古尔邦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苗族的芦笙节等少数 民族节日与农业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阅读和欣赏书中第 22-23 页的课文和图片,了解 “世界上许多国家、许多民族的传统节日都和农业有 关” 。例如,感

21、恩节有吃火鸡大餐的风俗,感谢大自然的赐予;日本人过年有打年糕的风俗,意在年年高 高,庆祝丰收,祈祷丰年。 4、阅读和观察书第 24-25 页的课文和照片。 组织学生讨论:你还知道各地的饮食有什么特点?各地的饮 食文化有不同的特色,原因是什么? 知道我国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传统美食,像傣家的竹筒饭、蒙古族的手抓肉和涮火锅、新疆的馕和 烤羊肉等,并进一步拓展讨论:你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风味食品?为什么少数民族也会形成各自的美 食风格? 我们这里有什么居住和饮食文化特色?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本地的实际加以把握。 讨论:为什么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的居住和饮食是不同的?通过讨论明白道理是由于气候、土

22、壤等地理环境不同,生产出的农产品也就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饮食习惯,形成了不同的居住和饮食 文化特色。 5、教师总结。强调农业文明的特点,节日、饮食、居住等,都与农业生产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活动课 学做豆腐 教学目标: 参与制作豆腐的全过程,体验与农业有关的制作,体验劳动的过程,分享通过劳动得到的愉悦。 教学准备: 提前用清水泡发好适量的黄豆,准备好制作豆腐所需要的工具设备。 教学过程: 1、准备。阅读教科书第 26 页的课文,激发学生参与制作的热情。 2、分工。在开始制作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工,以便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并且使 劳动过程井然有序。 制作。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

23、导,注意劳动安全。 第五单元 穿越时空的生活 主题一 通信技术与我们的生活 课题 1、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学会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比较完整地了解通信技术的变化与发展,体会科技进步给 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2、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通信领域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而感受到社会的进步与 发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什么是通信?通信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引导学生理解:人们共同生活、劳动,需要交 流,但有时距离很远,需要通过专门方式和工具才能交流。 2、提问学生,是否去过电信博物馆?如果有学生去过,请他向同学们做介绍。或者由教师介绍,电信博 物馆

24、介绍了许多通信技术,从古代一直到今天最先进的电子的。今天,我们用另一种方式来了解通信家 族,同学们将模拟电信博物馆的讲解员,从教科书中选择一种通信技术(方式或工具) ,向大家介绍。 教师向学生明确要求: (1)所介绍的应当是教科书上呈现的通信技术。 (2)要说明这项技术的具体使用方式和特点,最好能够联系实际进行。 (3)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介绍,并且将讲解、表演、图片、实物等方式结合起来进行。 3、教师小结。就巡视时发现的问题提醒学生,告诉学生,许多他们今天不太熟悉的通信技术,家长们却 知道许多,可以把小组准备时遇到的疑问向他们请教。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抽时间检查学生准备情况,并且给予提醒督

25、促。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学生朗读书上第 30 页小文的日记,然后告诉学生,今天的活动,我们将在教室里参观电信 博物馆,相信同学们会像小文一样大有收获。 2、讲解活动。按照上节课及课后的准备,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一种通信方式。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介绍 之后,组织其他学生提问题,与讲解者进一步交流。 3、全班讨论。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对通信家族有了许多新的了解,并且认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通信家族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出现了越来越先进、方便、快捷的通信工具。朗读书第 33 页的课文,思考 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乐乐提出的问题。 4、教师小结。 课题 2、信的旅行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封

26、信从寄出到受到的几个主要环节,体会邮政人员在其中付出的辛苦,从而萌发尊重他们 及其劳动的情感。 2、学会正确地书写信封,了解关于寄信的一般常识。 3、了解通信中一些规则,养成自觉遵守通信规则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科书第 35 页通过四幅照片为我们展示了一封信从寄到收的几个主要环节,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都有 哪几个环节?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2、刚才有些同学提到,一封信从寄到收要经过邮局叔叔、阿姨分拣信件这一过程。那谁能说一说,他们 是依据事实什么对信件进行分拣的呢? 3、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个用过的信封,找几名学生说一说,信是寄到哪里的,邮政编码是什么,收 信人是谁

27、,这封信是从哪里寄出的、邮政编码是多少,以丰富学生对书写信封的感性认识。 4、请学生默读教科书第 34 页男老师的一段话,边读边记寄信的要求(要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信封) , 以及书写信封的格式,并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师随手将几个要点记在黑板上。 5、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布置学生填写教科书第 34 页的空白信封,并互相检查自己填写得是否正确。 6、请学生将从家长那里了解到的有关在通信中不文明的行为讲给大家听,全班同学针对这些不文明的行 为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 课题 3、绿衣使者 教学目标: 1、了解邮政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养成尊重他们及其劳动的积极情感。 2、了解通信是人们相互

28、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联系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 教学准备: 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标准信封及一张面值 80 分的邮票,并了解一位自己最想念的亲人或朋友家庭所 在地的详细地址邮政编码。 教学过程: 1、导入:上节课,老师请同学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到邮局实地观察一下邮政工作者的劳动,下面就请同 学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介绍给大家,也可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愿发言,教师要注意加以引导,以免学生就事论事,发言的内容仅仅局限在对表面现象的描述上。 2、同学们,我们对这个地区邮递员的工作已经有所了解,但对于其他地方邮递员的工作可能还是比较陌 生的,教科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些地方的邮递员,你们了解他们那里

29、的地理环境吗?他们一般使用的交通 工具是什么?除此之外,你们还想了解些什么呢? 3、个人制作。你们想像一下,如果你收到了一封非常想念的亲人或朋友的来信,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 情?我想,你的亲人和朋友也一定会非常想念你,给他写一封信,向他们介绍你的近况,并向他表达你 的思念之情。 4、请自愿的学生向全班读一下信的内容;如果课上时间不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交流。提示学生, 利用上节课学过的知识,正确填写信封,贴好邮票,并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到邮局把这封信寄出去。 主题二 路在脚下延伸 课题 1、路,越走越宽 教学目标: 认识和了解我国日新月异的道路建设的发展变化,感受道路建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积极影

30、响,进而 体会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科书第 4041 页的几幅图画、照片和文字,为我们展示的是各种各样的道路对人们的生活所产 生的影响,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这些道路你们熟识吗?和我们所生活地区的道路一样吗?在我们 生活的地区,最常见的是哪种道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道路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2、专题报告。请老人或其他人为学生介绍本地区道路的发展变化。要突出先后的差别,以及对于本地区 生活的影响:生产、商业、文化、旅游等等。报告应当比较具体,范围可以比较小,最好成绩是学生比 较熟悉的。 3、全班交流。报告后,教师鼓励学生就本地区道路情况向报告人提出问题,相互交流。

31、4、教师小结。让学生对报告人表示感激,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41 页老师的话。 课题 2、四通八达的交通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了解我国道路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2、通过新旧对比,增进热爱新中国的感情。 3、体验道路与人们生活及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1、教师了解本地区销往全国或国外不同地区的产品。 2、几份全国交通图,最好是铁路、公路、航线都有,而且比较大的。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上次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到我们这里道路的发展。今天,我们将在更大范围内认识道路和 交通。 2、探究活动一。请学生对比书 42 和 43 页的两幅铁路图,并观察两幅统计图,问学生从中能够发现什么。 与解

32、放前相比,铁路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线路和长度增加得非常显著,1949 年前分布极为不均衡, 西部完全没有铁路。 ) 正在建设中的铁路有哪几条?从哪里通向哪里? 以 1999 年为例,利用统计图计算一下与 1949 年相比,铁路和公路分别增加了多少倍?根据具体情况, 适当讨论公路和航线的发展。 3、探究活动二。虎子告诉我们人家乡的萝卜随着道路的发展走向了全国。其实我们这里也有许多产品通 过各种道路走了出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产品是怎样走出去的。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种或几种本地的农业或工业产品,以及它们都销往哪里。然后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 一份全国交通图。让学生研究,从家乡这些产品运出去

33、应当利用什么交通工具,通过什么路线。 4、小组发表。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运输路线。 5、总结。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小组给予表扬。 课题 3、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通过对丝绸之路的学习, 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萌发其爱国之心和民族自豪感。 2、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古代文明。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首先请学生朗读和欣赏教科书第 4748 页的课文及图片,然后提出问题:“丝绸之路对大多 数同学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些同学可能以前通过广播电视、书籍杂志对它大致有所了解,课前,老师 也请

34、同学们去收集有关部门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下面我们就分小组进行交流,小组内的每个同 学都要把你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给组内的其他同学,每个小组还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并推举一名同学向全班做介绍。 2、小组交流。 在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了解各小组收集资料及发言的情况,并应适当参与学生 的讨论。针对每个小组收集资料的情况,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整理思路,引导他们 将归纳整理的侧重点集中在某个具体的内容上,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3、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事先掌握的小组讨论的情况,将每个小组介绍的重点随手写在黑板上。 4、小组探究。 a) 教师分发给每个小组一张

35、地图,请学生在上面找一找丝绸之路的大致位置。 b) 在地图上任选一段丝绸之路作为测量对象,量一量这段丝绸之路在地图上的长度是多少,依据比例尺, 换算出这段丝绸之路的实际长度大致是多少。 c) 根据事先了解到的当时车辆运行或骆驼行走的速度,测量出走完这段路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如果现在 重走丝绸之路,可以运用哪些交通工具,所需要的时间有是多少。 5、教师小结。 道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极大地节省了时间。通过学习,同们对丝绸 之路已经有所了解,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呢!教科书第 48 页为我 们做了简单的介绍,请同学们看一看,读一读,对其有一个大致

36、的认识和了解,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 课下做进一步的探究。 主题三 多姿多彩的传媒世界 课题 1、怎样看电视 教学目标: 1、学会处理学习与看电视的关系。 2、懂得怎样有效、合理地看电视。 3、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走访、调查周围的人喜欢看的电视节目。 教学过程: 1、导入:在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走访、调查了生活在你们周围的人喜欢看的电视节目都是些什么,下面 就请同学们讲一讲,调查的对象是谁,他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2、看来,由于年龄不同,兴趣不同,人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也是不同的。全班交流:在看电视的时候, 你们与父母常常因为什么问题闹别扭?当你与父母因看电视而产生矛盾的时候,

37、你是怎样做的?你有什 么好的建议和办法吗? 学生各自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3、探究活动。看书 53 页的一组图画,请大家说一说,它反映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如果像他那样, 会有哪些危害呢? 4、总结。 课题 2、荧屏前后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视节目的制作需要荧屏前后许多工作人员的努力。 2、萌发对电视工作者及其劳动的尊重。 教学过程: 1、导入。 (1)教师提问学生:“在这幅导读图中,有两幅画面表现的是全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地看电视的情景。 我想问一问在座的各位同学,昨晚谁看了电视,看的是什么电视节目?”请学生自愿回答。 (2) “每一个电视节目凝聚着许许多多电视工作者的心血、汗水和智慧

38、,都是荧屏前后许多电视工作者 共同劳动的结果。 ”教师引出课题并写在黑板上。 2、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提问学生:“你们最喜欢的电视工作者是谁?”请学生自愿发言。 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有谁知道,在一个电视节目中,除了需要主持人、播音员以外,还需要哪些 工作人员,还需要做哪些工作?电视节目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请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要求学生将 全组同学的答案进行归纳、整理。 3、全班交流。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发表本组得出的结论。在个小组发表的过程中,教 师应注意将学生发言的要点写在黑板上。待各小组发表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将他们提出的各项工作按 先后顺序进行排

39、列。 教师总结。 课题 3、书报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教学目标: 1、知道书籍、报刊和杂志是学习和生活的良师益友。 2、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 3、学会在快报杂志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把自己喜欢年看的书带到学校来。 教学过程: 1、导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大众传媒”这个词,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大众传媒”?让学生 自由讨论。 (为一般社会成员传递各种信息的途径,如:电视、广播、书籍、杂志、报刊和网络) 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他们经常阅读的书报杂志有哪些。 2、故事会。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人讲一个从书上看到的故事,然后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故事,准备向 全班做介绍。 3、全班

40、交流。每个小组把自己推选出来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4、总结。教师肯定学生所讲的故事,并提议:如果你们愿意,可以把自己的藏书拿到学校来,建立一个 班级图书角,与班上的同学分享,让我们班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更多的好书。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1、收集近期的各种报纸杂志,特别是少儿类和科普类的。 2、准备剪报本、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1、导入:报纸、杂志和图书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学生从出版时间、形式、内容、故事性、新闻性等 方面展开讨论,目的是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报纸、杂志的特点和功能。 2、全班交流:我家订了什么报纸或我看过什么报纸?我最喜欢的报纸是什么?哪些信息是从报纸上 获得的?报纸对我们的

41、学习和生活有哪些帮助? 3 、剪报。首先介绍剪报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知识的好方式,然后介绍剪报的分类和剪贴技巧。 4、总结。鼓励学生订报、看报,并养成剪报的好习惯,同时也要强调剪报的道德。 课题 4、电脑网络我的新伙伴 教学目标: 1、了解网络对于个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2、知道网络的两面性, 3、了解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网络。 教学过程: 1、导入。 (1)在大众传媒中,除了广播、电视、报刊、书籍之外,近些年来,又出现了一个神奇的新伙伴,谁知 道是什么? (2)我们班的同学谁家有电脑?有谁接触过电脑网络?谈谈你们对电脑网络的感受好吗? 2、探究讨论。 在黑板上写出“积极的”和“消极的”

42、两个题目。让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说出电脑网络都有哪 些积极的功能和作用。对人们的工作、学生和生活都有哪些帮助,有哪些消极的作用,如去不安全的网 吧、上不健康的网络、玩内容不健康的游戏、随便结交朋友,这些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有危险。 2、演示活动。 老师利用教室的电脑展示电脑网络的现代化功能以及对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帮助。 3、阅读与讨论。 阅读教科书第 58、59 页的文字和图画,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到,网络虽然能够为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 带来乐趣,但是如果不能有效地自我控制,也回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 与同桌讨论: 1)怎样在电脑网络中安全、有效地获取知识和信息。 2)怎样才能避免掉进“网络陷

43、阱” 。 4、制订公约。 在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引导学生制订公约,并进行签名仪式。 第六单元 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 主题一 生活中的交通与安全 课题 1、我们身边的交通事故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本地区交通事故发生的情况。 2、感受交通事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伤害。 3、进一步学习制定调查方案。 教学准备: 1、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了解交通事故发生的状况,特别是本地区的状况。 2、教师到本地区交通部门了解有关交通事故发生的情况,制作类似教科书上的统计图表。 教学过程: 1、导入:看第 60-61 页的导读图,问学生:在这张图上,你看到了什么?画面为我们展现的是一种怎样 的景象?我们居住的地

44、方和这张图所呈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全班讨论。教师出示交通事故图,并提问学生:看了这张图,同学们有什么想法?请几个学生发言。 3、阅读讨论。阅读书第 62 页的课文和“近十年来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的统计图及“在交通 事故中不同年龄死亡和受伤的人数”的统计图。教师针对两张统计图的内容做适当的提问,帮助学生读 懂统计图的内容。 教师出示本地区的交通事故图,引导学生将其与书上的图进行比较,并就此图发表意见。 4、探究讨论。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影响?(生命结束、身体上的伤害、感情上的痛苦、经济上的 损失。 )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的交通事故呢?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认识交通设

45、施问题、交通 指挥问题、交通规则问题等。 5、小组准备。教师布置调查任务:就上述各个方面,调查本地区的交通设施。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 制定调查计划。 6、小结。 课题 2、为了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和学校附近交通设施的设置情况,并知道它们的作用。 2、尊重交通警察及其交通管理人员所付出的劳动。 3、掌握报警的方法。 4、对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状况能提出建议。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大家就交通事故的发生进行了讨论,对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课下同学们进行了实地 调查。通过调查同学们有哪些发现? 2、发表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将汇报的重点放在交通设施的设置对于交通

46、安全分别起哪些作用,都发现了哪些新的交 通设施等方面。 3、全班讨论。 对比教科书中出示的交通设施与我们住家和学校附近的交通设施有哪些不同?体现了什么?请学生 阅读教科书第 64-65 页后予以回答。 4、阅读讨论。 通过观察、采访你了解到交通警察的工作都有哪些内容?他们是怎样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的? 教师提问学生:“交通指挥中心是做什么的?电子警察指的是什么?遇到或发现交通事故时,应该怎么 办?拨打 122 报警电话时,要讲清什么? 5、交流与建议。 在调查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地方或缺少设必要的交通设施的地方?就此可 以让学生提出建议。书写时可参考教科书第 65 页“给交

47、通管理部门的建议”一文。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1)写出地点。2)写出目前的交通状况。3)写出具体的建议。并组织学生讨论怎样 交到交通管理部门。 教师总结。 课题 3、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 教学目标: 1、通过实地调查和课堂学习能辨认各种常见的交通标志,并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2、了解一些过去不太熟悉的交通标志和国外的交通标志。 3、在认识交通标志的活动中,进一步内化和深化有关交通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学准备: 1、检查学生完成调查和制作交通标志的情况。 2、教师搜集一些本地区没有的交通标志,以及一些国外的交通标志。 教学过程: 1、导入:为了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除了有交通设施的保障和交

48、通警察的指挥外,还有哪些保障措施?你 观察过道路上的各种的各种交通标志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和讨论交通标志。 2、小组准备。你们都发现了哪些交通标志?它们的颜色和形状有什么特点?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各小组 或个人进行准备,整理修改图片,设计汇报形式。 3、发表与交流。各小组或个人展示调查结果。将图片张贴在黑板上,并说明它代表的意思。 提问:黑板上这些反映交通标志的图片在形式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请三位同学分别将有共同之处的交通 标志排列在一起。 教师提问:哪些标志是我们需要特别遵守和注意的?道路上没有这些标志行不行?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 4、设计活动。通过调查学习,同学们也许对交通标志有了新的认

49、识,有了更好的想法。你们把这些想法 设计成交通标志。既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与同桌合作共同完成。 课题 4、珍爱生命 遵守规则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交通规则。 2、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初步形成珍爱生命,自觉遵守规则的态度。 3、初步运用统计的知识,说明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 教学过程: 1、导入。 交通安全设施越来越完备,交通警察为维护交通的通畅和安全指挥交通,辛勤地工作着,可是,为 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交通事故发生? 2、阅读讨论。 你知道哪些交通规则?行人、乘车人应遵守哪些交通规则? 3、小组交流。 以“我们身边的交通隐患”为题,对课前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综合小组同学的调查结果,准备向 全班汇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统计图的形式。 4、全班交流。各小组简单汇报。 5、全班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各小组通过调查,都发现了一些不守规则的现象。下面,大家就此来深 入讨论一下。 ” (1)什么人会发生交通事故?看一看铁路工人叔叔是怎样说的。 (2)许多人不守规则,他们是怎样想的呢? 3)你有过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吗?你是怎么想的? (4)这样一些想法的危害在哪里? 教师小结。 主题二 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 课题 1、无情的火灾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灾的严重危害。 2、知道火灾发生的原因。 3、初步具有防火意识。 教学准备:了解本地区最近发生的火灾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