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 国 历 史 八年级上册 (川 教 版) 教 案 第一学习主题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 1 课 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 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
2、揭露资产阶级 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 义精神。吸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 历史使命感。 重点难点 重点: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二是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给出预习目标,指导学生预习。 (全体学生) 二、学生准备 全体学生据预习目标预习课文。 学法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为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简介本学期的教学要求。 2、
3、简介本主题的概述。 学习新课 一、老师展示预习目标,检查学生自学(找一排学生依次回答)。 预习目标: 1、虎门销烟的背景、经过及其意义。 2、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时间、结果。 3、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和内容。 4、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小组合作讨论: 1、评价林则徐。 2、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3、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师在学生讨论后作适当点评,强调: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老师据大纲强调重点(指导学生掌握): 1、南京条约的内容。 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四、多媒体展示。 五、课堂展示并小结。 在图上指出: 1、中英南京条约强迫中国开放的五处通
4、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2、中英南京条约强迫割给英国的香港岛。 3、中英南京条约的签字地点南京。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 2、 预习新课。 教学反思: 第 2 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 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土地被强暴割占, 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二、能力与方法 本课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听、看、议),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 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
5、源所在)从中领会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指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不彻底消除腐朽的根源,今天赶走 “法兰西”“英吉利”,明天还有新的“法兰西”“英吉利”接踵而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 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 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列强侵华罪行。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收集资料、制作
6、多媒体教学课件。 2、给出预习目标,指导学生预习。 (全体学生) 二、学生准备 全体学生据预习目标预习课文。 学法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为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朗读课前提示导入。 教学新课 一、老师展示预习目标,检查学生自学(找一排学生依次回答)。 预习目标: 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目的、时间、经过、结果。 2、火烧圆明园。(时间、哪一次战争、侵略国家) 3、所签订的条约。 4、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面积多少) 5、太平军抗击洋枪队。(领导人、时间、战役) 二、小组合作讨论: 1、中国为什么会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失败? 2、你看了“火烧圆明园”后的感想。 3、看了太平军抗击
7、洋枪队后,你怎么想的? 充分让学生讨论后,告诫学生:落后就要挨打!激励学生一定不忘国耻,好好学习! 三、老师据大纲强调重点(指导学生掌握):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沙俄侵占中国的大片领土。 四、多媒体展示。 着重揭露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滔天罪行。 五、课堂展示并小结。 1、指导学生在图上指出:沙俄侵占的中国大片领土。 2、指导学生列举本课大事年表。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 2、预习新课。 教学反思: 第 3 课 左宗堂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阿古柏侵略我国新疆和残酷剥削、压迫新疆人民;知道 左宗棠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打败
8、阿古柏,收复新疆的史实。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 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中日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如果你是左宗棠,如何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如何 评价左宗棠”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 能力。在教师帮助下,让学生讲一讲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事迹,从而训练和培养学 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 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
9、、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抗击外来侵略,捍卫 国家主权,都会得到人民的支持。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 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在战斗中,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 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 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日马 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重点难点 重点:是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签定的情况和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危害。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
10、时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给出预习目标,指导学生预习。 (全体学生) 二、学生准备 全体学生据预习目标预习课文。 学法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为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朗读课前提示导入。 教学新课 一、老师展示预习目标,检查学生自学(找一排学生依次回答)。 预习目标: 1、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时间和新疆设立行省的时间。 2、甲午中日战争开始的时间、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 3、黄海大战中与民族英雄邓世昌。 4、马关条约的内容、危害。 二、小组合作讨论: 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危害。 着重指导学生据
11、马关条约的内容逐条分析其危害。 老师强调:中日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老师补充提问:台湾何时回归祖国的?现在我们中央政府对台政策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关心时事) 三、老师据大纲强调重点(指导学生掌握): 1、民族英雄邓世昌。 2、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四、多媒体展示。 1、突出邓世昌的民族英雄的气节。 2、突出甲午中日战争时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 五、课堂展示。 1、比较分析: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 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2、在图上指出:日本割占的中国领土。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
12、 2、 预习新课。 教学反思: 第 4 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发展的情况,理解义和团运动的口号,记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爆发的时间和组成联军的八个国家,讲述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故事,知道八国联军 抢掠北京的暴行,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分析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的口号,培养学生抓住主要矛盾、一分为二 地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收集有关八国联军侵华暴行资料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运用网络技术搜索、下载、整理信息及运用信息的能力。通 过逐条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分析方法。 三、
1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义和团战士和清军部分爱国将士团结战斗、共同杀敌的史实,让学生理解人 民群众中蕴藏着伟大的力量和不屈的民族精神,加深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 理解。通过揭露八国联军破坏和掠夺中国国宝、践踏中华文明的罪行,使学生永远牢记国 耻、国难,树立立志成才、振兴祖国的奋斗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给出预习目标,指导学生预习。 (全体学生) 二、学生准备 全体学生据预习目标预习课文。 学法指导 学
14、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为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教师 小结导入。 学习新课: 一、检查预习目标。(找一排学生依次回答) 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目的、八国军队、主要战役、在北京的暴行) 3、辛丑条约( 时间、内容、危害) 二、小组合作讨论: 根据辛丑条约内容逐条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 老师强调: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老师据大纲强调重点(指导学生掌握): 辛丑条约的时间、内容、危害。 四、多媒体展示。 着重揭露八国联军破坏和掠夺中国国宝、践踏中华文明的罪行;同时揭露清
15、政府的腐 败无能。 五、课堂展示。 1议一议: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这 种说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2谈一谈: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 3.指导学生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进行对比分析, 进行知识的横向联系,以深化学生对辛丑条约危害性的认识。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 2、 预习新课。 教学反思: 第二学习主题 近代化的起步 第 5 课 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 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
16、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 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 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 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洋务运动,使学生了解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的近代化进程,树立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国际化”意识。培养学生“求实、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
17、学课件。 2、给出预习目标,指导学生预习。 (全体学生) 二、学生准备 全体学生据预习目标预习课文。 学法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为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本主题概述:所谓中国近代化,即中国资本主义化,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 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本主题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学习新课: 一、检查预习目标。(找一排学生依次回答) 1、洋务派的产生(目的、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时间) 2、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及其代表 3、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及其代表 4、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的创办 5、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的建立 6、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二、组织学生按小
18、组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进行辩论。 一半为正方,另一半为反方。正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的因素,使中国成 功地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反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最终也只是 以破产告终。 教师归纳小结,对洋务运动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首先,指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 走上富强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这其中的原因固 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 其次,充分肯定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其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
19、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 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三、老师据大纲强调重点(指导学生掌握): 1.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及其代表。 2.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及其代表。 3.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四、多媒体展示。 五、课堂展示。 指导学生列表反映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及其代表。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 2、预习新课。 教学反思: 第 6 课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 知识。 二、能力与方法 结合课文,利用新闻报道、文件奏折、宣传画照
20、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 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 此外,就康有为、梁启超变法一事对比社会各界的反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 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给出预习目标,指导学生预习。 (全体学生) 二、学生准备 全体学生据预习目标预习课文
21、。 学法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为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指导学生看导入框中插图,就谭嗣同在刽子手面前大义凛然、慷慨就义的史实进 行描述,提问:“清政府为什么要杀害谭嗣同?” “谭嗣同要杀的是盗贼吗?” “后人为什 么称这些遇害者为戊戌六君子?”等等。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一、检查预习目标。 (找一排学生依次回答) 1、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 2.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3. “公车上书”及其社会影响。 4.戊戌变法的时间及主要内容。 5.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 。 6. 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二、小组合作讨论: 1谭嗣同放
22、弃生的机会甘愿一死,值得吗? 2.假设:“袁世凯出卖维新派,这只是一个偶然现象。如果袁世凯站到光绪帝一边, 中国早就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了”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请陈述理由。 3议一议,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 己“死得其所”? 三、老师据大纲强调重点(指导学生掌握): 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2.戊戌变法的时间及主要内容 3.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四、多媒体展示。 五、课堂展示。 1.关于变法法令内容,指导学生制作一个表格,反映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 面情况。 2.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举 18951898 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
23、大事件。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 2、预习新课。 教学反思: 第 7 课 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 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 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 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
24、其革命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给出预习目标,指导学生预习。 (全体学生) 二、学生准备 全体学生据预习目标预习课文。 学法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为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现在中国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一条路叫(学生:中山路)那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 事吗?(学生:纪念孙中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学习新课: 一、检查预习目标。 (找一排学生依次回答) 1.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成立(时间、地点、领导人) 2.同盟会的成
25、立(时间、地点、领导人、政治纲领、性质、意义) 3.三民主义 4.武昌起义爆发的(时间、胜利) 5.中华民国的成立(时间、都城、纪元)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小组合作讨论: 辛亥革命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要说明理由) (师)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 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 阶级共和国。从直接结果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年 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
26、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 一部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 人心。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民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 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因而辛亥革命成功了。从最终结果 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大地主买办阶级代表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 三、老师据大纲强调重点(指导学生掌握): 1. 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四、多媒
27、体展示。 五、课堂展示。 学生据所搜集的有关孙中山的资料讲述孙中山的故事。(每个小组派代表讲述)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 2、 预习新课。 教学反思: 第 8 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 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 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 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
28、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 识;同时,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 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给出预习目标,指导学生预习。 (全体学生) 二、学生准备 全体学生据预习目标预习课文。 学法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为主。 教学过程
29、 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但并 没有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 的道路;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想到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以此导入新 课。 学习新课: 一、检查预习目标。 (找一排学生依次回答)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时间、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主要内容、两大口号。 2. 新文化运动新阶段到来的标志。 3.李大钊发表的文章。 4.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小组合作讨论: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 学生讨论后,教师补充:新文化运动: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封建思想遭
30、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3、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 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不过,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 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 三、老师据大纲强调重点(指导学生掌握):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历史意义。 2.强调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四、多媒体展示。
31、五、课堂展示。 指导学生列表展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时间、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主要内容、 两大口号、发展、历史意义。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 2、 预习新课。 教学反思: 第三学习主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 9 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 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1919 年 6 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 相同点和不同点,说出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关系;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32、, 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 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 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 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重点和难点 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难点:对五四精神和党诞生意义的理解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给出预习目标,指导
33、学生预习。 (全体学生) 二、学生准备 全体学生据预习目标预习课文。 学法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为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五四青年和党的生日为切入点,导入本课。设计“为什么把每年五月四日作为我国 的青年节?”激发学生探究“五四爱国运动” 的动机。 学习新课: 一、检查预习目标。(找一排学生依次回答) 1、五四运动的爆发(原因、时间、地点、参加者、斗争口号及领导者); 2、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斗争中心、斗争主力的变化); 3、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间、地点、出席人员、会议的主要议程、历史意义); 二、小组合作讨论: 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
34、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 运? 2陈独秀没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为什么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三、老师强调: 1.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说其“彻底”是指斗争的坚决性而言的,说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开始”,是因为: 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对斗争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社会主义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2.五四精神就是爱国精神。 四、多媒体展示。 五、课堂展示。 指导各小组合作将五四运动内容列成表格记忆。并将较好的表格进行展示
35、。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 2、 预习新课。 教学反思: 第 10 课 国命大革命 教学目标 了 解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基础知识 掌 握 黄埔军校的建立、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 争中的重要作用。 读图析图 再现情景 从课文和插图或影象资料中想象北伐战争情景,联系当时历史背景理解北伐 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整合教材 全程分析 辛亥革命缺陷孙中山创黄埔军校国共紧密合作北伐胜利进军陈独秀 “右倾”危害、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讨论探索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
36、因 爱党情感 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 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情感态度 价 值 观 思想意识 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 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给出预习目标,指导学生预习。 (全体学生) 二、学生准备 全体学生据预习目标预习课文。 学法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为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
37、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获得成功? 2.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作用?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学习新课: 一、检查预习目标。 (找一排学生依次回答) 1、黄埔军校创办的时间、领导人、作用。 2、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三路路线、主要战场。 3、国民革命失败的三次反革命政变 4、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二、小组合作讨论: 1、北伐战争为什么能够在不到半年内,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2、国民革命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三、教师释疑: 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新军阀是帝国主义和大地 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者。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
38、成,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补充介绍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领导权、一再妥协退让、甚至压制工农运 动等。 教师指出:后来,武汉和上海的反动势力汇合起来,对幼年时期的共产党进行疯狂镇 压。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积极分子惨遭屠杀。但是,英勇的共产 党人没有被吓倒,而是从地下爬起来,檫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重新 投入战斗。北伐战争的历史昭示我们:国共两党真诚合作时,对于国家、民族和革命 事业具有很大的好处;两党的合作被破坏时,对于国家、民族和革命事业都会产生负 面作用。 四、多媒体展示。 五、课堂展示。 指导学生列出本课大事年表。 六、布置作业。 1、完
39、成学习与评价 2、预习新课。 教学反思: 第 11 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 教学目标 了 解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知识要点 基础知识 掌 握 “反抗受挫开辟新路星火燎原”这样一个历史进程 阅读资料 再现情景 从课文和插图中体会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特点,理解以退为进策略的正确性, 认识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精神的宝贵价值 论从史出 评价事件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光辉典范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讨论探索 秋收起义的队伍进军井冈山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 崇敬革命 前辈业绩 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道路到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前辈为
40、 此作出了伟大贡献,他们的业绩永远值得后人崇敬情感态度 价 值 观 思想意识 必须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斗争策略,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 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重点难点 重点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难点 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的原因(理由)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给出预习目标,指导学生预习。 (全体学生) 二、学生准备 全体学生据预习目标预习课文。 学法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为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国共第一次
41、合作期间领导的国民革命为什么会遭到失败? A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人背叛革命; B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造成严重危害。) 2、南京国民政府具有什么性质?(反动的性质,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后来,武汉和上海的反动势力汇合起来,对幼年时期的共产党 继续进行疯狂镇压。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积极分子惨遭屠杀。但是, 英勇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而是从地下爬起来,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 重新投入战斗。 学习新课: 一、检查预习目标。 (找一排学生依次回答) 1、南昌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意义) 2、秋收起义的时
42、间、领导人。 3、井冈山会师的时间、部队。 二、小组合作讨论: 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三、老师据大纲强调重点(指导学生掌握): 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军队 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8 月 1 日成为人民军队诞生的纪念日。 2.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光辉典范。 四、多媒体展示。 五、课堂展示。 1.在地图南昌、秋收、广州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上找出:南昌、井冈山等地。 2. 讲述毛泽东等人的故事。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学习
43、与评价 2、 预习新课。 教学反思: 第 12 课 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所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把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结 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 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和难点 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难点:
44、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给出预习目标,指导学生预习。 (全体学生) 二、学生准备 全体学生据预习目标预习课文。 学法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为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放红军不怕远征难歌曲导入。 学习新课: 一、检查预习目标。 (找一排学生依次回答) 1、红军长征的(原因、开始时间、重要会议、大致路线、胜利的标志、胜利的意义) 。 2、遵义会议的(时间、主要内容、历史意义) 。 二、小组合作讨论: 1、讨论分析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2、长征精神包括哪些
45、? 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共产党诞生于 1921 年,到遵义会议召开时 14 年的时间里, 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后出现了“左” 的或右的错误,经受了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 剿”失利等重大挫折;从 1935 年遵义会议到 1949 年也是 14 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 央的正确领导下,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遵义会 议的深远意义。 关于长征精神可引导学生回想学过的有关语文课文。如:七根火柴等。 三、老师据大纲强调重点(指导学生掌握): 1、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红军在长征途中打乱敌人围剿计划的事件是四渡
46、赤水,跳出敌人包围圈的事件是 渡过金沙江, 四、多媒体展示。 五、课堂展示。 1、讲述有关长征的故事。 2、活动:“重返长征路” ,指导学生找到中央红军经过的省份,越过的山脉、江河、 重要地名(地点)等,并动手绘制长征路线图。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 2、 预习新课。 3、观看有关长征的电影或电视剧 教学反思: 第四学习主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 13 课 抗日救亡运动 教学目标 了 解 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 基础知识 掌 握 九一八事变的结果;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阅读课文 复述史实 按照时间顺序复述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注意拟
47、出重 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历史知识点 研究资料 理解原因 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在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处心积虑、蓄谋策划, 蒋介石实行“绝对不抵抗”政策则进一步助长了日军侵略气焰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讨论探索 辩证分析 中共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的,同时也是 依据当时实际情况,推动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 转化 爱国主义 民族情感 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 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对于当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 略和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必须进行历史清算 情感态度 价 值 观 思想意识 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种实事求
48、是、高瞻远瞩的史实证明了党的正确、伟大和光荣 重点和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影响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给出预习目标,指导学生预习。 (全体学生) 二、学生准备 全体学生据预习目标预习课文。 学法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为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对中国人来说,9 月 18 日是什么日子?(学生:国耻日。)为什么?(学生:九一八 事变)。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一检查预习目标。 (找一排学生依次回答) 1. 日本侵略军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 2
49、. 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结果) 3.80 页“文献资料”说明蒋介石对日寇的进攻实行什么政策? 4.不抵抗政策造成什么后果? 5. 西安事变(原因、时间、领导人、共产党的努力、结果、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二、小组合作讨论: 1、共产党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2、西安事变后应当怎样处置蒋介石? 学生讨论后,教师补充介绍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A日本:暗中支持国民党中 的亲日派向西安发动进攻,以便它扩大侵略中国。B英美: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 大侵华,排挤英美在华势力,希望和平解决,保住蒋介石的统治地位。C国民党内亲日派 主张进攻西安,准备乘乱夺权。D国民党内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宋子文、宋美龄等人 亲自到西安与张、杨谈判。西安事变后,局势极为动荡不安。处死蒋介石,可能导致亲日 派掌权,国家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如此一来,日本便有机可乘、进而独霸中 国。如果给蒋介石留一条活路,国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