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1 内膜系统的形成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什么样的生物意义? 首先是内膜系统中各细胞器膜结构的合成和装配是统一进行的,这不仅提高了合成的效 率,更重要的是保证了膜结构的一致性,特别是保证了膜蛋白在这些膜结构中方向的一致 性。 内膜系统在细胞内形成了一些特定的功能区域和微环境,如酶系统的隔离与衔接, 细胞内不同区域形成 pH 值差异 , 离子浓度的维持, 扩散屏障和膜电位的建立等等,以便在 蛋白质、脂类、糖类的合成代谢、加工修饰、浓缩过程中完成其特定的功能。 内膜系统 通过小泡分泌的方式完成膜的流动和特定功能蛋白的定向运输,这不仅保证了内膜系统中 各细胞器的膜结构的更新,更重要的是保证了一些具
2、有杀伤性的酶类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并能准确迅速到达作用部位。 细胞内的许多酶反应是在膜上进行的,内膜系统的形成,使 这些酶反应互不干扰。 扩大了表面积,提高了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 区室的形成,相对 提高了重要分子的浓度,提高了反应效率。 2 细胞膜的特性:一是不对称性,表现在结构和功能上,结构方面主要是指膜蛋白和膜 脂 分部的不对称,由于构成膜蛋白包括周边蛋白和向前蛋白,他们在脂双层内外分布不同, 由分子结构决定,则膜蛋白分部的不对称性;脂莫主要包括磷脂胆固醇和糖脂,由于他们 的分布不同,而结构上的不对称有保证了膜功能上的不对称,让膜两侧有不同的功能。二 是膜的流动性,表现在膜脂和膜蛋白的流
3、动性。膜脂的流动是由组成脂双层分子的膜脂的 分子运动决定的,在相变温度以上,脂类分子的运动就会导致膜脂具有流动性。膜蛋白的 运动性指膜蛋白可以在脂双分子层中自由漂浮,有两种运动方式:侧向扩散和旋转扩散。 膜脂流动性对膜蛋白的运动型也有一定的影响。 3 膜的流动性有何生理意义和试述流动镶嵌模型的要点 生理意义:参与物质的运输;细胞内外的信号传导;影响细胞周期的能量转换; 细胞识别、免疫、药物对细胞的作用都与膜的流动性有关;发育和衰老也与膜的流动性 有关。总之,一切膜的基本活动均在膜的流动性状态下进行 要点:流动镶嵌模型是 1972 年由 S.J.Singer 和 G.L.Nincolson 提出
4、的,该模型指出细胞膜式 一种动态的、不对称的具有流动性特点的结构。膜中脂质双层构成膜的连续主体,位于细 胞膜上的蛋白质不仅可以附着于膜的表面,同时也可以镶嵌于脂质双分子层中,并随着液 晶态脂质流动而移位。该模型强调了膜的流动性和化学组成的不对称性。 4 生物膜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 基本特征:膜的不对称性和膜的流动性。 联系:不对称性,表现在结构和功能上,结构方面主要是指膜蛋白和膜脂分部的不对称。 由于构成膜蛋白包括周边蛋白和向前蛋白,他们在脂双层内外分布不同,由分子结构决定, 则膜蛋白分部的不对称性;脂质双层不对称性使膜的两层流动性有所不同,有助于维持膜 蛋 白
5、的极性;生物膜结构上的不对称性,保证了膜功能的方向性,使膜两侧具有不同功能。 流动性,表现在膜脂和膜蛋白的流动性。膜脂的流动是由组成脂双层分子的膜脂的分子运 动 决定的,在相变温度以上,脂类分子的运动为:侧向扩散、旋转运动、 摆动运动、伸缩震 荡、翻转运动、 旋转异构;膜蛋白的运动性指膜蛋白可以在脂双分子层中自由漂浮,有两 种运动方式:侧向扩散和旋转扩散。膜脂流动性对膜蛋白的运动型也有一定的影响。 2 5 G1,S,G2 ,M 期特点:G1 :1.具有限制点 2.有细胞的 3 种增值状态 3.RNA 结构蛋白 及酶蛋白的大量及持续合成 4.细胞体积增大 5.染色体去凝集 6.DNA 含量为 2
6、C。S 期: 1.DAN 复制,含量加倍为 4C2.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合成 3.组装核小体,染色质复制 4.中心 体复制。G2 期:1.RNA 蛋白质的合成,如微管蛋白和有丝分裂促进因子的合成 2.DNA 含 量为 4C。M 期:染色体分离和胞质的分裂 6 内膜系统各细胞结构的特征酶是什么?各个细胞结构的主要功能怎样? 内质网的特征酶是:葡萄糖-6-磷酸酶,主要功能:糙面内质网:蛋白质合成、蛋白质的 折叠、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蛋白质的运输、糙面内质网和膜脂的合成;光面内质网:脂 类的合成与运转、解毒作用、糖原的代谢、储存和调节 Ca2+浓度;高尔基复合体的特 征酶是:糖基转移酶,主要功能:高
7、尔 基 体 的 主 要 功 能 将 内 质 网 合 成 的 蛋 白 质 进 行 加 工 、 分 类 、 与 包 装 , 然 后 分 门 别 类 地 送 到 细 胞 特 定 的 部 位 或 分 泌 到 细 胞 外 。 溶酶体的特 征酶是:酸性磷酸酶,主要功能:消化和营养保护、参与机体组织器官的变态和退化、参 与受精作用、参与激素的合成与浓度调节;过氧化物酶的特征酶是:过氧化氢酶;主要 功能:调节细胞的氧张力、解毒作用。 7 DNA 双螺旋结构及其意义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是有 Watson 和 crick 提出;DNA 分子有两条 多核苷酸连组成,每条链都围绕同一个中心轴形成螺旋,两股连的走
8、向相反,形成逆向平行状态的双螺旋; 两条多核苷酸连中含碱基,在双螺旋内测通过氢键形成互补的碱基对;每一个碱基对位于同一平面上,并 垂直于螺旋轴,一个螺旋含有 10 碱基对;相邻碱基对之间距离 0.34nm,双螺旋连直径为 2nmDNA 双 螺旋结构意义:一是他决定了 DNA 分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决定了生物界物种的多样性;二是准确 地说明了 DAN 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可以精确的复制和传递给子细胞,保证了遗传的连续性和物种的稳定 性。 8 蛋白质的结构和特点:蛋白质都是有氨基酸构成的多聚体,每种蛋白质分子都有其独特 的三维结构,有该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决定的。蛋白质分子具有四个等级的空间结构,
9、其 中多肽链中的氨基酸序列称为一级结构,维持一级结构的化学键主要有肽键氢键二硫键。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包括 螺旋和 片层结构,由氢键维持。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肽键进一 步卷曲折叠构成更为复杂的空间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参与维系三级结构的化学 建有氢键离子键和疏水键。只有一条肽链构成的蛋白质,在三级结构基础上可表现生物活 性,但具有二条以上肽链的蛋白质就必须构成四级结构才能表现出生物活性。蛋白质的四 级结构是指几个三级结构的多肽链形成的集合体,其中没一条肽链称为一个亚基或亚单位。 9 比较 DG 和 IP3 信使途径的异同:胞外信号与本途径细胞膜受体特异性结合,受体被 激活,通过 G 蛋白的调
10、节,然后磷脂酶 C 活化,分解分布于细胞膜脂双层内层的 PIP3,生 成 DG 和 IP3 两种第二信使;DG 磷酸化细胞质中的蛋白激酶 C,并是指被激活,它通过一 系列的调节,最终促进细胞分裂增殖,PKC 还可以使多种靶细胞磷酸化,促进细胞分泌, 神经细胞电兴奋等;IP3 与 Ca2+隔离库膜上的特意受体结合,使钙释放并与细胞内 Ca2+受 体结合,使 CM 活化,最终导致胞内 cAMP 水平下降,cGMP 含量相对升高,促进细胞分 裂增殖。 10 比较 cAMP 信号通路与磷肌酰醇信号通路异同:cAMP:机制,通过 camp 调节细胞内 蛋白激酶的活性。组成:西胞外信息分子,受体,G 蛋白
11、,腺苷酸环化酶,camp。过程: 配体G 蛋白偶联受体G 蛋白腺苷酸环化酶campcamp 依赖的蛋白激酶 A靶蛋白 磷酸化细胞生物学效应磷肌酰醇:机制:通过激活质膜上的磷脂酶 c,使质膜上 4.5 二磷酸磷脂酰肌醇水解产生第二信使。组成:细胞外信息分子,受体,G 蛋白,磷激酶 c。过程:细胞外信号分子G 蛋白偶联受体G 蛋白磷肌酶 cPIP2。1.IP3胞内 3 Ca2+浓度升高Ca2+Cam底物磷酸化细胞反应。2.DAG激活 PKC靶细胞磷酸化,促 进 Na+H+交换而使细胞内 PH 增高,从而生物学效应。 11 概述 G 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组成,特点及主要功能。 组成:G 蛋白
12、偶联受体、三聚体 GTP 结合调节蛋白、G 蛋白效应器、第二信使 (cAMP、cGMP、IP3 、DG 等) 。 特点:胞质膜上最多,也是最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 是由 G-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这种信号转导通路有两个重要的特点:系统由三个部分组 成:7 次跨膜的受体、G 蛋白和效应物(酶); 产生第二信使。功能:cAMP 调节细胞中糖 原的分解,cAMP-蛋白激酶 A 对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 12 以肾上腺素引起肝细胞或肌细胞糖原分解为例,说刺激性 cAMP 信号途径 1.刺激性信号与肝细胞或者肌细胞膜上肾上腺素 受体特异性结合,受体被激活,构象改 变,暴露于 Gs 蛋白的结合位点 2.配体-
13、受体复合体结合并活化 Gs 蛋白,使 Gs 蛋白与腺苷 酸环化酶结合 3.AC 活化,分解 ATP,产生 cAMP。4.cAMP 磷酸化 A-激酶使之被活化,PKA 依次磷酸化无活性的靶蛋白,引起连锁反应和一系列生物效应,最终使肝糖原或者肌糖原 分解成葡萄糖为细胞利用 5.Gs 蛋白构型改变,AC 失活,Gs 蛋白恢复静息状态 6.AC 可以被 重新活化,直到信号离开,受体恢复原来构型为止,最后当 cAMP 信使终止后,靶蛋白的活 性在酶的作用下脱磷酸化恢复原状,糖原停止分解. 13 DNA 和 RNA 在组成、结构、分布和功能上有何区别? 14、RNA 主要有几种?简述它们的主要结构、功能和
14、存在部位。 RNA 包括:mRNA,由一条多核苷酸链组成,基本上呈线形,局部呈双链,形成发夹式 结构。功能: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链。 (通过密码子决定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存在部位: 细胞质或核糖体tRNA 主要结构是:氨基酸臂、D 环、反密码环、TCG 环、额外环 (tRNA 分类的重要指标)功能:运输氨基酸到核糖体。存在部位:细胞质或核糖体 rRNA,呈线形,某些节段可能成双螺旋结构。核糖体的组成成分。存在部位:细胞中的 核糖体 15 比较 MtDNA 与 nDNA 的结构特点? DNA RNA 戊糖 脱氧核糖 核糖 碱基 A G C T A G C U 磷酸 磷酸 磷酸 核苷酸种类 dAM
15、P dGMP dCMP dTMP AMP GMP CMP UMP 结构 双链 单链 存在部位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功能 存储、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 与遗传信息表达有关 MtDNA nDNA 裸露的双链环状分子 与组蛋白等结合形成染色质,线性分子 人 MtDNA 含有 37 个 gene,其中编码 13 钟 蛋白质,占线粒体总量的 5-10% gene 数量 1-3 万个,90-95%的 Mt 的蛋白 由 nDNA 编码 gene 排列紧凑,不含内含子 在 gene 的结构中插入有内含子 突变频率高,是 nDNA 的 5-10 倍 突变频率叫前者低 母性遗传 孟德尔遗传 与“通
16、用密码子”不同 适合“通用密码子” 可自我复制、转录、翻译,整个过程需 无 mtDNA 编码的蛋白质,Mt 氧化磷酸化功 4 16 DNA 复制的特点:半保留复制:DNA 复制是以 DNA 自身为模板,在 DNA 聚合酶 等作用下,以碱基互补原则合成与模板 DNA 完全相同的新 DNA 分子。多起点双向复制: 从链上某个特定的起始点开始,同时向两侧反方向推进。不连续复制:连接冈崎片段。 不同步复制:真核细胞染色体中,可同时有多个起始复制点。 17 质网的功能: 使细胞质区域化,为物质代谢提供特定的内环境;扩大膜的表面积,有利于酶的分布提高 代谢效率;为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重要合成基地;解毒作用
17、;参与物质运输、物质交换; 对细胞起机械支持作用。 18 内质网合成蛋白质分类:内质网分为光面内质网和糙面内质网,光面内质网主要合成脂 类,糙面内质网主要合成蛋白质,其合成蛋白质的类型有 3 种:1.分泌蛋白,合成后游离 于内质网腔内,以运输小泡形式运送到高尔基复合体,在哪里被加工修饰后进一步送到细 胞表面,在最后经胞吐作用分泌到胞外。2.膜蛋白,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首先被嵌入内质 网成为跨膜蛋白,经过小跑运输把膜蛋白送到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和细胞膜 3.细胞器驻 留蛋白,驻留在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的蛋白质都是在糙面内质网合成. 19、结合 Gc 的形态结构特征,谈谈它是怎样行使
18、其生理功能的? 1、高尔基体顺面的网络结构,是高尔基体的入口区域,接受内质网新合成的物质,分类 后转入中间膜囊,小部分返回(驻留蛋白) ;丝氨酸 O-连接的糖基化,跨膜蛋白胞质侧的 酰基化。2、高尔基体中间膜囊,多数糖基修饰,糖脂的形成以及与高尔基体有关的糖合 成均发生此处。3、高尔基体反面的网络结构, 是高尔基体的出口区域,功能是参与蛋白 质的分类与包装,最后输出。 20 为什么说线粒体是一个半自主细胞器 线粒体含有 DNA、RNA、核糖体、氨基酸活化酶等,具有独立进行转录和翻译的功能; 迄今为止,线粒体仅能独立转录和翻译的约 20 种线粒体膜和线粒体基质蛋白,线粒体绝 大多数需由核基因编码
19、,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转移至线粒体。细胞核与线粒体之 间存在着密切的,精确的,严格调控的生物学机制;在二者协同作用的关系中,细胞核 的功能更重要。一方面它提供了绝大多数遗传信息,另一方面它具有关键的控制作用。也 就是说,线粒体的自主程度是有限的,对核遗传系统有很大的依赖性;线粒体的生长和 增殖是受核基因组及其自身的基因组两套遗传系统的控制,所以称为半自主细胞器。 21 述线粒体的结构 光镜下:呈线状、粒状、短杆状,是细胞内较大的细胞器一般直径 0.5-1um,长 1.5- 3um 其数目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差异较大,一般 1000-2000 个,因细胞的形态和类型 不同而存在差异;电镜下:
20、由外膜、内膜、膜间腔、嵴及嵴间腔等组成。 22 管形式结构功能:单管,二联管,三联管;结构:中空圆柱体,管壁由 13 根直径 5nm 的原纤维环绕成,每一根原纤维由微管蛋白的二聚体在具有 GTP 的聚合而成。功能:1.维 持细胞形态,固定和支持细胞器的位置 2.参与细胞收缩与变形运动,是纤毛和鞭毛等细胞 器的主体结构成分 3.参与细胞器的位移和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移动.4.参与细胞大分子 颗粒物质以及囊泡的转送运输。 23 丝形式结构功能:形式:张力丝起支架作用,使细胞有一定韧性和弹性。肌丝具有收缩 作用。神经丝支架作用,参与神经细胞代谢物的运输。结构:由肌动蛋白构成的平均直径 6nm 的纤
21、维状结构。功能:1. 组成细胞骨架,维持细胞形态 2.参与细胞质的运动 3.构成细 胞间的连接。 25 中间纤维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中间纤维的直径约 712nm 的中空管状结构,由 4 或 8 个亚丝组成。单独或成束 nDNA 编码的酶帮助 能不能进行 5 存在于细胞中。中间纤维具有一个较稳定的 310 个氨基酸的 螺旋组成的杆状中心区, 杆状区两端为非螺旋的头部区和尾部区。头部区和尾部区由不同的氨基酸构成,为高度可 变区。 功能:为细胞提供机械强度支持;参与细胞连接; 中间纤维维持细胞核膜稳定 ;结蛋 白及相关蛋白对肌节的稳定作用;中间纤维与 DNA 复制有关:核纤层中间纤维参与 DNA 复
22、制固相支持物,及可能调节 DNA 复制中的解旋; 中间纤维与细胞分化及生存有关:表 皮的分化. 26 胞质骨架三种组分的比较 微丝 微管 中间纤维 单体 球蛋白 球蛋白 杆状蛋白 结合核苷酸 ATP GTP 无 纤维直径 5-9nm -25nm 10nm 结构 双链螺旋 13 根原纤维丝组成 空心管状纤维 8 个四聚体或 4 个八聚 体组成的空心杆状纤维 极性 有 有 无 组织特异性 无 无 有 蛋白库 有 有 无 踏车行为 有 有 无 动力结合蛋白 肌球蛋白 动力蛋白、驱动蛋白 无 特异性药物 细胞松弛素、鬼笔环肽 秋水仙素、长春花碱、 紫杉酚 27 信号假说:1.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其新生肽
23、链的始端有一段 18-30 的疏水氨基酸组成的 信号肽,引导核糖体与内质网膜集合 2.细胞质基质有信号识别颗粒,能识别核糖体外的信 号肽,又能识别 rer 膜上的 SRP 受体,并与前者结合成 SRP-核糖体复合体,这时核糖体的 蛋白质合成暂停 3.SRP-核糖体复合体与 ER 上的 SRP 受体结合,核糖体则以大亚基与膜上 的核糖体复合体结合,暂停的蛋白质合成又重新开始 4.进入 ER 腔的信号肽位于 ER 膜表 面的信号肽酶切掉,与之相连的合成中的肽链继续进入 ER 腔,知道合成完整的多肽。最 后,核糖体脱落内质网,大小亚基分离,重新进入核糖体循环 28 呼吸链的组成,2 条典型呼吸链,4
24、 种复合体的特点?组成:呼吸链可由 4 种脂蛋白复 合体,辅酶 Q 和细胞色素 C 组成;两条典型呼吸链:即 NADH2 和 FADH2 呼吸链。复合 物、组成的 NADH2 呼吸链是主要的呼吸链,催化 NADH 的托氢氧化;复合物 、组成的 FADH2 呼吸链,催化琥珀酸的脱氢氧化;4 种复合物特点:复合物为 二聚体,递质子递电子;复合物为单体,递电子,不递质子;复合物为二聚体,递电 子递质子;复合物为二聚体,递电子递质子 29 以肾上腺皮质细胞对 LDL 颗粒的摄取为例阐述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受体介导的胞 吞作用:指细胞从细胞外液摄取特定的大分子的一种方式。在进行这类胞吞作用时,特定 大分
25、子结合余互补的细胞表面受体,二者形成受体大分子符合物而随有被小泡进入细胞, 最后受体被回收返回细胞膜被再利用;细胞合成 LDL 受体蛋白,并分布于膜上有被小窝 处, “被”则由网格蛋白构成,LDL 与 LDL 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处细胞膜内陷出芽形 6 成有被小泡,脱被后形成无被小泡,并与细胞内囊泡融合形成内体。 “被“则返回细胞膜被 再利用。内体内 LDL 与受体分离,含受体的转移泡回到质膜,参与受体再循环,含 LDL 的小泡则与内体性溶酶体结合,最后 LDL 被溶酶体降解,游离胆固醇成为细胞合成 膜的原料。 30 以肝细胞吸取 LDL 为例,说明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动物细胞在生物膜等结构
26、合成需要胆固醇时即先合成 LDL 受体并结合在膜上,有受体的区 域又有衣被附着,叫有被小凹,LDL 与膜受体在有被小凹处结合,随后将 LDL 与受体一 并形成细胞内有被小泡。有被小泡在胞内很快失去衣被,并与细胞内的另一小泡胞内体融 合,胞内体是存在于细胞质周围的球形囊泡,有储存物质的功能,其 PH 值 5-6,能起酸溶 作用,使无被小泡除去泡上的受体,并与细胞内的消化器初级溶酶体结合后成为次级溶酶 体,最后经消化后释放出游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可用于合成新的生物膜。 31 .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糖蛋白是由 rER 合成的蛋白质经国糖基化后形成的,有 2 种方式; 1.N-连接糖基化,发生在 rER
27、 中,是寡糖链经过糖基转移酶催化,公家地结合到蛋白质的 天门冬氨酸残基的-NH2 基团的 N 原子上形成的 2.O-连接糖基化,发生在高尔基复合体内, 是寡糖与蛋白质的酪氨酸,丝氨酸,苏氨酸残基的-OH 基团共价结合而成,则寡糖链被连 接在该部位 O 原子上,此过程同样经过糖基化转移酶催化。 3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有何异同? 特征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细胞大小 较小,1-10um 较大,10-100um 细胞核 无核膜、核仁(拟核) 有核膜、核仁(真核) 染色体 单个,DNA 裸露于细胞质中 若干个,DNA 与蛋白质结合 细胞壁 不含纤维素,主要由肽聚糖组成 不含肽聚糖,主要由纤维素组成 细
28、胞器 无(除核糖体外) 有 核糖体 70S(50S+30S) 80S(60S+40S) 内膜系统 简单 复杂 运动 简单原纤维及鞭毛 纤毛和鞭毛 细胞骨架 无 有 转录与翻译 转录与翻译同时同地进行 转录在核内,翻译在胞质 细胞分裂 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33、比较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主动运输特点:需要载体蛋白,需 要能量,不需浓度差。它可以使细胞可以自由吸收对自身有利的离子。被动运输的特点: 不需载体蛋白,不需能量,需要浓度差。它可以使缺少氧气或二氧化碳太多时及时吸收氧 气或排除二氧化碳 34、说明 Na+-K+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工作原理:是细胞膜上的镶
29、嵌蛋白,具 有载体和 ATP 酶的活性,可以逆向运输 Na+,K+,具有泵的作用。1. 在细胞膜内侧,3 个 钠离子和钠钾泵接合,ATPase 被激活,将 ATP 水解为 ADP 和高能磷酸根,Pi 和 ATPase 共价结合成 Pi-ATPase,引起构象变化,与钠离子亲和力下降, 3 个钠离子穿膜 到胞外 2.改变构象的 ATPase 与钾离子亲和力大,使 ATPase 发生去磷酸化作用,同时酶 又恢复原来构想,将 2 个钾离子移到胞内释放。生物学意义: 维 持 细 胞 的 渗 透 性 , 保 持 细 胞 的 体 积 ; 维 持 低 Na+高 K+的 细 胞 内 环 境 , 维 持 细 胞
30、 的 静 息 电 位 。 35、比较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细胞表面发生内陷,由细胞膜把环境中的大分子和颗粒物质包围成小泡,脱 7 离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的运转过程。 不同点: 特征 内吞泡的大小 转运方式 内吞泡形成机制 胞饮作用 小于 150nm 连续发生的过程 需要笼形蛋白形成包被及结合素蛋白连接 吞噬作用 大于 250nm 需受体介导的信号触发过程 及其结合蛋白的参与 36、细胞识别所引起的反应类型有哪些? 导致配体进入细胞内 ,如:肝细胞对血清糖蛋白的识别和胞吞作用、受体介导的内吞; 导致细胞的粘附, 如:海绵细胞识别,受精作用; 导致信息传入细胞,如:跨膜信息传递 。
31、37、比较结构性分泌和调节性分泌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结构性分泌的特点:分泌蛋白合成后立即被包装入高尔基的分泌囊泡中,随即很快被运送 到质膜处,分泌到细胞外,这种过程普遍存在于所以细胞内,是自发进行的。生物学意义: 新合成的囊泡膜的蛋白和脂类不断地供应质膜的更新,确保细胞分裂前质膜的生长;囊泡 内可溶性蛋白分泌到细胞外,有的成为质膜外周蛋白,有的形成细胞外基质组分,有的作 为营养成分或信号分子扩散到胞外液。调节性分泌的特点:一是具有选择性;第二个特点 是具有浓缩作用,可使被运输的物质浓度提高 200 倍。生物学意义:当细胞受到胞外信号 刺激时,分泌泡与质膜融合将内含物释放出去的过程。 38、举
32、例说明细胞识别的重要性?受精作用,同种异类细胞识别; 白细胞识别细菌, 异种间细胞识别;胚胎发育,同类同种细胞识别。 39、试述细胞信号传导中细胞表面受体的主要种类和基本特点。 离子通道受体,特点:它们多为数个亚基组成的寡聚体蛋白, 除有配体结合位点外, 本 身就是离子通道的一部分,并借此将信号传递至细胞内。信号分子同离子通道受体结合, 可 改变膜的离子通透性。G 蛋白偶联受体,特点: G 蛋白偶联受体是 7 跨膜受体,受体激 活后,需要 GTP 结合蛋白激活下游的酶,借助第二信使分子发挥作用。 酶联受体,特 点:这 种 受 体 蛋 白 既 是 受 体 又 是 酶 , 一 旦 被 配 体 激
33、活 即 具 有 酶 活 性 并 将 信 号 放 大 , 又 称 催 化 受 体 , 酶 联 受 体 也 是 跨 膜 蛋 白 , 细 胞 内 结 构 域 常 常 具 有 某 种 酶 的 活 性 ,故 称 为 酶 联 受 体 。 40 膜受体及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第一信使 膜受体 信号转换 激活的酶 第二信使 神经递质 配体闸门通道 化学信号变为电信号 激素等 G 蛋白偶联受体 G 蛋白 腺苷酸环化酶(AC)磷脂酶 C (PLC) cAMP IP3, DG,cGMP 等 生长因子 等 受体酪氨酸激酶 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 受体酪氨酸激酶 41.核孔复合体结构和功能:核孔复合体是包括核膜孔及其相关的蛋
34、白质构成的环状结构体 系,后者包括核孔颗粒 8 对,周边颗粒 8 对,中央颗粒 1 个及众多细纤维,共同形成了直 8 径 9nm 长 15nm 的通道。功能:1.分子量小于 5kd 的小分子,水溶性物质可以自由出入 2. 入核蛋白以携带的核定位信号与核孔复合体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而介导入核,并消耗 ATP。3.生物大分子的出核运输,即核孔复合体上有识别 RNA 分子或者与 RNA 分子结合 的蛋白质的受体,可以向细胞质方向运输这些物质。 42 细胞氧化的基本过程: 糖酵解:糖、脂、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细胞基质中经降解作用产生丙酮酸和脂肪酸; 乙酰 COA 生成,丙酮酸和脂肪酸进入线粒体基质中经一系列
35、分解代谢生成乙酰 COA; 三羧酸循环两次脱羧,四次脱氢。 电子传递和偶联的氧化磷酸化。 43 细胞衰老特征:1.细胞核的变化,染色体固缩溶解,核仁不规则 2.膜体系变化,选择性 降低,出现裂隙 3.内质网和线粒体衰老变化 4.溶酶体活性降低 5.致密体生成 6.细胞内生化 改变 7.细胞外基质改变 8.细胞内水分减少 44 细胞分化规律意义:规律:1.细胞分化具有稳定性 2.具有可逆性 3.基因调节的保守型 4. 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化。意义:个体发育的基础,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通过细胞分化产生 各种不同组织器官,形成新个体。在胚后发育中,通过分化产生特定类型的细胞,补充机 体组织损失的细胞。
36、45 细胞周期的驱动力:1.细胞周期引擎,cyc-cdk 蛋白质磷酸化调控系统 2.原动力,周期性 基因表达 3.细胞周期清道夫,泛素化蛋白降解系统 4.细胞周期外动力,生长因子信号转导 系统 46 细胞周期监控点:1.cdk 活性抑制和检控点 2.GS,DNA 损伤检控点 3.G2M,DNA 复制 检控点 4.中期后期,分裂检控点 47 细胞坏死的特征:线粒体膨胀,细胞骨架降解,溶酶体释放酶,由于膜破裂,出现炎症 反细胞凋亡的特征:1.染色质凝集;2.核裂解为碎块;3.凋亡小体形成;4.DNAladder(染 色体的降解,DNA 断裂,为 200bp 的倍数的现象)细胞凋亡的机制:细胞凋亡有
37、关的两个 酶:Dnase ,作用:切割染色质 DNA;Caspases(关键酶)作用:灭活凋亡抑制物;水 解蛋白质结构,形成凋亡小体;水解凋亡相关活性蛋白 细胞凋亡的两种基本途径:(1) 死亡信号途径(2)线粒体途径 48 细胞凋亡与坏死的比较 细胞凋亡 细胞坏死 概念 基因控制的自主过程,表现 为细胞缩小,核内染色质浓 缩,核质边缘化,膜发泡, 凋亡小体形成 非自主过程,质膜丧失完整 性和化学梯度,细胞质内容 物外泄引起细胞溶解死亡病 理情况 刺激 生理和病理情况 缺乏 ATP 形态学 细胞皱缩,与临近细胞连接 丧失 肿胀,形态不规则 细胞膜 完整,鼓泡,形成凋亡小体 溶解或通透性增加 细胞
38、器 完整 受损 细胞核 固缩,染色体边缘化 染色质不规则转移 线粒体 肿胀,通透性增加细胞色素 c 释放 肿胀破裂 ATP 耗尽 生化特征 核小体 DNA 断裂成约 185bp 片段 随机断裂成大小不等片段 9 能量需求 依赖 ATP 不依赖 ATP 组织分布 单个或成群细胞 成片细胞 组织反应 非炎症 炎症 结局 吞噬细胞吞噬部分膜性结构 细胞内容物释放 49 减数数分裂特点和生物学意义。特点:1、减数分裂过程包括一次 DNA 复制和两次细胞 分裂;2、子细胞和母细胞之间的遗传性具有较大差异;3、由 1 个母细胞形成 4 个遗传物 质不同的子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减半。4、有重组和互换。生物学意
39、义:一 维持生物物种 的染色体数目恒定;二 为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提供源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非姐妹染色单 体间的交换,增加了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差异,同源染色体的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 自由组合为生物遗传变异提供了细胞学基础。 50 核仁的亚微结构和功能:结构:电镜下核仁无被膜,由纤维丝构成海绵状球体,包括 4 个部分。核仁相随染色质:包括核周围染色质和核仁内染色质两部分,核仁周围染色质 主要由异染色质组成,核仁内染色质主要由常染色质组成。纤维中心和密集纤维部分: 纤维中心主要由核仁内染色质组成,密集纤维部分是核仁中电子密度最高的部分,呈环状 或半月状包围纤维中心。颗粒部分:主要成分为 RNA
40、何蛋白质,是正在加工,处于不 同成熟阶段的核糖体亚单位的前体颗粒。核仁基质:为无定形的蛋白质性液体物质,电 子密度低。 功能:1.rRNA 的合成和加工。真核细胞 rDNA 基因包括 5.8S,18S,28SrDNA 及间隔顺序, 高度串联重复,首先转录出来的是 45S 前提 rRNA,在经过核酸酶剪切和其他修饰,成为 成熟的 5.8S,18S,28S 的 rRNA 分子 2.核糖体的组装。18SrRNA 与多种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 小亚单位前体,5.8S,28SrRNA 和其他核 DNA 转录而来的 5SrRNA 与多种蛋白质结合则形 成大亚单位前体,二者通过核孔运输至胞质中去组装成核糖体,为
41、蛋白质合成提供必要的 场所。 51 有丝分裂个时期特点? 前期:染色体组装;核膜裂解、核仁消失、内膜系统也分解成小囊泡;纺锤体形成。 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有丝分裂器形成。后期:着丝粒复制断裂,姐妹染色单 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并开始移向两极。末期:两组子染色体到达两极,解旋为染色质; 子核膜、子核仁出现,纺锤体消失;细胞质分裂。 52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共同点都是通过纺锤体同染色体的相互作用进行细胞的分裂。但二 者之间有许多差异:有丝分裂是体细胞的分裂方式,减数分裂主要是细胞产生配子的过 程(生殖细胞也有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一个亲细胞形成两个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的
42、子细胞。 减数分裂形成四个遗传物质不相同的子细胞。有丝分裂是一次细胞周期, DNA 复制一次, 分裂一次, 染色体由 2n2n;减数分裂是两次细胞周期, DNA 复制一次, 细胞分裂两次, 染 色体由 2n1n。有丝分裂中, 每个染色体是独立活动;在减数分裂中, 染色体要配对、联 会、交换和交叉。有丝分裂之前, 经 DNA 合成, 进入 G2 期后才进行有丝分裂; 减数分 裂之前, DNA 合成时间很长(99.7%合成, 0.3%未合成), 一旦合成,即进入减数分裂期, G2 期 短或没有。有丝分裂时间短, 1-2 小时; 减数分裂时间长, 几十小时至几年。 53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指由细胞分
43、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所需的时间叫细胞周期 时间。可分为四个阶段:G1 期(gap1),指从有丝分裂完成到期 DNA 复制之前的间隙时 间;S 期(synthesis phase),指 DNA 复制的时期,只有在这一时期 H3-TDR 才能掺入新合 成的 DNA 中;G2 期(gap2),指 DNA 复制完成到有丝分裂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M 期又称 D 期(mitosis or division),细胞分裂开始到结束。 10 54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何异同? 相同点:其基本结构单位都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都有双螺旋结构;都与组蛋白结合。 不同点:常染色质成伸展状态
44、,结构疏松。异染色质成凝集状态,结构较紧密;常染 色质多位于核的中部,着色较浅。异染色质多位于核膜边缘或核仁周围,染色较深;常 染色质转录活性较强,可以编码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含有单一序列和重复序列的 DNA。在一定条条件下可以转录和复制,而异染色质一般无转录活性,不能合成 mRNA,仅能合成 5srRNA 和 tRNA,含有高度重复序列的 DNA;常染色质在 S 期 早期复制,异染色质在 S 期晚期复制; 功能上常染色质可以转录出 mrna,合成蛋白质, 供给细胞和机体,形成各种结构并执行各种生理功能,异染色质不能合成蛋白质,可能与 结构基因的表达和细胞分裂的调控有关,也可能与 trna 和
45、 rrna 的合成有关。 55 分泌蛋白的排除途径和运输模式? 排除途径:由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进入内质网腔后,经过糖基化作用,有被包裹于内质 网分离下来的小泡内再经高尔基复合体变为浓缩泡,之后再由浓缩泡浓缩成分泌颗粒而排 出细胞外。 运输模式:核糖体阶段;内质网运输阶段;细胞质基质运输阶段;高尔基复合体 加工修饰阶段;细胞内储存阶段;胞吐阶段。 56 什么叫克隆动物? 简述多利羊形成的过程? 克隆动物: 把细胞经无性繁殖发育成新的生物个体的过程称之为克隆; 由细胞进行克隆所得到的动物, 称作克隆动物。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细胞或受精卵的细胞质中,可以发育为一个新 个体, 已分化成熟的体细胞
46、仍保留全套的遗传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表达遗传信息。 多莉形成的过程:(乳腺细胞核(A )+ 卵细胞细胞质(B)胚胎植入羊 C 的子宫 Dolly.) 培育多莉羊的过程中,科学家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主要分个步骤进行:步骤一:从一 只岁芬兰多塞特白面母绵羊()的乳腺中取出乳腺细胞,将其放入低浓度的营养培养 液中,细胞逐渐停止分裂,此细胞称之为“供体细胞”;步骤二:从一头苏格兰黑面母绵羊 ()的卵巢中取出未受精的卵细胞,并立即将细胞核除去,留下一个无核的卵细胞,此 细胞称之为“受体细胞” ;步骤三:利用电脉冲方法,使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融合,最后形 成“融合细胞”。电脉冲可以产生类似于自然受精过程
47、中的一系列反应,使融合细胞也能像 受精卵一样进行细胞分裂、分化,从而形成“胚胎细胞”;步骤四:将胚胎细胞转移到另一 只苏格兰黑面母绵羊()的子宫内,胚胎细胞进一步分化和发育,最后形成小绵羊-多 莉。换言之,多莉有个母亲:它的“基因母亲”是芬兰多塞特白面母绵羊() ;科学家取 这头绵羊的乳腺细胞,将其细胞核移植到第二个母亲(借卵母亲)- 一个剔除细胞核的苏 格兰黑脸羊()的卵子中,使之融合、分裂、发育成胚胎;然后移植到第三头羊()- -“代孕母亲 ”子宫内发育形成多莉。从理论上讲,多莉继承了提供体细胞的那只绵羊() 的遗传特征,它是一只白脸羊,而不是黑脸羊。分子生物学的测定也表明,它与提供细胞
48、核的那头羊,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确切地说,是完全相同的细胞核遗传物质。还有极 少量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的线粒体中,遗传自提供卵母细胞的受体) ,它们就像是一对 隔了年的双胞胎。 11 一 1 内膜系统的形成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什么样的生物意义?2 细胞膜的特性 3 膜的 流动性有何生理意义和试述流动镶嵌模型的要点 4 生物膜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与 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5 G1,S,G2,M 期特点 。 。 。6 内膜系统各细胞结构的特征酶 是什么?各个细胞结构的主要功能怎样?7 DNA 双螺旋结构及其意义 8 蛋白质的结构和 特点 9 比较 DG 和 IP3 信使途径的异同 10 比较 cAMP 信号通路与磷肌酰醇信号通路异同 11 概述 G 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组成,特点及主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