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第四课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学生初步明白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后的第一个化学实验, 实 验不像物质加热或燃烧一样,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知道加热过程中一般会产生 哪些现象。这个实验涉及到学生不熟悉的小苏打和有些经验的白醋。 本课需要让学生观察苏打和白醋的特点,并做好有效记录。同时,观察两者混合后产生的现象,并且要注 意混合需要有一定的比例。由于混合现象比较剧烈,有比较 明显的泡末产生,学生往往把注意点只放在泡末上, 而容易忽视其他的现象。在做实 验 时 , 要 求 学 生 留 下 一 些 样 本 , 混 合 后 迅 速
2、地 用 玻 璃 片 盖 住 瓶 口 , 只 是 在 实 验 过 程 中 , 一般的玻璃片盖不住烧杯,而使空气混合进来,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物质按照一定比 例混合后,学生通过眼睛看(现象) ,摸(杯壁感受温度) ,试(杯中空气)等方式综 合体验物质反 应后所产生的现象。 其中验证杯中的气体是什么物质是本课最难也是最精彩地部分。学生通过看书也许知道里面会有产生的气 体是二氧化碳,但是只有比较少的学生能够说出鉴别二氧化 碳的方法,当然个别学生会联想到五上我们在鉴别 呼出气体成分时做的实验,用燃烧 的木条伸进去,看看木条燃烧的情况是否发生变化。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 注意,之 所以能让燃烧的木条熄灭,是因
3、为二氧化碳沉在杯底部,它的密度要比空气大。从而 更 多 的 了 解 二 氧 化 碳 的 特 点 , 此 时 许 多 孩 子 也 许 都 认 为 这 就 是 二 氧 化 碳 无 疑 了 。 此 时 , 老师仍需要引导我们不应该轻易地下结 论,教材上:科学家经过研究,确定这是二氧 化碳。重点向学生表达研究的内涵,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时, 需要的是证据,而且 证据要越充分越好,不能盲目的凭借几个现象就轻易地下判断。最后,让学生观察剩 下的 物质,并且与样本做比较,认识到在这个过程中,白醋的酸味变淡了,小苏打也 溶解并且变少了。最后总结这 个变化也是化学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是小学科学六下第二
4、单元物质的变化学生初步 明白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后的第二个化学实验,实验不像物质加热或燃烧一样,学生 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知道加热过程中一般会产生 哪些现象。这个实验涉及到学生不 熟悉的小苏打和有些经验的白醋。如何上好这节课,在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 备。可是, 在 实 战 场 上 还 是 出 现 了 很 多 “意 外 ” 。 众 所 周 知 , 教 学 的 预 设 和 生 成 之 间 总 是 会 有 一 些 差距,但我们 往往是从这些差距中反思以期成就了一次次的进步! 2 一、关于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本课需要让学生观察苏打和白醋的特点,并做好有效记录。同时,观察两者混合 后产生的现象,并且要
5、注 意混合需要有一定的比例。 。物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学生 通过眼睛 看(现象) ,摸(杯壁感受温度) ,试(杯中空气)等方式综合体验物质反应后所产生的现象。由于混合现象比 较剧烈,有比较明显的泡末产生,学生往往把注意 点只放在泡沫上,而容易忽视其他的现象。在做实验时,要求学生留下一些样本,混合后迅速地用玻璃片盖 住瓶口。 二、关于实验细节的一些思考和改进 用小苏打和醋的混合可以向学生展示物质混合后发生质变,产生新物质的一种状况。为了让孩子充分认 识到这两者发生的质变情况,并且还产生了另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我在教学中经过摸索,发现实验中有几 个细节应该处理的更细致。 1. 进行混合小苏打和水
6、与混合小苏打和白醋的比较。 整 合 混 合 小 苏 打 和 水 这 一 过 程 在 实 验 中 , 可 以 更 好 的 让 学 生 区 别 物 理 变 化 和 化 学 变化,也为学生理解化 学变化伴随的变化”打下基础。 2. 再加一勺小苏打。 当两者混合后不再冒气泡时,再加一勺小苏打在杯中,然后 让学生观察后回 答还有气泡吗?进而思考:没有气泡了,说明杯中的透明液体已经不 是原来的白醋了。 3. 尝试用混合小苏打和陈醋。 小苏打和醋的混合实验是为了让你观察到混合物的变化, 课本上使用的是白醋 (用 冰醋酸 加水配成,不加着色料,故无色) ,虽然混合后有一些明显的变化,但是混合物 的颜色并没有 什么改变,所以如果把白醋换成陈醋,我们观察到的变化将更加明显, 效果是否会更好。教材的大题标不适合随意更改,但可以鼓励学生在家尝试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