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生产与生活 3.浓浓乡土情 浓浓乡土情 ,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考察和了 解 家乡的文化生活、过去的老房子、饮食习俗等,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特点, 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 乡之情。 2 探索家乡的老房子、饮食习俗及文化生活的 形成与气候、 地形、历史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在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我以家乡哈尔滨为切入点,进行教学。从哈尔滨的别称“冰城”和“东方 小巴黎”这两个话题开始,根据“冰城”和“东方小巴黎”的名字的由来,让学生试分析其由于地理位置、 气候和历
2、史原因形成。再通过分析哈尔滨人的饮食习俗以及国服“旗袍”了解其历史成因。 自我反思这节课的优点有: 1. 从 教 学 的 过 程 和 效 果 来 看 , 教 学 内 容 贴 近 学 生 的 生 活 , 易 于 了 解 与 掌 握 。 条 理 清 晰,环节紧凑。 2.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突出。 3. 课 件 的 使 用 效 果 比 较 好 。 但 是 第 一 节 因 为 客 观 原 因 , 课 件 没 能 通 过 大 屏 幕 播 放 , 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第二节,课件在播放的过程中,一边看一边指认,一边引导学生思考,发挥了它的辅助作用,大大地提高了教 学时效性。 4. 课堂评价语言和点
3、拨的语言比较到位。 5. 能 够 积 极 为 学 生 营 造 轻 松 和 谐 的 氛 围 。 本节课还 存在着不足: 1. 布置的查找任务, 学生虽然做了, 但是有些孩子只是找了, 具体的内容并不熟悉, 也没 有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在课堂上汇报的时候,还有出现不认识的字,或读错字 的情况。另外一些孩子只是照搬照抄地读,不能起到分享、交流的作用。 2. 学 生 在 课 前 先 汇 报 , 内 容 较 杂 没 有 分 类 。 和 后 来 的 话 题 有 点 脱 节 。 应 该 把 学 生 汇 报放到相应的话题下, 这样学生查找的资料就真正起到了作用。 3. 个别细节性的语言考虑得不到位,出现表述上
4、不够清晰的情况。 4. 学生出现朗读困难的现象,没有及时帮助,浪费了时间。 5. 师 生 互 动 的 活 动 相 对 单 一 。 谈 话 式 教 学 比 较 多 , 学 生 自 主 性 的 活 动 少 。 这也是我想结合平 时的教学谈的一点困惑所在。 困惑一:在平时的教学中,布置的查找资料的任务,学生完成得并不好。有客观的, 也 有 主 观 的 。 其 中 包 括 : 1) 不 重 视 。 孩 子 的 孩 子 以 及 家 长 普 遍 重 视 数 语 外 三 科 的 学 习 成绩,其他学科都不重视。所以作业完成情况不好。 三年级的品社课,有很多调查是 2 通 过 采 访 家 长 完 成 的 。
5、但 是 在 课 堂 上 就 出 现 孩 子 说 : “老 师 , 我 妈 没 时 间 ”的 回 答 。 2) 家庭条件不允许。有的家庭 经济条件比较差,家里没电脑。有些家庭条件很好,但是 家长害怕孩子上网耽误学习,不给买。 3)没时间。现在的学生在外面补课的情况十分 3 普遍。我曾在课堂做过调查,从不补课的学生几乎没有,大多数学生的补课或特长班 的数目都在三到五门,最 多的达到 9 门。每天放学如赶场般,连吃饭睡觉都难。科任 教师的作业更 是增加了他们的负担。这些孩子要么不完成,要么就由家长代劳。所以 才会出现,在课堂汇报的时候,家长的 连笔字辨不清就胡乱读(一个孩子把“设”读成“没 mo”,
6、或是打印材料都没看过,读不成句;或者生字不认识 就卡壳的情况。 困惑二:常态课达不到公开课的效果。基于前面所提到的情况,日常教学,因为缺少了学生们课前自主探究 的过程,课堂上就很难形成学生为主体的情况。必然要出现 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的情况。我也曾试着和微 机组教师协调,是否可以通过微机 课让学生进行查找。但是微机课也有自己的教学内容,也要进行考核,不可 能让学生 在微机课上做其他事情。困难重重!作为课改时期的教师,我们也十分想真正地进行 课 堂 教 学 的 改 革 , 提 高 教 学 时 效 性 。 但 是 教 学 中 遇 到 的 困 难 , 又 相 当 棘 手 , 很 难 解 决 。 困
7、惑三:关于家乡的定位,黑龙江或是哈尔滨,算不算知识性的错误?在同事间的评课过程中,有同事认为 我应该把家乡定位于黑龙江,至于我定位在哈尔滨完全是知 识性的错误。在此,我谈下我的看法。我同意她的 观点,因为教材的编者意图上来看, 家乡应该定义为黑龙江更贴切。在之前面的课堂,我也是按照家乡黑龙江 这一概念来 进行教学的。在第三课,单独把哈尔滨拿出来作为教学内容,也是有一定的考虑的。 首先,哈尔滨 是一个很具有特色的城市,关于哈尔滨的教学内容很多,完全可以作为 一课的教学内容来讲。其次,在人文 与社会教材中,大量的关于黑龙江的知识, 严重涉及到了内容重复的问题,这时还要大张旗鼓地进行黑龙江 的教学又是不是一种 浪费?但是把哈尔滨独立为一课并不等同于黑龙江就忽略不讲了。所以,我认为单纯 从这 一节课,就断定是“知识性的错误” ,是不够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