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便出血须与哪几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出现排便困难的情况出现,甚至有些患者会便血。这对 于我们来说是比较痛苦的,很多患者都都希望可以消化正常,排便顺畅,下面 我们就一起看看关于排便出血的诊断鉴别。 便血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由于引起便血的疾病甚多,以下仅就常见的疾病作简要的鉴别。 痔核或肛裂、肛瘘 (1)是便血常见病因之一,尤其是内痔出血甚为多见。 (2)血色一般为鲜红,且与粪便不相混,也不含有黏液,多数情况下表现为 大便后滴鲜血,尤在硬结大便时更易发生。 (3)肛裂患者排便时常有疼痛感。 (4)肛门视诊及指检常可确诊。 (5)肛门镜或直肠镜检查有利于诊断,可直接窥视到痔核等出
2、血灶。 直肠癌 (1)是常见的癌肿之一。凡 35 岁以上的患者,患有慢性腹泻或有反复发作 的黏液脓血样便,伴有里急后重,经一般抗炎等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有直肠癌 的可能。 (2)直肠指检可发现病灶,对诊断甚有帮助。直肠癌多表现为肠壁上有不规 则、质硬的肿块,具有压痛,肿块表面常凹凸不平;指套上常带有黏液、脓血。 绝大多数的直肠癌可被指检所发现。 (3)结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癌肿的形状、范围,结合活检可明确组织学诊 断。 结肠癌 (1)中年以上患者,有大便习惯的改变,腹泻或便秘,大便变细,粪便伴有 黏液脓血时应疑及结肠癌的可能,少数患者可仅表现为固定性的腹部疼痛。 (2)右半结肠癌多以腹痛、腹泻为
3、主要表现,大便常规检查可发现有脓细胞、 红细胞,或者隐血试验呈阳性;左半结肠癌多为大便变细或发生便秘的表现,同 时大便也可伴有黏液或脓血。少数患者发生肠梗阻症状。 (3)部分病例可扪及腹部固定性包块,且有压痛。 (4)晚期病例有消瘦、贫血等表现。 (5)结肠镜检查可发现癌肿部 位、大小及病变范围,结合活组织检查可确定诊断。 (6)X 线钡剂灌肠对诊断也甚有帮助,尤其是对因癌肿浸润而致肠腔狭窄的 诊断更较结肠镜检查优越。 直肠、结肠息肉 (1)是引起便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尤其是儿童及青少年。 (2)直肠、乙状结肠或降结肠息肉时,表现为大便外附有新鲜血液,血液与 粪便不相混为其特点。如果是右半结肠息
4、肉,则血液可与大便相混,但当出血 量大时,血液可为暗红色,出血量较小时可呈黑便样表现。 (3)少数患者有家族史。 (4)X 线钡剂灌肠检查可见到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对诊断有帮助。 (5)结肠镜检查可发现息肉的部位、形状与数量,并可行活检,以确定息肉 的病理类型。 细菌性痢疾 (1)急性期常有畏寒、发热、下腹部隐痛等症状。大便常为脓血样,每次量 不多,常伴有里急后重感;慢性期为间断性发作的黏液、脓血便。 (2)大便常规检查可发现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及巨噬细胞;大便培养可发现 致病菌(痢疾杆菌),但慢性期大便培养的阳性率不高,仅 15%30%。 (3)结肠镜检查可见病变黏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溃疡
5、多较表浅,且边缘 常不整齐。 阿米巴痢疾 (1)大便多呈果酱样,或呈暗红色,量较多,常伴有脓性黏液,患者多有发 热、腹胀、腹痛及里急后重表现。 (2)大便常规检查可发现成堆的红细胞及少量白细胞,如找到溶组织阿米巴 滋养体或包囊有确诊价值。 (3)结肠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但水肿不显著,溃疡一般较深,常为口小底 大的烧瓶样溃疡,溃疡间黏膜正常。病变可发生在大肠的任何部位。 血吸虫病 (1)有疫水接触史,常表现为慢性腹泻,大便呈脓血样或为大便带血。 (2)常有血吸虫病的其他临床表现,如肝脾肿大、全血细胞降低等。 (3)B 型超声波检查可发现肝纤维化。 (4)结肠镜检查可见直肠黏膜有粟粒样黄色结节,有
6、时还可见到溃疡或息肉 等,直肠黏膜活检可发现有血吸虫卵。 溃疡性结肠炎 (1)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呈反复发作、缓解过程,迁 延不愈。发作期有腹痛、腹泻,常伴有里急后重。本病常最早侵犯直肠与乙状 结肠,尔后病变可向上逐步漫延,直达回盲部;少数患者其病变可从右半结肠开 始,再逐渐向左半结肠蔓延。大便一般为黏液脓血样便,重者可为血水样便。 (2)大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白细胞,但粪便多次反复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3)病变活动期,结肠镜检查可见黏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浅表小溃疡, 黏膜脆性增加,触之易出血;黏膜活检,病理如发现腺体杯状细胞减少及发现隐 窝脓肿,对诊断有帮助。慢性期者肠道有时可发现炎性息肉,病程长者肠壁有 增厚表现。 (4)X 线钡剂灌肠对诊断也有帮助,可见到黏膜皱襞消失、结肠袋消失等表 现。 (5)抗菌治疗效果差,而柳氮磺胺吡啶或 5-氨基水杨酸、肾上腺糖皮质激 素治疗有效,可缓解病情。 肠套叠 (1)排出黏液血便,常不含大便。腹部有时可触及套叠的包块。 (2)X 线钡剂灌肠检查不仅可明确诊断,还可达到治疗的目的。 综上所述就是关于大便出血的鉴别诊断,建议大家在生活中要注意养成良 好的饮食习惯,平时多喝水,如果长时间便血,需要到医院就诊,避免引发其 他疾病。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