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把固体放到水里 把固体放到水里是三年级下册的一堂科学课,主要是认识固体的性质,了解固体在水中沉浮现象。 回顾前后教学,觉得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地方处理的还算成功。 一、教学设计理念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液体变化也会影响物体的沉或浮。 整个教学环节安排注重知识层面的环环紧扣和思维逻辑的严密性,对于在教学过程中也注意去培养学生 的科学研究的习惯,如何利用每一步教学去挖掘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深刻内涵。在探讨另一杯是否是盐水时, 原来只让个别学生说说就过去了,后来我觉得这一步让每个学生参与设计证明方法,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又能提高学生
2、思维的周密性。结果学生经过讨论设计出很多种能证明是否是盐水的方法,包括让这杯水放到 太阳地下去晒;再溶解一杯盐水,将马铃薯放入,看能否浮起来;品尝一下,用酒精灯烧等。然后让学生对 这些方法进行甄别,哪些方法不科学,为什么?接着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结构性材料设计实验方法,在做 这一步时原来只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每组不但要设计实验,而且要求确定实验时各位学生的 具体分工,实验做完后该怎样做?在汇报时,老师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上讲台边讲实验方法边并根据组 内分工演示,下面学生对他们的实验过程是否合理提出建议,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品位,又较好的 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的习惯和态度,又
3、能让下面学生清楚明白实验的具体过程,如果汇报时只让学生说, 由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而使其他同学不明白该组具体的实验过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由此我感到科学 老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中尽可能多地挖掘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亮点。 二、要深入领会教材的内涵。 教材安排自制盐水这一步是让学生明白马铃薯只有在浓盐水中才能浮起来,经过 实验得出的 “马铃薯在盐 水中会浮起来 ”的结论还不是很正确。在后来的教学中我较好 地体现了编者 的意图。在得出液体越重,浮力越大结论后,教材安排一个糖水、清水 和油三层面的实验装置,不同的物体悬 浮在不同的液面上,从而说明液体轻重不同, 浮力也不同。但这个实验装
4、置学生看起来不是一目了然,由此, 我让油、糖水和清水 分成三杯,将干红枣、鲜葡萄、石块和干桂圆逐杯放入,学生看得很清楚。从上教学, 我 感到教材设计的每一步骤都是有编者的意图存在,只有了解了编者的意图,才能去 取舍教材,创新教材。 2 三、教学设计要尽可能制造学生认知矛盾。 在讲到油、清水、糖水哪种液体浮力大时,学生的猜测是油浮力最大,在猜测基础 上 , 我 将 不 同 的 物 体 逐 一 放 入 , 结 果 油 的 浮 力 最 小 , 这 与 学 生 的 原 认 知 发 生 了 冲 突 , 引起学生的思考,为什么看起来成粘稠状的油浮 力会最小,他们马上会联想到液体轻 重影响浮力大小这一概念,得出油最轻,所以浮力最小,在此基础上教师 将油倒入水 中,证明学生的猜测正确,整个过程学生既专注又投入,学生的思维性、创造性得到 了充分的发挥。 通过本课教学,我发现科学课上蕴涵无限乐趣,以前知识的多处空白点在教学相长的公论中感悟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