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 16 讲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1内容 考点 1|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知识整合 厘清史实 (1) 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中国一直占统治地位。 (2) 鸦片战争后: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2 原 因 : 西 方 列 强 通 过 不 平 等 条 约 , 不 断 扩 大 对 中 国 的 侵 略 , 冲 击 着 中 国 传 统 的 自 给 自 足 的 小农经济。 3 表 现 : 外 国 商 品 倾 销 , 农 民 和 手 工 业 者 纷 纷 破 产 ; 欧 美 各 国 从 中 国 掠 夺 原 料 和
2、 农 副 产 品 , 丝、茶 等农产品大量出口。 4影响 (1) 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 使 中 国 的 社 会 结 构 发 生 变 化 , 出 现 新 兴 的 社 会 阶 层 买 办 阶 层 。 二、 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 1 兴 起 : 19 世 纪 50 60 年 代 , 清 政 府 内 部 的 一 些 有 识 之 士 发 起 旨 在 “自 强 ”、 “求 富 ”的 洋务运 动。 2 成就 性质 时间 代表 地位或意义 1861 年 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中国第一家官办的军用企业 安庆内军械所生产出实用蒸汽 军事工 业 民 用 工 业 3
3、评价 1862 年 1865 年 2 1881 年 机 李 鸿 章 在 上 海 创 办 江 南 制 造 总 局 创办开 平煤矿, 第一个 使用机 械采矿 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官办军用企业 达到分洋利的目的;还给附 近地区提供了廉价燃料,促 进了其他工业的发展 (1) 存在许多问题,未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2) 对 中 国 的 早 期 现 代 化 起 到 了 不 小 的 推 动 作 用 。 三、 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1. 产生 (1) 原 因 : 19 世 纪 70 年代前后,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和影响。 (2) 表现:以上海发昌机器厂、广
4、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为代表。 2. 初步发展 3 (1) 原因 政府政策调整 甲午战争后,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并于 1903 年设立商部, 奖励工商 实业救国思潮 涌现出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一批实业家 反帝爱国运动 中国人民掀起收回利权运动,引发了振兴实业的又一个高潮 (2) 概况:棉纺织业作为传统工业部门,发展尤为迅速。 3. 艰难处境 (1) 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列强利用雄厚资金、技术优势、特权,压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 本 国 封 建 势 力 的 阻 碍 : 清 政 府 高 额 征 税 、 敲 诈 勒 索 , 增 加 了 企 业 成 本 , 使 民
5、 族 工 业 在 竞 争 中处 于不利地位。 素养 1时空观念 素养对接 融会贯通 近代中国几种主要的经济形式 A 代表小农经济 ( 自然经济 ) ,B 代表洋务企业, C 代表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D 代表民族资本主 义经济, E 代表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素养 2史料实证 ?探 究 1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4 史 料 一 鸦 片 战 争 后 , 大 批 丝 、 茶 从 上 海 、 广 州 和 福 州 等 通 商 口 岸 运 出 , 1842 1846 年 , 茶 的 出 口 增 长 了 一 倍 , 丝 的 出 口 增 长 近 5 倍 。 1846 1856 年 , 茶 的 出 口 再 增
6、长 55%, 丝 的 出 口 又 增 3 倍多,除传统 的丝茶贸易之外,为适应外资的需求,驼毛、羊皮、羊毛、牛皮、 猪鬃、锡、豆类、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特别是锡和猪鬃,由于英国的需求增加, 成为 对外贸易的抢手货。 史料二 西洋棉货的大量进口与沿海大城市新式纺织厂的兴起,使得乡村各种副业生产的相 对利 益发生巨大变化。机纱之供应诱导出一些新的手工业,例如针织品及编花边。不过, 最主要的影响是使农户把用于手工纺纱的劳动力移至手工织布 随着手工纺纱衰落同时 发生的是手工织布的勃兴。 赵冈、陈钟毅 中国棉纺织史 问题 (1) 根据史料一,归纳该时期中国出口商品的特点。这从本质上说明了什么问题?
7、 (2)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 识, 依照这一思路,应如何分析 19 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解读 5 (1) 史料一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注意变化的时间“鸦片战争后”。关键信息 说 明 传 统 的 丝 茶 贸 易 不 断 增 长 ; 说 明 当 时 中 国 的 出 口 以 农 副 产 品 为 主 , 品 种 不 断 增 加 ; 说明受外贸需求影响较大。 (2) 史 料 二 反 映 了 西 方 近 代 工 业 化 对 近 代 中 国 产 生 的 影 响 。 解 读 史 料 时 注 意 第 一 句 话 的 引
8、领 作 用。 关键信息说明新的手工业行业增多;说明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试答 (1) 特 点 : 出 口 以 农 副 产 品 为 主 ; 品 种 不 断 增 加 ; 传 统 的 丝 茶 贸 易 不 断 增 长 ; 受 外 贸 需 求 影 响 较大。 问题: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2)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 分 ; 洋 务 企 业 、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企 业 创 办 , 民 族 工 业 兴 起 , 中 国 被 卷 入 资 本 主 义 世 界 市 场 , 客 观上推 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9、。 ?探究 2 洋务运动的客观评价 史料一 洋务运动是在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不能根本变革的约束下进行的。洋务派官员 坚持 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以此为基础来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 历史教学 2005 年第二期 问题 (1)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企业的特点。 式。 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 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造成利益冲突,贪污成风。 剑桥中国晚清史 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 史料二 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 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 洋务派主观目的的范围 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
10、封建 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 ( 注:现代化即近代化 ) 的这辆列车。 6 (2) 根 据 史 料 一 、 二 和 所 学 知 识 , 说 明 洋 务 运 动 的 主 观 动 机 。 并 概 括 其 在 客 观 上 又 带 来 了 哪 些 影响。 解读 (1) 洋 务 运 动 旨 在 “自 强 ”“求 富 ”, 维 护 清 朝 封 建 统 治 。 史 料 一 阐 释 的 是 其 特 点 及 弊 端 。 关 键信 息反映出政府的主导作用。反映出学习西方技术,体现对民族工业的诱导作用。 反映出洋务 企业的垄断地位,体现对民族工业的阻碍作用。 (2) 史 料 二 强 调 了 洋
11、务 运 动 的 实 效 和 意 义 超 出 了 其 主 观 目 的 , 史 料 关 键 信 息 客 观 评 价 了 洋 务运 动的作用。 试答 (1) 政府主导;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具有垄断地位。 (2) 主 观 动 机 : 挽 救 统 治 危 机 , 维 护 封 建 专 制 统 治 。 客 观 影 响 : 促 进 了 中 国 经 济 的 近 代 化 ; 一 定程 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对民族工业有诱导和阻碍双重作用。 素养 3历史解释 1. 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 (1) 原因 7 1 下表为 19 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丝、茶出口概况简表。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 一些
12、地区的农民放弃农业生产转而种桑植茶。这表明这一时期中国 项目 茶 1843 年 1 300 多万斤 ( ) 1855 年 8 400 多万斤 西方列强的侵略:外国资本主义凭借一系列政治特权,大规模地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资本输 出,掠夺农产品,猛烈地冲击了自然经济。这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 近代企业的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 城乡联系的加强:随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加快,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城乡经济 的联系加强,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个体生产的局限性: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个体小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低,生产规模小, 分工和协作不发
13、达,抵挡不住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强有力的进攻。这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内部 根源。 (2) 特点 动力: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冲击。 速度: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在国内发展不平衡。洋货入侵较早的沿海、沿江以及交通、商业 比较发达的地区,明显快于边远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 结果:由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因此在自然经济解体过程中 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3) 影响 自 然 经 济 解 体 , 为 商 品 经 济 的 发 展 提 供 了 自 由 劳 动 力 、 市 场 和 资 金 , 从 而 促 进 了 资 本 主 义 萌芽的 发
14、展。 自然经济的解体,使中国经济商品化的程度增强,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根本基础,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根本上冲击着封建制 度。 2. 中国早期民族工业的特征 (1) 从 企 业 的 产 生 看 : 中 国 民 族 资 本 走 过 一 条 独 特 的 创 立 道 路 。 它 不 是 由 工 场 手 工 业 过 渡 到 机 器大 生产,而是在列强入侵破坏了中国发展的正常秩序,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 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 (2) 从工业部门的结构看:中国民族工业基本上是轻工业,其中主要是纺织工业。中国民族工 业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本身不能
15、生产机器,只能从投资少、周转快和获利多的轻工业开始。 (3) 从工业分布看: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4) 从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看:中国民族企业是很落后的。 (5) 从 企 业 产 生 发 展 的 社 会 环 境 看 : 中 国 民 族 企 业 身 受 外 国 资 本 主 义 和 本 国 封 建 主 义 的 双 重 压 迫, 8 因而发展缓慢,这决定了中国民族工业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这 正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特点。 9 丝 1 000 多包 5 600 多包 A. 农 业 结 构 发 生 了 根 本 性 变 化 B 出 口 贸 易
16、 占 优 势 地 位 C 农 产 品 商 品 化 程 度 日 益 加 深 D 自 然 经 济 已 经 解 体 C “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农业生产转而种桑植茶”不能体现这一时期中国农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 变化,故 A 项错误;表中没有反映进口的数额,无法判断这一时期中国出口贸易是否 占优势, 故 B 项错误;“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 种桑植茶” 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故 C 项正确;“已经解体”的说法与史实 不 符,故 D项错误。 2(2019 河南鹤壁调研 ) 上海 1890 年有 168 129 人,1910 年时激增至 1 185 859 人。除自
17、然增长外,大部分是江浙一带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流入所致。上述现象 ( ) A 表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深 B. 为民族工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C. 导 致 小 农 经 济 走 上 了 瓦 解 之 路 D 推 动 社 会 结 构 发 生 了 根 本 变 化 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流入城市,为民族工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故 B 项正确;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深在经济、政治、军事方面都有表现,材料并 未涉 及,故 A 项错误; C 项因果逻辑颠倒,排除; D 项说法绝对,排除。 31892 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官办机器织布局开工生产,生产的布匹除内销外,还大 量 出口 海外
18、,此后几年内,湖广地区输入的洋布大为减少。这说明 ( ) A 洋务运动对外国经济扩张有抵制作用 B 外 国 资 本 主 义 的 侵 略 引 发 了 洋 务 运 动 C 洋 务 派 忽 视 资 本 主 义 世 界 市 场 的 价 值 D 洋 务 运 动 扭 转 了 中 国 半 殖 民 地 化 进 程 A 根据材料可知,官办机器织布局生产的布匹有内销,说明满足了国内民众需要;湖广地 区输入的洋布大为减少,说明湖广地区民众对洋布的需求减少,由此可推断出这是官办机器 织布局生产的布匹与洋布争夺市场的结果,即洋务运动对外国经济扩张有抵制作用,故选 A 项。 4 19 世 纪 80 年 代 , 广 东 南
19、 海 发 生 了 机 工 自 发 捣 毁 裕 厚 昌 、 继 昌 隆 及 其 他 几 家 丝 厂 的 风 潮 。 对此, 当时的南海知县认为机器缫丝工厂“以一敌十,较之实夺四万四千余人之生业。夫以 一家殷商之攘利, 而失数万家贫户之资生 自应永远勒停以安民业”。 这说明当时 ( ) 10 A 垄断经营不利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B 买 办 商 人 把 持 丝 织 品 的 外 销 C 传 统 的 手 工 业 与 新 兴 工 业 存 在 冲 突 D 奖 励 实 业 的 政 策 在 地 方 遇 阻 C 根据材料“当时的南海知县认为机器缫丝工厂以一敌十,较之实夺四万四千余人之生 业。 夫以一家殷商之攘利,
20、而失数万家贫户之资生 自应永远勒停以安民业”可知,新 11 兴工业采用机器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物美价廉,冲击着传统的手工业,使大量手工业者破 产,导致政府要求机器缫丝厂停工停产,这说明传统的手工业与新兴工业存在冲突,故 C 项 正确。 5(2018 四川德阳一模 ) 下表为 1894 年中国新式企业资本构成表 ( 单位:万元 ) ,表中数据 反映出当时 ( ) 类别 国家资本 外债资本 买办、官僚 一般商人 军用工业 931 140 官办民用 913 41 官督商办 1088 587 536 526 商办工业 280 560 A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得 到 初 步 发 展 B 西 方 列
21、强 加 剧 对 华 资 本 输 出 C 近 代 工 业 发 展 水 平 的 差 异 性 D 政 府 在 工 业 化 中 的 主 导 地 位 D 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与材料中“ 1894 年”“表中数据反映出 当 时”不符,故 A 项错误;表中数据不能反映出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 “加剧”,故 B 项错误; 材料中未涉及近代工业发展水平,故 C 项错误;政府在工业化中的主导地位与材料中“国家 资本”所占比重最高相符,故 D 项正确。 考点 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知识整合 厘清史实 一、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1. 时间:民国建立至 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前,进
22、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2. 原因 (1) 革命推动: 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 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 (2) 政府政策: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 (3) 群众斗争: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4) 外 部 条 件 :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期 间 , 欧 洲 各 国 对 华 商 品 输 出 减 少 , 为 民 族 工 业 的 发 展 提 供 了 契机。 12 3. 概况 (1) 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迅速发展。 (2) 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3) 南 京 国 民 政
23、 府 推 出 有 利 于 国 民 经 济 发 展 的 政 策 , 使 民 族 工 业 在 十 年 间 得 到 了 更 快 发 展 。 二、 侵华日军对中国民族经济的破坏 1. 目的:把沦陷区变成军事和工业基地,提出所谓“适地适产主义” ,意在将沦陷区经济完 全纳入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之中。 2. 方式 (1) 工矿业:主要采取“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等方式进行掠夺与控制。 (2) 金融与贸易:日本控制和垄断了沦陷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 13 (3) 各类物资:实行严格的管制,便利了日本掠夺。 (4) 劳动力:将大批工人、农民和被俘士兵送到伪满洲国和日本,从事繁重的劳动。 3 影 响 : 极 大
24、地 限 制 了 中 国 民 族 工 业 的 生 存 空 间 , 野 蛮 地 攫 取 中 国 的 资 源 , 破 坏 了 中 国 的 经 济。 三、民族资本的困境 1. 外 国 资 本 的 压 迫 :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结 束 后 不 久 , 外 国 资 本 卷 土 重 来 , 凭 着 雄 厚 的 实 力 , 利 用跌 价竞争等方法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很大压力。 2. 官僚资本的排挤 (1)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为抗战做经济上的准备,实行了一些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 (2) 官僚资本家凭靠手中的权力推行“经济统制”政策,实行统购统销及专卖制度。 (3) 官僚资本以资金入股的方式渗透
25、到民族工业中去,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 素养对接 融会贯通 素养 1时空观念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定位 素养 2史料实证 14 ?探究 1 影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史料一 男女在同一厂房里做工,有伤风化。 工匠操纵机器,技术不纯熟,容易伤人。 人 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 1874 年捷报卷 12 史料二 著名的实业家宋棐卿 1932 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 之路。 1935 年 4 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 中的佼佼者。 1937 年“七七”事变后, “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 8 年,多
26、次陷于困境,到 1948 年,“东亚”已是奄奄一息了。 百年巨商 问题 (1)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 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 30 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937 年后该企业渐趋衰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读 (1) 史 料 一 反 映 了 制 约 近 代 民 族 工 业 发 展 的 因 素 。 解 读 时 注 意 按 句 号 逐 层 归 纳 信 息 。 处 画 线 部分 说明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与传统观念相悖。 (2) 史料二反映了民族工业“东亚”企业曲折发展的历程,它的发展状况也反映了影响近代民 15 族工
27、业发展的因素。解读史料时注意随着时间的变迁, “东亚”企业的境况也随之变化。处 画 线部分说明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处画线部分说明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处画线部分则反映了民族工业逐渐陷入绝境。 试答 (1)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的 社 会 性 质 , 决 定 了 近 代 民 族 工 业 受 帝 国 主 义 、 封 建 主 义 和 官 僚 资 本 主 义的 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封建观念和旧习俗的制约。 动荡不安的 时局,使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2) 发 展 因 素 : 国 民 经 济 建 设 运 动 ; 实 业 救 国 ;
28、技 术 设 备 先 进 。 衰 败 原 因 : 长 期 的 战 乱 与 政 局 的动 荡。 ?探究 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和作用 史料一 有学者认为,在“近代中国,经济的转型主要表现在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资 本主义近代工业从无到有的形成和发展。近代社会转型最主要地表现在使传统社会向近代工 业社会过渡的工业化过程中”。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史料二 1935 年 4 月,蒋介石在贵阳发表谈话,提出要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同年 12 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 ,提出要把经济建设与 国防建设结合起来,尤其把重工业的建设放在首位。由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9、的开展, 加 上 调 整 进 出 口 关 税 , 币 制 的 统 一 , 工 业 、 农 业 、 交 通 等 在 一 定 时 期 得 到 了 某 些 发 展 。 全 面 抗 战 爆 发 打 断 了 这 一 运 动 , 但 它 仍 为 后 来 国 民 政 府 在 全 面 抗 战 期 间 运 用 行 政 力 量 干 预 经 济 生活以适应战时需要提供了某些范本。 16 中国军事经济全史 问题 (1) 分析推动近代中国经济向“工业化”转型的主要因素。 (2) 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和作用。 解读 (1) 史 料 一 主 要 强 调 了 中 国 近 代 社 会 的 转
30、 型 。 “资 本 主 义 近 代 工 业 从 无 到 有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正是中国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 (2) 史料二 1935 年,正值日本加紧侵华和中国共产党力量受挫的复杂时局。此时蒋介石提出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也是基于对时局的考虑。关键信息说明该运动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 设 相 结 合 ; 说 明 该 运 动 促 进 了 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 说 明 该 运 动 为 以 后 政 策 的 制 定 提 供 借 鉴 。 试 答 (1)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洋务运动的刺激和民族资本主义 ( 或近代 工业 ) 的发展;清政府开始鼓励近代工
31、业发展;“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2) 背 景 : 民 族 危 机 不 断 加 深 ; 南 京 国 民 政 府 中 央 权 威 加 强 。 作 用 : 促 进 了 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 加强 了国防力量;影响了后来的政策。 素养 3历史解释 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1) 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 (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 ,后天畸形 ( 轻工业和重工 17 业比例严重失调 ) 。 (2) 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 (3) 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地区分布不平衡。 (4) 从 结 构 看 , 民
32、 族 工 业 主 要 集 中 在 纺 织 、 食 品 等 轻 工 业 , 重 工 业 基 础 薄 弱 , 没 有 形 成 独 立 完 整的 工业体系。 (5) 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不是中国的主体经济。 (6) 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和作用 (1) 从 经 济 上 看 :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工 业 是 一 种 新 的 经 济 因 素 , 代 表 新 的 生 产 方 式 , 其 产 生 和 发 展 有利 于社会进步。同时,它的发展为中国近代反抗外来侵略提供一定物质基础。 (2)
33、从 政 治 上 看 : 它 导 致 民 族 资 产 阶 级 产 生 并 发 展 壮 大 , 为 维 新 变 法 运 动 和 民 主 革 命 运 动 提 供 了社 会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 件。 (3) 从 思 想 上 看 : 中 国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的 产 生 和 发 展 , 不 断 冲 击 和 动 摇 着 封 建 正 统 思 想 的 统 治 地 位, 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 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 业体系,地区分布不
34、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 难以 独立发展。 素养 4家国情怀 “实业救国” 1898 年, 康有为 在 请厉工艺奖创新折 中, 建议将中国“定为工国”, “成大工厂以兴实业”。 可见, “实业”特指工业。后来,张謇认为“实业在大农大工大商”,即“实业”泛指工业、 农业和商业。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一些有识之士崇尚通过发展实业来振兴中国,因而形成了 “实业救国”的思潮。 1 1916 年,在全国产业工人中男工约有 39 万,女工约有 24 万,其中仅江苏、广东、山东 、 安 徽、浙江五省女工就达 20 余万人。据此推断,上述五省 ( ) A 城市化
35、进程加快 B 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18 C 轻工业相对发达 D 政府鼓励女性就业 C 1916 年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产业处于“短暂的春天”。题干显示, 全国产业工人中女工比例较大,应是该时期轻工业发展迅速的原因,故 C 项正确。题干只有 该时期男女工人数,不能得出城市化进程加快,故 A 项错误;妇女就业有利于地位提高,但“显 著提高”不符合实情,故 B 项错误; D 项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 2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八月二十日的正言报有报道:“财政经济紧急处分:总统昨以命令 公布,实行金本位限期收兑法币及流通券。制定四项办法 ( 金圆券发行办法等 ) 同时颁布施 行。”该报所报道的事
36、件,最终结果是 ( ) A 有利于抵制经济危机 B 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 C 恶化了国家经济形势 D 提升了国家经济实力 19 C 材料表明:国民政府为挽救日益恶化的财政经济危机,于 1948 年 8 月在全国实行币制改 革, 通过所谓的“金圆券法案”强行收缴金银外币,发行金圆券。这场币制改革带来了巨大 的社会灾难,加速了其经济的崩溃和国民党在大陆政权的垮台,故选 C 项。 3(2018 吉林长春质检 ) 下表是 19211936 年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数据 的变化 可以说明 ( ) 比重 (%) 类别 1921 年 1936 年 年平均增长率 (%) 轻工业 44.1 30.7
37、5.46 重工业 54.6 62.9 9.94 A轻工业衰落加剧了民生痛苦 B国民政府片面发展重工业 C官僚资本掌控国家经济命脉 D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较快 D 表格反映的是轻工业与重工业比重的变化及年均增长率情况,无法据此判断民生的实际状况, 故 A 项错误;由表格数据来看,轻、重工业的比重有差距,但并不是太大,不能断定政府片面发展重 工业,故 B 项错误;轻、重工业比重的变化不能直接反映官僚资本的情况, 故 C 项错误;对表格进行横向比较,从 1921 年到 1936 年,轻、重工业都有明显的增长,故 可 判断这一时期国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故 D项正确。 4(2018 湖南师大附中月考 )
38、国货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发端于 20 世纪初抗议 美国排华事件, 20 年代发展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全国性运动, 30 年代达到顶峰,先后出 现“国货年” (1932 年 ) 、“妇女国货年” (1934 年 ) 、“学生国货年” (1935 年 ) 、“市民国 货年”(1936 年 ) 。这一现象 ( ) A. 反 映 出 民 族 矛 盾 始 终 是 近 代 中 国 主 要 矛 盾 B 体 现 了 国 人 具 有 盲 目 排 外 的 心 理 C 有 力 地 促 进 了 民 族 资 产 阶 级 的 团 结 和 觉 醒 D 推 动 了 政 府 对 帝 国 主 义 态 度 转 变 C
39、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有两组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与人民大 众的矛盾,此时民族矛盾是近代中国主要矛盾之一,故 A 项错误;据材料“抗议美国排华事件” “国货年” (1932 年 ) 、“妇女国货年” (1934 年 ) 、“学生国货年” (1935 年 ) 、“市民国 20 货年”(1936 年 ) 可知,近代中国的国货运动源于帝国主义侵略,而不是盲目排外,故 B 项错 误;据材料“国货年” (1932 年 ) 、 “妇女国货年” (1934 年 ) 、 “学生国货年” (1935 年 ) 、 “市 民 国货年” (1936 年 ) 可知,这一系列群众性爱国运动有利于民族资
40、产阶级的团结和觉醒,故 C 项正确; 20 世纪 30 年代,政府对帝国主义态度已发生了转变,故 D 项错误。 20142018 年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 21 考情分析 本讲内容在全国三套卷中属高频考点,几乎是三套卷同时命题,分别考查经济结构变动, 洋务运动 和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018 年高考又出现向非选择题倾斜的新特点。从考查的方 式来 看,既通过新情境的创设考查主干知识,还坚持能力考查的目标,同时呼应社会热点和 学术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在今后的备考中,应多角度把握历史现象,多史观分析历史 事件,加强历史素养的培养。 22 真题研练 感悟考法 1考查点:洋务运动 23 (2017
41、全国卷 28)1879 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 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 采取“协造”方式生产。 这种变化反映了 ( ) A 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 “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 军 工 产 品 市 场 化 趋 势 明 显 D 近 代 轮 船 制 造 业 走 出 困 境 B 洋务运动兴办的军用工业开始时经费由政府拨付, 后经费困难, 才出现材料中的“协造” 方式,故 B 项正确。洋务运动中的军用工业并没有转为商办,故 A 项错误。军用工业生产的 产品用于军队,没有市场化,故 C 项错误。近代轮船制造业生产消耗高而效率低,受到西方列强 的制
42、约,没有走出困境,故 D 项 错 误 。 2 考查点:甲午 中日战争后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2017 全国卷 28)1897 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 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 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 政 府 大 力 扶 持 官 督 商 办 企 业 C 列 强 对 华 资 本 输 出 减 少 D 政 府 放 宽 了 兴 办 实 业 的 限 制 D 从 材 料 中 信 息 “至 今 两 年 来 , 忽 大 为 变 动 ”, 可 推 断 材 料
43、 中 的 现 象 为 中 日 甲 午 战 争 后 出 现的。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困难,放宽了对民间设厂、兴办实业 的限制,因而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故 D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是在 1898 年,与材 料 中 的 时 间 信 息 不 符 , 故 A 项 错 误 。 政 府 大 力 扶 持 官 督 商 办 企 业 是 在 19 世 纪 70 年 代 , 90 年 代 趋 向 衰 落 , 故 B 项 错 误 。 19 世 纪 末 列 强 对 华 资 本 输 出 应 该 是 增 多 而 不 是 减 少 , 故 C项 错 误 。 3 考 查 点 : 晚 清 中 国 经 济
44、卷 入 世 界 市 场 (2016 全国卷 28)19 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 “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 A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 日 常 生 活 与 世 界 市 场 联 系 日 趋 密 切 D 中 国 关 税 主 权 开 始 丧 失 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 19 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中 24 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加强,西方商品大量涌入中国,从而出 现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 “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
45、,必有所供” 的状 况,故选 C 项。中国市场主动开放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故排除 A 项。鸦片 战争以后,中国自然经济虽然开始逐渐解体,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故 B 项错误。 D 项与 题干主旨不符,故排除。 4. 考查点:列强经济侵略与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2015 全国卷 28)1852 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 25 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 1852 D英国
46、棉布在中国滞销 年”“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 1852 年是在第一 次鸦片战争后,材料中以“ 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取代“中国产的土布”用于包装, 说明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在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小农经济的中国销路不畅,故选 D 项;A 、B 、 C 三 项材料都没有体现,排除。 5. 考查点: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2016 全国卷 29)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 “毫无疑问 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 中国 ( )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 权 制 度 有 利 于 作 战 指 挥 C 近 代 化 努
47、力 收 到 较 大 成 效 D 能 获 得 更 广 泛 的 外 部 援 助 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中国的情况。 19 世纪 60 年代,洋务派掀起洋 务 运动,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1888 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是清朝后期建立的一支近代化 海军舰队,其实力曾是远东第一、世界第九,故“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 势”, 故选 C 项。 6. 考查点: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2016 全国卷 30) 下图是 1932 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 A. 民 族 火 柴 工 业 举 步 维 艰 B 新 的 营 销 方 式 得 到 采
48、用 C 开 始 兴 起 实 业 救 国 思 潮 D 全 国 抗 日 救 亡 运 动 高 涨 D 该 火 柴 图 案 的 主 题 是 “抗 敌 ”, 主 图 是 一 顶 大 斗 26 笠 , 上 书 “十 九 路 军 ” , 斗 笠 左 右 两 旁 分 别有“振我中华”和“挽回利权”字样,这种设计是为纪念抗日 的先锋十九路军。前方将士 奋 勇 杀 敌 殊 死 抵 抗 , 后 方 民 众 全 力 支 持 积 极 声 援 , 体 现 了 全 国 抗 日 救 亡 运 动 的 高 涨 , D 项 符 合 题 意 。 民 族 火 柴 工 业 举 步 维 艰 、 新 的 营 销 方 式 得 到 采 用 在 材 料 中 体 现 不 出 来 ; 19 世纪末开始兴 起 实 业 救 国 思 潮 , 所 以 排 除 A、 B、 C 三 项 。 7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