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242.71KB ,
资源ID:4195798      下载积分:18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41957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专题十三第27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为本站会员(bo****9)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专题十三第27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

1、1 第 27 讲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 1. 背景 考点 1| 天下为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知识整合 厘清史实 政治 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败 阶级 19 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思想 孙中山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的思想 2. 提出 (1) 1905 年 , 孙 中 山 在 中 国 同 盟 会 纲 领 中 提 出 “驱 除 鞑 虏 , 恢 复 中 华 , 创 立 民 国 , 平 均 地 权 ” 纲领。 (2) 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统称为“三民主义” 。 3. 内容

2、 项目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关系 前提 核心 补充发展 来源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范畴 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 2 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 含义 治,争取实现民族独立自主 推翻专制帝制, 建立共和国 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 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 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 实质 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夺取政权 资产阶级的经济纲领 进步性 把推翻清朝统治与建立统 一 的 民 族 国 家 结 合 起 来 , 反 映 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 要求, 加速了清朝的瓦解 解决了革命的 中 心 问 题 , 即 夺 取 政权和建立 政权 问题

3、 没有触动专制 认识到了土地问题的重要性, 反映了孙中山维护人民利益的 美好愿望和对世界潮流的敏锐 观察 没有反映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局限性 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 4. 评价 政体存在的社 会基础 没有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1)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描绘的振兴中华的蓝图,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 (2) 反 映 了 资 产 阶 级 对 民 主 政 治 的 追 求 和 在 中 国 发 展 资 本 主 义 的 要 求 , 反 映 了 中 国 人 民 争 取 民 族独 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 3 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起了巨大作用。 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 标 志 : 1924 年 1 月 ,

4、中 国 国 民 党 第 一 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 召 开 , 确 立 了 “联 俄 、 联 共 、 扶 助 农 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 内容 民族主义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由及权利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 均得享有一切自 民生主义 3. 评价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1) 进步性: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2) 局限性: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不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民主

5、革命的胜利。 素养对接融会贯通 素养 1 时空观念 (3) 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成为鼓舞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 (4) 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促成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 素养 2史料实证 ?探究 三民主义及其发展 史料 关于民权一方面的方法 第一个是选举权。现在世界上所谓先进的民权国家,普遍 的 只实行这一个民权。专行这一个民权,在政治之中是不是够用呢?专行这一个民权,好比是最初次 的旧机器,只有把机器推到前进的力,没有拉回来的力。现在新式的方法除了选举 权之外, 第二个就是罢免权。 人民有了这个权, 便有拉回来的力。 这两个权是管理官吏的 如果大家看到

6、了一种法律,以为是很有利于人民的,便要有一种权,自己决定出来,交到政 府去执行。关于这种权,叫作创制权,这就是第三个民权。若是大家看到了从前的旧法律, 以为 是很不利于人民的,便要有一种权,自己去修改,修改好了之后,便要政府执行修改的新法律, 废止从前的旧法律。关于这种权,叫作复决权,这就是第四个民权。人民有了这四个权,才算是 充分的民权;能够实行这四个权,才算是彻底的直接民权。 摘编自孙文讲演、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编辑民权主义 1924 年 8 月版 史料解读 4 【提示】 内容:民权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选举权、罢免权管理官吏; 创制权和复决权管理法律。原因:贯彻三民主

7、义的精神;推动国民革命的开展。影响:阐释 了民权概念,启导国人直接参与管理国家,有利于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素养 3 历史解释 一、比较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名称 旧三民主义 民族 反对民族压迫,反 对满洲贵族统治 新三民主义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民族自 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 等 民 权 为 一 般 平 民 所 共 有 , 凡 真 正 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 人 及 团 体 , 均 得 享 有 一 切 自 由 及 权利 新发展 由不反帝到反帝; 由反满到民 族平等 ( 联俄、联共 ) 民权 推翻封建帝制,建 立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 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到平民 共 有 ; 明 确

8、提 出 反 帝 反 封 建 的 主 张 ( 联 共 ) 民生 平均地权 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 更加关注工农的利益 ( 扶助农 工 ) 首先,进行“时空定位”。由史料出处中“孙文讲演”“民权主义”“ 1924 年 8 月”等 关键词可知,史料论述的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其次,解读史料信息:史料体 现了孙中山民权思想的内容,即民权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说明孙中山发展了 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思想。 史料应用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民权思想的内容,并简析孙中山宣扬民权思想的原因及其 影响。 试解: 二、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1 三 大 政 策 促 成 了 新

9、 三 民 主 义 的 诞 生 。 孙 中 山 通 过 总 结 民 主 革 命 经 验 教 训 , 认 识 到 欲 求 三 民 主义实现,必须寻找新的革命方法和 革命力量,因而形成三大政策。在此认识基础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之有了更明确的 反帝反封建的内容和更鲜明的民主主义色彩。 2 三 大 政 策 是 新 三 民 主 义 的 核 心 和 必 然 要 求 。 如 果 没 有 “联 俄 ”, 那 就 必 然 倒 向 帝 国 主 义 ; 如果不“联共”和“扶助农工”,就必然要反共并导致民 主革命的失败。所以,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成功实践的必然要求。 3 三 大 政 策 为 新 三 民 主

10、义 的 实 行 提 供 了 基 础 和 保 证 。 三 大 政 策 确 立 后 , 孙 中 山 的 革 命 斗 争 得 到了苏 联的大力援助,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踊跃参加,得到了广大工人、农民的积极支持, 这就使三民主 义有了实现的基本保证。 素养 4唯物史观 5 从时代 背 景 看 从 纲 领 内 容 看 从 民 生 意 识 看 从 民 主 政 治 看 从 时 代 发展看 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 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要求推翻清朝统治 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 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

11、法的颁布,确立三权分立式的责 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多角度认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2019 河南联考 ) 在民报 ) 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外邦逼之”和“异种残之”并列为民族主义 “殆不可须臾缓”的基本原因, “非革命无以救垂亡” 。为此,孙中山提出 ( ) A 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B 驱逐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C 革命“必须先倒清政府” D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C 材料反映了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清政府, 故选 C 项; A 项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排除

1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并未明确反帝,排除 B 项; D 项是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的新内涵,排除。 2 孙中山曾提议成立团结中华民族的统一国家以抵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为此,他制定了在 西藏地区修建铁路,开发农牧、矿产资源,进行移民垦荒的规划,以巩固国防,发展西藏地 方经 济。这表明当时孙中山认为 ( ) A 民 权 是 中 国 近 代 最 大 的 社 会 问 题 B 应 该 大 力 传 播 三 民 主 义 C 改 善 民 生 是 实 现 民 族 主 义 的 保 障 D 新 三 民 主 义 有 利 于 民 族 团 结 C 材料并未涉及民权问题, A 项错误;材料仅涉及民族主义和民生主义,并未体现大力

13、宣传 三民 主义的必要性, B 项错误;材料中孙中山认为应在西藏修建铁路,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边防并促 进西藏经济发展,进而抵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体现了通过改善民生进而实现民族独立 的主张, C 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实行新三民主义的信息, D 项错误。 3 胡适指出: 民国十三年以后, 国民党一度成为中国“一个簇新的社会重心 这四五年来, 又逐渐失去做社会重心的资格了”。国民党成为中国“一个簇新的社会重心”的主要原因是 ( ) A 北伐战争的胜利 B 国民党的改组 6 C 黄埔军校的建立 D 共产国际帮助 B 结合题干时间信息“民国十三年”可知所述为 1924 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24 年

14、国民 党一大召开,国民党进行了改组,改组后的国民党是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联盟的 政党,使国民党成为社会的重心, B 项符合题意; A 项与题干时间不符; C、 D 两项均不是主要 7 原 因 。 4 中山先生在国民党一大上说: “至共产 主义之实行,并非创自俄国,我国数十年前,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已经实行 ( 圣库制度 ) ,且其功 效较俄国尤大。”孙中山对“圣库制度”的 认识表明 ( ) A “联 俄 ”未 必 要 全 盘 学 习 俄 国 B 俄 国 道 路 不 适 合 中 国 国 情 C 共 产 主 义 和 圣 库 制 度 一 脉 相 承 D 民 生 主 义 是 对 圣 库 制 度 的

15、 补 充 A 根 据 题 干 材 料 中 的 “国 民 党 一 大 ”并 结 合 所 学 知 识 可 知 , 国 民 党 第 一 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 上 确立 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再结合孙中山的论述可知,他认为太平天国的 “圣库制度”就是一种“共产主义” ,且其功效大于俄国,表明孙中山认为“联俄”未必要全 盘学习俄国,故 A 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俄国道路是否符合中国国情,故 B 项错误;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主义属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内容,而圣库制度属于封建农民思想的内 容,二者有本质区别,故 C 项错误;民生主义是资产阶级思想,圣库制度是封建农民思想, 二者本质不

16、同,民生主义不可能作为“补充”,故 D 项错误。 考点 2| 走自己的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知识整合 厘清史实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 诞生 (1) 背景: 中华民族危机的加剧。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华民族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下, 人民 在苦难中挣扎。 资产阶级改良及革命的办法都没能挽救中国的危亡。 十月革命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线光明, “走俄国人的路”成为 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选择和追求。 (2) 过程:1921 年 7 月,毛泽东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国民革命的实践中, 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

17、动考察报告 ;领导了秋收起义;创 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 标志: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2. 成熟 8 (1)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毛泽东撰写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对 中 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 (2)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标 志 : 1945 年 4 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意义:既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体现,也是中国革命的必然。它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 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3. 发展 9 (1

18、) 创 造 性 地 提 出 人 民 民 主 专 政 的 理 论 , 社 会 主 义 工 业 化 和 社 会 主 义 改 造 同 时 并 举 的 理 论 和 正 确处 理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理论等。 (2) 论 人 民 民 主 专 政 论 十 大 关 系 关 于 正 确 处 理 人 民 内 部 矛 盾 的 问 题 等 著 作 , 是 在 新 的历史 条件下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 历史背景 (1)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 (2)20 世 纪 50 年 代 后 期 以 来 , “左 ”

19、倾 错 误 及 个 人 崇 拜 的 影 响 使 国 家 前 进 艰 难 。 2. 发展历程 (1) 提 出 : 1978 年 12 月 13 日 , 邓 小 平 做 了 题 为 解 放 思 想 , 实 事 求 是 , 团 结 一 致 向 前 看 的 讲话, 这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2) 标 志 :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这标 志着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3) 发 展 : 1982 年,中共十二大召开,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 深化: “南方谈话”: 1992 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主要观点

20、有:判断实践的标准主要看 是否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 利于提高人民 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 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 富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发展才是硬道理等。 中 共 十 四 大 : 1992 年 10 月 召 开 , 明 确 了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的 目 标 是 建 立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 确立了邓 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中共十五大: 1997 年 9 月召开,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 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21、1. 确立 (1)2000 年春,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2002 年,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 2. 内容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0 3. 意义 (1) “三 个 代 表 ”重 要 思 想 进 一 步 回 答 了 “建 设 一 个 什 么 样 的 党 和 怎 样 建 设 党 ”这 一 重 大 问 题。 (2)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进入人民生活

22、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新时期后,根据新的发展要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出 现的新问题,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了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进程。 11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1 以 毛 泽 东 为 主 要 代 表 的 中 国 共 产 党 人 , 把 马 克 思 列 宁 主 义 的 基 本 原 理 同 中 国 革 命 和 建 设 的 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 2 中 共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以 来 , 以 邓 小 平 为 主 要 代 表 的 中 国 共 产

23、党 人 , 主 要 围 绕 “什 么 是 社 会 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强国之路,创立了 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 3 中 共 十 三 届 四 中 全 会 以 来 , 中 国 共 产 党 人 在 建 设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 伟 大 实 践 中 , 创 立 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 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素养对接 融会贯通 素 养 1时 空 观 念 12 素 养 2史 料 实 证 ?探究 1 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史料 同城市相比

24、,农村是落后的。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 胜利 之路。这条道路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因此,它最终 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 由于共产党的领导,新式的农民战争不同于旧式的农民 起义;由于农民参加了革命,土地革命战争又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强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社会基础。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史料解读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开创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将马列主义同中 国国情相结合,开创了中国式革命道路。 史料应用 根据史料,指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取得成功的原因。试 解: 13 【提示】 原因: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符合中

25、国国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农民参与和支持 都推 动革命胜利。 ?探究 2 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 史料一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先进的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 形式主义的吸收 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 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 史料二 邓小平同志是我们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 心。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作为承前启后的思想理论,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而且对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挥了奠基、开创和指导作用。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化马克

26、思主义发展壮大 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史料解读 人民日报刊文:邓小平理论继承 发展 了毛泽东思想 (2014 年 ) (1) 由史料一中“中国共产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 “新民主主义论”等关键词, 明确其主旨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应用的思考。 (2) 由 史 料 二 中 “邓 小 平 理 论 ”“奠 基 、 开 创 和 指 导 作 用 ”“中 国 化 马 克 思 主 义 ”等 关 键 词 , 明确 其主旨是邓小平理论的意义。 史料应用 根据史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不同点及其内在联系。试解: 【提示】 不同:毛泽东思想主要是在中国民主

27、革命时期形成,主要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的 道路 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在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逐步形成,核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 内在联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都是中国 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体现出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 素养 3历史解释 14 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1. 继承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 (1) 在 社 会 主 义 发 展 阶 段 问 题 上 , 邓 小 平 坚 持 毛 泽 东 把 社 会 主 义 分 为 不 发 达 的 社 会 主 义 和 比 较 发达 的社会主义两个阶级的理论,系统提

28、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2) 在 社 会 主 义 社 会 基 本 矛 盾 问 题 上 , 邓 小 平 坚 持 毛 泽 东 对 社 会 主 义 社 会 的 基 本 矛 盾 仍 然 是 生 产力 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的判断,进一步提出了用改革来解决社会 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3) 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邓小平坚持毛泽东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的思想 ( 或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统一战线问题上,邓 15 小平继承了这一民主革命的成功法宝,进一步提出了实现祖国统一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理论。 2. 发展邓小平理

29、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 确 立 了 以 经 济 建 设 为 中 心 的 指 导 思 想 , 实 现 了 由 以 政 治 革 命 为 中 心 到 以 经 济 建 设 为 中 心 的 转变。 (2) 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转变。 1(2018 苏北四市一模 ) 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罗霄山脉中段 (1) 有经营了一年多的群 众基础; (2) 党的组织有相当的基础; (3)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创造了富有斗争经验的地方武装,这是十分难得的; (4) 有很好的军事根据地 井冈山; (5) 影响湘赣两省。这篇文章论证 了 ( ) A

30、 国 民 革 命 成 功 的 可 能 性 B 割 据 政 权 建 立 的 可 行 性 C 抗 日 战 争 持 久 的 合 理 性 D 解 放 战 争 胜 利 的 必 然 性 B 根据材料看出,毛泽东认为罗霄山脉中段群众基础好、党的组织基础好、有斗争经验的 地方武装、有军事根据地等有利条件,具有建立工农武装割据政权的基础, B 项正确;由“有很 好的军事根据地井冈山”可知, 材料的时间是 1928 年后,国民革命发生在 19241927 年, A 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抗战开始与解放战争胜利明显与材料时间不符, C、 D 两项 均排除。 2(2018 河南联考 ) 从 1949 年到 1978

31、 年的将近三十年间,人民生活水平并没有大的提高。 这是由 于人们误把“一大、二公、三纯”的平均主义当成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这个角度看, 邓小平理论着眼 于 ( ) A “怎 样 建 设 中 国 共 产 党 ” B “怎 样 管 好 中 国 共 产 党 ” C 学 习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制 度 D “什 么 是 社 会 主 义 ” D 由材料“一大、二公、三纯”,而邓小平理论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不是公有制程度的高 低,而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故选 D 项;“怎样建设中国共产党”是党建问题,排除;邓小平理 论并非着眼于学习资本主义制度,排除 C 项;“怎样管好中国共产党”是对党的监督问 题,排除

32、 16 B 项 。 3 民主革命时期,以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社会 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者 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 ) A 坚 定 不 移 地 走 社 会 主 义 道 路 B 始 终 不 渝 地 贯 彻 党 的 最 高 纲 领 C 把 反 “左 ”作 为 革 命 进 程 中 的 重 要 任 务 D 实 事 求 是 , 从 中 国 的 国 情 出 发 17 D 这两条道路最根本的相同点是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D 项符合题意; A、 B、 C 三 项 说法都较为片面,排除。 4下图反映了新时

33、期党的理论发展情况。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 ) A 体 现 了 新 时 期 理 论 成 果 的 内 在 一 致 性 B 体 现 了 邓 小 平 个 人 思 想 的 不 断 发 展 C 新 时 期 理 论 的 核 心 均 是 党 的 建 设 问 题 D “三 个 代 表 ”重 要 思 想 着 眼 于 科 学 发 展 A 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三个代表”“科学发展”都 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体现了新时期理论成果的内在一致性,故 A 项正确; “三个代表”“科学发展”不属于邓小平个人思想,故 B 项错误;新时期理论的核心均是党的建 设问题说法绝对,故

34、C 项错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眼于党的建设问题,故 D 项错 误。 2014 2018 年全国卷考情统计 18 考情分析 本讲全国卷考查较少,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理解成为考查的重点。结合当前全国卷高考的考 查特点,毛泽东思想可能会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考查,邓小平理论可能会结合经济体制 改革考查。 真题研练 感悟考法 命题点: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19 1. (2018 全国卷 )1923 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 尚 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 十年成功, 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 之

35、,殊可为我党师 法。”其意在 ( ) A 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 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 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 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C 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 A 项错误;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 表,目的就是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故 B 项错误;由材料“ 1923 年底”的时间信息可知, 孙 中山意在吸取俄国革命成功的经验,并用“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读三 民主义,促成国共两党合作,加强了革命的领导核心,故 C 项正确;孙中山终生致力于反封建革 命斗争,且材料只是提及要借鉴俄国革命经验,并没有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故 D 项 错误。 命题点: 20 世纪

36、 20 年代各地军阀标榜主义 2(2014 全国卷 )1926 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 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 ( 爱国、爱民、爱敌 ) ,东三省有人主张 三权 ( 民权、国权、人权 ) 。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 反映了当时 ( ) A 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 标 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 民主 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 各地军阀对 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C 从材料中的三民主义到三爱、三权可以看出 A 项中“趋同”的表述错误;从材料信息来 看, 蒋介石、孙传芳乃至四川有些军人也要标榜“主

37、义”,说明民主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很大,故 C项正确; B、 D两项均属于没有正确理解材料信息而得出的片面性结论。 考向扫描 权威预测 考向一 孙中山节制资本的思想 1(2018 河北石家庄模拟 ) 孙中山主张普遍建立消费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认为建立合作经 济是 “地方自治团体”之“要事”,是避免“商家垄断”的有效办法。还主张“累进税率, 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这体现孙中山 ( ) A 节制资本 的思想 B 深受中国共产 20 党的影响 C 关注工农的利益 D 提倡建立公私合营经济 A 由材料内容可知孙中山主张建立合作经济以避免“商家垄断”,对资本家多征税,体现了“节 制资本”的思想

38、,故 A 项正确;体现孙中山思想受中国共产党影响的内容应是扶助农 工,这与 材料无关,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孙中山“节制资本”思想与关注工农利益无直接关系, 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孙中山的合作经济并不一定是公私合营经济,故 D项错误。 考向二 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含义转变 21894 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 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 21 之统一。”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 ( ) A 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 B 近代 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 C 提倡建立反清 的民族统一战线 D 明确提出反帝

39、反封建 革命目标 B 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民族思想的演变,并没有涉及民主共和的实质,故 A 项错误;从兴 中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到临时政府的“国家之本,在与人民。即合 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可见其民族思想发生重大变化,由狭 隘的民族主义到真正的民族主义,故 B 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清政府已被推翻,故 C 项错误;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标是在新三民主义中,故 D 项错误。 考向三 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 3 “秋收暴动后长期在根据地 指导实际斗争,使得毛泽东不像前几任中共领导人那样注重得 理论的真传,而是更多着眼于现实。 ”这表明 ( ) A

40、 毛 泽 东 坚 持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化 B 毛 泽 东 初 步 认 识 到 农 民 问 题 的 重 要 性 C 毛 泽 东 思 想 是 集 体 智 慧 的 结 晶 D 中 国 共 产 党 摆 脱 了 共 产 国 际 的 影 响 A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体现,故 A 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就认识到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故 B 项 错误;材料未反映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故 C 项错误;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摆脱了 共产国际的影响,故 D 项错误。 考向四 毛泽东、邓小平具有时代特点的义利观 4 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 调精神;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 于改革开放时期,他认为:“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由此说明两人 的义利观 ( ) A 都反映了社会现实 B 各自具有片面性 C 都是为了发展经济 D 从根本上是对立的 A 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毛泽东和邓小平对义利观认识的不同,是 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故 A 项正确;各自具有片面性说法错误,故 B 项错误;毛泽 东的义利观是为了革命,故 C 项错误;二者的观点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故 D 项错误。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