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267.10KB ,
资源ID:4195837      下载积分:18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41958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第十三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8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bo****9)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第十三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8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学案.docx

1、1 第十三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框图概览 线索归纳 【认读导引】 一大主题: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 重大理论成果。 两大阶段: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及理 论成果;现代中国重大理论成果。 三大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 级。 六大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 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胡锦涛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 28 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开眼看世界 考点 1| 西学东渐 知识整合 厘清史实 1. 背 景 : 鸦 片 战 争 前 后 , 外 国 资 本 主 义 对 中 国 的 冲 击 日 益 加 剧 , 同 时

2、, 中 国 与 西 方 世 界 的 联 系也 相应扩大。 2. 目的: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 3. 概况 2 (1) 林则徐:设立译馆,组织人员翻译外文报刊和各国律例 ,编译四洲志 。 (2) 魏源:编写成海国图志一书,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 4. 影响 (1) 研究与介绍世界在知识界中蔚然成风,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 (2) 为 抵 御 外 侮 、 谋 求 民 族 与 国 家 独 立 自 强 而 探 索 , 学 习 西 方 逐 渐 成 为 中 国 近 代 的 思 想 主 流 。 二 、 体 用 之 争 1 背 景 : 第 二 次 鸦 片 战 争 之 后

3、 , 清 政 府 面 临 内 忧 外 患 的 形 势 , 在 解 决 内 忧 外 患 的 争 论 中 出 现 了 “体 用 之 争 ”。 2. 表现 (1) 洋务派的主张: 倡行“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的文化主张, 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 实现“自 强”、“求富”。 (2) 顽固派的主张:坚守“夷夏”的精神堤防,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3 3. 评 价 : 局 限 于 要 不 要 学 习 西 方 物 质 文 化 的 层 面 , 但 冲 击 了 传 统 “夷 夏 之 辨 ”的 保 守 观 念 , 为西 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早期维新思想 1 背 景 : 西 方

4、资 本 主 义 思 想 的 传 入 ; 中 国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的 产 生 ; 中 法 战 争 的 结 局 暴 露 出 洋 务 运动的 种种弊端。 2. 代表人物: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 3. 思 想 主 张 : 发 展 资 本 主 义 工 商 业 ; 主 张 改 良 政 治 , 实 行 君 主 立 宪 制 度 ; 兴 办 学 校 , 学 习 西 方自 然科学知识。 4 评 价 : 对 当 时 知 识 分 子 把 思 想 注 意 力 从 工 商 科 技 转 移 到 政 治 制 度 方 面 起 到 了 启 蒙 作 用 ; 为 康梁维 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

5、付诸实践。 四、维新思想 1. 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西学知识的增长。 2. 代表人物 (1) 康 有 为 : 在 广 州 设 万 木 草 堂 ; 把 西 学 中 的 有 关 政 治 学 说 与 儒 家 经 史 相 融 合 , 撰 写 了 新 学 伪 经 考 孔 子 改 制 考 等 重 要 著 作 。 (2) 梁启超: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3) 谭 嗣 同 : 以 资 产 阶 级 自 由 、 平 等 的 观 念 , 批 判 专 制 君 权 、 宗 法 等 级 制 度 及 纲 常 礼 教 , 倡 导 男女 平等,发出了

6、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4) 严复: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 3. 影 响 : 它 是 中 国 近 代 一 次 思 想 解 放 潮 流 , 起 到 了 思 想 启 蒙 的 作 用 , 推 动 了 维 新 变 法 运 动 的 开展。 素养对接 融会贯通 素 养 1时 空 观 念 4 素 养 2史 料 实 证 ?探究 1 对“中体西用”思想的认识 史料 1898 年,张之洞发表了名著 劝学篇 ,使国人深刻意识到“五知”的重要性: (1) 知 耻,知道落后于日本、土耳其、暹罗和古巴的耻辱; (2) 知惧,知道越南、缅甸、朝鲜、埃及 和波兰的可怕命运; (3) 知变,不变其习,不能变法

7、; (4) 知要,知道中学和西学的要点 前者是实用的而不是思古的研究, 而后者是政治体制而不是技术; (5) 知本, 在海外不忘国, 见异俗不忘亲,多智巧不忘圣。他的劝学篇中还有“西学之中,西艺非要,西政最要” “政尤 急于艺”的提法。张之洞说,不可改变的是基本的人际关系,而不是法律和制度; 5 是圣人之道,而不是机器和工具;是人的思想和意图,而不是那些奇技淫巧。向外国人学习并不 可耻,因为孔子自己不是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吗?中国历史本身就充满了制度性变革的事 例。创设厘金、创建长江水师、设立新疆省、建造汽船和开通电报线路,所有这些都表明变革 是不可抗拒的。 摘编自徐中约 中国近代史 问题

8、(1) 根据史料概括张之洞“五知”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之洞发表劝学篇的目的。 (2)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张之洞的变革思想。 解读 本段史料主要介绍了张之洞劝学篇里面的重要内容,突出叙述了他的“中体西用”的思想。 说明张之洞对“西学”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即西学为“政治体制”;说明他的变革思想超 越了传统的体用观;说明他认为变革十分必要。 试答 (1) 内 容 : 了 解 到 本 国 的 外 患 , 知 晓 改 革 的 方 法 , 遵 循 传 统 道 德 。 目 的 : 肯 定 中 国 道 德 传 统 的 优越 性,并且利用西方的科技来完善而不是取代这种道德传统;希望通过制度性变革挽

9、救民族危机。 (2) 评 述 : 民 族 危 急 关 头 , 张 之 洞 极 力 宣 扬 变 革 的 必 要 性 , 顺 应 了 时 代 的 要 求 ; 他 将 文 化 价 值 系统 作为“体”,而将政治、经济视为“用”,反映了他的文化保守主义主张和保卫民族文化的倾向, 但在政治上他并不保守,主张进行制度性变革。 ?探究 2 对康梁维新思想的评价 史料一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 法也。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 人主 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

10、安得不强?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 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史料二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 不得 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 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不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 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问题 6 (1) 史料一中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提出了哪些政治设想? (2) 根 据 史 料 二 , 康 有 为 在 奏 章 中 往 往 采 用 在 “中 体

11、”中 偷 运 西 学 的 “移 花 接 木 ”方 法 , 给 皇 帝讲 “必当变法”的道理,这反映了维新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什么?你怎样评价这种“移花接木”? 解读 (1) 史料一中说明康有为主张向西方学习,变革政治制度。 7 (2) 史料二中指宣扬维新变法、仿西方政制。说明康有为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试答 (1) 开国会,定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君主立宪。 (2) 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评 价 : 一 是 表 明 传 统 思 想 根 深 蒂 固 , 康 梁 等 人 无 力 正 面 批 判 封 建 思 想 和 宣 传 西 学 , 反 映 出 中 国 民 族 资

12、本 主 义 的 弱 小 和 中 国 民 族 资 产 阶 级 的 软 弱 性 。 二 是 在 中 国 宣 传 西 学 阻 力 较 大 , 康 梁 借 助 儒 家 思 想 来 宣 传 维 新 思 想 具 有 隐 蔽 性 , 易 于 被 统 治 者 和 群 众 所 接 受 , 从 而 推 动 西 学 的 传 播,减少变法的阻 力。 素 养 3历 史 解 释 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和成因 (1) 特点 中西融合: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 阶级学说。 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蕴涵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 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

13、性、妥协性的特点。 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现。 (2) 成因 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不能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 主观原因: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 其思想认识具有局限性。 素养 4唯物史观 戊戌维新对传统价值观的扬弃 1 戊 戌 维 新 对 近 代 中 国 民 族 主 义 思 潮 产 生 了 深 远 影 响 , 如 推 动 中 国 传 统 民 族 意 识 的 觉 醒 、 夷 夏模式 的转换、文化理性主义的取向以及民族平等观念的萌发等。 2

14、 维 新 派 兴 办 西 学 , 开 始 冲 破 “中 体 西 用 ”的 知 识 框 架 , 提 出 全 新 的 以 “中 西 汇 通 ”为 特 征 的近代知识体系, 实现了中国文化内在结构的更新。 8 1(2018 广州二模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采信地圆、地动等天文地理学说,提出圆形的 地球之上, “居中之国”并不存在;他还认为“今华夷通市,正朔相通” ,故比较了中国农历 与西洋历法的差异, “以便稽览” 。这表明魏源 ( ) A倡导 “师夷长技以自强” B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 C突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D为制度变革寻求理论依据 C “师夷长技以自强”是洋务运动的主张,故 A 项错误;早期

15、维新派主张和外国进行商战, 故 B 项错误;由材料“采信地圆、地动等天文地理学说,提出圆形的地球之上, 居中之国 并不存在”可知改变了天圆地方、 中国中心的传统观念, 由材料“今华夷通市, 正朔相通 9 以便稽览”可知改变了以中国为正统的观念,突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故 C 项正确;维新派 主张制度变革,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故 D项错误。 2(2018 青岛模拟 ) 有学者认为,中体西用思想起了强化民族整合性的作用,对此解读正确 的是 ( ) A. 提倡抵御侵略,维护中华文明 B. 明 确 反 帝 爱 国 , 倡 导 中 学 为 主 C 强 调 经 世 致 用 , 批 判 崇 洋 虚 无 D

16、突 出 中 学 地 位 , 贬 低 西 学 价 值 A 题干强调的是“中体西用”的民族性,即中体西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抵御外来侵 略,维护中学的地位,体现出民族的整合性,故 A 项正确;中体西用并未明确反帝,故 B 项 错误;中体西用主张利用西学,没有批判崇洋,故 C 项错误;中体西用主张利用西学,而非 贬低西学价值,故 D 项错误。 3. 康有为断言:“政治之学最美者,莫如吾六经也。尝考泰西所以强者,皆暗合吾经义 者也。 ”这表明康有为意在 ( ) A 肯 定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进 步 性 B 复 兴 传 统 文 化 C 认 同 西 方 政 治 制 度 的 优 越 性 D 推

17、动 社 会 变 革 D “政治之学最美者,莫如吾六经 也。尝考泰西所以强者,皆暗合吾经义者也”表明 康有为是为学习西方寻找理论依据,故 A 项错误;材料的意思是为学习西方寻找理论依据, 不 是复兴传统文化,故 B 项错误; C项材料的内容为学习西方寻找理论依据不符,排除;材料的内容是 为学习西方寻找理论依据,推动社会变革,故 D项正确。 4. 学者张鸣在再说戊戌变法中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康党 ( 即维新派 ) 是中国社会急于 事功 ( 改变中国命运 ) 的普遍心理造就出来的一批特别热衷于急功近利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其意 在强调维新派能登上历史舞台是因为 ( ) A. 急于改变中国命运的社会

18、心理 B. 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 C 社 会 各 阶 层 普 遍 接 受 变 革 思 想 D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的 发 展 A 根据材料“中国社会急于事功 ( 改变中国命运 ) 的普遍心理造就出来的一批”可知,其意 在强调维新派能登上历史舞台是因为急于改变中国命运的社会心理造成的,故 A 项正确;材料 10 未体现民族危机的加深,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各阶层对变革思想的态度,故 C 项错误;材料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关,故 D 项错误。 5(2019 湖北武汉起点考试 ) 戊戌变法是在 “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情势下仓促上阵的向敌人 学习 的运动,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

19、极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 请 厘革积弊, 修明内政, 取法泰西, 实行改革。 这场改革具有明显的植入性。 ”此论旨在说明 ( ) A改革缺乏内在的社会动力 B变法的舆论动员极不充分 11 C变法目标背离近代化方向 D改革措施脱离了中国国情 A 本题考查维新思想的影响。材料阐述晚清内忧外患引发戊戌变法, “这场改革具有明显的 植入性”说明戊戌变法作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却并不具备建立资产阶级宪政的必要条件, 而更多的是受到外在压力的推动,故 A 项正确;材料提及戊戌变法的背景而未提及舆论动员, 故 B 项错误;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重要表现,故 C 项错误;材料“请厘清积弊 实 行改革”表明

20、改革措施一定程度上符合中国国情,故 D项错误。 考点 2| 新文化运动 知识整合 厘清史实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 背景 (1) 政治: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实行黑暗统治;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2) 经 济 :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期 间 ,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进 一 步 发 展 , 民 族 资 产 阶 级 强 烈 要 求 在 中 国 实 行民 主政治。 (3) 思 想 : 西 方 启 蒙 思 想 进 一 步 传 入 中 国 ; 袁 世 凯 倒 行 逆 施 , 掀 起 尊 孔 复 古 逆 流 , 激 进 的 民 主 主义 者主张进行思想革命。 2. 兴起 (1) 标志: 1

2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 (2)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 (3) 指导思想:西方的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4) 主 要 阵 地 : 新 青 年 。 (5) 活 动 基 地 : 蔡 元 培 实 行 “兼 容 并 包 ”的 办 学 宗 旨 , 北 京 大 学 成 为 新 文 化 运 动 的 中 心 。 二、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表现与对其的评价 内容 表现 评价 民主包括民主思想和民主理念;科学 提倡民主与科学, 反对专制与迷信 提 倡 新 道 德 , 反 对 旧道德 提 倡 新 文 学 , 反 对 旧文学 12 指科学思想、精 神、科

22、学技术与 知识等 提出了“打倒孔家店” 的口号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 刍议 ,提出文学改革的主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 命论 , 推动了文学革命; 鲁迅的 狂 人日记是新文学的典范 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崇尚 科学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 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 为新文化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文化载体, 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文化平民化 出现平民教育思潮,推广白话文 推动了近代思想文化发展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 积极性 (1) 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 13 (2) 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

23、想统治地位。 (3) 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觉醒。 (4)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2. 局限性 (1)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2) 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素养对接 融会贯通 素 养 1时 空 观 念 素 养 2史 料 实 证 ?探究 1 新文化运动与传统儒学 14 史料一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 状态, 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 礼教、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

24、国民之幸福无与 焉。何以明之?儒家之言:社会道德与生活,莫大于礼;古代政治,莫重于刑。 摘编自陈独秀 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史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 定儒 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 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 中国文明,包括儒 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 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 ,认为不 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

25、于急切,是对传统 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 。 李良玉 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 问题 (1)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陈独秀批判儒家思想的着眼点及背景。 (2) 根 据 史 料 二 并 结 合 所 学 知 识 , 概 括 指 出 新 文 化 运 动 的 代 表 人 物 对 传 统 文 化 的 认 识 , 分 析 这 些认 识产生的原因。 解读 (1) 史料一中, 由信息可知, 陈独秀认为儒家的“礼”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 15 “刑”指封建专制制度。由此判断,新文化运动的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道德。 (2) 史 料 二 体 现 了 陈 独 秀 等 人 对 传

26、 统 文 化 的 态 度 。 “上 海 某 报 ”、 钱 玄 同 等 人 对 东 西 方 文 化 存 在着 绝对化倾向,但是陈独秀等人却能辩证看待:信息表明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批 判,但并未彻底否定传统文化。信息表明陈独秀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合理成分,不能全盘 否定。 试答 (1) 着 眼 点 : 儒 家 思 想 是 维 护 封 建 制 度 的 伦 理 道 德 。 背 景 :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发 展 ; 民 族 资 产 阶级 力量壮大;民主化政治运动开展;尊孔复古逆流出现;广大民众被封建思想束缚;民主思想的广泛 传播。 (2) 认 识 : 传 统 文 化 中

27、存 在 积 极 有 益 成 分 , 不 能 全 盘 否 定 ; 传 统 文 化 中 存 在 封 建 落 后 因 素 , 不 能全 盘肯定。 原因: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 ( 民主思想 ) 影响。 ?探究 2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史料 在“文艺复兴”时代,欧洲科学文化界巨人辈出,他们从广阔的领域和空间,以不 同方 式从事精深的研究、创造和发明,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新世界”的魅力。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解救 民族危难的急躁情绪却使得新文化运动的巨子们不可避免地带着学者们对其持有的种种指责:浮躁、 肤浅、急功近利。这限制了“巨人”的水平和层次,也使得新文化运动只局限于少数知识分子的 狭小圈子里,

28、通过办报创刊,向国人传播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而在广大的文化科学领域,特别是 自然科学领域则无声无息,一片沉寂。 摘编自李海涛 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说论析 问题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比,其所产生的影响有何局限性, 并分 析这种局限产生的原因。 解读 本段史料阐述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产生的不同影响,说明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科学文化界都 有成就。说明了新文化运动受到指责的原因。说明新文化运动涉及的领域狭小,自然科学领 域成就不足。 试答 局限性:涉及的领域狭小,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不足。 原因:当时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复辟帝制;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面对

29、 忧患,急于解救民族危难。 16 素养 3历史解释 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 维新变法运动 新文化运动 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 命运 全面否定儒家的传统道德 想相结合 原因 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 为了减少变法 袁世凯企图利用孔子达到复辟帝制的 17 的阻力;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与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 目的 利用孔子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素养 4家国情怀 目的;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开始深 入人心;陈独秀等人的思想和经历为建 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扫清思想上、道德上 的障碍 20 世纪初的四大进步思潮 1 民 主 共 和 思 想 : 以 孙

30、 中 山 为 首 的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派 提 出 三 民 主 义 , 要 求 推 翻 封 建 专 制 制 度 , 建 立 民 主 共 和 国 。 它 推 动 了 辛 亥 革 命 的 高 涨 , 建 立 了 中 华 民 国 , 使 民 主 共 和 观 念 深 入 人 心 。 2 实 业 救 国 思 潮 :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期 间 , 一 批 资 产 阶 级 实 业 家 倡 导 “实 业 救 国 ”, 推 动 了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期 间 民 族 工 业 的 迅 速 发 展 , 也 为 无 产 阶 级 的 壮 大 和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的 到 来 创 造 了

31、 条 件 。 3 民 主 科 学 思 想 : 新 文 化 运 动 期 间 , 陈 独 秀 、 李 大 钊 等 一 批 先 进 的 知 识 分 子 倡 导 民 主 、 科 学 , 反对专 制和愚昧、迷信,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使民主、科学的思想得到了弘扬, 人们的思想得 到了极大解放。 4 马 克 思 主 义 思 想 : 俄 国 十 月 革 命 胜 利 后 , 先 进 知 识 分 子 通 过 著 书 立 说 、 成 立 社 团 等 方 式 在 中 国 传 播 马 克 思 主 义 , 并 将 其 与 中 国 工 人 运 动 相 结 合 , 推 动 了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诞 生 。 1

32、 有 学 者 说 : “新 文 化 运 动 之 所 以 批 评 孔 子 、 反 对 孔 教 、 否 定 儒 家 纲 常 , 其 实 并 不 是 指 向 传 统 , 而 是 针 对 现 实 。 ”材 料 中 的 “现 实 ”是 指 ( ) A 宣扬科学知识的需要 B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C 国人民主意识的提高 D 袁世凯执意复辟帝制 D 题干材料意在考查新文化运动批判儒家思想的现实背景。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掀起“尊孔 复古”运动,意图复辟帝制,在这种情况下,新文化运动则批判作为封建统治基础的儒家思想,故 D项正确。 2(2018 太原三模 )1919 年 2 月,保守复古的林纾对陈独秀、蔡元培

33、诸人进行批判,捍卫文 言文与孔孟之道,蔡元培回信辩驳。这一论战使得新青年声名大振, “最高印数达到一万 五六千份” 。这反映出当时 ( ) A 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 B 文化平民化成为趋势 C. 传统文化被新文化否定 D 追求新思想成为主流 B 由材料 “保守复古的林纾对陈独秀、蔡元培诸人进行批判,捍卫文言文与孔孟之道,蔡元培回 信辩驳”“论战使得新青年声名大振,最高印数达 18 到一万五六千份”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促进文化平民化,故 B 项正确。 3(2019 河南联考 )1916 年 2 月,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指出,中国抛弃沿袭数千 年的 “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

34、的、自治的国民政治”,有赖于全国人民在 政治上的真正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 ) A 主张重视培养国民现代政治意识 B 对民国初年的民主政治寄予期望 C 强 调民众有选择政治制度的权力 19 D. 认为民众普遍支持实行民主政治 A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有赖于全国人民在政治上的真正觉悟 ”说明陈独秀认识到民众 觉悟才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关键,即要唤醒国民的政治自觉,故 A 项正确;民国初年的民主政治 羸弱无力,是他撰写此文的原因,也是他希望建立真正的民主政治, B 项错误; C 项材料不 能体现; D 项误读材料。 4(2019 安阳调研 )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们认为,只有人性、思想的解放,中华民族

35、的振兴 与现 代化才有希望。在这一理念下,一切旧的思想、道德、文学、风俗习惯、社会关系和政 治制度都受 到了极大批判。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 ) A. 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B. 为 中 国 现 代 化 发 展 开 辟 了 道 路 C 冲 击 了 正 统 思 想 的 地 位 D 意 在 创 造 一 种 崭 新 的 思 想 文 化 C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并未完成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因此没有实现中华民 族的振兴,故 A 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主要是思想运动,并未为中国现代化发展开辟道路,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新文化运动倡导人性、思想的解放等信息,可以看出它冲击了传统的封 建思想, 故

36、C 项正确;材料中仅涉及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冲击,并未说明要创立一 种崭 新的思想文化,故 D项错误。 5(2018 云南师大附中月考 ) 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先生曾大声疾呼: “我们眼下的当务之 急是: 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 三坟 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 ”以 下与鲁迅先生上述议论最为相近的是 ( ) A中国当时的首要问题是温饱问题 B近代中国的笫一要务是谋求独立 C批判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传统文化 D主张全面学习和接受近代西方文化 C 根据材料“我们眼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

37、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 者”得出鲁迅先生认为中国当时的首要问题是生存问题,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谋求独 立, 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是三坟 五典 ,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 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得出鲁迅先生批判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传统文化,故 C 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主张全面学习和接受近代西方文化,故 D 项错误。 20 20142018 年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 21 考情分析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过了“学器物一仿制度一学思想文化”的历程,这一部分内容 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考查形式兼顾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如 2017 年全国卷第 41 题与必 修的近代中国反侵略、

38、求民主的潮流等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考查近代中国曲折的现代化历程 等。 真题研练 感悟考法 1. 考查点:洋务派的思想主张 (2016 全国卷 29)1903 年, 张之洞等拟 奏定学堂章程 , 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 胀” “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 ) A 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 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 反对向西方学习 D 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D 奏定学堂章程是清末新政的产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且在全国普遍实行 的学 制。题干中这些新名词蕴含着革命思想,张之洞等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禁止使用这些新名词从 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维护传统的

39、意识形态,故 D项符合题意。 2 考查点: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及特点 (2015 全国卷 29)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 22 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 A 揭露历史真相 B 引介西方理论 C 倡导变法维新 D 颠覆孔孟学说 C 新学伪经考倡导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因此才会遭到清政府禁毁,故 A 项 错 误, C 项正确; 康有为把西方民主思想与儒家思想相融合, 托古改制, 利用孔子学说宣传变法, 主 要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故 B、 D 两项错误。 3考查点: 20 世纪初中国的留学教育 (2017

40、全国卷 29)1904 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 9 个 23 省份留日学生共计 1 883 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 78%, 直隶亦有 172 人,山西、陕西等其 他十几个省区仅有 351 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 A 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A 由于近代开辟的通商口岸多在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内地 高,人们思想较为开放,因此留日学生多集中在上述地区。出现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 主要 原因是地区经济文化水平

41、与开放程度有别, A 项 正 确 。 4 考查点:梁启超的“诗界革命” (2016 全国卷 28) 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 物 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 界革命”( ) A 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 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 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 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C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时代背景认识“诗界革命”的作用。 “诗界革命”是资产阶级维 新派代表梁启超等人发起的诗歌改良运动。题干中这首诗创作的背景是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诗歌中蕴含着振兴中华民族、挽救民族危亡的思想,说明“

42、诗界革命” 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故选 C 项;倡导民主革命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排除 A 项;推动白话 文运动的是新文化运动,排除 B 项;在甲午战争以前,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已经出现,排除 D 项。 5考查点:严复翻译天演论的意图 (2018 全国卷 28) 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 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 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 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 “煞费苦心”地将二 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 ) A 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 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 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 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D 19 世纪末民族危

43、机空前严重,材料严复“煞费苦心”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 学联系起来,目的是推动国人的思想解放,故 A 项错误;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没 有倡导反清革命, 故 B 项错误; 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与洋务派“中体西用” 思想无关,故 C项错误;严复“煞费苦心”的目的是,宣传社会进化论思想,以“ 物竞天择, 24 适者生存”的思想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故 D 项正确。 模拟精选 直击考法 1. 考查点: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2018 广西钦州三模 )1845 年,姚莹撰写了康 纪行一书,系统地介绍了英国资产阶级议 会和政策概况,对“西事”表现了极大的关心,这说明当时

44、的知识分子学习西方 ( ) A 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原则 B. 由器物层次转向了制度层次 25 C. 效 法 英 、 法 等 国 实 行 议 会 政 治 D 重 在 了 解 世 界 各 国 基 本 情 况 D “中体西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而非抵抗派的主张,故 A 项错误;转向制度层次是资产阶 级的探索,故 B 项错误;题目无从体现学习政治制度的信息,故 C 项错误,姚莹是向国人 介绍世界 情况,故 D 项正确。 2. 考查点:洋务派对传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2018 北京西城区一模 ) 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实学兴起,追求匡 时济 世、通经致用。晚清实学以曾国藩为代表

45、,主张在固守圣人之道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技 术,建立近 代工业。这反映了实学 ( ) A 强调人 与人的关系和等级,是社会变革的产物 B 迎合统治 者用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统一的需求 C 融合佛、道 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新儒学 D 摈弃“空谈”, 强调“经世致用”,与时俱进 D 材料强调的是经世致用而非等级关系,故 A 项错误;迎合统治者用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统一 的需求是董仲舒的新儒学而非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故 B 项错误;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是宋明理学, 故 C 项错误; 由材料明末清初“追求匡时济世、 通经致用”、 晚清“在 固守圣人之道的前提下,学习 西方技术,建立近代工业”可知实

46、学思想家们根据客观形势的 变化对传统儒学继承和发展,故 D 项正确。 3 考查点:维新派思想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是鼓吹学习西方最负盛名的著作,但其开头一 篇 却是 道器 ,大讲中学为道,西学为器。郑观应此举 ( ) A 顺应了民族文化自卫心理的需要 B. 希望中国开始吸收和接受西学 C. 体 现 了 独 尊 中 华 鄙 夷 外 邦 的 观 念 D 试 图 回 避 以 夷 变 夏 的 攻 击 锋 芒 D 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向西方学习政治、经济和科学,但又大讲中学为道, 其目的主要是回避顽固派的进攻,而不是为了适应民族文化自卫心理的需要,故 A 项错误, D 项正确;中国开始吸收和接受西学是在鸦片战争后,故 B 项错误;目的主要是回避攻击,而 不 是独尊中华鄙夷外邦,故 C 项错误。 4. 考查点:严复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 (2018 云南一模 ) 严复晚年曾劝谕青年留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