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说课稿 七色光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冀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第三单元第 10 课第 1 课时。 本单元以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离不开的光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光的传播、光的色散与合成设计了四课内容。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有些物体是能发光的,有些物体是透光的,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线路是可以改变 的,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质的兴趣和能力。本课教学内容从光的折射角度设计了“在哪里可以看到彩虹? ”和“制造彩虹”两个活动,从光的合成角度设计了“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合”活动。而本节课的学习内 容是“在哪里可以看到彩虹?”和“制造彩虹”部分。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
2、已经接触了半年的科学课程,对“科学”这一学科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还仅限于表象化的认 识,对于探究实验更是所知甚少。所以,应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 学的兴趣,同时培养他们勤于探究、勇于尝试的良好习惯。 本部分内容原为小学自然学科五年级的课程,现在前移到三年级,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对彩虹 的形成原理只做原则性的要求,学生只要大体了解即可,而对折射的概念也不要求具体掌握,对折射的角度 不再进行深入的探究。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并从中体会到实验活动的乐趣。而难点在于 在 实 验 过 程 中 提 出 自 己 的 观 点
3、并 通 过 实 验 进 行 验 证 。 为 了 有 效 的 对 重 、 难 点 进 行 突 破 , 我在课前从实验器材到教学方法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示范引领、 合作探究、动手实验、趣味比赛等多种形式,以此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以“同学们,你们看到过彩虹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彩虹是什么样 的?”导入教学,然后引导进行讨论: “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能见到彩虹?” 。在通过学 生 讨论与教师演示、讲解后,学生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继而让学生自己动手制造彩 虹。最后,通过旋转陀螺比赛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对“白光由七色光组成”这一知 识点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整个教学
4、过程紧紧围绕彩虹的形成原理(即光的色散) ,由 浅入深,环环相扣,梯次展开,使学生获得了从感性到理 性的认识。 2 五、教法、学法的运用: 3 1.导入部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学习好,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 “同学们,你们看到过彩虹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彩虹 是什么样的?”导入教学,然后紧接着又问“想不想自己动手制造彩虹” ,这种从学生 最感兴趣、最熟悉的事物入手的方法很容易腐败无能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加主动的学习。 2.实验部分 由于各种原因,实验室所提供的三棱镜一般来说成像质量不是太好。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我自己动手做了 几个三棱镜模型
5、,既使实验的效果更明显,对学生们更会起到自主创新的示范作用。在学生动手进行彩虹实 验时,我向学生提供了多种实验器材, 让学生自主选择,一是可以增加学生的实验兴趣,二来扩大了实验的 范围,增强了对比性,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一种开放的探究模式,对学生以后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3.拓展延伸部分。 因为本节课是本课的第 1 课时,玩陀螺比赛的目的一是为了使学生对白光由七种色光 组成有个更为清 楚的认识,二是为下节课作一个铺垫,所以在本节课不对光的混合作 更多的讲述, 只要学生通过 “七种颜色变成了白色或灰色, 七色光又还原成了自然光” , 对“白 光由七色光组成”这一知识点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即可。
6、本环节采用比赛的形 式,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非常乐于投入其中,这在一节课的收关阶段是非常适合的。 六、练习作业的安排和板书设计 我在本节课安排了两项课后作业:一是让学生“在课下挑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实验方式, 将彩虹的秘密展示给自己 的爸爸、妈妈” 。设计本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重复实验增 强对所学知 识的理解,同时能从向他人展示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 的实验兴趣。第二个作业题目是让学 生用各种色光做混合实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 主实验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七、多媒体的运用 多媒体的运用要恰到好处。如果运用得当,可以把知识点更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 兴趣。同时,省掉了教师书写过程,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如果一味贪大求洋,却很可能使课堂教 学流于形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只有针对性的设计了几个幻灯片。在课前准备与实验过程中,我选择了 两首适合少年儿童的歌曲,借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