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使用说明 与教科版科学教科书配套的科学教师教学用书是为切合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而 编写的,三至六年级共 8 册。为了能清晰而简明地表达课程设计的意图,同时方便教师备 课, 我们设计了一些栏日和提供了相应的资源。 下面是与使用有关的几点说明。一、 教师用书的体例和作用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列出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方面希望达成的日 标。为教师了解全学期的教学任务提供完整的框架和概貌。 主要材料清单 列出本学期探究活动涉及的主要实验和需要的器材料,供教师作计划和提前准备时使用。各单 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用文字形式介绍本单元的主要教学活动和活动间的结构, 说明本单元的教学
2、在整个教科书框架体系 中的地位和意义。 单元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从科学概念、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 列出本单元要实现的教学日标, 为教师把握单元教学提供方向。背 景和目标 这是分课时, 说明教学内容选择的知识背景和学生的认识背景, 方便教师理解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 所 列的教学目标是直接针对该节课的。 教科书说明 用图文对照的形式详细说明正文、照片、图片、图表、对话框所包含的意义,对教科书正文中提出的问题 给出必要的答案或说明。 教学建议 有针对性地为教学提供参考性策略,对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提示。 评价建议 立足单元教学指出评价的主要方向、可使用的依据以及可采用的评价
3、方法。二、 课时安排建议 修订后的教科书每册均安排了 4 个教学单元。 3, 4 年级每个单元包含 7 个教学活动, 5, 6 年级为 8 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 1 课时,这是根据日前全国绝大 部分地区小学科学课中、高年级均为每周 2 课时的现状安排的。在设计时,我们也考虑 到 个别省份科学课的开设已经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保持了 2 弹性。针对这样的地区,我们建议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来解决 : (一 )对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 1 课时为限制。例如“比较水的 多 少” “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等 ; (二) 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
4、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开展单元性的评价活动 ; (三) 实现教科书中已设计的拓展性活动,或资料库中的拓展性活动。这些活动对学 生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如“小杆秤的制造” “设计制作一个强磁力电磁铁”等。为此 每 个单元安排 3 节左右的机动课时是适宜的,也是可操作的。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 在 这 套 教 师 用 书 中 , 我 们 根 据 课 程 标 准 的 要 求 和 新 的 科 学 教 育 研 究 成 果 , 将 教 学 日 标分 别从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科学概念的陈述是 用 一 句 完 整 的 话 来 完 成 的 , 它 比 一 个 简 单 的
5、词 有 了 更 丰 富 的 内 涵 , 表 达 的 是 一 个 科 学 的 观 点 或 思 想 。 科 学 概 念 也 可 以 划 分 为 不 同 的 层 次 , 例 如 核 心 概 念 和 具 体 概 念 。 每 一 个 核 心 概 念 是 由 不 同 的 具 体 概 念 组 成 的 , 而 具 体 概 念 是 从 科 学 事 实 中 归 纳 出 来 的 。 以 科 学 概 3 念作为教学日标,将促进学生对事实的理解,有助于他们形成重要的科学观念和思想, 体现 了科学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四、概念图和图表的使用 修订后的教科书引人了多种形式的概念图和图表,因为它们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有用工具。 运
6、用这些工具,学生可以记录和加工整理信息,同时用来描述概念。教师也可以借此了解学生 的初始想法,为教学确定起点。 维恩图是一种选择、 分类和比较信息的非常有用的工具。 可以帮助学生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两个圆可 以呈现不同的信息, 比如只属于陆生植物的特征和只属于水生植物的特征应分别记在一个 圆里,而它们的共同特征则应记人两个圆的交叉部分。 网状图是概念图中的一种, 它的作用是用图解的形式记录与中心词有关的观点和内容, 呈现中 心词和与之相关内容之间的关系。 使用网状图可以帮助学生围绕中心词作尽可能多的联想, 由此教师可以了解到哪些知识是学生 已 经知道的。 气泡图是一种简单的网状图,它可以帮助
7、学生对中心词 (主题 )作出联想,记录下他们已经观察 和 了解到的内容。 柱状图 (条形图 )是在坐标图上用填充的方式,完成的数据表达,表现为条形图,一般由两组数据组成, 例如时间和影长、时间和温度等。柱状图可以直观地表现数据之间的差异。 记录不仅仅可以用文字, 科学图画也是适合小学生记录观察和与人分享信息的一种十分有效的 方法。 它比普通的图画倾注更多的精力在细节上。为了真实地记录,学生必须仔细地观察,记下每 个小的特点和线条。 使用这种记录方法可以提高每个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也可以从中评价他们的 观察、表达和理解的能力。 教科书整体结构表 修订后的教科书共 32 个单元,更好地体现 r
8、课程标准的要求。覆盖 r 生命科学、物 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标准所规定的相关内容。教科书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 究两大主线并行发展的方式建立 r 自己的整体结构。 书中每个单元后设置 r 资料库,是为 r 便于学生深人理解该单元的科学概念、丰富 他 们的已有经验和发展他们探究科学的兴趣,是科学课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仅供学 生阅读。 上学期 下学期 4 三 年 植物 植物的生长变化 级 动物 动物的生命周期 我们周围的材料 温度与水的变化 水和空气 磁铁 四 溶解 电 年 级 声音 新的生命 5 天气 食物 我们的身体 岩石和矿物 五 生物与环境 沉和浮 年 级 光 热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9、时间的测量 运动和力 地球的运动 六 工具和机械 微小世界 年 级 形状与结构 物质的变化 能量 宇宙 生物的多样性 环境和我们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 “物质的变化” “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 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 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 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 质 的 变 化 ”单 元 , 学 生 将 通 过 一 系 列 的 研 究 , 观 察 和 认 识 物 质 变 化 是 常 见
10、 的 自 然 现象,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 将根据化学变 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 而将化学变化与 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6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 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 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 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 法 ; 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
11、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 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 的点滴小事做起,开 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 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 : 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 ;世界是物质 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册 的重点是 : 1.通 过 系 列 化 的 探 究 活 动 , 较 全 面 地 收 集 证 据 。 在 本 册 , 学 生 除
12、了 通 过 观 察 、 实 验 方式 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 7 源问题的研究。 2.对 各 种 证 据 进 行 处 理 , 尤 其 是 对 资 料 进 行 分 析 整 理 。 如 根 据 资 料 对 水 中 微 生 物 的 研究, 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学 习 对 现 象 进 行 科 学 解 释 , 获 得 概 念 性 理 解 。 本 册 将 让 学 生 学 习 用 多 种 不 同 的 方 式对 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 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加 深 对 探
13、 究 的 理 解 。 如 在 “物 质 的 变 化 ”单 元 中 , 分 辨 现 象 与 证 据 的 关 系 , 认 识 证据 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微小世界”单元 主要材料清单 观察工具 :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玻璃片,平面镜片,显微镜。 观察对象 :昆虫或昆虫器官 (昆虫的足、翅、触角等 )标本 ;食盐、味精、矿物 晶 体 ;水 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 ;洋葱、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 其他工具或材料 :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或其他纤 维。 观察的图片 :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
14、课件或图片。“物 质的变化”单元 实验材料 :火柴、生锈的铁钉和铁片、蜡烛、米饭、淀粉、碘酒、几种常见的食物、 小苏打、白醋、铁锈、硫酸铜溶液、涂有油漆的铁制品、小自行车、白糖、柠檬酸、自制电 路检测器。 其他工具 :滴管、榔头、镊子、玻璃杯、小饮料瓶。 “宇宙”单元 模拟实验材料 :圆纸片、皮球、玻璃球、兵乓球、打气筒、注射器、沙盘、电筒、 蜡烛、纸板、橡皮泥、棉线、铁丝、星空图。 相关资料 :有关月球、日食、月食、太阳系、北斗一七星、夏季星座、航天器、人类宇宙 历程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环境和我们”单元 8 观察实验材料 :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纸巾、墨水、有回收标志的塑料瓶、堆肥箱、包
15、 装盒。 常用工具 :弹簧秤、自制量杯、放大镜、显微镜。 相关资料 :有关垃圾场、垃圾污染河道、回收垃圾、水污染等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微小世界 一、单元概述 通过前面三年半的科学课学习,学生已对身边世界的许多物质及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六 年级下册,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较微观的世界。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 发展,视野不断开扩的线索编写。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 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激发他们深人探索大 9 自然奥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人类为了更好地探索自然界,一直在不断地改进观察工具。 观察工具
16、的改进,使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发现了原来不知道的许多秘密。 本单元所指的“微小世界” ,和通常所说的“微观世界”有所不同。微观世界一般指 分 子、原子、电子等极微小的物质粒子的领域。由于观察条件和学生理解水平的限制, 本单元不从物质的分子、原子、电子这个角度去展开。只是扩展到用放大镜和简易的显微镜 能观察到的微细的观察领域。如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小的昆虫,昆虫的器官, 植物的细 胞、水中常见的微小生物,等等。 本单元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所涉及到的内容有光学、生物、物质的结构、科学发 展史等方面。但教学的重点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探究和发 现大自然的奇妙,学习
17、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本单元也 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单元,课堂上的学习只是一个开端,希望学生把观察活动延续到课后,把观 察内容拓展到更多的方面。 各课内容简要如下 :第 1 课“放大镜” 。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 能有进一步的了解。第 2 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和第 3 课“放大镜下的晶体” 。指导 学 生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器官和物体的微细结构,体会用放大镜比用肉眼观察更有利我 们对身边世界的了解。第 4 课“怎样放得更大” 。帮助学生了解从放大镜到显微镜的发明 过程,认识到是显微镜的发明及不断改进,使人类观察到越来越小和越来越精细的物体 及结构,
18、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第 5, 6 和 7 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指导学 生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及细胞,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同时认识生命 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微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征。第 8 课“微小世界和我们” ,对单元学习 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以及对人类探索自然的成果进行梳理,并通过查阅 资料汇报交流,了解更多的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科学概念 二、单元教学目标 .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 有关。 .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
19、物都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10 .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过 程与方法 .运用手执透镜及显微镜观察生物及非生物标本。 .学习使用适当的器材及技术观察细胞和微生物。 .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 .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以多种方式交 流及汇报。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2.认 识 到 科 学 技 术 的
20、 发 展 会 促 进 观 察 工 具 的 不 断 进 步 , 观 察 工 具 的 不 断 进 步 对 促 进 科学 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3.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11 4.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示敬佩。 (一) 背景和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 第 1 课放大镜 眼睛是人的主要观察工具,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 1/5 毫米的微小物体。多少 年来,发明一种能看到更小物体的工具一直是人类的梦想。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发明 了放大镜。今天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 类发明放大镜的
21、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 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科学概念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 节。 .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 (凸起 )。 过程与方法 .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情 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二)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 :放大镜 (最好有
22、不同放大倍数的 )、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 或电视机、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的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 演示 :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相关图片或课件 (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 。 (三 )教科书说明 12 教科书共 3 页,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 :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第二部分 :放大镜 下的新发现 ;第三部分 : 放大镜的特点。 第一部分 :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人 类视觉工具的发明是从放大镜开 始的,我们的教学活动也从这里开始。学生对于放大镜比较熟悉,他们常用放大镜,但对于放大镜 的特点及功能又不完全明白。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编写了这
23、个部分。 这部分内容通过以下两个活动进行 : 一是让学生回忆科学课学习中放大镜的作用 ;二是学生填 写网状图和交流讨论,了解人们使用放大镜的工作范围及意义。 第二部分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活动目的是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到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安排这个活动呢 ?因为许多学 生只知道放大镜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让学生再次用肉眼和放大镜对比观察科学课本上的照片以及电 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学生会体验到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学 生 用 放 大 镜 观 察 印 刷 物 上 的 照 片 和 电 视 机 、 计 算 机 的 屏 幕 , 观 察 的 结 果 是 不 仅 图 像 放
24、 大 了 , 而且还会发现肉眼不能发现的秘密,那就是图像是由色彩点组成的。 为什么印刷物上的照片是由点组成的 ?因为印刷上采用的是网点技术。彩色画稿或彩色照片, 13 其画面上的颜色数有成千上万种。若要把这成千上万种颜色一色色地印刷, 几乎是不可能的。 印刷 时先将原稿进行色分解,分成青、品红、黄、黑四色色版,再进行加网。原稿图像一经加网以后, 就把图像分割成无数个规则排列的网点,构成网点负片,最后拷贝、晒成各色印版。印刷时再进行 色的合成,由于我们眼睛的分辨能力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分辨不出来。 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为什么看到的一个个小点由红、绿、蓝三色组成 ?这是 因为电视摄像机
25、的镜头摄人人或景物的影像后, 利用折光镜将光线分成 3 路, 由 3 个摄像管分别感 受光线中红、绿、蓝三种原色光,然后将感受的光线转变为电信号。这些电信号被彩色电视机收到 后 便 控 制 彩 色 显 像 管 里 的 3 个 电 子 束 (电 子 枪 )。 显 像 管 管 底 的 内 壁 涂 有 一 层 光 敏 材 料 一 荧 光 粉 , 构 成 荧 光 屏 。 荧 光 屏 在 向 外 的 一 面 含 有 40 万组荧光点,每组由三个荧光点组成,它们受到电子束激发后就产生对应的红、 绿、蓝色光。这些荧光点很小,平时肉眼无法看见,而用放大镜就能看见它 是由红、绿、蓝三色组成。 通过对比学生知道放
26、大镜下的物体不仅放大了,而且有些细节,如课本或报纸上的图片、 计算 机和电视机的屏幕, 不用放大镜是看不出它们由许多小点组成的。 这样的发现使他们很惊讶, 引起 观察的兴趣,从中体验到用放大镜和不用放大镜所看到的物体不仅只是大小不同。 学生经常用放大镜, 但是不一定知道正确的使用方法。课文资料中,提示了正确使用放大镜的 方法。 观察方法一 : 让放大镜靠近观察的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 然后移动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方法二 : 放大镜尽量靠近眼 睛。 放大镜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第三部分 :放大镜的特点 这是一个探究活动。
27、探究两个问题 : “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什么样的放大镜放 大倍数比较大 ?”希望学生观察放大镜镜片的特点,并比较它的镜片和普 通的玻璃片、平面镜片有什么不同,发现其中的秘密。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 :透明、中 央厚边缘薄。 接下来,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巩固和加深学生的理解。首先让他们判断生活中的 一些常 见器具有没有放大的作用 ?这需要一种推理性的假设 :放大镜镜片是透明、中央 厚边缘薄,它具有放大图像的功能 ;那么只要有和放大镜片同样的结构,就应具有同样的放 大功能。然后通过实际的观察,学生的假设得到验证。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进行概括 总结 :放大镜 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28、凡是和放大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 都具有放大功能。最后让学生思考分析 :人们为什么把放大镜叫做凸透镜 ?是因为镜片 的中央凸起,且又是透明的。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一步一步加深学生对放大镜特点的 理解。 14 放大镜之所以能放大,是因为放大镜片是凸透镜。光线通过凸透镜会发生折射, 当物 体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内,从物体某一点引出的平行于主光轴的人射线,和通过光 心的人射线不能汇聚到一点,只能在反向延长线上汇聚,所形成的像就是一个放大的虚像。 (四) 教学建议 1.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活动的思路是从我们科学课学习中对放大镜的使用,再到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对放大镜 的使用,从中了解放大镜使用的广泛性
29、和重要性。 学生填写的网状图有三层,最中间是“放大镜” ,第二层是哪些行业、哪些工种的人 经 常使用放大镜,最外层是他们用放大镜干什么。活动日的是了解人们使用放大镜的广 泛性及意义。为了打开思路,这个活动要让学生先在小组讨论,然后再由每个学生自己填写。 最后大组交流完成全班的大表格。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总结。这么多的人都在使用放大 镜说明了使用的广泛性,其中公安、科研等很多重要的部门都使用放大镜, 说明使用放大镜 的重要价值。 通过这两个活动要让学生明白使用观察工具的重要性,使用工具观察比只用肉眼观 15 察优越。 2.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在观察前,教师要了解学生是如何使用放大镜的,他们知道
30、正确的方法吗 ?如果都 知道,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简单进行小结。如果学生的方法不太规范,教师要讲解、 指导并示范。也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资料学习正确的使用方法。 让 学 生 使 用 放 大 镜 观 察 科 学 课 本 上 的 照 片 以 及 电 视 机 和 计 算 机 的 屏 幕 。 观 察 过 程 中 , 一定 要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即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进行对比。图片可用科学课本 上的,也可 以选用报纸上的,图片大些效果更好些。由于学生对放大镜比较熟悉,可能 会没有兴趣。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增加一些观察对象,比如织物的纤维、同样的钢笔或毛 笔在不同的纸上留下的笔迹有什么不同、
31、颜色水在不同的纸上浸润的情 况、观察钢笔的墨水从哪里来,等等。 3.放大镜的特点。 这是一个探究活动。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提出问题后放手让他们独立研究。 探究问题 :C1 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C2) 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 ? 为此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准备放大镜,还要准备玻璃片和玻璃镜片。同时至少准备两种不同倍 数的放大镜。第一个活动重点是观察镜片的特点。第二个活动重点是比较不同放大镜镜片边 缘和中央的厚度差异,即镜片中央凸起的程度。 可能有学生会认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有关系,因此教师给学生准备的最好 是直径相同而凸度不同的两种放大镜。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教师自己要准
32、备几对直径相同而放 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作为备用。比如直径大的,而放大倍数有大有小的放大镜;直径小的而放 大倍数有大有小的放大镜。 判断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器具有没有放大作用时,要注意给器皿加满水,空的器皿是起不 到放大作用的。最后要让学生解释这些器具加满水后为什么能放大或为什么不能放 大 ?通 过 讨 论 使 学 生 认 识 到 只 要 和 放 大 镜 片 同 样 的 透 明 、 边 缘 薄 而 中 央 厚 的 结 构 , 就 具 有同 样的放大功能。 对于“放大镜的镜片特点呢 ?人们把放大镜叫做凸透镜,想想这是为什么”这个 问 题 相信学生是能够自己解决的,应该让学生自己解决。 放大镜放大的道理
33、是因为光线通过凸透镜产生折射。这个道理对于学生比较深奥, 不必 作为教学内容。 第 2 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一) 背景和目标 16 昆虫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繁多,生活范围广,有着不同的形态结 构和生活习性。因此有许多丰富的可供观察的内容。但许多昆虫个体较小,仅用肉 眼人们无法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也不便于观察它们的活动和生活习性。本课将引领学生用 放大镜探索奇妙的昆虫世界。 学生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观察昆虫对许多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个乐此不疲的活动 。 在 三 年 级 上 册 的 动 物 单 元 他 们 对 昆 虫 已 有 一 些 接 触 , 但 远 远 不 能 满 足 探
34、 索 的 好 奇 心 。 现在用放大 镜进一步观察昆虫世界,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 体会到用观察工具 的重要性。 科学概念 .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过 程与方法 .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情 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和更遥远的物体。 17 .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二)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观察器材 :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 :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三) 教科书说明 本课对昆虫观察的活动,是从昆虫的身体构造到昆虫的生活习性,由易到难,由静
35、到动。昆虫 生活习性的观察活动要延伸到课外。教科书共两页,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奇特的身体构 造” ; 第二部分是“蚜虫和它的天敌一草岭” 。 教科书首段提出本课的观察活动任务,并了解学生已有的昆虫知识。第一 部分 :奇特的身体构造 这部分的活动主要激发学生用放大镜探索昆虫世界的兴趣。 观察的内容有 : 蝴蝶的翅、 蝇的眼、 蟋 蟀的耳、昆虫的触角等。这些器官能反映昆虫的主要特征,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当然观察内 容不限于昆虫的这几方面,这里只是打开学生的思路,引领学生进人昆虫世界,教师完全可以根据 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条件自己确定观察的内容。 观察主要在课堂上进行, 为此教师在课前要准备
36、足 够的昆虫标本,供分组观察用。 教科书第 5 页右上是蝇的复眼的照片。昆虫的眼睛分单眼和复眼, 复眼在头部上方的两侧。 在 放大镜下观察, 可以看到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每只小眼都是六角形的。不同的昆虫其复眼中的小 眼的数日不同,例如有一种蚂蚁的工蚁只有 1 个小眼 ;蝴蝶有 1. 2 万一 1. 7 万个小眼 ;蜻蜓则有 1 万 一 28 万个小眼 ; 家蝇有 4 千个小眼。小眼的构造很精巧,它有一个如凸透镜一样的集光装置,叫 角膜镜,就是小眼表面的六角形凸镜, 下面连着圆锥形的晶体, 在这些集光器下面连接着视觉神经。 每只小眼睛只能看到物体的一部分, 整个眼睛看物体就像一个拼凑物。 昆虫的
37、复眼虽然由许多小眼 组成, 但它们的视力远不如人类的好, 蜻蜓可以看到 1 米一 2 米, 苍蝇只能看到 40 毫米一 70 毫米。 可是,昆虫对于移动物体的反应却十分敏感,当一个物体突然出现时,蜜蜂只要 0. 0l 秒就能做出反应。 捕食性昆虫对移动物体反应能力更加迅速敏捷。 教科书左面是蟋蟀长在足内侧的耳朵。昆虫的耳朵不像人类的耳朵,它有各种各样的外形, 在 身体上的位置也不固定。 如蝉的耳朵长在腹部第二节附近 ; 夜蛾的耳朵长在胸、 腹部之间凹处 ;雄蚊 和蚂蚁的听觉毛长在触角上 ;嶂螂的听觉毛长在尾须上。蟋蟀是大家所喜爱的昆虫,可以发出优美 动听 的鸣叫。它们用来听音的耳朵长在前足胫节
38、上,是一个膜状构造,称为鼓膜听器。蟋蟀的听器 外形为卵圆形或缝隙状,鼓膜里有 100-300 个感觉细胞,可以很快接受到同种发出的召唤、求爱、 交尾、攻击、报警等声音信号,从而做出回答。据测定,蟋蟀的足听器感知范围为 700 赫兹-5 000 赫兹,但它们实际能够感受到的音波范围要比测试范围广得多。 第 5 页右中是学生画的几种不同昆虫的触角。 昆虫的头部都有一对触角, 昆虫的触角像 “天线” , 能感触物体,嗅到气味,还能平衡身体。不同种类的昆虫, “天线”的形态也各不相同 : 蟋蟀、蝗虫 18 的触角呈丝状 ;蚂蚁的触角是膝状 ; 蝴蝶的触角是棒状 ;雄蛾的触角是羽毛状 ;天牛的触角是鞭状
39、。昆虫 的触角就像电视机上的天线, 可左右上下不停地摆动, 以接受来自不同方位的气味。 家蚕雄蛾的 一根触角上约有 1. 6 万个毛状感觉器, 它们接受气味的能力非同小可。 雄蛾可感受到 500 米以外雌 蛾释放出来的气味。 一种天蛾能感受到几里以外同种异性的气味。 触角的形状和着生的位置是鉴别 昆虫 种类的重要特征。 第 5 页右下是放大镜下蝴蝶翅的照片。蝴蝶的翅本来和蜻蜓、蝉的翅膀一样,是膜质、透明和 无色的,但它们的翅面上密密地覆盖着一层粉末。 如果我们用手摸一下这种翅, 手上就会粘上粉末, 而翅上就会显出透明的一块。这些粉末在放大镜下观察, 是些像鱼鳞似的小东西, 昆虫学上称之为鳞片。
40、 每个美丽的鳞片都有一个小柄,像鱼鳞似地镶嵌在翅蜡上的鳞片窝里。每个鳞片有几十条到 1 000 多 条 脊 纹 , 它 们 具 有 很 好 的 折 光 性 能 。 脊 纹 上 有 许 多 并 行 的 薄 片 , 像 书 页 一 样 叠 合 在 一 起 。 这些脊 纹在光照下闪烁出美丽的光芒。 第 二 部 分 :蚜虫和它的天敌一草岭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昆虫, 从观察静止的昆虫标本过渡到观察活着的昆虫的 19 生活习性,难度有所增加。 第 6 页上“蚜虫和它的天敌一草岭” 是对蚜虫和草岭进行比较深人的跟踪观察。观察者从蚜虫 和 其天敌草岭的肢体、进食、伪装等几方面,以及它们的关系,
41、作 了比较细致的观察和生动具体的记录、描述。 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性很大的害虫,其身体很小,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它的身体 的大致外形。它们常聚集在植物的嫩茎上吸食植物的汁液。 6 页右上是一只雌性蚜虫正在 生小蚜虫,蚜虫可以不用雌雄交配而由雌虫直接生小蚜虫,这种繁殖方式叫孤雌生殖。 蚜虫的天敌一草岭,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昆虫。教科书中之所以选草岭,是因为草岭 是 一 种 重 要 的 蚜 虫 天 敌 , 比 较 普 遍 , 其 生 活 习 性 也 有 很 多 奇 特 的 地 方 。 因 为 我 们 平 时 没 有 注 意 它 , 所 以 对 它 不 太 熟 悉 。 其 实 只 要 在 蚜 虫 多 的
42、植 物 附 近 注 意 观 察 , 是 经 常 可 以 看 到 草 岭 的 。 草 岭 是 完 全 变 态 的 昆 虫 , 成 虫 的 头 顶 长 着 一 对 又 细 又 长 的 触 角 , 头 的 两 侧 是 闪 着 金 色 光 泽 的 大 眼 睛 。 它 的 身 体 多 呈 嫩 绿 色 , 翅 膀 透 明 , 纵 横 交 错 的 翅 脉 形 成 格 状 的 网 络 , 就 像 披 着 轻 纱 一 般 美 丽 。 草 岭 产 卵 的 方 式 十 分 奇 特 , 雌 草 岭 常 把 卵 产 在 蚜 虫 密 集 的 植 物 叶 片 反 面 。 产 卵 时 先 从 尾 部 拉 出 一 根 丝 ,
43、然 后 在 丝 的 顶 端 产 一 椭 圆 形 卵 , 往 往 是 一 簇 簇 卵 产 在 一 起 。 在 蚜 虫 多 的 地 方 , 还 能 找 到 草 岭 的 幼 虫 。 草 岭 的 成 虫 和 幼 虫 都 能 捕 食 蚜 虫 以 及 其 他 危 害 农 作 物 的 小 虫 , 尤 其 是 幼 虫 十 分 擅 长 捕 食 蚜 虫 , 素 有 “蚜 狮 ”之 称。其口器外形像两把镰刀,左、右的上下 P v 分别合成刺吸式构造,能插人蚜虫体内。 但 这个过程需要在放大镜下观察才能看得清楚。 教科书第 6 页右下是草岭的幼虫正在捕食蚜虫。它把蚜虫的体液吸干后,还会把蚜虫 的空 壳粘在自己的背上作
44、为伪装,成了披着蚜壳的“狮子” 。 教科书上的“蚜虫和它的天敌一草岭”仅是一个举例。希望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 趣,并从中受到启发,乐意参与这个活动。能选择 1 - 2 种昆虫在放大镜下进行比较深人 细致的观察和记录。这里的观察和记录都是一种开放性的活动,对观察结果没有严格的 规定。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这个活动,经历了活动的过程,活动中认真地观察、记录和总结, 就达到了教学的要求。 (四) 教学建议 1.奇特的身体构造。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观察昆虫的构造和器官,教学主要在课堂上进行。因此教师事先要准 备足够多的昆虫标本供学生观察,可以是身体完整的,也可以根据观察的需要只 有某个器官或 某个部分的。教
45、师可以在开学初就布置学生在家长或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采 集 。 也 可 以 把 它 作 为 课 外 兴 趣 小 组 的 活 动 内 容 。 采 集 前 要 教 给 学 生 采 集 方 法 和 安 全 事 项 , 尽量不伤害有益昆虫。 新课开始,教师可以这样引人 :我们曾经观察过蚂蚁、蝗虫、蚕蛾,它们都是昆虫。 昆 20 虫是自然界中数量和种类最多的生物。它们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也有许多 特殊的构造和本领,我们知道吗 ?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他用整整一生的时 间 在 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有趣的事情。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个法布尔式 的观察家, 来探索昆虫世界的秘密。 接着分组
46、观察 :各组学生轮流观察蝴蝶的翅,蜻蜓或蝗虫的眼睛,昆虫的各种触角、口器等, 观察时先用眼睛观察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边观察边记录。然后大组交流自己 的发现,学生可能发现蝴蝶的翅原来是由许多彩色的小鳞片组成的 ;它们的眼睛原来是 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 ;昆虫的触角是各种各样的 在大组交流了观察结果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进行小结和评价,适当补充有关的知识, 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昆虫世界的兴趣。 2.蚜虫和它的天敌一草岭。 教师可以这样激励启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昆虫世界的秘密 :我们前面观察的都是昆虫 的标本,如果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观察它们,在蔚蓝的天空下、 21 在蝉鸣的歌声中去观察
47、,一定是非常有趣的事,也会发现更多的秘密。 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观察范例一“蚜虫和它的天敌一草岭” 。读后让学 生谈谈自己的体会,激励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探究精神和态度。 接着布置新的探究任务一观察某种昆虫的生活习性。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讨论观察 的想法和打算。比如想观察昆虫的哪些方面的问题 ?怎样观察 ?并让几个小组在全班 交 流 自己的想法,大家对他们的计划提出问题和建议。教师也可事先拟出一定的小课题, 供学生参考、选择。小课题的内容要尽量小,要符合学生的探究水平,并具有可行性。 比如 :蚂 蚁能预报天气吗 ?嶂螂怎样繁殖 ?雄蚊和雌蚊的触角有什么不同 ?蜜蜂怎样采 集花粉,等等。虽
48、然这些小课题的答案在一些书刊上都有,但要要求学生自己经过实际 观察得 出结果,不要摘抄现成答案。 最后教师提出观察要求、完成任务的时间、安全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注意事项。这个观察 活动的时间可以较长一些,比如在学期即将结束时,每组学生交出观察结果。对观察结果的评 价标准应符合小学生的实际,不能要求太高。只要认真按计划坚持观察,并写出观察结果都应 该得到鼓励。 第 3 课 放 大 镜 下 的 晶 体 物体的微细结构 (一 )背景和目标 本课将带领学生进人另一个新的观察领域一晶体世界。晶体指组成物质内部的微粒按一 定空间次序排列形成的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比如食盐是氯化钠的晶体,味精是谷氨酸 钠的晶体,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和天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晶体。 晶体是美丽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在生产、生活及科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 大多数物质的晶体是用肉眼看不见的,我们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甚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