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比较中西方古代科技发展的异同,说明对中国现代科技发展有哪些启示? 1.论述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科学技术发展的异同及其启示 相同点:古代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灿烂的科技文化 ,几千年来 其独有的四大发明以及历朝历代不间断的各种先进的技术为推动世界的科学技 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古代希腊同样历史悠久,也拥有无与伦比的科技文化 ,它 独有的逻辑推理,为科学而科学的理念为近现代科学奠定了基础 .古代中国与古代 希腊虽有差异,但各自拥有的科技文化同为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 贡献. 不同点:一 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目的.中国经验实用型科学技术模式具有极其 鲜明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古希
2、腊逻辑数理型科学技术模式则具有“为科学而科 学、以科学认识本身为目的”的非功利性色彩. 中国古代从秦汉到南北朝的历史时期是我国古代经验实用型科学技术模式形成 的时期.这一时期,无论是农学上的 齐民要术、天文学上张衡的侯风地动仪, 还是数学领域的九章算术和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都体现了我国科学技术 实用性的特征.唐、宋、元、明、清时期基本上延续了前期的实用科学技术模式, 这一时期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对世界的最主要贡献集中体现在四大发明中的指 南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上,而这些科学技术成就都直接来源于实践而服务于 实践,具有鲜明的实用性特征. 与此相反,古希腊科学技术体系则具有鲜明的“为科学而科学 ”
3、的非功利性色彩, 这一特点在古希腊前后期是一以贯之的.文艺复兴后西方的科学技术发展部分地 继承了古希腊的这一传统. 二 关于科学研究的方向和范围 .这一问题与前一个问题紧密相联,正由于我国古 代科学技术模式具有极端的实用性特征,所以与人类生活直接相关的学科得到了 超常发展.古希腊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范围上 ,把科学发现本身当成目的,突 出了它的非功利性,而近代西欧则继承了这一传统. 三 关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经验直观与抽象推理的对立:我国古代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主要考虑从经验 和直观出发,强调“格物致知”. 而古希腊则更重视事物的“理念”.比如柏拉图 就认为,真正实在的是“理念”,它是超
4、越事物的存在,而一切感性经验仅仅是对 “理念”世界不完善的临摹,是靠不住的. 他还认为科学与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把握 “理念”. 科学数学化上的对立:在我国古代各学科门类的发展中,数学没有起基础性 的作用,没有将数学引入数学以外的科学;而古希腊则创造了一套数学语言来把 握自然界的规律,科学数学化的特征非常明显,对数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推崇备 至, 主要进行哲学教学与研究的柏拉图学园门口竟然立着“不懂数学者不得入内” 的牌子.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方法的对立.我国古代除墨学有关于逻辑学的只言片语 外, 没有建立起自己的逻辑学体系. 而古希腊则开创了逻辑学.因此在整个古希腊 时期,科学家善于运用逻辑思维
5、方法来考虑问题. 启示:在当今科学发展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理论也要注重实践 .理论是实践的指 导和提炼,是高度概括和总结性的东西;实践是理论的验证与实际应用, 是理论的 价值实现.因此在现代的科学研究中我们既要注重基础科学的理论研究, 也要积极 探索理论科技的实用价值. 2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古代中国创造了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为 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更是孕 育科技的摇篮,它开创了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技术传统。我们将对古中国和古希 腊的科学技术进行一个比较,探究两者间存在何种异同。 相同点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在科学技术上都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达
6、到了令人瞩目的 高度,为人类科技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不同点 科学观不同 中国的科学观近似形而上学,崇尚自然。而西方崇尚理性,重逻辑实证。中国 古代的自然哲学是不发达的。先秦的诸子百家中以道家最接近“自然哲学”,道 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庄.比较重视研究自然界的起源和变化过程。老子说:“人法地, 地 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道”即为“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治”的自然规律。 他还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生动地阐述了事物辩证转化的道理。可惜 的是道家虽然对自然界十分感兴趣,但他们却往往不太信任理智和形式逻辑 ,以致 人们感到困感:道家几乎没有研究自然界的任何科学方法,一直用简单初级的直
7、观 观察方式去试图了解大自然的奥秘,还做出许多神秘性的解释。 而古希腊自然科学在发展的初期,大科学家往往也是大哲学家 ,科学与哲学结合形 成了有名的古希腊“自然哲学”,学者们崇尚理性,注重形式逻辑并鼓励人们去追 寻大自然背后的规律,明确地在精神和物质世界之间划了一道界线 ,这对科学技术 的进一步发展是更有利些。 二、科学研究方法不同 中国古人在科学研究方法上,长期习惯于感性直观、堆集资料型的简单低级科 学认识方式,没有对科技认识活动中的非常重要的“ 方法工具”进行认真而有效 的探讨和研究,加上其它不利因素,使得古代的经验形态科学一直未能实现向更高、 逻辑性更强的理论形态科学地转化。 古希腊人不
8、是这样,他们不但在科学知识上有创新和突破 ,而且较重视科学方法的 研究并作出一定贡献。早在毕达哥拉斯学派就建立了根据公设用演绎推理进行 证明的方法,注重严密的逻辑推理,把一系列命题有序地排列起来,从一个定律推 导出另一个定律,从而构成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发展了 科学方法论,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全过程,强调观察的作用同时又十分重视演绎法, 并初步提出了科学认识活动的模式, 三、科学发展的目的不同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都直接来源于实践而服务于实践,具有鲜明的实用性 特征。从秦汉到南北朝的历史时期是我国古代经验实用型科学技术模式形成的 时期。这一时期,无论是农学上的齐民要术、天文学
9、上张衡的侯风地动仪, 还是数学领域的九章算术和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都体现了我国科学技术 实用性的特征。唐、宋、元、明、清时期基本上延续了前期的实用科学技术模 式。 与此相反,古希腊科学技术体系则具有鲜明的“为科学而科学”,“为求知而 求知”的非功利性色彩。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和渴求似乎是希腊人的天性,他 们甚至把“爱智慧“这个字眼直接当成了“哲学”的名词。这一特点在古希腊前 后期是一以贯之的。在雅典时期的几位科学巨匠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 德那里表现的更是淋漓尽致。 科学的发展需要理论与实践并重,理性和逻辑是不可或缺的,不能只讲究感官 上的体验,只重视经验。中国古代的科学传统难于向近代西方兴
10、起的自然科学 的思维和活动方式转化,这不能不是中国未能产生出近代科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有哪些?这种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特征和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理论自然 科学的产生【18 世纪下半叶开始,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促 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突飞猛进的发展,有利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另外理论 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深刻地解释了自然界的“辨证性”而不是“形而上学 性”】;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星云说、地质 “渐变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尿素的人工合成、细胞学说、生
11、物进化论、 电磁场理论、元素周期表】。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常理的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的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继承了古代希腊自然 观中的辨证法观点,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质,批判性地吸 取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的自 然观 答: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 原和基础,自然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形式之外,什么也没有;运动无 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人脑 的属性和机能;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 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
12、体,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 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 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处于永久的产生和消亡之中,处于不断的运动和转化过程 中;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的特定领域发展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类 和人类社会;随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展开,使原有的自然部分领域不 断得到认识和改造,于是出现了一个与外在于人的活动的“纯自然”所不同的 具有新质的“人化自然”,这种人化自然也就是进入人类文化或文明的自然界, 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人与自然
13、的对象 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大意义:辨证唯 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辨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 了理论基础;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 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3.为何说自然是进化和退化的统一? 进化和退化是自然界演化中存在的两种趋势和过程。它们都真实的存在于事 物的演化过程中。自然界的演化就是进化与退化的对立统一,表现为进化与退 化的相互关系,相互包含,相互转化。进化与退化是同存共生的,没有退化就 无所谓进化,没有进化也无所谓退化;任何进
14、化过程内在地包含着退化倾向, 退化过程中同样包含着新的进化的萌芽;进化与退化往往又是交替进行相互转 化的。 进化与退化是自然界演化过程中两个相反的方面。二者之间有着本质 的区别,即不可逆性。二者之间又有统一性。这种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进化与退化相互包含。在自然界的演化中,以进化为主的的过程往往内在 地包含着退化,反之亦然。例如,从猿到人,无疑是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件最伟 大的事情。但从局部功能来看,像攀越能力、消化能力、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都有一些退化的趋势。因为,很难看到纯粹的进化和退化现象。 (2)进化和退化共存共生。进化和退化常常是同时存在和同步发生的。它们往 往是一个过程的
15、两个方面。例如,工业化推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但是, 工业化消耗了地球的几十年来的大量资源储备,向自然界排放了难以计数的废 气、废物和废水,带来了生态环境恶化。 (3)进化与退化相互交替。进化和退化往往是交替进行、相互转化的。在一 定条件下,进化过程会转入退化;退化过程也可以转入进化。按自组织理论观 点, 一个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通过引进负熵和正反馈循环,经涨落 和起伏,会从无序趋向有序,从而形成耗散结构。然而,时空有序结构会在一 定的外部控制参量条件下进入混沌状态。 总之,进化和退化是自然界中两种相反趋势,二者密切结合,不可分割,每 一方是对方发生的条件,二者的结合,形成了自然
16、界演化的循环螺旋式推进方 式,使自然界演化过程呈现出周期性。 4.以雾霾为出发点,谈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雾霾的危害性迫使人们必须采取有效行动来改善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是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可简 要概括为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生态、经济、社会 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经济持续 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改变传统 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和文明消费;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 调发展
17、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者 协调发展为原则,从依法治理、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转变发展方式、科技引 领、强化管理、联防联控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治理雾霾,长期改善 空气质量,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体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 环境相协调。 3.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4.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
18、利益的发展,从物质 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科技与知识)推动型的发展。 5.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基础和科技水平落后,只有控制人口、节 约资源、保护环境,才能实现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使各方面的发展能够持 续有后劲。 5.科学问题有哪些来源?如何科学选题? 答: 科学理论与科学实验之间矛盾。科学理论自身的矛盾。理论之间 的争鸣与讨论。社会需要与现有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 科研选题应遵循的 原则 : 1)选题的需要性原则 2)选题的创造性原则 3)选题的科学性原则 4) 选题的可行性原则 5)选题的灵活性原则 需要性原则目的原则;可行性原则条件原则;合理性原则科学原 则;
19、创新性原则价值原则。 1.需要性原则:是指选题要面向实际,着眼于社会的需要,讲求社会效益,这 是选题的首要和基本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目的性,即目的原则。这里所谓 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尤其是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这是它的社会意义;二是根据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这是它的学术意义。或者 二者兼有。 2. 可行性原则:是指在选题时要考虑现实可能性。可行性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 的“条件原则”。一个课题的选择,必须从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出发,选择 有利于展开的题目。如果一个课题不具备必要的条件,无论社会如何需要,如 何先进,如何科学,没有实现的可能,课题也是徒劳,选题等于零。 3. 合
20、理性原则:是指选题不但要考虑是否满足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具有实 用价值;确实可行;而且还要看课题本身是否合理。所谓合理性原则,也称科 学原则。如永动机、水变油的研究永远都是徒劳。 4. 创新性原则:即价值原则。 就是指选题要有新颖性、先进性,有所发明、有所发现,其学术水平应有所提 高,以推动某一学科向前发展。 科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断创新是科学劳动的生命,其显著特点是一个 “新”字,新观点、新见解、新思想;创新性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价值 原则”。课题具有创新性的大小,是衡量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价值的重要标准。 一个没有创新性的课题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6.请叙述波普尔的证伪理论。 基本
21、观点 证伪主义认为科学理论不断通过有限的,个别的经验事实而被证实,但个别的 经验事实都能证伪普遍命题。即如果根据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假的,其前提 必假。 思想方法 否定归纳法 归纳 归纳是已过去的事情证明未来的事情,过去不能证明未来,是从有限的事例推 广到无限的定律,有限不能证明无限,在哲学上也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归纳 不是一个严密的逻辑形式推理,而是一个概率推理,从单称命题过渡到全称命 题缺乏逻辑 评价:归纳是认识论,不是逻辑理论,其本身是一个探索过程,不是一个逻辑 推理过程。 理论与观察关系 理论要指导观察,理论指导理解观察,观察到的东西如何理解离不开理论。 评价:在观察过程中带着一些不成
22、熟的理论,在观察的基础上完善理论,在理 论指导下理解观察,两者相互促进 理论是大胆的猜测 科学知识是科学世界的客观反映。而感觉只是信息,无法反映成理论。有限不 能到无限,所有普遍性都是随意猜想出来的,不是论证出来的。 评价:科学不是认识过程,是一个猜测过程。 理论不能证实只能证伪 1 多次验证不能保证普遍陈述的证实,理论不能被证实是由证伪主义引发的, 证伪是找出理论的一个反例,从而否定理论,使其不能证实。 波普的两个约定 1、科学理论必须是一个严格的普遍陈述 2、科学理论要是有一个或几个理论被证伪,整个理论也就被证伪。 评价:这种理论的软肋是不允许科学理论的伪证存在。 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 可以
23、用经验伪证的理论就是科学,从逻辑上可能性上不能被证明的理论就是非 科学。 可伪证度 一种理论容易被证伪的程度越是普遍的理论越容易被证伪。 确认和确认度 一个理论被有限次证实的程度和有限次与经验符合的程度,任何理论不能被证 实,可以被确认。 试错法 步骤: 1、出现问题 2、猜测各种理论或作假设 3、从各种假设或猜测的新理论中筛选出逼真度最高的理论 4、新理论又被证伪 科学和科学哲学中,可证伪性,被用来表示由经验得来的表述所具有的一种属 性,即:这些结论必须容许逻辑上的反例的存在。作为对比的则包括形式上的 或数学的表述,如重言式(由于定义的原因它们总是真的),数学公理和定理 这些 表述不容许逻辑
24、上反例的存在。一些哲学家和科学家,如 卡尔波普 尔,宣称:一切从经验得来的假说、命题和理论都不是科学的,除非它们容许 反例存在的可能。 一个主张“可证伪”并不意味着这个主张是“假”的。如果一个主张是可证伪 的,则至少在理论上存在一种观测的方法(即使实际上没有进行这项观测也无 妨),来表明这个主张不符合重言式的标准(即这个主张不总是真的)。对某 种描述进行观测的逻辑前提是它描述的事物是存在的。 可证伪性是一种逻辑属性。因此,如果要表明一个物理定律是可证伪的,我们 并不需要表明违反这个物理定律是真实可行的(这样会使其不再是物理定律); 然而,我们只需要表明这个物理定律的例外情况在逻辑上是可能的。进
25、一步说, 逻辑 上的可证伪性是一种对由经验得来的主张的规范,而不是用来说明反例存 在的证据。 可证伪性是由经验得来的主张的必要属性却不是充分属性。这意味着一个 主张需要更多的属性使其成为经验上有意义的。一行字可能不能成为一项主张, 而且即使这一行字是一项主张,也不表示其一定可以成为一个科学理论 7.以转基因食品为例如何看待科技发展所产生的双刃剑效应? 就像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一样,转基因同样有其优劣之处。我们人类应该以理 性的态度来对待转基因技术。我们既不能过分夸大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的 风险而忽视了它的潜在利益,也不能鼓吹它所带来的利益而视风险于不顾。而 应该要考虑它的积极作用,也要考虑它的
26、消极影响。人类时刻都应该牢记科学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为人类谋福利,也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面对 基因工程无所不能,面对转基因食品的潜在风险的时候,我们应该树立对转基 因技术正确的价值观,保持对转基因的理性与客观的评价,而不能对某些不良 影响的传言听风就是雨,但也不能因其存在的又是就将其视为上帝。 就目前而言,我们可以从实践中目睹到转基因技术确有其积极意义。总所周知, 传统育种技术培育作物新品种花费时间长,耗费人力物力大,受亲本材料限制 大等。而转基因技术不受种间隔离的限制,从而可以大规模地改变我们赖以生 存的粮食作物的遗传性状,培育出前所未有的优良作物品种,赋予作物抵抗病 虫害的本领,
27、从而避免或减少农药的使用,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然 而,在赞其积极意义的同时,我们不能将对其过失的数落搁在一边。转基因物 种的安全性不能和自然物种相比,因为自然状况下的生物变异所产生的新物种 和新品种,经过千百 年的繁殖生存,不断与自然环境协同调和,并已经与 自然 环境共存说明其与生态关系的协调。转基因农业技术的出现至今不过几十年的 时间,没有经过千百万年的自然检验,其生态、社会效应远没有完全显现出来, 这种长期性决不是以几十年为期限的。 从哲学上综合而言,当今世界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因为每件事都有多重 结果。我们不能用孤立的因果模式考虑问题,因为所有的情况都有副作用和长 远影响。还
28、原论思维有局限性,它不能揭示整体涌现性。在未了解一个复杂系 统所有连锁因素之前就采取行动,即使我们怀着善良的愿望也难免铸成大错。 科学知识本身的不确定性,而转基因技术从诞生到现在的应用不过只有短短的 几十年时间,其不确定性与费期望效应比较突出。鉴于此,在对待转基因技术 的态度上,切忌盲目崇拜与迷信,防止盲目乐观主义,要认识到转基因技术的 相对真理性。故我们不能只因看到转基因技术的巨大应用潜能变忽视了科学必 须经过在不修正前人理论的局限,不足与错误中前进的发展途径。无论如何, 就整个科学史而言,现代科学技术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影响总体看利大于弊的, 转基因技术也是科学发展的结晶,其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
29、的。尽管总体看利大 于弊,但仍然可能产生 严重的负面效应,所以关键是从我们人类自己的角度做 好心理准备和预防措施准备,爱因斯坦所说:“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 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害,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 具。” 8.试述创新型国家的主要特征和如何进行创新型国家建设? 创新型国家应至少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一是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占的比例在以上; 二是科技进步贡献率在以上;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在以下; 四是创新产出高。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在于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同时大幅度提高科 技创新能力,以此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而科学
30、技术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 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 设国家创新体系,使得发展的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发展的手段与目的高度统 一,发展的短期效益与长久效益高度统一,发展的生机活力和不竭源泉高度统 一。要达到这些标准就要求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 1. 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技的重点,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 推动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 2. 加快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的国家创新体系,重点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 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形成科技不断促 进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不断增加科技投入的良好机制; 3.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鼓
31、励创新行为和提高创新回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 源扩大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实现引进消化再创新的良性 循环,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 使创新型人才大量涌现。 “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说到底,就是立足于科技创新体制机 制之上的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形成自主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建设创新型国家, 是我们党在综合分析国内和国际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指导方针,是推 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正确选择。在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过 程中会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都需要采取有力的应对措施妥善处理。坚持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实 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大作用 ,切实把 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对我国发展将具有 重大深远的意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