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脑卒中分期治疗 临床上可将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缺血性卒中又可分为 血栓形成、栓塞、腔隙性梗死与一过性缺血性发作,由此所造成的 脑部器质性损伤统称为脑梗死。脑出血有自发性实质性脑出血和脑 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后者因造成的运动残损(impairment)不多,且 病中不宜多动,除非有偏瘫并发症,否则常不作为康复对象。轻度 脑卒中因残损不多或较轻,一般病人不愿康复或不需康复,经治疗 后功能即可恢复。过重的病人如有意识障碍或存在其它严重影响康 复的不利因素时也不适宜康复,故只是中等度到较重度的病人且有 明显运动障碍等时才是康复对象。 临床上将脑卒中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急性期持续 约
2、为二周(有人则主张为一周或一个月),恢复期时间较长,按照世 界卫生组织规定 8 个月后则为后遗症期。黄如训、郭玉璞等建议六 个月后为后遗症期,我国现通用的以一年后为后遗症期。 一、缺血性脑卒中 (1)急性期 (1 个月):主要按分型原则治疗,具体实施上基本可分 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病 24 小时或 48 小时内)在 36 小时内符合条件 者,可用尿激酶、tPA 等溶栓。不适于溶栓治疗者,依病情病因 可酌情应用降纤(克栓酶、降纤酶)、抗凝( 低分子肝素) 或抗血小板制 剂等治疗。未行或不溶栓者,应依据临床病理情况,还可酌情选 用影响血压及血容量少、作用缓和的改善血循环的治疗,如丹参、 川芎
3、嗪、三七或银杏叶制剂、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氟桂嗪) 、 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改善脑营养代谢的药物或脑保护剂,如能量 制剂(ATP、辅酶 A)、维生素制剂(C、E) 、辅酶 Q10、硫酸镁、胞二 磷胆碱、地塞米松、甘露醇等。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重症患者 可提早(24 小时) 应用甘露醇、速尿、甘油果糖、地塞米松等,伴脑 疝危象者,宜手术减压。加强护理,防治合并症,有条件者入住 中风病房或重症监护室。须输入液体者,在最初 12 或 24 小时内 不宜用葡萄糖液,可用 706 代血浆、林格氏液等。 第二阶段(314 天)主要是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血循环、 改善脑营养的药物或脑保护剂及抗脑水肿
4、降低颅内压等的措施。生 命体征稳定者,应早期行康复治疗。 第三阶段(1530 天)以改善脑血循环及营养代谢为主,若无颅 内高压者可停用脱水剂。余同第二分阶段的方法,可酌情加用中药、 针灸的治疗。 (2)恢复期 (26 个月):继续及酌情调整改善脑血循环和脑保护 剂的措施,注意适当选用中药、针灸等,进行规范化的康复治疗, 包括认知、语言及肢体等功能和康复。同时防治发病因素,防复发。 (3)后遗症期 (6 个月以后):基本上继续恢复期的方案,重点在康 复,针对病因及发病因素的措施,防止复发。 二、脑出血 (1)急性期 (11.5 个月):由于血肿的位置、大小及继发脑损害 的差别,治疗的主要措施也有
5、不同。血肿小且无明显颅内压增高的, 基本上是内科的基础治疗。伴发脑水肿、颅内高压症的病人,则需 积极而合理的脱水疗法。对血肿大、中线结构移位明显者,须及时 手术。事实上,对于重症脑出血,治疗挽救的核心是水肿区,主要 在于减轻缺血水肿的损害,尽可能恢复脑功能。依据血肿的部位、 范围、既往病史、全身状况、年龄、继发性损害,以及技术条件等, 而选择钻颅引流术、锥颅颅内血肿碎吸术、直切口小骨窗颅内血肿 清除术或大骨窗去骨瓣颅内血肿清除术等对病人最有利的手术方式。 有时为了抢救重症患者,则应紧急手术。在发病 6 小时内的早期手 术,可极大限度减轻继发性损害,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 因而获得较好的疗
6、效。 (2)恢复期 (1.5 或 26 个月):脑部病变基本稳定,脑水肿、颅 内高压的临床征象消退,受损的脑功能恢复。此期除了原有的内科 治疗外,重点应在改善脑血循环和促进营养代谢方面,前者应注意 选用扩血管轻、影响血容量少、作用缓和的药物,开始用低剂量, 逐渐增加至治疗量。另一重要的措施是康复治疗,尤其是偏瘫、失 语症等神经功能缺损较重的患者,应尽早开始,且有步骤地进行, 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显著减少致残。 (3)后遗症期 (6 个月后):重症患者多遗留有肢体运动、语言等严 重的神经功能缺损,主要是进行以功能锻炼为主的康复治疗。只要 方法正确,持之以恒,大多可获得相当的改善。此外,必须注意针
7、 对病因及防止复发的治疗。 三、蛛网膜下腔出血 (1)急性期 (1 个月内):在维持生命体征和对症处理的同时,重要 的是防止再出血和颅内压的管理。绝对卧床时间不少于 34 周。血 压较高者可缓慢降低血压,维持在平时血压的 2/3,不可将血压降得 过快、过低。出血量较大或血液进入脑室引起急性阻塞性脑积水, 用渗透性脱水剂或利尿剂进行颅压管理,出现急性阻塞性脑积水应 紧急行脑室引流术。脑脊液引流可排出部分血液,降低颅内压,减 轻脑积水。同时尽早预防性用药,防治脑血管痉挛。在保持充分的 镇静和血压管理的情况下,应争取尽早行脑血管造影检查以明确出 血病因。若择期手术,最好在 3 日内给予纤维蛋白酶抑制
8、剂,可以 阻止血凝块被溶解,可防止或减少再出血。同时治疗并发的脑出血 和脑梗死。手术方式,目前以显微手术为最佳;随着栓塞材料和栓塞 技术的迅速更新,对于不少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栓塞术可以取代显 微手术方法。 (2)恢复期 (23 个月):继续血压管理及对症治疗。某些早期不 宜手术者可于此期手术。慢性脑积水者可行暂时性或永久性脑脊液 分流。瘫痪肢体可行康复治疗。 (3)后遗症期 (3 个月后):少数患者可能遗留偏瘫、精神障碍等, 除了注意病因防治外,主要是康复治疗。 从康复角度,脑卒中可分为三个阶段:卧床期(急性期,早期) 、离 床期和步行期。这三个时期的康复内容是不相同的。卧床期则以体 位交换,保持良好肢位,进行被动运动、起坐训练、床上运动训练 和开始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为主;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 起立训练、言语训练、认知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作业疗 法(OT)亦应于此时开始.步行期主要是进行步行训练,是运动能训练 中最重要的一项。可先在平行杠内训练,作跨步训练,二点步行与 拐杖步行训练等;如一切顺利则可做上下阶梯、跨栏等实际步行训练, 最后则为独立行走训练。言语训练、认知训练与 ADL 训练与 OT 应 继续进行。所谓 OT 是指对上肢的运动机能训练的总称,包括对关 节活动度的训练、手部及上肢的协调性运动、技巧与技能性训练、 利手交换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