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泄泻 泄泻是因脾胃运化功能失职,湿邪内盛所致,以排便次数增多, 粪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古人将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 者称为泻, 但临床所见,难以截然分开,一般合而论之。本病证是一种常见的 脾胃肠病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 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肠结核等消化系统疾 病,以腹泻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参考本病证辨证施护。 【病因病机】 外感六淫、内伤饮食、 情志失调及脏腑虚损等均可导致泄泻的发 生。六淫之邪侵袭人体,最易困遏脾阳,影响脾的运化,水谷相杂 而下,导致肠胃功能失调,引起泄泻;凡饱食过量,宿滞内停
2、,或 过食肥甘,呆胃滞脾,湿热内蕴,或恣食生冷,寒湿交阻,或误食 馊腐不洁之物,伤及肠胃,均可致脾胃运化失健,传导失职,升降 失常,而发生泄泻;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木横乘土,脾胃受制, 导致肝脾失调,气机升降失常,形成泄泻;脾胃虚弱,中阳不健, 运化无权,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受限,清气下陷,水谷糟粕混夹而 下,遂成泄泻;久病之后,肾阳损伤,或禀赋虚弱,先天肾阳不足, 不能助脾腐熟水谷,水谷不化,而为泄泻。 泄泻的病位在肠,病变脏腑在脾胃,病理因素主要是湿。脾病湿 盛是导致泄泻发生的病机关键。急性暴泻以湿盛为主,因湿盛而致 脾病,病属实证;慢性久泄则以脾虚为主,因脾虚而生湿浊,属虚 证或 虚实夹杂
3、证。 【辨证施护】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 急性暴泻,泻下腹痛,痛势急迫拒按,泻后痛减, 多属实证;慢性久泻,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腹痛不甚,喜温喜按, 身疲肢冷,多属虚证。 2、辨寒热 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者,多属寒证;大便色黄褐 而臭,泻下急迫,肛门灼热者,多属热证。 3 辨证候特征 寒湿泄泻,泻多溏薄;湿热泄泻,泻多如酱黄色; 食滞肠胃之泄泻,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肝气郁滞之泄泻,每 因情志郁怒而增剧;脾气亏虚之泄泻,以大便时溏时泻,夹有水谷 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肾阳亏虚之泄泻,多发于 晨起之时,以腹痛肠鸣,泻后则安为特点,有时又称五更泻。 (二)辨证分型 1 寒湿困
4、脾 证候表现;泻下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兼 有外感是可见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 濡缓。 护治法则;芳香化浊,解表散寒。 (治疗代表方;藿香正气散) 2 肠道湿热 证候表现;腹痛急泻,泻下急迫,粪便黄褐而臭,肛门灼热, 可伴有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护治法则;清热利湿。 (治疗代表方;葛根芩连汤) 3 食滞胃肠 证候表现;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夹有不 消化之物,腹胀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护治法则;消食导滞。 (治疗代表方;保和丸) 4 肝气郁滞 证候表现;腹痛肠鸣即泻,每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泻后痛缓, 平素多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矢气频发,舌苔薄白或薄腻,脉弦。 护治法则:抑肝扶脾。 (治疗代表方:痛泻要方) 5.脾气亏虚 证候表现:大便时溏时泻,反复发作。稍有饮食不甚,大便次 数即增多,夹见水谷不化,伴有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面色少 华,肢倦乏力,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护治法则:健脾益胃。 (治疗代表方:参苓白术散) 6.肾阳亏虚 证候表现:晨起泄泻,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脐腹作痛,形寒肢 冷,腹部喜暖,舌质淡,脉沉细。 护治法则: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治疗代表方:四神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