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优教育 1 2017 年最新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 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 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飞奔) B窥谷忘反 ( 同“返, 返回 ) C略无阙处(通“缺
2、”,空缺、中断) D至于夏水襄陵(上 )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良多趣味 (真,实在) B林寒涧肃 (寂静) C属引凄异 (属于) D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快)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 逆流而上 )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 然 ) C清荣峻茂 (山高) D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4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夏水襄陵 B绝巘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 D常有 高/猿长啸 5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天蔽日(隐瞒) B良多趣味(确实) C绝多巘生怪柏(山峰) D哀转久绝(消失) 6下面对本文内容
3、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 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 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 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7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绝对) B或王命急(有时) C不以疾也(快) D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全,都) 8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9对句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翻译正
4、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像风那样飞奔,也没有那么快。 B虽然骑着如飞的快 马,也没有那么快。 C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那么快。 D即使骑着风奔跑, 学优教育 2 也没有那么快。 10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文章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让人自然想到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 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D作者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了三峡的美,给读者以深刻的 印象。 11下列加点词在辞海中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 (只填序号) 沿溯阻绝 绝:A断绝 B极、最
5、C缺乏 D穿过 ( ) 有时朝发白帝 发:A射出 B揭露 C启发 D出发 ( ) 水落而石出者 而:A如果 B表承接 C表转折 D通 “尔”(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 顺流而下 ) B晴初霜旦( 秋天早上结的霜 ) C林寒涧肃( 严肃 ) D或王命急宣( 或者 ) 1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 A春冬之时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B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 无马邪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以其境过清 D故渔者歌曰 故自号 曰醉翁也 14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
6、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 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15对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春冬之时(的) 吾欲之南海(往,到)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自从) C其间千二百里(其中) 其真无马邪(这里) D故渔歌曰(所以) 桓侯故使人间之(特意) 16下面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的翻译,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A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B向来碧绿的潭水里,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7、C平静的河流,碧绿的潭水,都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D平时碧绿的潭水里,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影子。 17下列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B不以疾也(快) C从流飘荡(顺、随) D负势竞上(势力) 学优教育 3 二翻译下列语句。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原句回答。 1、 写出山的高峻、陡峭的句子: 。 2、 从侧面渲染了山峰的高峻,江水的狭窄的句子: 比 较的方法表现夏日江水迅疾的句子: 3、 表现了春冬三峡山水的美丽的句子: 4
8、、 文中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有珠联璧合、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5、 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四、回答问题。 1、第四段写秋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2、由“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句可以想到李白的哪首诗中的哪两句? 答: 3、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夏、春、秋季的景物特色。 答: 4、第三段写“高猿长啸”有什么作用? 答: 5、文章第一段总写三峡特点: 6、文中写出了三峡江水的什么特点?李白有一首诗表达了与它相同的的情景, 你能默写这首诗吗?(三峡的景色吸引了许多迁客骚人,三峡文化业源远流长, 请写出关于三峡的两句诗。) 答:湍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
9、声啼不住,轻舟已过 学优教育 4 万重山。 7、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 是 。(提示:从视觉角度) 8、在三峡景物描写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9、文章描写了三峡美丽的风光,请你利用文中的词句,组成一幅对联。 答: 10、给本文分为两层,概括各层大意及中心思想。 答: 11、文章 2、3、4 段分别写了三峡夏、春、冬、秋四季怎样的景色? 答: 12、三峡的奇观数不胜数,且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各有不同的特点,对这些 美丽的景观作者并未细加描绘,仅以寥寥数笔勾勒三峡的山势,这样叙写有何 意? 答: 答谢中书书 山 川 之 美 , 古 来 共
10、谈 。 高 峰 入 云 , 清 流 见 底 。 两 岸 石 壁 , 五 色 交 辉 。 青 林 翠 竹 , 四 时 俱 备 。 晓 雾 将 歇 , 猿 鸟 乱 鸣 。 夕 日 欲 颓 , 沉 鳞 竞 跃 。 实 是 欲 界 之 仙 都 。 康 乐 以 来 , 未 有 能 与 其 奇 者 。 1、翻 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学优教育 5 二、简答题 1、题目中第二个“书”的意思是?“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4.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全文抓住
11、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6.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7.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水,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 8、文章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 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有那几句? 9.这四句通过哪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 生命气息。 10、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 11、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 12、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 13.答谢中书书文中“ ”这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山水景物的赞 叹之情。 14.答谢中书书文中的议论句“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
12、理解: 15、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的语句是: 16.以感叹总括前文的一句是: 17“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18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21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 三峡与答谢谢中书对比阅读 学优教育 6 1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1)或王命急宣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哀转久绝 (4)四时俱备 12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 情感的句子。(2 分) 13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呜”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 分) 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
13、书对比阅读 7解释加点的词。(4 分) 猛浪若奔 奔: 负势竟上 上: 猿则百叫无绝 绝: 沉鳞竞跃 鳞: 互相轩邈 晓雾将歇 8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百叫不绝。 B、实是欲界之仙都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虽乘奔御 D、康乐以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 4、【甲】【乙】两文在描绘山水之景上很有相同点,都是开篇总括山水之景, 如【甲】文 “ ”、【乙】文“ ”,然 后再具体描绘之。(2 分) 5、仁者乐
14、山,智者乐水。【甲】【乙】两文都是写给友人的信,都描绘了山川 之奇异美景,但所表达的感情略有差异,请说说。(2 分) 记 承 天 寺 夜 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学优教育 7 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月色人户(窗户) 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
15、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 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中描写江水的哪些句子? 三、课内练习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 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 石,
16、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 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 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横柯上蔽( ) 窥欲忘反( )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 3、理解填空。 全文共三段,段是第一层,为总写,以一句作为全文 的纲领,段是第二层,为分写,先写“异水”,以 学优教育 10 写水流舒缓处,以写水流湍急处。再写 “奇山”以、等字,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 ,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记反”四句表达了作者 怎
17、样的思想感情? 古 诗 五 首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一 、 理解要点 1.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 暮色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有几分彷徨和苦闷,所以首联在 全诗的作用就是借景抒情,总摄了下面的六句 2.首联奠定全诗凄凉、萧瑟的氛围,“徒依”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表现 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首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使之情景交融。 3.徙倚是徘徊之意。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 三匝,何枝可依,表现百无聊赖的
18、彷徨心情。 总摄下文 4.主题:全诗通过对萧瑟恬静的秋景描写,表现了作者的百无聊赖的彷徨和孤 独无依的抑郁心情 5.尾联: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只好追怀古 代的隐士,抒发了孤独无依的抑郁之情,同时兼有不问世事的闲适思想。 2、 练 习 1.王绩的野望 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2.王绩野望中写出山家秋天傍晚景色的两联是: 3.王绩野望中表现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隐士,和伯 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的是: 学优教育 11 4.野望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5.王绩的野望中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
19、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崔颢在黄鹤楼诗中写景的诗句是: 4、鉴赏“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崔颢的黄鹤楼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6、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道:“ ”而崔颢在 黄鹤楼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境相似,这两句是:“ ” 7、崔颢黄鹤楼中直接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阅读使至塞上,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
20、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 学优教育 12 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 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 名句。 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 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 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 2、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
21、名)以外,点明边塞 的 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 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 前线。 3、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 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 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 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
22、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 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 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 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回答问题 (1)“征蓬出汉塞,归雁如胡天。”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含蓄地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如何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学优教育 13 1.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_,它交代了远
23、渡的_和此 行的_。 2.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试用散文语言 改写这两句诗。 _ 3.颈联的描写视角与颔联是否相同?这两句的描写角度又有何不同?诗中 的“天镜”和“海楼”分别指什么?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_ _ 4.诗的尾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为什么 称面对的长江水为“故乡水”?“万里”一词与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 _ _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这首诗的作者是 ,诗中他最
24、迷恋“ 这一景 致。 (2)全诗以“ ”为线索,从 起,到贾亭的西面,至 终, 绕湖而行,观赏景色。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 ”“ ”写出了 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把春天的美写活了。 (4)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行”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 着眼点,写出了 (季节)美景给游人带来喜悦之情。 (5)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 等字是紧扣 “早”字来写的。 (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 的景象 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 的情景。 (7)作者游览的行踪是 ,在描写西湖景物时, 最能够体现春意的词语是 学优教育 14 (8)诗中能够突
25、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 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试描绘“水面初平云脚低”所展现的西湖早春的美景。 5.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6.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 10.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 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12.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 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13.理解性默写。 (1)苏轼写西湖的名句是:“ ”。 白居
26、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写西湖美景令作者陶醉,以至于流连忘返的句 子是: (2)诗中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 。 (3)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和季节的诗句是 。 (4)直接抒情的诗句是: 。 14.选择题。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湖青山绿,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作者通过对早春湖光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钱塘湖初春美景的喜爱 及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学优教育 15 B. 黄莺抢占“暖树”, 生怕赶不上,新燕正啄“新泥”,忙碌而兴奋。这两 句诗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C. 颔联、颈联写莺、燕
27、、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体现 钱塘湖早春生意盎然的美丽景象。 D.首联写出了春行的地点和钱塘湖早春的远景,尾联详细地描写了“白沙堤” 的美丽景色(2)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第一、第二句,写诗人来到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 只见春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表达了诗人对春日钱塘湖的 一种特有的感受。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表现了黄莺在春天里歌唱,燕子在 飞进飞出地搭窝。黄莺、燕子用自己的独特的方式在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她 们,使人们倍感生命的美好。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
28、用 “没马蹄”写出了钱塘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有关钱塘湖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 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勃勃。 学优教育 16 参考答案 三峡 一、选择题 1A(飞奔的马)2C(连续)3B(即使)4D 5A(“隐”是“遮蔽”的意思)6B(选文第二段先写水之盛,再写水之速) 7A(断)8、B 9C10B 11ADB 12B 13D 14A 15C16A17D 二翻译下列语句。 译文: 1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 飞流冲荡。 3至于夏天江水
29、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5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三、原句回答。 1、写出山的高峻、陡峭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从侧面渲染了山峰的高峻,江水的狭窄的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比较的方法表现夏日江水迅疾的句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或:朝发白帝, 暮至江陵。 3、表现了春冬三峡山水的美丽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溯其间。 4、文中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有珠联璧合、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有时朝 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文中用 重岩
30、叠嶂,隐天蔽日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林寒涧肃,常有 高猿长啸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回答问题。 1、第四段写秋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2、由“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句可以想到李白的哪首诗中的哪两句? 答: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3、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夏、春、秋季的景物特色。 答:夏:险 春:秀 秋:凄 4、第三段写“高猿长啸”有什么作用? 答:突出秋天三峡的凄冷。 学优教育 17 5、文章第一段总写三峡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6、文中写出了三峡江水的什么特点?李白有一首诗表达了与它相同的的情景, 你能默写这首诗吗?(三峡的景色吸引了许多迁
31、客骚人,三峡文化业源远流长, 请写出关于三峡的两句诗。) 答:湍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 万重山。 7、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俯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 是仰视。(提示:从视觉角度) 8、在三峡景物描写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对祖国河山雄伟秀丽景色的热爱赞美之情 9、文章描写了三峡美丽的风光,请你利用文中的词句,组成一幅对联。 答:素湍绿潭三峡水,林寒涧肃秋日山。 10、给本文分为两层,概括各层大意及中心思想。 答:写三峡两岸的山的特点按夏、冬、春、秋的顺序,写三峡的水势。 主题: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
32、峡的壮丽风光。 11、文章 2、3、4 段分别写了三峡夏、春、冬、秋四季怎样的景色? 答:写三峡夏天江水之大,水流之急 写三峡春冬水清、树荣、山高、草茂的奇丽景色 写三峡秋季晴初霜旦的凄清景色。 12、三峡的奇观数不胜数,且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各有不同的特点,对这些 美丽的景观作者并未细加描绘,仅以寥寥数笔勾勒三峡的山势,这样叙写有何 意? 答:作者重点写山势,突出其“连”而“高”的特点,为下文写长江的水势 和江水两岸带来的四季不同的景色作了铺垫。 答谢中书书 一、翻译句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
33、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学优教育 18 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二、简答题 1、“书”的意思是?“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信 给谢中书的信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4.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5.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美”字。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有静有动,有声有 色。 6.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
34、举他有什么深意? 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7.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水,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 写山: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 8、文章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 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有那几句?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9.这四句通过哪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 生命气息。朝与夕 10、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11、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 备。 12、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
35、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 13.答谢中书书文中“ ”这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山水景物的赞 叹之情。实是欲界之仙都 14.答谢中书书文中的议论句“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理解: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 趣,带有自豪之感,同时表达了自己能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期与 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15、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 鳞竞跃” 16.以感叹总括前文的一句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17“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 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18运用仰观
36、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 云,清流见底” 学优教育 19 21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 三峡与答谢谢中书对比阅读 11(1)或:有时。(1 分) (2)奔:飞奔的马。(1 分)(3)绝:消失。(1 分) (4)四时:四季。(1 分) 1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 分) 实是欲界之仙都(1 分) 13三峡: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1 分) 答谢中书书: 猿呜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1 分) 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 (一)7【答案】(马一样)飞奔 向上 停止 鱼
37、远,这里作动词用: 往远处伸展。消散。 2、C 8【答案】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苍 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4、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甲】【乙】两文都是写给友人的信,都描绘了山川 之奇异美景,但所表达的感情略有差异,请说说。(2 分) 【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乙】文自明本志蔑视追求利禄之徒,爱慕美好自然。 记承天寺夜游 7A 8D 9C 20、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 的藻、荇。 (3 分,意思符合即可) 21、写出
38、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 (2 分,意思符合即可) 22、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 的悠闲等。(3 分,意思符合即可给分) 对比阅读 9、消散(或“消歇”“散去”) 门 院子(或“庭院”) 只是(或 “只”,2 分,每对一处给 0.5 分) 10、B(2 分) 11、太阳快 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表达与此相近即可)水中藻、荇 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 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2 分,每 对一小题给 1 分) 12、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1 分,每对 一处给 0.5 分)、闲,仙
39、(1 分,每对一处给 0.5 分) 以上共 8 分 与朱元思书 答案: 一、略 学优教育 20 二、1、消息:山高树多景美 2、总分的顺序写景先写江水之美,再写异水,最后写近岸群山之美。 3、如:听觉:泉水激石嘤嘤成韵。 视觉:负势竞上千百成峰。写出了大自然的美给人以和谐之美, 同时也使大自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三、1、树枝 同返,返回。 2、略 3、第一段,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三段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 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竟、轩、邈;泉声、鸟声、蝉声、 猿声。 4、表达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感情。 四、1、漫
40、上, 急流的水, 山峰 寂静 2、略 3、C 4、B 野望 1.王绩的野望 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中间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 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 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 搭配得恰到好处 2.王绩野望中写出山家秋天傍晚景色的两联是: 王绩野望中写出山家秋天傍晚景色的两联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3.王绩野望中表现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孤独无依,只好追
41、怀古代隐士,和伯 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的是: 王绩野望中表现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隐士,和伯夷、 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的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4.野望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 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学优教育 21 5.王绩的野望中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以平平淡淡的叙述,首先推出薄薄暮色之中,诗人兀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 一种莫可明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使之无法平静下来,以此观景自然 会涂上一层心理上的不平衡色彩,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42、。 黄鹤楼 1、崔颢在黄鹤楼诗中写景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黄鹤楼一诗中的颈联描写了诗人崔颢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晴川历 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登上黄鹤楼,见江雾迷漫,暮 霭沉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5、崔颢的黄鹤楼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 上使人愁。 6、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崔颢在 黄鹤楼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境相似,这两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江上使人愁。” 7、崔颢黄鹤楼中
43、直接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 使人愁。 使至塞上 1、B 2B(并非秋天,而是春天。因为“归胡天”透露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 是春天的景物特征。) 3A(并非轻松愉快。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 回答问题 1、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表达了诗人飘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 孤寂之情。 2、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 层次丰富;其次,它有像画一样讲究的线条,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 日,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第三,这两句话色彩很丰富,黄沙 漫漫,橘红色夕阳,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天空,形
44、象鲜明突出。 渡荆门送别 1、记叙。地点、目的 学优教育 22 2、颔联描写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象。是从动态的角度来描写的(诗 人乘船,山和江水随着船的移动而逐渐远去)。 连绵的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消失了;江水奔流着涌入了无际的旷野。 3、不同。颔联是以动态变化的角度来写景,而颈联是以静态的角度来写的。 “天镜”指的是月亮,“海楼”指的是云彩。 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澈,普 照大地。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连结在一起,构成了壮观的海市蜃楼 的幻影。 4、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还有离乡惜别之情。诗 人之所以称长江水为故乡水,是因为诗人
45、在蜀地(四川)长大,长江流经四川, 为表达对家乡的浓厚爱恋之情。 钱塘湖春行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诗中他最迷恋“绿杨阴里白沙堤”这一景致。 (2)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贾亭的西面,至白沙堤终,绕湖而 行,观赏景色。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 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把春天的美写活了。 (4)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行”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 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喜悦之情。 (5)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初、早、新、渐、浅等字是紧扣“早” 字来写的。 (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钱塘湖初春的 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在湖边骑马春行的情景。 (7)作者游览的行踪是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在描写西湖景物时,最 能够体现春意的词语是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8)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最爱(爱)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 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来向阳的枝头地唱歌啼鸣;不知是哪 家新来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