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16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要点汇总 第一部分 经济学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 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 能够购买的数量 2. 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 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 3.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 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5. 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 预期、相关产品的价 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6. 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 7. 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
2、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 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8. 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 需求弹性大于 1 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 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 1 时,叫做需求 单一弹性;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 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 1 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 2 9.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 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10.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 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
3、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 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11. 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 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 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 系,就叫供给规律。 13.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 给将减少。供 给曲线是一条从左 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4. 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 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 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16. 保护价格也称
4、支持价格、最低限价 17. 需求富有弹性商品适合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增加销售收入 18. 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 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3 19. 当 Eij0,交叉弹性系数 为正数时,表明两种商品的关系为两者为替代品 20. 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的变化和供给的变化总是同方向的,所以, Es 的 符号始终为正值。 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1. 效用是指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和 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是人们心里的一种主观评价 2. 由于人们对效用的认识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效用理论。基数效用理论运用 边际效
5、用理论分析。序数效用理论运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进行分析。序数 效用理论认为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 3. 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 度就越高。第二,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三,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 斜。 4.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各点的商品的 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 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5. 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某商品 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无差异曲线上的某一点的边际替
6、代率是无差 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商品边际替代率沿曲线递减。 4 6. 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商品的价格。预算约束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取决于商品价 格和消费者收入 7. 决定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有:消费者的收入、商品的价格。 8. 预算线的斜率等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预算线的斜率等于无差异曲线的切线 斜率。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 9. 满足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必定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上。无 差异曲线的斜率恰好等于预算线的斜率。 10.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 比。 11. 替代效用和收入效应 12. 经济利润也称为超额利润
7、,企业的隐成本一般称为正常利润。 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1. 企业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势,主要包括个人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 企业。 2. 交易费用是指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或费用 3. 个人企业优点是利润动机明确,决策灵活自由,管理简便直接。弱点是 资金有 限,规模较小,抵御风险的能 力弱。 5 4. 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5. 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6. 生产是将投入转变成产出的过程产出是企业获得销售收入的基础 7. 生产要素一般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 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8. 投入一般
8、可分为可变投入和不便投入。 9. 生产函数是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品的产出量这之间的关系,任何 生产函数都以一定时期的生产技术水平为条件,当技术水平发生变化时,生产函 数也会发生变化。 10. 总产量是指生产出来的用食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 11. 平均产量是指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或者说是每单位投入生产的产出 12. 边际产量是指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 产出来的产量伙产出 13. 规模报酬:规模收益,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 按照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 14. 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9、15. 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16. 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6 17. 成本又称生产费用,是生产过程中企业对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货币指出。 也可以说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支付的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 18. 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 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 19. 生产成本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 20. 显成本是指企业购买伙租用的生产要素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支出。 21. 隐成本是企业自己拥有并使用的资源的成本。 22. 经济利润: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和经济利润相对的正
10、常利润,通常 是指企业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正常利润是生产成本的一部 分,是作为隐成本的一部分计入成本的。所以 经济利润中不包括正常利润。 23. 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的固定成本 24. 短期总成本等于总固定成本加总可变成本(TC=TFC+TVC) 25. 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称为边际成本 26. 平均成本也叫平均总成本,也即我们常说的单位产品成本,是生产每一单位 产品的成本,是总成本除以总产量所得之商。 27. 边际成本是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 28. 固定成本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总可变成本曲线是从 原点开始,随
11、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的 7 29. 成本曲线是用图形反映的成本与产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30. 当边际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正好相等时,平均可变成本处于最低点 31. 平均总成本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平均可变成本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边 际成本曲线是先下降后上升的 曲线 32. 可变成本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生产工人的工 资费用 第四章 市场结构理论 1. 所谓市场结构,是指一个行业内部买方和卖方的数量及其规模分布、产品差别 的程度和新企业进入该行业的难易程度的综合状态。也可以说,市场结构就是指 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竞争状态和竞争程度。 2. 市场类型的划分标准是市场上竞争程度或垄断程度。划分市场结构的
12、主要依 据有三个: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 目或企业数目、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进入障碍的大小 3. 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 头垄断市场、完全 垄断市场 4. 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在于产品是否具有差别性 5. 完全竞争(又叫纯粹竞争)市场特征:(1)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与消费者,或买 者和卖者,且生产者的规模都很小。 (2)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既不存在 产品 8 差别。 (3)资源可以自由流动,自由 进入或退出市场。 (4)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都有 充分的了解。 6. 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1)只有一个生产者,因而它是价格的决定者,而不是价 格的接
13、受者;(2)完全垄断者的产品是没有合适替代品的独特性产品;(3)其他企 业进入这一市场非常困难。在实际生活中,公用事 业、 电力、固定电话近似于完 全垄断市场。 7. 完全垄断形成的条件:(1)政府垄断(2)对某些特殊的原材料的单独控制而形成 的对这些资源和产品的完全垄断(3)对某些产品的专利权形成的完全垄断(4)自 然垄断 8.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1)具有很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2)产品具有差别性; (3)进入或退出市场比较容易,不存在什么进入障碍;垄断竞争是比较符合现实 生活的市场结构,如香烟、啤酒、糖果等产品市场。 9.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1)在一个行业中,只有很少几个企业进行生产
14、;(2)它们 所生产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别或者完全无差别;(3)他们对价格有较大程度的控制; (4)进入这一行业比较困难。 10. 由少数几家企业控制的市场结构是寡头垄断市场 11. 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是价格的接受者,而非决定者 12.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和某个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不同的。 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 斜的曲线。由整个行业的供求决定其均衡价格。 9 13. 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这与完全竞争市场不同的。 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14. 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也
15、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完全垄断企业和完全竞争企业的成本曲线是相同的。完全垄断企业根据边际成 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确定了均衡产量,根据这个产量就可以确定均衡价格。与 完全竞争市场相比较,在完全垄断条件下,企 业向市场供应的产品数量较少,而 产品价格较高,完全垄断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利润。但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完全 垄 断企业并不是为所欲为的。 15. 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是:第一,必须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 分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不同购买者;第二,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的隔离开的,同 一产品不能在不同市场之间流动。 第五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1. 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
16、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 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 置。 2. 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是: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 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坏。 3. 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 配置资源,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则称这种资源重新配置为 “帕累托改进 ”。 10 4. 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经济主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 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5.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 6. 按照微观经济
17、学的分析,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来看 才是最低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7. 所谓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 企业造成了影响,但是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 济与外部不经济。 8. 由于外部性的存在,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需要的水平;存 在外部不经济时,会造成产品供给过多;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的存在,都意味 着资源配置未能达到最优;外部性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产权不清晰引起的 9. 私人物品的特征:竞争性、排他性 10. 公共物品的特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11. 纯公共物品的特征:完全
18、的非竞争性、完全的非排他性,如国防、治安等 12. 准公共物品的特征:有限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如教育、医疗卫生、收费公 路等 13. 关于私人物品的表述:.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必然减少另一个人对该 物品的消费;该物品在财产所有权上具有独占性;一个人不进行购买就不能消费 该物品。 11 14.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量不一样的一种情况。由于信息 不对称的存在,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15. 政府应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其方式和措施包括: 16. 第一,为了限制和消除垄断,保 护和促进竞争,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可 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还可
19、以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 主要是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或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 率。第二,消除外部性的传统方法,包括使用税收和补贴手段,将相关企业合并 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的手段以及明晰产权。第三,为了提供适当水平的公共物品, 政府承担了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例如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第四,为了解 决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 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政府还通过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第六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1.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价值形态、收入形态、产品形态 2.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
20、出法 3. 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 净出口 (GDP=C+I+G+(X-M) 4. 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生产要素收入(包括工资、非公司企业业主 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公司税前利润)、非生产要素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工 12 资+利息 +租金 +利润+间接税和企 业转移支付+ 折旧+统计误差) 5. 非生产要素包括: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资本折旧 6. 我国统计实践中,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 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7. 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 8. 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C+I=C+
21、S 9. 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C+I+G=C+S+T 10. 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I= S+(T-G)+(M-X)、C+I+G+(X-M) = C+S+T 11. 三部门条件下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涉及的部门是:企业、消费者(居民)、政府 部门 12. 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 1。 13.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 是等于收入。 14. 凯恩斯消费理论主要由三个假设构成:第一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第二 是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第三是,凯恩斯认为消费对收入的比率,即 “平均消费倾 向” 是随着收入的上升而下降的。 15.
22、 储蓄是收入中减去消费的余额。从公式 Y=C+S 可得:S=Y-C 13 16. 乘数又称作倍数,它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同其他变量所发生的 连锁反应的大小或倍数之间的关系。投资乘数,即指在一定的消费倾向下,投 资 的增加可导致收入和就业量按投资量成倍地增加。 第七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1. 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出现的:技术进步、结 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人与自然之 间关系的 进一步和谐 2.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 长。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 3. 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
23、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用现价计算的 GDP(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和用不变价格计算的 GDP(用来计算 经济增长速度) 4.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但 经 济增长并不简单的等同于经济发展。. 5. 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劳动的投入数量、资本的投入数量、劳动生产率、 资 本的效率 6. 经济增长因素分解:(1)两因素分解法(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把经济增长看作某 一项生产要素,劳动或资本与其生产率的作用的结果):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 的增加率+每小 时产出的增加率 14 7. 三要素分解法(运用生产函数,把经济增长按照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
24、 生产率三个要素分解) 8. 全要素生产率是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 除之后,金属进步因素对机构及增长的贡献份额。 9. 索罗余值:GA=GY-GL-GK 10. 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 的有规律的矿长和收缩。经济周期需要通过一组经济总量指标,包括 GDP、就业、 金融市场指标等才能够说明情况。 11. 经济周期主要有三种类型:长周期、中周期、短周期 12. 长周期又称长波周期或康德拉耶夫周期,每个周期的长度平均 50-6-0 年。中 周期又称为大循环或朱格拉周期,每个周期的平均长度约为 8 年左右。短周期又 称小循环或基
25、软周期,他的平均长度约为 3-5 年。人们一般关注的都是中周期。 13. 按照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经济周期又分为:古典性周 期和增长型周期。 14. 一般来说,可以 把经济周期划分为两个阶段, 扩张阶段和收缩阶段,如果衰 退特别严重,则可称为萧条。扩张阶段又可以称为复苏阶段和繁荣阶段,复 苏是 扩张阶段的初期,繁荣是扩张阶段的后期, 紧缩阶段的最低点称为谷底, 扩张阶 段的最高点称为峰顶。 15. 经济波动的一般原因:投资率的变动、消费需求的波动、技术进步的状况、 语 15 气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变动、国 际经济因素的冲击。 16. 在实际经济分析工作中,就可以把一系列经济指标
26、划分为一直指标、先行指 标和滞后指标。所谓一致性指标,也叫同步指 标,这 些指标的峰顶与谷底出现的 时间与总体经济运行的峰谷出现的时间一致,可以综合地描述总体经济所处状 态。在我国,一般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等视为 一致指标。所谓先行指标,也叫领先指标,通过这些指 标可以预测总体经济运行 的轨迹,例如制造业订货单、股票价格指数和广 义货币 M2 等就属于先行指标。 所谓滞后性指标是对总体经济运行中能够已经出现的峰顶和谷底的确认,入库 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 17.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些 变化包括:第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
27、化、第二,城市化 进程的逐步推进;第三,广 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第四,国民收入分配状况的逐步改善。 18. 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 19. 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 仅包含经济增长方 式,而且包括结构、运行质量、经济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护、程式化程度、工 业化水平以及现代化进程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2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内容主要是要出尽“三个转变” :一是要促进经济增 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 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二是要促 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三是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
28、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 16 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1.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的发展观, 22.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 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八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 、失业 1. 价格总水平也叫一般价格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如月、季、年) 内全社会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状态的平均或综合,一般用价格指数来度量 2. 度量价格总水平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意识编制各种价格指数,如消费者价格指 数、批发价格指数等;二是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 3. 价格指数就是用来反映
29、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商品价格水平变化的趋势和变化程 度的相对数 4. 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1,货币供给量、 货币流通速度和总产出。 (MV=PT 或 P=MV/T)2、总需求和总供给 5. 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成正比;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流通 速度的变化成正比;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总产出的变化成反比; 6. 如果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上升;反之,如果总 需求增长慢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下降。 17 7. 价格总水平的经济效应:价格总水平对工资的影响;价格总水平对利息率的影 响;价格总水平对汇率的影响;价格总水平变动的间接效应。 8. 价格总水
30、平对工资的影响:工资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名义工资是以当时 的货币形式表现的工资,实际工资是扣除了价格变动影响因素的工资。 9. 在价格总水平下降过程中,如果名义工资不下降,或下降幅度低于价格的下降 幅度,实际工资就回上升,反之亦然。 10. 由于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利率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11. 名义利率也叫市场利率,是指银行当时规定的和发布的利率,而实际利率是 扣除了价格总水平变动影响因素的利率,也可以是在货币购买力不变的利率。 12. 实际利率取决于名义利率与价格总水平变动率之差。 13. 如果本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高于外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本国货币就会 贬值,以本币表示的汇率
31、就一定会上升。反之,如果本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低 于外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本币就会升值,以本 币表示的汇率就会下降。当外 国价格总水平稳定或上升,而本国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本币也会升值,以本 币表 示的汇率就会下降。 14. 价格总水平变动不仅具有直接效应,还具有一些间接效应。主要包括:对企业 经营决策的影响,对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以及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5. 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标准,凡是在规定年龄内在一定期间内(如一周或 一天)属于下列情况的均属于失业人口:没有工作、当前可以工作、正在寻找工作 18 16. 就业人口:是指在 16 周岁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 入
32、的人员。 17. 在发达国家,失业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资源利用状况的最重要的 指标,是失业在总人数与民用劳动力总人数的比率,即:失业率=(失业总人数/民 用劳动力总人数)*100% 就业率是就业人口与民用成年人口总数的比率,即:就 业率=(就 业人口 /民用成年人口 总数)*100% 18. 自愿失业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由于市场信息不完全和工作交换 而引起的失业属于摩擦性失业;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失业属于结构性失业。 19. 需求不足型失业,也叫非自愿失业,或者叫周期性失业,是指 劳动者在现行工 资水平下找不到工作的状况,或是指总需求相对不足减少劳动力派生需求所导 致的失
33、业。 20. 二元结构使之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系中采用现代技术的现代部门和采用传统技 术的传统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也就是现代工业部门和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经 济结构。 21. 二元结构理论把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分为两个部门,包括现代的城市工业 部门、传统的农村农业部门 22. 奥肯定率:失业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GDP 就回 下降 2 个到 3 个百分点。 23. 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 系。 第九章 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19 1. 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1,绝对优势理论 2,比 较优势理论 3,赫克歇 尔俄林理 论 4,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2. 绝对优势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
34、斯密在 18 世纪提出的。他认为各国在生 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这是国际贸易和 国际分工的基础。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岂不具 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是可以节约社会资源,提高产出水平。 3. 比较优势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及大卫。李嘉 图提出的,他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 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而不是生产这些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 4.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阿林开始从生产要素禀赋的 差别来解释各国生产成本和价格的不同,重新分析国际贸易的基础,这就是要素 禀赋理论。他们认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
35、要素 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5.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提出了规模经济的贸易学说 6. 影响一国出口贸易的因素有: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 低、汇率水平的高低、一国出口贸易水平的高低。 7. 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一国的经济总量霍总产出水平、汇率水平、 一国进口贸易水平的高低同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也有直 接的关系。 8. 政府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干预或限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国外竞争 者的伤害,维持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20 9. 政府对进口贸易的干预主要采取关税限制和非关税限制两种方式,即关税壁 垒和非关税壁垒
36、。 10. 非关税壁垒包括:进口配额制、进口配额、 “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公共采购、 技术标准、卫生检疫标准等等 11. 政府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是:出口补贴 12. 政府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干预目的:保护国内产业、维持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国 际收支平衡 13. 倾销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 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14. 确认出口国企业低价销售行为是否为倾销行为的关键是关于产品正常价值的 确定,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确定产品正常价值可依据的标准由:1,原 产国标准 2, 第三国标准 3,按照同类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合理销售费、管理 费、一般 费
37、用和利润确定。 15. 国际贸易中的倾销有四种类型:1,掠夺性倾销 2,持续性倾销 3,隐蔽性倾销 4,偶然性倾销 16. 反倾销属于贸易救济措施,是指进口国针对价格倾销这种不公平的贸易行为 而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来抵消不利影响的行为。反倾销税是在正常海关税 费之外,进口国主管机关对确认倾销产品征收的一种附加税。反倾销税的税额不 得超过所采定的倾销幅度,反倾销税的纳税人义务人是倾销产品的进口商, 21 17. 世界贸易组织规定:对出口国某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 该产品存在着以低于正常价值水平进入另一国市场的事实 2,倾销对某一成员国 的相关产品造成重大损失 3,损害与低价倾
38、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18.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转移。 19. 资本流动的内在动力则是:资本流动给流出国和流入国都能带来收益 20. 外国直接投资的方式有:在东道国开办独资企业、收购或合并国外企业、与东 道国企业合资开办企业、对国外企业进行一定比例以上的股权投资、利润再投资 21. 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 (1)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收益率的差异促使跨国流动, 从收益率较低的地方向收益率较高的地方流动。 (2)由于汇率变动产生的国际资 本流动以及国际收支造成的国际资本流动。 (3)由于各种风险因素造成的国际资 本流动。 (4)由于其他因素造成的国际资本流动。比如,投机、规避贸易保护、
39、国际 分工等。 22. 对资本流入国来说,资本流入带来的积极作用:1,资本流入可以缓解本国资 本的不足,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同 时也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2,资本流 入意味着本国外汇收入的增加,从而有利于平衡国际收支 3,资本流入还能够促 进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23. 资本流入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是:1,.短期资本流入易造成国内金融秩序混乱, 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2,资本流入过多,会加重外 债负担,有可能引 发债务危机; 3 对长期投资利用不当,还可能沦为资本输出国的附庸 24. 对资本输出国来说,资本输出带来的积极作用:1,可以为相对过剩的资本找 22 到更为有利的投资场所,获得高额利润
40、 2,资本流出会带动本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扩大本国商品在外国的市场份额和占领世界市场。 25. 对资本输出国来说,资本输出带来的消极作用:长期过度的资本流出会导致 资本输出国经济增长的停滞,并减少本国的就业机会。 26. 由于资本流动的作用是双重的,故世界各国的政府都对资本流动进行不同程 度的干预。干预的手段主要有:实行外汇管制;颁布专门的政策法规与条例; 对偿债能力 进行控制; 制定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利用政策手段 对资本的国 际流动加以控制。 第二部分 财政 第十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1. 公共物品是指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同时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消 费的那类物品。 2. 公共物品
41、的两大特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前者是主要特征,后者是派生特 征 3. 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 4. 公共物品的融资有:政府融资(强制融资)、私人融资(自愿融资)、联合融资 5. 公共物品的生产有两种方式:政府生产和合同外包 6. 公共物品的供给制度:1,公共物品攻击的决策制度:何种物品应当被公共地而 23 不是私人地提供?提供多少?决策问题是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结构的核心。2,公 共物品供给的融资制度:有谁为公共物品付费?以何种方式付 费?3,公共物品供 给的生产制度:有谁负责公共物品的生产或公共服务的递送?以何种方式生产与 递送?4,公共物品的受益分配制度:谁将成为公共物品供给的最终受益者?收
42、益的规模和结构状况如何?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 经济稳定和 发展职能 8. 公共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主要是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 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 弥补市场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 9. 公共财政资源配置范围:1,满足政府执行职能的需要,包括政府机关的正常运 转和执行社会公共执行社会公共职能的基本需要,如国家安全支出,一般公共服 务支出等 2,市场不能有效提供二社会又需要的准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支出,如公 共卫生、科技、公共工程等 3,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引 导性支出,
43、例如矫正外部效应、 维护市场竞争等。 10. 公共财政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制和手段:1,根据政府职能的动态变化确定社会 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公共财政收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合理比例,从总量上 实现高效的社会资源配置原则。2、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3、为公共工程提供必要的 资金保障 4、通过政府直接投资、 财政贴息、税收 优 惠等方式,引导和调节社会投 资方向,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 5、通 过实行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国 库集中收付 24 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等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财政自身管理和运营效率。 11. 公共财政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调整收入分配的职能。 12. 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1)弥补市场失
44、灵;2)满足社会公共需要;3)为市场提供 一视同仁的服务;4)非市场盈利性的性质;5)法治化的财政; 13. 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 14.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根据市场和政府的职能分工, 明确市场和财政对社会收入分配的范围和界限;2)加强税收调节;3)发挥财政转 移支付作用;4)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 15. 财政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活动对生产、消费、投资和储蓄等发 生影响,达到稳定和发展经济的目的。 16. 财政经济稳定职能主要包括: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水平和国际收支平衡 17. 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通过财政收支,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
45、,最 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 18. 公共选择的三大理论基石:1,个人主义方法论 2,经济人假设 3,作 为一种交 易的政治过程 19. 政府失灵的表现:1,选民“理性的无知”与“理性的非理性 ”2、政治家(政党)选 票极大化 3、投票循环 4、官僚体系无效率 5、利益集团与寻租 25 第十一章 财政支出 1. 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资金支付,是 政府行为活动的成本。 2. 从三个方面理解财政支出的有关数据: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 出的经济性质 3. 财政支出的原则:公平分配原则、效益原则、 稳定和发展原则 4. 财政支出分类:1,适用
46、于编制政府预算的统计分类:按财政支出功能和支出经 济分类;2,根据交易的经济性质分类,分 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5. 财政支出规模是一个财政年度内政府通过预算安排的财政支出总额。 6. 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绝对规模指标、相对规模指标。 7. 我国常用两种测量方法反映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一是当年财政支出占当年国 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而是当年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 8. 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四种理论观点的基本内容: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 法则”、皮考克和魏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马 斯格雷夫的“ 经济发展阶段增 长理论”、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理论”、公共选择学派的解 释 9.
47、公众可以容忍的税收负担是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 10. 中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1,购买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长期偏大,转移 性支出的比重处于较低的水平 2, 26 相对于消费性支出而言,投资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近年来虽然略有下降趋 势,但仍徘徊在较高的水平上,3,社会性支出的比重近年来 虽有上升,但仍有待 进一步增加数量和改善质量 11. 满足公共需要、提供公共服务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特征。 12. 优化中国 支出结构的方式:1,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 2,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 展 3,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4,大力支持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 5,大力支持 生态环境建设 13. 义务教育是 农村最大的
48、公共事 业,要重点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将农村义务 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逐步完善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贫困生资助体系 14. 增加财 政对公共卫 生体系建设的投入,逐步建立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 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要支 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对车股市社区 卫生服务体系投入,完善社 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 支持建设城 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运用各种财政政策手段,引导信贷和社会资金多元投 入医疗卫生服务,共同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发展 15. 加大财 政支持力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全面落
49、实城镇职 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支持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冲抽 支持完善城乡最低 27 生活保障制度,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合理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支 持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积极支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 业 坚持把促进就 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 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大力支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加强公共就业服 务,支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创造平等就业机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16. 建立和完善 环境保 护长效机制和资金投入机制 结合主体功能区的均衡 想转移支付力度,研究设立国家生态补偿专项资金。 17.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是政府及财政部门,绩效评价的对象是使用财政资 金的部门或机构,绩效评价的内容是公共委托-代理事项。 18. 绩效评价是按某种确定的规则,绩效目标和指标进行的, 19. 财政支出考评的内容和方法:1,目的与原则 2,内容与方法 3,指 标选择 20. 财政支出考评的目的是通过对部门绩效目标的综合考评,合理配置资源,优 化支出结构,规范预算资金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 21. 财政支出考评的的原则:统一领导原则、分类管理原则、客观公正原则、科学 规范原则 22. 财政支出考评的的内容:制定明确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